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3 13:19:09| 人氣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馬影展:[五道電影難題]
五道電影難題The Five Obstructions/丹麥

酷愛挑戰電影形式的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一向心儀老前輩列夫於1967年拍的一部12分鐘紀錄短片「完美人類」,這回異想天開,下了道英雄帖要列夫在五種最刁難的條件下重拍這部經典短片。「五道電影難題」讓創作者看了會心微笑,觀眾看了大開眼界。兩個藝術家一次心靈互動遊戲,大膽好玩之餘,更道出創作可以這麼簡單也這麼神奇。
(原文出處http://www.goldenhorse.org.tw/2004/news_1.php?id=35&ln=ch)

[導演檔案]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1956年出生於丹麥,大學曾修讀電影,因而開始了短片的創作。1979年進入丹麥電影學院就讀,直到1985年畢業時,曾以短片<夢幻夜曲>Nocturne(1981)及畢業製作<影像多面向>Images of Relief(1982),雙雙在慕尼黑獲得最佳影片大獎。

  1984年他的首部劇情片<犯罪份子>Element of Crime,一炮而紅開始揚名國際,贏得坎城影展的高等技術獎,及芝加哥、曼漢姆影展多項大獎。從此他的劇情片一直是坎城影展力邀的名單,他也開始了「歐洲三部曲的拍攝」。除了<犯罪份子>外,於1987年完成<瘟疫>Epidemic,1 911 年完成<歐洲特快車>Europa。

  90年代起他也積極參與音樂錄影帶及電視片的拍攝製作,91年他的新片<次元>Dimension開拍,預計到公元2004年才會完成。期間於1994年他另外拍了近五個小時<醫院風雲>The Kingdom,曾參加崴尼斯、鹿特丹,西雅圖影展,而<醫院風雲>的續集正在拍攝中。

  1996年他以「破浪而出」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與第一名只差些分數)及該年歐洲影展最佳影片,他的才華再度受到國際間的肯定。

  拉斯馮提爾是當代丹麥電影最富原創力的心銳導演。馮提爾在丹麥電影圈素以「恐怖的小孩」綽號聞名,他的電影風格師承「緊張大師」希區考克的驚悚劇,風格詭譎之外更兼具實驗性。

  拉斯馮提爾一向很隨性,「破浪而出」在坎城競賽時,他並未隨片前來坎城宣傳造勢得到大獎也不出席領獎,主要的原因除了他天生畏懼搭乘飛機外,與他對電影及影展的認知有著極大的關係,他曾說:「我拍電影不是為影展而來的!」

製作背景

  DOGMA 95是由拉斯馮提爾領軍於1995年在哥本哈根所成立的一個組織,一共有四位導演共同簽署,名叫Dogma,他們所要傳達的目標是對現代電影的一種反動,”白痴”即在此宗旨下攝製而成的。

1960年有人宣稱電影已經死而要展開救援行動,這個目標是正確的但意思卻不然。在法國新浪潮的帶動下,只是激起了一些漣漪,留下了依稀的足跡,但對整個環境並沒有很大改變。個人和自由主義的興起的確創造一些工作,也確實吸取到某些時代意義,但較為顯著成就,還是一些新導演的出頭,像高達、楚浮等。

  新浪潮時代的電影自始至終是一種奇怪浪主義,表面上是反中產階級,但實際上由於他們自身的藝術理念也是奠基於中產階級的觀念上,所以骨子裡也能是中產階級的調調。

DOGMA 95的電影不是個人主義化

  今日科技風暴不斷擴張,這樣的結困最終會促成電影的民主化。這是第一次,每個人都能製作電影。媒介變的越容易接近,前衛藝術就愈顯的重要,’前衛藝術’這個名詞沒有意外的會因為定義而逐漸頹廢終結。

  DOGMA 95透過一些原則的表現來反對個人化的影片風格,這些原則稱作「貞潔的誓言」,在1960年代這些電影被粉飾至死,從此化妝品的用法被打破,在這段時間內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愚弄觀眾,難道這就是我們所值得驕傲的嘛?這也是點影100年所累積給我們嗎?

  幻象是由這些個人藝術家的愚弄計倆產生的,透過這些詭計,感情也能夠被傳達嗎?他們都預測成為我們的金至良言,要辯證這些作者的內心腳本太過複雜也不是一種高度藝術表現,不知何時這些粗俗膚淺的動作與電影得了所有榮耀,這個結果是可笑的,是一種愛與哀愁的幻影。

對DOGMA 95而言電影不是一種幻覺

  今日的科技風暴不斷曼延,透過新科技的使用,任何人在人何時間可用煽動的情感改變真實,幻象可以是藏在電影背後的任何東西。

  DOGMA 95反對幻覺式的影像,所以他們利用信條宣示來表達他們的理念,這些信條稱之為「真傑的勢言」。

以下是DOGMA 95的信條:


攝影必須要在外景拍攝,道具與背景除非劇情安排否則不需要入鏡。
聲音不能與影像分離,音樂除非拍攝現場就有,否則不能特別製作。
攝影機一定要手持,也就是影片要在攝影機運動時開拍,即是以肩扛的方式拍攝。
影片一定要是彩色的,特殊燈光效果絕不接受。
不能有光學處理及濾鏡使用。
影片內容發生一定要在現在,不能有時空上錯置。
不能接受通俗體裁的電影。
不能有膚淺粗俗的動作出現,像謀殺、武器等。
電影規格一定要35釐米標準規格處理。
導演名字絕不可出現在片頭上。
  以上DOGMA95這種創新的電影觀點在今年坎城影展得到絕佳的印証。

【拉斯馮提爾回顧展】

  戲院:中國戲院

  影片:共放映四部「 白癡 」/「 破浪而出 」/「 醫院風雲1 」及「 醫院風雲2 」

  票價:四部片聯票共NT$500,單片預售一律150元

  優惠:憑「 在黑暗中漫舞 」票根看回顧展可享早場特優票價NT$150

  日期:89年10月14日~10月20日

  回顧展預售聯票地點:

  中國戲院(北市西寧南路127號 / Tel:2331-2305).真善美戲院(北市漢中街116號 / Tel:2331-2270)

  關於寒冷的北歐國度,除了精靈 神話 、諾貝爾獎、A片王國的刻板印象之外,大多數人對於那塊只有在高中地理課本中才會接觸的歐洲半島並沒有非常多的瞭解,就連電影也是一樣。除了瑞典的柏格曼和丹麥的得萊葉之外,就屬近年來在影癡話題中最常被拿來作為茶餘飯後爭論焦點的另一個北歐導演,丹麥的拉斯馮提爾。

  談論的除了在金馬影展中看到凌晨四點多的《醫院風雲》、令人身心受到史上最大煎熬的《破浪而出》、話題畫面皆聳動的《白癡》、得到坎城金棕櫚獎的《在黑暗中漫舞》……,還有他那穿蘇格蘭裙的淘氣、打死他不坐飛機的堅持與迷死人的微笑,不只他的影像引人注意,就連本人都散發出令人想多看一眼的特殊氣質。

白癡?天才?

  1956年出生於丹麥,畢業於丹麥電影學院的拉斯馮提爾,在他學生時期的兩部作品《夢幻夜曲》(Nocturn, 1981)和《影像多面向》(Images of Relief, 1982)都曾得過最佳影片獎。至於他的人,連他自己都曾說過:「我是個雙重人。」雖然每一個人都有程度上的雙重性格,但拉斯馮提爾的雙重對立性格卻藉著他的影片互相滲透融合。

  所以他的影片中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正面或反面性格,而且這兩個性格隨時都在變換與辯證,就像《醫院風雲》中的醫師們、《破浪而出》中的貝絲與《白癡》中的白癡。

   至於他本人也是,他曾在1998年金馬影展寄來一捲問候觀眾的錄影帶中說他是一個白癡,但卻在今年金馬影展中播放的記錄片《我是拉斯馮提爾,我是白癡》中自我誇讚為一個天才。也因此喜歡他影片的觀眾會尊奉他為天才,因為他獨特的影像風格;不喜歡的人會把他當白癡,也是因為他不合常理的影像風格。

   對於我而言,他既是天才,也是一個白癡。因為只有天才才會用如此瘋狂的表現風格來諷刺一切的宗教、制度、禮節、形式,在追求形而上堅持與信仰的歡愉同時,又造成肉體上的痛苦與自瀆。相反亦然,在現實與肉體享受快感的同時,精神卻接受著嚴重的折磨。

  他同時也是個白癡,因為只有白癡才敢用如此刻意的方式來表達他的不滿與思想,不管是就電影形式方面,或是社會道德規範方面。也只有白癡才會制訂「逗瑪95宣言」,規定一堆電影攝制人員必須遵守克服的技術手則。但也只有天才才能制訂出如此嚴格的規範,理直氣壯的顛覆電影觀影經驗與迂腐教條,又能讓人懾服於他的創意手法。

歐洲/催眠三部曲

  除了之前提到過他的學生作品之外,1984年他拍攝了首部劇情長片《犯罪份子》(Element of Crime),一反之前歐洲電影的自然主義,恣意揮灑著純熟的電影語言,展現一個新銳導演應有的自信與銳氣,一鳴驚人的得到了坎城影展的高等技術獎,及芝加哥、曼漢姆影展多項大獎。

  之後於1987年完成《瘟疫》(Epidemic)、1991年完成《歐洲特快車》(Europa),這三部全為E開頭的影片,就是他著名的「歐洲三部曲」。會有「催眠三部曲」的別稱是因為這三部影片或多或少都利用電影表現與實際情節讓觀眾進入體會催眠的狀態。

  《犯罪份子》運用著與一般電影不同的金黃色調,利用視覺感官經驗上的不安與新鮮,強迫觀眾隨著色調進入催眠狀態。在探員因催眠進入過去與現在的交叉剪接中,使觀眾陷入催眠的恐懼與迷思中。第二部曲《歐洲特快車》在電影一開頭即大膽的用了「現在我要從一數到十,數到十你就會在歐洲……」

  這樣一個標準的催眠語言帶著觀眾進入催眠狀態。同時也運用了非常多的重複疊影的特效與剪接,建造出另一種的蒙太奇。在聲音與影像的雙重輔助下,觀眾與主角一同經歷了一趟火車之旅,同時也是催眠之旅。《瘟疫》是拉斯馮提爾與長期編劇搭檔Neil Vorsel的現身說法,使用最原始的電影記錄形式、黑白影片拍攝與從頭到尾鮮紅如烙印般印在銀幕左上角的影片片名Epidemic,試圖在真假紀錄片中讓觀眾陷入這場歇斯底里的夢魘。

  90年代起他也積極參與音樂錄影帶與電視劇的拍攝,因此有了《醫院風雲1、2》這種令觀眾又愛又恨的觀影經驗,在主角之一瑞典醫生現實生活中病逝之後,第三集會如何發展,也是目前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之一。91年《次元》(Domension)開拍,預計到2004年才會完成,至於又是一部什麼樣子的影片就不得而知了。總而言之,拉斯馮提爾就像天才也像白癡般的隨時都會有突如其來的狂想與驚喜。

道德/良心三部曲

  96年開始拉斯馮提爾拍攝了《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比起之前的影片而言,有著明顯的改變,開始捨棄了腳架的功能,在兩個半小時的肩上攝影的紀實守法,讓觀眾隨著影像的晃動完全進入貝絲的情緒而無冷場。也使得飾演貝絲的愛蜜麗華森受到影壇上的注意。用「善良」來諷刺「宗教」與「家庭」的偽善無知,也自我檢討愛情與善良為何變質的因素。

  98年的《白癡》(The Idiot)是拉斯馮提爾在與其他導演共同制訂「95逗瑪宣言」後,編號2號的逗瑪電影。除了演員與工作人員全裸參與拍攝造成話題之外,當中討論「為何想裝白癡」的社會道德上虛偽提出反諷。

   今年的《在黑暗中漫舞》(Dancer in the Dark)是良心三部曲的結尾,同時也是一部歌舞片,而拉斯馮提爾也成功的如當年提攜愛蜜麗華森般的讓歌手碧玉坐上坎城影后的寶座,造就影壇一段佳話。至於劇情如何,在此先賣個關子,不過看過的人都流下了眼淚……。

   拉斯馮提爾就像個來自陌生國度的精靈,隨時用他的狂想與魔法帶給全球影迷無限的期待與驚喜。而你永遠都分不清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因為他就是一個善於惡作劇的小孩,不只在電影上,在現實生活中也一樣。在別人拍他的紀錄片《破繭而出》(Tranceformer)最後導演訪問他的片段一樣,他說了一段他經歷到外星人的故事,在導演與全場觀眾都幾乎相信的情況下,他問了一句:「你真的相信?」,然後露出「惡作劇成功」的詭譎笑容,這樣的拉斯馮提爾成功的虜獲了全球影迷的目光與期待。

(原文出處: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0/LarsVonTrier/LarsVonTrier.html)


pic:
轉自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0/LarsVonTrier/LarsVonTrier.html

台長: Chilli小辣椒
人氣(1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音樂+藝術+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樂]因為喜歡,你的音樂傳遞著快樂的基調
此分類上一篇:[樂]腦腔共鳴--高木正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