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18 22:32:28| 人氣1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簡介】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18世紀著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為德國文學巨擘。歌德與希臘詩人荷馬、義大利詩人但丁、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同為世界文壇不朽人物。自小生長在富饒和樂的家庭,父親是一位堅毅剛強的法學家,母親是一位幽默樂觀的仕紳之女,歌德揉合了父母的性格,影響其一生的成就。在父親嚴格的監督下,學習語言及自然科學,並習繪畫、音樂、劍術、馬術等全方位的教育。10歲左右即開始創作詩,16歲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此後又前往史特拉司堡遊學並獲法律學位。並同時研習文學、哲學、醫學。後來陸續從事創作,22歲以慧星之姿完成德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歷史劇作『鐵手騎士格茲‧芬‧貝里興根』,25歲時又以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聲名大噪,躋身至世界文壇,成為浪漫主義的先驅,並引起一股維特熱。26歲應聘至威瑪,此後便居住於此,歷任政府要職,且在生物學、植物學等自然科學方面亦有非常的成就。歌德另一代表作品『浮士德』是歌德在24歲起稿,直至82歲才完成的曠世不朽詩劇。一生作品無數,如小說『愛力』、『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劇本『伊菲格尼』、『達梭』,詩集『西東詩集』、『赫爾曼與杜羅特』等傑作。取自-小知堂先讀館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的長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粒小珍珠,曾為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青年人而喜愛。明白這部小說的創作緣由,會使人更加喜愛這部作品和他的作者。24歲的歌德因公去維茲拉,在出席一次舞會的途中、偶然認識了一個叫夏綠蒂的少女,一見鐘情。夏綠蒂是歌德的朋友凱士特南的未婚妻,時年15歲,而凱士特南卻31歲。歌德對夏綠蒂十分傾倒,便不顧一切地向她表白了愛情。這使夏綠蒂驚惶失措,她把歌德的表白告訴了未婚夫,凱士特南對此表現的無所謂。歌德知道這個情況,感到十分震驚,為了自己,也為了夏綠蒂,他立即逃回法蘭克福,斬斷了這不合適的情絲。几個月以后,他的另一個朋友葉爾查林,因為愛上別人的妻子,受不了社會輿論的指責自殺了。歌德知道這件事后,感觸很深,使用葉爾查林作原型寫了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使他名噪一時。《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寫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軍入侵的時候,第二部則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時他已83歲高齡。這部不朽的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歌德出生于1794年2月28日,逝世于1832年3月22日,他對世界文學寶庫的巨大貢獻,使他成為世界文化名人,每年逢他的生日,各國文藝界都舉行紀念活動。取自-人民網

<譯者序>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不僅是迄今為止德國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時,他還是畫家、自然科學家、物理學家、美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他長年擔任過魏瑪宮廷劇院的經理。他多才多藝,是一位真正的天才。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歌德的父親是法學博士和皇家參議,對歌德要求頗為嚴格。歌德的母親是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她富于幻想,善于編講故事,對歌德影響很大。歌德很小就開始學習外語,不僅有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希臘語,還學習了拉丁語和希伯來語。他十歲時已閱讀伊索、荷馬等名家的作品。1759年法國軍隊占領美因河畔,歌德接觸到法國文化。他經常觀看法國劇團的演出,因而熟悉了拉辛、莫里哀的作品,并加深了對戲劇的興趣。1765年16歲的歌德離開家鄉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在他的自傳《詩與真》中曾對這段荒唐的生活有過記載,《浮士德》有些場景的描寫也得之于這段生活的體驗和感受。1768年歌德因病輟學,在養病期間親自進行過煉丹試驗,引起對自然變化的興趣。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堡大學繼續學習法律,次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斯特拉斯堡是歌德生命旅程中一個重要時期。在這里他第一次接觸到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結識了德國進步文藝理論家赫爾德,并在他的幫助下認識到莎士比亞的偉大,使他的思想開始了新的變化。1771年至1775年是歌德文學創作最旺盛的時期,震撼世界的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它使24歲的歌德一舉成名,進入德國著名作家的行列。另一部巨作《浮士德》的初稿也出于這個時期。1776年6月歌德應邀正式進入魏瑪公國宮廷,擔任樞密顧問和大臣,同時參與軍隊、交通、礦山、財政等事物管理。由于他擔任開發伊爾美瑙礦山總監,對地質學和礦物學等自然科學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1786年歌德去意大利旅行。1788年向魏瑪公爵辭職,并逐漸疏遠朝廷,恢復文學創作。1794年以后他與席勒建立了親密的友誼,二人攜手合作,促進了德國古典文學的繁榮。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瑪去世,享年82歲。歌德多壽也多產。他一生中著作浩繁,總計達140多卷,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創作的抒情詩、長篇敘事詩等詩集共7部,總數達2500篇以上,開創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他一生中寫的各種劇本約有70多部。他與席勒的通信輯成4卷書簡,成為德國文學極為珍貴的文藝評述。他完成數部長篇小說和一些自然科學著作。歌德也寫過一些短篇小說。1794年歌德為席勒的《時代女神》雜志寫了總題為《德國流亡者談話錄》的短篇小說集,這是摹仿薄伽丘《十日談》之作。作者采用框形結構把几個故事串連起來,使全書渾然一體。這是當時歐洲短篇小說一種獨特的藝朮方式。《德國流亡者談話錄》共包括7個故事,此次收入的《女歌唱家安托奈麗》、《商人、美人兒和律師》、《神秘的敲擊聲》、《美麗的女店主》、《面紗》、《斐迪南》和《一條大河的故事》均出于這個集子。歌德還把一些短篇小說插入到長篇小說中,如《褐姑娘》、《誰是泄秘者》、《新美露西娜》、《50歲的男人》等被編入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漫游年代》。歌德的短篇小說有他自己撰寫的,也有取材于童話、故事、傳說、軼事等民間口頭文學,在此基礎上加以整理提高的。如《女歌唱家安托奈麗》源于哥達奧古斯特王子有關巴黎一位女演員的口頭報告,《美麗的女店主》和《面紗》取材于法國佛朗索瓦﹒巴松皮埃爾元帥的自傳,《神密的敲擊聲》是流傳于魏瑪的口頭傳說,《新美露西娜》是根據法國神話里小水妖的故事改寫的。而《新帕里斯》則是歌德7歲時反復向他的小伙伴講過的自己編造的故事,后來收集在自傳《詩與真》中。歌德的短篇小說有的寫的是奇人奇事,出現的人物往往無名無姓,僅以男女、老幼、身份或職位來區分,而且有的故事只有結尾,沒有結果,需要讀者去思索猜測,有的則反映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心態,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以及道德觀念。在歌德的作品中常常潛藏著歌德對社會的認識和憧憬。歌德的故鄉法蘭克福是一座中世紀德國古城,由于地理位置適中,在歌德出生時已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商業中心。歌德從小就在這里感受到近代商業城市的氣息,同時也看到中世紀封建主義的遺跡以及在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中的殘留的影響。歌德一生經歷了好几個極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他目睹了歐洲七年戰爭,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及整個拿破侖時代。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有這個時代某一個階級或者某一個方面的反映,比如在《狩獵》中歌德寫到:“侯爵的父親活到了這一時刻,并且利用這一時刻直言不諱地宣布:全體國民都應該同樣勤勉度日,同樣發揮作用,同樣去創造,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先收獲,再享受。”其中“這一時刻”便暗指法國1789年資產階級大革命。在這里歌德借侯爵父親之主張賦予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家提出的平等思想以新的內容。歌德的作品也常常傾注著他的人生經歷和體驗。《一個美好心靈的自述》講述的是一位出身門第較為高貴的女子獨善其身,通過加強宗教修養反躬自省而獲得完美的道德的故事。為了皈依上帝,純潔自己的靈魂,她兩次舍棄了愛情。主人公的原型是歌德母親的一個女友蘇珊娜﹒卡塔琳娜﹒馮﹒克萊騰貝格。這篇作品是根據她的談話和信札寫出來的。但是歌德本人的經歷在撰寫過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嚴重的咯血症也曾使歌德病倒在床,好几天都在生與死之間搖曳不定。經過一年半他才完全康復。在此期間他認真研究過虔誠派的著作,而且參加過享胡特兄弟會的祈禱課,與虔誠派關系密切。宗教在歌德的一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歌德從小就接受宗教教育,天天讀聖經,而且還偷偷地閱讀過其它宗教書籍。后來他雖然脫離了正統的基督教,但是他直到老年時仍承認,他大部分智力修養要歸功于聖經。另外,歌德本人在其一生中一再表達對自我修養的要求。他曾說過,“為了不讓自己發霉,我們必須不斷變化,不斷更新和變得更年輕。”從作品中女主人公叔叔的身上我們還可以看到歌德父親的蹤影,如在房屋布置方面,

他們的觀點略同。1755年歌德家的房子改建時,他的父親特別強調“內部布置要舒適、講究”,而不去過分追求房子的外觀。他花了大量的精力裝飾他的藏書室和一個收藏同時代藝朮家作品的畫廊。歌德是中國人民十分熟悉和喜愛的德國作家。歌德的作品在20世紀初期便已介紹到中國。1903年上海作新社出版的《德意志文豪六大家列傳》中就有一篇《可特傳》(《歌德傳》)。1902年至1903年馬君武譯出《少年維特之煩惱》片斷。20世紀20年代郭沫若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全譯本問世后,曾在中國青年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歌德的經典之作《浮士德》從本世紀20年代起至今已經有十几種不同的中文譯本。他的詩集、長篇小說、戲劇、傳記等中文譯本都已經先后出版。而歌德的短篇小說似乎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研究的也不夠。湖南文藝出版社有心填補這一空白,應他們之約選譯了這本《歌德短篇小說選》。本書共收集了22篇作品,其中有些是第一次被譯成中文。讀過本書之后你對歌德的短篇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囿于時間、條件和水平的限制,本書的編選和翻譯難免有不妥或錯誤之處,敬請讀者和專家不吝賜教。在本書編選過程中,得到友人王淑民女士和康秉瑞先生的熱心支持。大部分德文原著均由王淑民女士慷慨贈送,謹在此表示深切的謝意。取自-王印寶 1994年盛夏

【內容簡介】
本書是帶領歌德走上世界文壇之作,熱情而惆悵的維特正是歌德的化身,他敢愛、懂愛,那份濃郁貞潔的情感、細膩透徹的刻畫,深深觸動了每一位愛過和想愛的人。刻骨銘心、盪氣迴腸的吶喊,對愛情的渴望、人生的絕望…。以純真、纖細的心靈,滿懷熱情地宣洩那悠悠感傷。取自-小知堂先讀館


A-san:關於維特,就像歌德在半自傳性地描述他和夏綠蒂˙莎菲˙布甫(Charlotte Sophie Buff)那段愛情。維特個人對愛情、生與死、人生中所必須要有的磨練...都有一番獨到的見解及應對方式。維特對綠蒂那份願意用生命去成全她與阿爾貝特的感情,實叫人為他的真情真意感動,卻也為他感到惋惜,畢竟他不是只有自殺這條路可以選擇去結束這段關係,這樣不但他的感情無法得到真正的解脫;也使得愛他的朋友及家人難過與痛苦,我想,綠蒂也會因此而感到愧對他的感情,因為它是如此的愛著她;而她,卻得受於禮教束縛,和別人結婚(嗯...她也是喜歡她的未婚夫的,只是我想,她應該更希望能夠與愛她的維特生活唄...)。維特其實知道自己的這愛戀知情無法有美好的結果,還有不願意繼續下去這段尷尬的三角關係,他決定離開這個地方,離的越遠越好...死就是他最後的歸宿。當他把所有要交代的事情及書信都弄妥後,向阿爾貝特借了手槍,看了《愛米麗雅˙迦洛蒂》(Emilia Galotti)後就舉槍自盡...離開讓他傷心的世界,前往未知的另一度空間。當然,讓我覺得感動的是-維特對綠蒂的真愛,打從第一眼開始,他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住,而且盡可能的去接近她,兩人的趣味相似而且心有靈犀,個性也極為相容,綠蒂賢慧且聰穎;維特體貼也溫柔,兩個人相處的那段時光,就是和很多情侶間相處的模式很類似,只是他們大多是心靈上的交會與精神方面的交往,雖然偶有些男女間平常的接吻,但那都不是最精采的部分,因為內容的重點是在敘述維特的心路歷程,當然完全都與綠蒂是有所牽連的,一個人可以愛對方到這種刻骨銘心.為你死都願意的地步,實在是太偉大了!不過,我不禁要問:人世間,哪裡來的真愛?現在的人喜好速食,就連愛情也得沾上邊,看上眼就在一起,整天形影不離,眼中只有對方;沒感覺就散,分開後連聲招呼也不打,眼裡沒有對方。不禁慨歎:現今,尋獲真愛不易;於是乎,當真愛來敲門時,啥也不想的就陷入愛戀之中...是聰明抑或是愚蠢?就讓愛中的雙方去衡量吧!
(其實,這些日子以來,我的注意力以及精神都不太能夠集中,閱讀也都沒看到心砍裡去,所以我的讀後感都會怪怪的而且語意不通,無法表達出我內心真正想要傳達的意念...)

維特:我們人類經常抱怨歡樂的日子太少,不幸的日子太多,我覺得這種說法多半是錯了。如果我們經常心境開朗,享受上帝每天給我們安排的幸福,哪怕遭逢不姓,也會有足夠的力量去忍受。

10:20p.m.,Sunday, May 18th 2003

I've been waiting for His mail for a little bit long time, and I really wanna know how he is. Why does he not reply me? I do miss him...uh...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