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2-04 11:55:54| 人氣2,3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478 浸水營古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7-1-30 年初三, 上午去參訪浸水營古道, 它的入山口位於屏東水底寮可走到台東大武地區.


從省1道路轉入屏132縣道, 沿途部分農田種植鳳梨, 一顆顆的果實約有10公分直徑, 還沒長大成熟, 躲在葉片中.


上午8點, 在歸崇派出所辦好入山證, 開車上大漢林道.


浸水營古道前段26km稱為大漢林道, 有軍方單位駐在其上, 已鋪設柏油路面, 車子可直接開到26km處, 然後步行進入古道的後半段.


想走走這條古道, 是因為
古道研究權威楊南郡與徐如林所著的報導文學之書, 浸水營古道:一條台灣人走過五百年的路; 他說此古道歷史悠久, 遺跡密度最高, 文史資料及山野動植物資料豐富, 因此心嚮往之.


歸崇派出所在力里稍高的地方, 可俯瞰力里聚落的風景.


上山約1公里處, 海拔495m.





車子爬得越高, 景觀越佳.










老力里部落遺址入口處的原住民雕像及路線圖.



很棒的山巒景觀.





16km叉路通往古道露營區.





26km轉彎空曠地, 可停約10輛汽車, 立有地圖及告示板, 古道步行路段由此開始.





今早偕YL來此健行, 不想走太遠;  詢問同行的越嶺山友後, 決定與他們一起走至州廳界看板處, 單程距離約三公里.








路徑還算寬闊, 沿著等高線蜿蜒, 起伏不大.














中途一處叉路, 過柵欄, 往下續行.





柵欄處豎立的解說看板.


光緒八年(1882年),清朝官員周大發負責監修這條平埔族馬卡道族人移民東部之路,當初古道起點附近有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因此清代地方誌將此道稱為「三條崙道」。清末時期包括八通關古道在內的多條古道都迅速廢棄,只有三條崙道路暢通無阻。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光緒十八年曾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台東述職。

日治時期,日本人亦六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使之成為理番道路,用來控制當地原住民排灣族,也因為道路經過的最高警備據點浸水營駐在所於1901年設立,此後路名改稱為浸水營越嶺道。經拓建的浸水營越嶺道路徑大致與三條崙道相同,當時是東部水牛、黃牛向西部輸出的唯一通道,同時也是東、西部往來的電報及郵遞路線。

1945年後,古道一度成為陸軍野戰訓練場所。1968年,國防部在大漢山頂建立雷達站,而將從水底寮至中央山脈主脊的路線開發為軍用車道,也就是現在的大漢林道,古道西段的路線大部分被新路取代,東段則乏人行走而逐漸荒廢。直至1990年代,在進行古道調查時,才又重新受到重視。 (此段文字摘錄自維基百科)                                                                         

        













3k州廳界看板處是個休息點, 標高1437m. 日治時代, 台灣總督從台東廳巡視浸水營古道時, 高雄州知事及各級官員, 都在此地迎接.
此地終年雲霧深鎖, 年雨量高達5200mm, 又因地勢平緩易積水, 是浸水營得名的由來.











主越嶺口風大, 林木高大,  可能是氣候因素, 看不到太平洋. 至此已感受到古道數世紀的氣氛, 告別越嶺的山友們, 原路折回.








回程時左方的山頂上看到軍方的雷達站.

台長: ih
人氣(2,3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