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4 19:46:58| 人氣1,9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語詩評】讀「汝」這本冊--我讀林央敏的台語詩(台文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擺知影林央敏,是佇大學二年的某一個下晡陪同學去看喙齒,無聊等待的同時,無張持佇自由副刊頂看著一首號作<讀汝這本冊>的詩,是一首台語詩!我彼東陣連啥物是台灣文學著攏吥知,煞亦真歡喜來將伊抄佇手記簿仔內底。安怎想亦想袂到,這首詩對我日後影響不止仔大。

永早/偷偷看汝/就會增加讀冊的興趣/我對汝美麗的面頂/吸收著文學的基礎/開始古典主義的風格

尾矣/恬恬看汝/置汝目睭擘金的時/汝是一篇文藝小說/我暗唸在心內/充滿浪漫主義的情懷

這陣/金金看汝/看甲汝目睭契落去/變成一首抒情詩/我會不知不覺動嘴唇/輕輕給汝唸出來

唸到上尾的完結篇/汝變成故鄉的戀歌/有陣陣櫻花夜雨咧伴奏//我慢慢行入汝的世界/雨水將咱化作無邊的愛。

(<讀汝這本冊>,1999.12.19初稿,2000.01.15修訂,並發現本詩的初稿寫置生日彼工。發表置2000.09.15自由副刊。)

無錯,<讀汝這本冊>是一首情詩,而且「這本冊」亦是我佮島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至少佇我個人的進化史彼當時,並無認同這幅圖騰。以後,身體的血漸漸燒滾。原就容易感傷的我,位為淒美愛情目眶紅轉向為土地的種種感動。這首詩佇語言的使用代先予我目睭展金,原來我自細漢慣用的「台語」會使寫作文學!另外一個震撼的是伊竟會使寫甲遮呢「媠」(sui2),吥干單有pi3-su3的溫純感,koh含著現代美學的質素在其中,令人發自內心最原始的感動!<讀汝這本冊>不只是一首詩爾爾,「汝」佇我的性命旅程中,是台語文學的旗手林央敏;也是詩尾所書:「我慢慢行入汝的世界/雨水將咱化作無邊的愛」,「汝」是無邊的愛;是重新被發見的我的母親,她的面貌,她的性命史;是戰後「鄉愁文學」中看袂著的「另一種鄉愁」。我認為即款的文學所予一個人的不只是成長的蛻變而已,更加是一種現實的回歸,一種浪漫的自覺。

了後讀林央敏,著不只是一本冊爾爾,伊的台語文學運動史論、人權小說、文化政論、民族觀、華語或台語詩文...包括幾落擺佮林央敏訪談的對話,某一個程度上伊是我的「信仰」。不過上觸動我敏感神經的猶是他的台語詩。欲論析林央敏的台語詩有幾個主要的觀點會當切入。親像是詩中歌謠體的傳承佮創新、筆調內的浪漫佮寫實的美學層次、鄉愁佮認同的主題意識,或則是台灣詩中對不公不義甚至強權政治的反抗批判...等等,佇眾多台語詩創作者中,論詩中所關注的廣度佮書寫的思考深度,佇我看來,林央敏絕對是排上頭前的。

林央敏文學上通人知的著彼首寫佇1987年的<吥通嫌台灣>,尤其他寫佇彼個台灣「移民史」上少見之「移出」的移民熱潮時期。

咱若愛祖先/請汝吥通嫌台灣/土地雖然有較阨/阿爸的汗,阿母的血/沃落鄉土滿四界

咱若愛子孫/請汝吥通嫌台灣/也有田園也有山/果籽的甜,五穀的芳/予咱後代食昧空...(<吥通嫌台灣>,1987.7.29)

這首詩已經含括我進前所講的幾個切入觀點。此詩非常淺白,意象鮮明,大部份七字一句,講伊是現代七言詩亦可以,抑有台灣民間歌謠「七字仔」的餘風;袂傷制式的格律化,詩的節奏感非常強,配合大家上定聽著的蕭泰然所譜的曲,交響多部的合唱,格局著擴大真濟。這是林央敏佇吸收、熔鑄古典文學佮民間文學了後所創新,變成伊個人的詩作獨特風格。此詩最大的主題意識亦著是詩題所揭示的:吥通嫌台灣。八○年代的政治氛圍,處在解放佮未解放之間的gai7-gioh8時刻。蕭泰然所譜的版本只唱到「咱若愛故鄉/請汝吥通嫌台灣/雖然討賺無輕鬆/認真拍拼,前途有望/咱的幸福袂輸人。」佮原來版本思想差別真大。1987才拄解嚴,但是真正的解嚴是到九○年代初期,林央敏佇彼時著大膽寫出即款文字,原來四段的版本才是林央敏創作此詩的終極理想,尾兩段如下:

咱若愛兄弟/請汝吥通嫌台灣/雖然討賺無輕鬆/收回自由,運命有光/咱的幸福袂輸人

咱若愛故鄉/請你吥通嫌台灣/國家細漢免怨嘆/認真拍拼,前途有望/上好家已作主人。

「上好家已作主人」敢毋是台灣要獨立自治的意思嗎?後來林央敏果然投身政治運動,而且是意識型態上介明顯的建國黨桃園縣總召集人。台灣詩中常有反抗殖民體制的激情,「吥通嫌台灣」用「柔情版」的歌謠體演出,展現的美感就更加特別。吥過,佇台華對照詩集《駛向台灣の航路》自序內底,林央敏猶原真清楚講出伊的恐怖經驗以及思想改變的過程:

我的國家觀念、我的鄉土意識、我的民族感情、我的政治思想與立場,於1980年左右就開始轉變,但是獨裁政權的恐怖統治使人驚惶不安,因為1980年有一次,為了我寫一篇關於教育的批判,有一個不知是什麼的單位打電話到學校調查我,那次我雖沒直接聽電話,但我看到校長怕得要死的樣子,事後校長勸告我「飯可以亂吃,話和文章可不能亂寫」否則,會被怎怎樣,輕者失去職業,重者坐牢下獄甚至掉了生命,這次讓我親身感受到白色恐怖的威力。...(中文自序<我們的故鄉台灣>,《駛向台灣の航路》頁6)

新一代的少年人絕對無法度真實體驗彼種「恐怖」,親像老一輩的人若講著「警備總部」恐驚是koh心肝頭會震,對咱來講可能koh會打一個「那是什麼鬼地方」的問號。也因為台灣的社經政局變動siuN過緊,台灣人著變甲真無記智,對時間亦袂hiah-ni敏感。詩人必須忍痛來書寫見證斑斑血跡的歷史:

二二八,入春了後/蕃薯園翻了土被/這擺無造壟、掠溝/顛倒潑水淹旱田...
舊底摳無清的蕃薯/猶原會旋藤湠栽/但是土被浸水無合性/擱驚躘出頭會夆捻斷穎/歸尾也是漚爛去/變做芋仔的肥底...(<蕃薯園換栽──台灣話之三>,1996.11)

<蕃薯園換栽>內面,詩人大膽對國民政府來台了後不當的政策提出控訴,尤其是二二八屠殺之後,台灣陷入白色恐怖的氣圍,台灣人會使講完全無發聲的權利。詩中所用的「蕃薯」、「芋仔」兩種意象,正是逐人所知的「本省」佮「外省」兩大族群的比喻。koh詩人的農村經驗,予伊佇寫此詩的時,會使刻劃甲更加貼近。「這擺無造壟、掠溝」,在攏無規範,攏無準備的情形下,蕃薯園被強迫種入芋仔:「顛倒潑水淹旱田」,蕃薯本性適合旱田,芋仔合意潮濕之地,兩個「異質」的作物要仝滯「一坵田」,難免造成衝突。只是,強勢的芋仔,使得「躘出頭」(躘:liong3,掙扎)的蕃薯「穎」(iN2,新芽)就an2-ni被「捻斷頭」,最後「歸尾也是漚爛去/變做芋仔的肥底」,不但被同化,koh ai3用唯賰的養份滋長他人。詩人總能反抗於現實之中,以詩心憐惜土地,即首詩是諷喻技巧相當懸的作品。

林央敏一向對惡勢力無畏無懼,筆鋒尖銳一針見血。但是政治的迫害,使得伊後來轉到啟智學校任教,看著天使彼樣純真的孩子,有時林央敏佇心生憐惜之外,亦不免感嘆,現實社會的殘酷,連知識份子想欲為公義發聲,著ai3 付出代價,莫怪愈來愈濟人甘願偷生殘活,即款的社會如何會進步呢?當詩人聽見為人權和平努力的民主鬥士鄭南榕佇1989年4月7日,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之志,維護可貴的「自由」,被國民黨政權以「判亂罪」逼死自焚佇編輯室內面,喙底koh講著:「國民黨干單會當掠著我的屍體,掠袂著我的靈魂」。如此作為佮伊的死亡,叫醒真濟台灣人被麻痺的心靈,林央敏也必須忍痛寫下此詩:

你淪落暴政的烈火中,/一直鍛練台灣人上散赤的人權...為言論自由開一港風,吹入台灣/逗逗光復被人奴役的腦筋

你徛惡法的烈火中/胸嵌猶原挺真在...大聲叫醒夆牛馬慣勢的心/互壓迫者佮世間人知影/咱欲做人,吥願繼續做牛馬/...你坐踮正義的烈火中/將筋骨歸入這塊劫難的土地/...但願點灼台灣人的道德勇氣/賰一條靈魂,將火穎化做一蕊蓮花

親像菩薩所坐的蓮花火穎/燒落去,點灼台灣人的死亡哲學/熗著自由、民主佮獨立的意志/給台灣人講:置壓迫者面前/只有決死抗爭,才會凍點灼光明的路燈/這葩正義之火,總會引導咱看著上帝(<蓮花花穎──敬悼先烈鄭南榕先生>,1989.4.7)

詩人家己一定亦吥願如此「歌頌」烈士,鄭南榕自焚所燃的烈火,將屍體燒甲面目全非,詩人煞將熊熊火光比喻作菩薩所坐的蓮花台,只因菩薩立誓欲與眾生同在,唯有涉身涅槃,才能成就光明自在。詩人又再次忍痛講「燒落去」,燒落去!台灣人的死亡,敢有「哲學」可言?如果即葩正義之火,會當叫醒台灣人被奴化而遁形的意志,燒,應該著有價值吧。

koh時間敢真正會當治療,或則是解釋一切嗎?林央敏koh有另一首詩位時間的前進,對照空間的轉換,推測、演繹台灣人的認同佮錯亂:

我置舊冊架仔的下跤層/看著祖國,夾置一本生菇的冊內/冊名叫做《唐山過台灣》/是一群散赤的難民位舊大陸/徙來新海島的悲愴史/用血沃的筆跡,已經/互目屎渚甲看昧明...(<唐山變台灣──比較移民史>1986.11原作中文,1987.7.23台譯)

比較移民史的首段,將「舊冊架」、「祖國」、「生菇」、「血沃的筆跡」、「渚甲看昧明」等詞並列,對作者來講,祖國的印象已經飄渺迷茫,一點仔活力著無;部份來台的先民,怹拓荒的血汗也予目屎沖淡去。台灣的俗語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即句話的意思是:渡海來台的先民,大部份只有查甫,無(極少)查某。煞總被解讀作台灣人的祖先,查甫攏是唐山人,敢講台灣平埔族原住民著無查甫嗎?平埔原住民佇漢化較成功的結果,多數攏改換漢姓漢名,袂記得家己的族語佮文化,普遍著存有「唐山情結」。koh來看第二段:

我置新冊架仔的頂懸層/看著一本《不列顛過亞猛利堅》的冊/是一群信念無仝的移民位舊海島/徙去新大陸的奮鬥史/終其尾不列顛變成亞猛利堅/撒克遜後嗣變做美國人/怹用水替目屎,用油墨替血汁...

詩人用「新冊架」、「無仝信念的移民」來看「不列顛過亞猛利堅」,並吥是ai3咱袂記先民拓荒的艱辛,只是進一步提醒咱,台灣史亦是一部「移民史」,每一個種族移民到台灣,當然亦有「無仝的信念」,但是族群佇台灣自然融合,形成本地特有的文化,我們理當學習美國「用水替眼淚」彼種化悲情為力量(前提是當逐家攏相當了解所謂的悲情)、「用油墨替血汁」放情彩繪新的天地,以新興民族國家的姿態,來創出咱家已特有的文化色水。

其實佇林央敏未有意識來大量創作台語詩進前,伊大放異彩佇整個華語文壇的時,著有伊家己認同的「所在」。林央敏第一本詩集《睡地圖的人》,著有相當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彼款浪漫情懷。

有一張熟悉的地圖/在腦海裡/向無邊的邊際展開/地圖上儘管是/黃色的高地;綠色的平原;/藍色的河川,...

而線末有一隻銳利的箭頭/向著南方,飛出去/如一顆忍不住的眼睛/箭頭下寫著三個字/→往故鄉(<腦裡的一張地圖>1981,《睡地圖的人》,頁108)

詩人自細漢除了愛讀中國文學,亦大量擷取西方文學作品的技巧,譬如新古典主義、象徵主義等等,佇作品中攏有相當好的詮釋。詩集首頁即題有「謹以此書 獻給 我的故鄉」的字樣,自序也看會出來全是作者對故鄉土地真深的感情,雖然以華語創作,已經突顯出作者的鄉愁指涉佮伊對土地的眷戀。後來,詩人轉向台語創作,故鄉的意象和風景佇作品中更加不斷浮現:

綰一茭舊去的皮箱/貯一粒思念的心肝/位早起行到下晡/雖然走輸日頭的跤步/阮也已經踏入故鄉的地界/斡過正爿這條是阮回鄉的路...(<回鄉的路>,1993.9)

離鄉真久的囡仔,總有近鄉情怯之感,家鄉雖然佇心中猶原熟樣,佇回鄉的路上,亦不免使人躊躇,所以,故鄉明顯出現「地界」。尤其台灣進入工業時期了後,真濟下港少年心向台北,吥願留守草地作實,年節若到著是一波波返鄉的人潮車潮,當要「斡過」(oat-koe3,轉過)轉去厝的巷口時,彼種細微的遲疑自an2-ni歹勢兼見笑來表現佇詩中。最後,詩人抑提起勇氣,綰起舊皮箱內面彼粒思念的心肝,轉到故鄉──嘉南平原。這首詩吥na7是作者個人的思鄉,koh有時代的意義。

馬奎斯的小說《百年孤寂》an2-ni講:「有親人埋骨的所在,著是故鄉。」台灣文學中,鄉愁文學是一大「傳統」,早佇明鄭遺臣了後,清朝的宦官文學,甚至是日本人來台的異國視野,直到戰後外省籍作家的游離佮懷鄉,「鄉愁」所愁之鄉,吥是在黑水溝對面的中國,便是遠在天邊的東瀛。抑台灣人的祖先早著屍骨寒於斯土,台灣人的故鄉不就是台灣嗎?只是以往的教育予咱過頭摮(gau5,善於)沉迷著遙遠koh豐富的「想像」,想像一大片美麗的河山,袂記得將鏡頭牽轉來,看顧所立足的島嶼,袂記家己佮世界相鄰,袂記咱亦是山海的子民。吳晟的〈鄉愁〉講:「我的鄉愁,就是我腳下的土地。」 林央敏的<看見鄉愁>更加明確點出伊的原鄉就佇火車駛會到的所在:

細漢時陣,鄉愁是一首詩/寫置一本古冊裡/天涯浮雲遮著故鄉落日/流浪的馬車長長一聲/變做四四角角的形影

大漢了後/一張四四角角的火車票/將阮送去予遠遠的黃昏/仝款是落日染浮雲/但是人情景緻變生份/這時阮才看見/鄉愁是一幅圖/深深畫置心肝內/畫著故鄉的可愛

啊!思念爹娘的目屎/燒燒滴落來/無人知!無人知!(<看見鄉愁>,1997.12)

林央敏台語詩中有一個桃花源情境,著是台灣吥免koh隸屬於任何一個殖民統治政權了後。<台灣奏鳴曲>、<我叫你一聲擱一聲>、<三句謠>、<福爾沙悲歌>、<本島鯽仔──予台灣民族解放鬥士>、<夯鬧熱>、<搰力歌>、<我所愛的台灣>等詩,咱攏會當看著伊不斷想欲跳脫殖民統治的禁錮、重構台灣主體性的文化,打造一個公義、自由、民主、人權至上的社會,展現新興民族國家的信心姿態,予台灣更加進步、更加勇敢來徛佇世界的舞台,穩穩在在向全世界講出咱島嶼的豐美,he便是詩人所盼望的烏托邦。

最後我欲講的是,真濟人佮我仝款出身中國文學系,包括林央敏。咱開真濟時間幽遊佇古冊內底,像賴和諷刺舊文學所講的:「嘯咏於青山綠水之間,醉歌於月白花香之下」,如此佮現實社會時代思潮完全脫節,煞全無自知而且koh自欣自喜。假使文學是一面鏡,伊到底欲反映啥物?位林央敏的「讀汝這本冊」,到伊每一首台語詩,我看著koh較厚的一本冊,伊幪著被放捨過踐踏過、一層一層的傷痕,如此沉重的過去,並無將伊多元深遂、優柔koh有強烈韌性,以及充滿生命力的美麗掩嵌,這本冊的名著叫做「台灣」。

2004/01/03,2004/01/04台譯

----

圖: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林央敏《胭脂淚》,2002,金安出版社。

台長: 荒蕪
人氣(1,9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