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1 18:06:23| 人氣5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憶的綿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誕生的家屋,銘刻進了我們身體,成為一組有機的習慣。




~《空間詩學》,頁77




誕生的那個家屋,是個位在海邊的小平房,簡單的三合院,中間有片院子,幾根樑柱撐起塑膠瓦片形成一塊遮風避雨的空間。院子裡經常晾曬阿公從海上抓回的魚貨,鮮蝦、黃魚或過年時節一大片一大片應景的卦菜。空氣中經常瀰漫這種氣味,魚的腥羶和夏日海面吹來鹹濕的海風。童年,眼耳口鼻總是滿意這種氣息,無法意識到的自然。

兩邊伸出的護龍是姑姑們的房間和阿嬤的廚房;中間是拜佛的大廳,大廳兩邊一是起居室,另一是個房間是「我們的家」。為何稱做「我們的家」?因為這間房間住了爸媽和我們四個姊弟,一個大通舖,大約有七八坪大,還是墊高的那種,下面高起的空間除了堆放雜物,應該還有通風防潮的功能。

平常睡覺很有次序,爸睡最外面,接著是媽、小弟、小妹,靠牆邊睡的才是我和大妹,一家人擠大通舖,沒什麼不適應,大概當時身兒小,爸媽擺夜市半夜才回家,那張通舖通常只我們姊弟四人睡。年紀更小時,阿嬤會過來陪著,睡到半夜爸媽回來,她就自己爬上閣樓和阿公睡覺,換爸媽接手。

當時我所知的鄰居朋友家,所謂床大概就是那個模樣了,一個大通舖,大夥睡在一塊。有差別的只是寬敞和高低,個頭小時,最期待自己不是「爬」上通舖,而是可以「一腳」就跨上去。「爬」和「跨」,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差別,小鬼頭人,最希望自己能獨立做好一件事,包括不用「爬」而是「跨」。這種通舖有個好處,夠寬敞夠大,可以自由在上面翻滾跳躍。睡前和小弟小妹玩耍在床上滾來翻去,有時兩個大小孩抓起浴巾當搖籃,小小孩躺在其中搖晃著,勝過電視卡通的魅力。直到阿嬤受不了吵鬧,吆喝一聲,才會乖乖就位不情不願的睡覺。

在小學三年級搬家前,我從沒有睡過彈簧床墊,所以難免羨慕家中有一張「床舖」的同學。那時我就會藉機到他們家中寫功課,趁機躺到彈簧床上,讓身體細胞神經仔細的體會那種感覺;或是大玩跳躍遊戲,「彈簧床就是要跳才叫彈簧床」,那種新鮮感,構築整個童年的奇異宇宙。

那是個漁村,空氣裡常飄著散不去的腥味,那味道成了長大後的記憶。人的感覺最靈敏,那是言語到不了的地方,但是一進入那種空氣,身體自然懂得。老家有阿嬤的味道,妳懂得幾點鐘她會起床摸黑幫出海的阿公準備早點料理器材,即使在朦朧睡夢,那種雜踏細碎聲響帶種安全感,妳知道自己正受到庇護,在家人的環繞裡。

搬家後,好幾年的時間不能適應新家的味道,半夜還會摸黑回到阿嬤家睡覺。那種家的認同是很刻意的,即使一家人都期待這樣一個新的殼子,但缺少空間被人們慢慢醞釀的歷史感。媽對新家生活習慣的嚴格要求,更延後我去形塑一個家該有的認同感。常跑回阿嬤家,並不是我對阿嬤有種情感,而是身體對老家一種反射性的習慣,聲音、氣味、顏色、光影,身體最懂,決定了我對家的認同。

已經不知道是幾年後才不回老家,隨著母親的嚴格禁止和對新家附近生活的熟悉,回老家次數一次比一次少,我開始習慣新家的氣味聲息,老家與我的聯繫,就這麼斷了,斷,了。

台長: 阿藍
人氣(5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