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27 23:55:51|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續...少君筆下的【鳳凰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峽谷創造了美,創造了一種境界,一種令人永難忘懷的感動和思緒。由於各岩層質地不同,色彩也迥然相異,在不同時間的日照下,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紛呈,彷彿是一條五光十色、斑斕奪目的彩虹;而在月夜,大峽谷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展現出朦朧而富有詩意的意境;如果適逢暴雨,這裡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所有的小徑上,水流瀑布般地沸騰著,谷底的科羅拉多河也隨之狂怒起來。這種富於詩情畫意的景色,無疑刺激了作曲家的創作慾望,同時也為作曲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素材。

不要問這是一種憂傷呢?還是一種憧憬。只感謝萬能的造物者讓世間有這許多奇妙的風景,讓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展示出它卓越的魅力。當心靈在紛雜的塵世中遊走疲憊時,可以在她的懷中稍適停留,為心靈更換另一片清淨純竭的空間。至今,我才理解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安然、悠閒。古人的情懷猶如行雲流水般淡然、飄逸,讓現今在名利場上追逐得心疲力盡的人們可望而不可及。可以說只有大自然的美才有永恆的魅力,而人們心中的平靜,淡泊則是人生的永恆。沈冥寧靜的境界,是中國傳統休閒方式的一大特色。「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靜境與心閒的融為一體被推崇維修閒的至高境界。以沈思靜默的方式關照萬物,萬物會顯示出自得的意趣,而且在沈冥之中,思緒既能專注與與最細微的地方,也會伸展到無限遼闊的宇宙,天地萬物無論巨細,皆納於心中。程顥說:「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蘇軾說:「欲令詩句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空,空故納萬境。」即使是庭中的小草,籬邊的石頭,月光下楊柳的疏影,草叢間小蟲的吟唱,深夜遠處的數聲犬吠,在體靜心閒的人看來,都成了一種妙不可言的境界。

久居都市的現代人已很難體會得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心想這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老頭」閒居鄉野,採菊看風景,倒是悠哉得很。但是時到中年再讀此句,恍然發現它在清悠中蘊含著一種沈甸。那「東籬」可不僅僅指的是小院東邊的籬笆牆啊,它是遠離勢利之徒、官場傾軋的清潔之地;他採摘的菊,是象徵安於孤寂、獨善其身和不與污濁同流的風骨。有了這樣的選擇,才會在安閒自在中看到人生中更加重要的東西。

寂寞是什麼?一種心態,一種一瞬的感覺……,就像流行歌曲那樣唱道:「寂寞是種快樂,寂寞的淚不會流,懂得寂寞的人不多。」現代繁忙高速的數字化生活的一種副產品,就是造成感情世界的脆弱。特別是當寂寞來臨時我們表現出的異乎尋常的敏感。應該說寂寞是一種美,是一種只能靜靜欣賞的美。喧囂的鬧市,紅塵滾滾,偶一回眸,見一人悄立樹下,對身旁的熱鬧毫不在意,視若無睹,這是寂寞;鄉間小路,牧童晚歸,泥衣古柳,短笛橫吹,這也是寂寞;萬籟俱寂,寒江釣雪,一人一笠,萬念皆空,是寂寞。寂寞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情境。

寂寞是可以與朋友共享的。寂寞不是向隅而坐,孑然一身,愁思悠悠;不是四顧茫然,孤立無助。它是一種心境,平和安詳;它是一種情境,身無雙翼,心有靈犀。寂寞是一種境,可以欣賞,可以享受。想當初為生活四海奔波,無奈應酬,虛與委蛇,席散宴撤夜深人靜之時,還真感到過空虛孤獨。而現在卻心靜如石,可以在江河湖畔靜靜地看著軟軟的水草,低吟「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詩句也可以在山林草叢忠信步漫遊,同松濤一起自歌自笑。深感遠離塵勞之累,不亦樂乎。還有就是讀書之樂,像一泓純淨的甘泉,漸漸地洗去我塵勞的煩囂和苦惱。

有時獨自坐在窗前看夕陽,看夕陽血紅的樣子,看夕陽漸漸暗淡的輝煌,看歸林的飛鳥怎樣在金黃的光彩裡以一種輕盈的姿態飛翔而去,看窗外的樹林是怎樣變成碧綠,變成金黃,變成暗紅色背景上組淡紫的剪影,看那在夕陽下攜手漫步的白髮夫婦,心中暗自體味著那並肩走過風風雨雨後的溫馨與平靜……。

台長: 大頭阿呆如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