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1 18:07:39| 人氣62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31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留學像是對宿敵宣戰,一開始總是興高采烈有如嘉年華會,直到前線的傷亡陸續傳出。

這裡的傷亡指的是一旦安頓下來以後,書裡書外一波波面對自己的寂寞。而我卻連一開頭的興高采烈都沒有,因為我的留學動機並不單純。堪稱31歲的流亡。

把自己空飄到德語區,從萊茵河到多瑙河流域,除了跟一般人一樣,也想要加長名字拿學位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欲語還羞的理由,逃避那場糊里糊塗的婚姻。

婚姻受難跟良心犯不同,雖然都會有折磨,但至少在公開的場合,前者很難受到稱讚,特別是留學期間還帶著婚姻狀態,最最不智。比如看到讓你動心的人卻只好顧左右而言他,那真的是只能「暗叫一聲苦」啊,31歲那年多半力氣就是花在痛快學德文,以及讓身心儘量平衡這方面。

就在這段尷尬時期,我的人生閱歷與視野卻也大大拓展。從日常生活的作息節奏,就可以初步感受到基督教文明的影響,拜訪過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點意見」的教堂,自然會去印證書本裡的宗教改革;有過一位長得像極了賓拉登的埃及室友,免不了的會對伊斯蘭教感到好奇;登上遊艇去萊茵河看看「羅蕾萊」,當然也會吟唱一兩句海涅「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悲傷」的詩;買週末票搭區間火車緩緩經過威西河流域,想像格林兄弟當初如何在這裡蒐集童話,巫婆也就住在那一畝畝的森林裡;甚至林冲風雪山神廟裡所描寫的「那雪下得正猛」,竟然也是在海德堡才獲得初體驗。

那年9月順利通過德語檢定(一直念念不忘歌德學院的老師Frau Rita),並在10月進入曼海姆大學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就讀,我的31歲也慢慢進入尾聲,沒天沒地的冬天也即將來臨。現在才知道,六年留學期間就屬這段最快樂。我願意再回去…

 

(圖片取自 http://traumwerk.stanford.edu/philolog/Greek%20Europa%208.jpg

 

台長: Honigmann
人氣(62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小師妹
人生何必過的那麼沉重。年輕的我幻想蕭峰的悲劇命運,以為這樣的生命型態帶著悽美,帶著明知不
可為而為知。如今,年過三十,仍認為悲劇令人感動,而世界就像尼采的剖析那樣的貼切,因此,希望生命過的更有深度,理解悲傷所以要更快樂,就像朱熹知道現實的殘酷,但他仍舊是個理想主義者。
2009-06-23 22:28: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