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28 16:55:55| 人氣5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由《無極》到澳門映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一連串對《無極》的謾罵聲中,我們終於開始反省了一些東西。

陳凱歌:
「中國電影進入市場經濟的時代,我有幾點感覺,首先我們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去發展我們的電影文化;第二,中國電影究竟應該有什麼樣的傾向,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有沒有可能成為能夠表現中國乃至亞洲價值觀的一種藝術形式。
美國想把中國培養成世界第三大電影市場,而中國電影在本土的市場佔有份額是非常之少的。這種情況,我感到非常焦慮。」

韓三平:
「中國不能淪落成一個看電影的國家,中國應該是一個生產優秀電影的國家,而目前中國電影的現狀卻讓我感到危機依然存在。」

從來沒有人懷疑過拍攝《無極》的出發點,大家都很清楚全球市場的遊戲規則,電影已經不是理想中的「藝術」,而是一項「工業」,我們一直所「想像的」第六代導演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拍電影了,不跟著潮流走只有死路一條,再聽聽陳導演自己說:「我把策略統稱爲術,根本東西統稱爲詩。在方寸大亂之時,雖然不能把術作爲根本,但必須學會術的精準。」不知他拍完《無極》後會否感到方寸大亂?還是方寸更亂?

《無極》作為一個行銷全球的充滿中國風味的產品,之所以還不夠好,不是演員的國藉不夠多元,不是電影語言的不夠國際化,不是發行公司的行銷策略不當,一般觀眾都在罵無聊、弱智、造作以及「唔知講乜野」,從這些反應可以知道觀眾都把不夠好的責任都歸在導演一人身上,尤其是那些曾經誤認為《霸王別姬》是藝術片的觀眾(如我),但回想一下,僅《無極》一部電影就可能拿走全中國賀歲檔期所有電影票房的60%,任誰怎麼罵也好,票房才是一切的基礎,有票房就有下一部電影,就如同張藝謀的如意算盤,一部商業片後接一部藝術片,然後再來一部商業片,長拍長有,名利雙收。

最近我知道澳門有一個影像創作團體叫作「澳門映畫」,他們不單只是進行錄像創作,還包括劇場作品及網路多媒體創作等,雖然才剛成立不到兩年,但卻雄心壯志,還打算拍攝全澳第一部HD(高清)作品,希望他們不會搞混HD與HDV之間的分別,但無論怎樣,都是值得期待與鼓勵,畢竟在澳門搞影像創作真是小眾中的小眾,雖然澳門已有了「錄像空間」及「拍板視覺藝術團」兩個團體,但仍然未能團結力量,集中資源去創作出具有澳門風味的影像產品,即使有一兩部作品也未能推銷出去,澳門的影像產品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方向,不管是從商業角度看,還是從藝術的角度看都沒有,所以我更期待「澳門映畫」可以創作出具有澳門內涵與精神同時又具有國際性影像語彙的影像作品,這當然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們可能有自己的想法與路向,無論如何,希望澳門政府或澳門人最少可以意識到影像其實可以作為一種宣傳利器(這想法有點俗氣),更希望澳門人可以把影像創作內化為生活的一部份,不過這恐怕又要再等十年了。

台長: ka cheng
人氣(5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