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15 17:40:19| 人氣1,2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導讀-《情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情書
(Love Letter)

講評者:黃英雄


導演:岩井俊二(Shunji Iwai)
演員:中山美穗 (Miho Nakayama)、
   酒井美紀 (Miki sakai)、
   柏原崇(Takashi Kashiwabara)
1995年出品 / 日本 / 116分鐘

◎ 劇情簡介

  渡邊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樹山難死亡三年的追悼會中,與阿樹的母親回家,意外地發現初中時候藤井家是住在北海道的小樽市。

  博子一直無法忘情阿樹,遂以寫給天堂的阿樹為名義,按照畢業紀念冊的地址寄信給藤井樹。沒想到真的接到藤井樹的回信。原來是一位同名同姓女子回的信,巧的是藤井樹與阿樹還是同班同學。

  於是兩個女人藉著通信,慢慢道出了阿樹在學校念書的景況。由於兩人同名同姓,不止產生很多的不便,兩人也不時成為同學取笑的對象。一直在學校圖書館幫忙的藤井樹見阿樹功課不好,卻常到圖書館借書,而且借的都是冷門的書籍。阿樹說他只是想在每本書的卡片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罷了。

  這一天,藤井樹的父親因肺炎延誤醫治,送至醫院時已經死亡,這使得母親及爺爺相當自責。而藤井樹似乎也延續了父親的這種體質,每當大雪紛飛,就猛咳不已。由於喪禮而無法到校,一向冷酷的阿樹竟然到家裡找她。在知道她有喪父之痛時,出言安慰她幾句,並將一本「追憶似水年華」的長篇鉅著交給她,希望藤井樹替他還給圖書館。

  但當藤井樹回校上課時,才知阿樹已經轉學了,她不禁失望與憤怒地將同學開玩笑的花瓶狠狠摔破。從此她再也沒見到阿樹,直到接獲博子的來信才再度挑起她對阿樹的回憶。

  在博子的要求下,藤井樹帶著博子寄來的拍立得回到學校拍攝阿樹過去的回憶,正巧遇上當年的老師,老師帶藤井樹進去圖書館,學妹們聽說學姐叫藤井樹,不禁竊竊私語。在追問下才知道圖書館內的書有藤井樹的借書登記共八十七張,這中間似乎隱藏了一些問題。

  博子也在書信往返中漸漸發現她可能只是阿樹眼中另一女人的影子,於是慢慢接受了阿樹好友秋葉的愛,並將所有的信寄給藤井樹,因為她覺得只有藤井樹有資格擁有這些回憶。

  藤井樹的學妹們帶來「追憶似水年華」,出示借書卡後,當年阿樹為藤井樹繪的素描,藤井樹這才恍然大悟,但一切都已成過往雲煙。

◎ 賞析

  本片是九○年代相當轟動的偶像愛情片。除了知名的俊男美女之外,其結構舖敘是相當奇特而引人入勝的。

  開場男主角就已經去世三年,觀眾會很好奇男主角究竟要如何出現?以編劇而言這是需要一些功力的。而場景設定在日本北海道的小市鎮,白雪紛飛覆蓋大地,成就了一種「純純」的愛念,在映象先天上就更能吸引觀眾的注目與同情了。

  男女同學同名同姓是個巧合;而阿樹在不同的地方能遇上兩個長相相似的女人,不知是幸福或是不幸?如果他真的心儀藤井樹,那面對相似的博子究竟應不應該全力去愛她?這點原著在文字上描述或許會較生動而深入,也較能引起觀後的思惟。

  博子雖然很愛阿樹,但從藤井樹的信件往返中,她慢慢感受到一股淒然,因為愈往下挖掘,卻愈發現阿樹離她愈遠。不管是移情作用或是影子效應,博子認為這是不公平的。愛是必須全心全意,容不得有一小粒細砂,博子正是如此一絲不苟的人。當她愛上阿樹後,就算在阿樹死後三年,她依然無法割捨這份專執之情而不能接受秋葉。現代人的愛情觀念似乎早已脫離這種專執模式,所以這種沒有雜質的愛就備受歡迎,偶像劇風行的原因似乎也與此有關。

  中山美穗一人分飾兩角,在詮釋藤井樹這個角色時,以活潑樂觀卻又常感冒咳嗽的外相來與博子作區別,編導在藤井樹的角色上著墨較深。她不但得從信件往返中一點一滴地回憶起那位同名同姓的同學;更得從她父親的死亡作意象的掙扎與醒悟。

  藤井樹高中時與阿樹的互動,那份少女的羞澀與潛意識的渴望,看似一種交集之情,瞬間又幻化成繽飛落葉; 看似具體真實,眨眼卻又無影無蹤。但遺留下來的卻是一種永難忘懷的溫馨甜蜜。

  這種感覺不必納到「愛」的範疇內,反過來說,一句「你好嗎?」卻似群山般的濃郁關懷,這豈是「我愛你」所能比擬。也因為編導將愛的詮釋提昇到簡單卻又深重的表演方式,當博子面對阿樹發生山難的山頂高喊「你好嗎?」時,觀眾幾乎沒有不動容的。

  人常為感情所困惑;但卻又不厭其煩地去追索,然而這並非是一項是非題,在得與失之間,常衍伸出另一層面的得與失。能夠將得與失平等看待,這是需要一番智慧的。

  情書卻又建立在另一種的感情處理方式。雖以愛情為包裝,但卻不以肉慾為號召 。康乃爾醫學中心的海倫‧凱伯蘭醫師說:「沒有親密關係,就沒有真正的愛情。」請注意,海倫對於親密的定義是一種分享的感覺,而不只是肉體訊息的交換。「情書」恰到好處地呈現了這份觀點。

  阿樹與藤井樹因為同名同姓,這種巧合反而造成兩人的尷尬不安。正因為不安就會加倍地在各種應對中作防禦,殊不知這種特別的付出,反而引動了二人的注目與關懷。拿錯考卷是一場有意思的舖排,藤井樹功課極佳,不可能只拿27 分,她放學後獨自在自行車棚等到天黑,還用轉動腳踏車來發電讓阿樹看清是誰的考卷。阿樹故意慢吞吞地閱看; 藤井樹以少女矜持願等到天黑,說穿了正是兩人心中潛藏的渴望。

  藤井樹信中一再否定她對阿樹沒什麼印象,但當及川早苗要藤井樹為她介紹阿樹時,藤井樹幾乎是憤怒地將早苗拉到阿樹面前的。這也說明藤井樹的心中早已烙印著阿樹的影子,只是青澀年代的心靈,一時也無法明確了知真確的感受。這種日後的失落,或許會成為遺憾;但從另外的角度而言,卻是一種永難忘懷的美。

  死亡是情書的另一項主題。藤井樹的父親因肺炎延誤就醫,當藤井樹感冒發燒又逢大雪,在得知救護車在一小時才會到後,爺爺堅持揹孫女到醫院。上一次兒子因他的緣故而喪命,這回就算拼老命也要送到。最後終於將藤井樹送到醫院,但這段的詮釋只在呼應博子與秋葉的重新開始;以及藤井樹得知阿樹對她隱藏的心意。就戲劇結構而言,其象徵連結的力道略嫌不足。

  倒是藤井樹在父親葬禮後,到學校才知阿樹轉學了,她憤怒地將花瓶摔在地上,這段象徵她與阿樹潛藏的感情互動隨花瓶碎裂而「死亡」。這也是為什麼博子寫信向她問起阿樹時,她才慢慢從回憶中勾勒出那些點滴花絮,心中的波瀾也隨之舞動起來。

  秋葉與博子的戲較弱,秋葉玻璃造形師的背景也無法就情感與劇情連結,這是相當可惜的。而藤井樹的母親在親戚遊說下本欲搬入新公寓,但爺爺反對;最終見爺爺奮力在雪中揹藤井樹到醫院,遂感動得打消念頭。在原著的鉅構中,這些應該都有重要的意義的,只可惜剪裁成電影後,當然必須有所割捨,某些枝節就不得不忽略了。

  情書的美在於我們過去似乎都有過的感情互動,也許年少不懂事,但在一個當下所散發的光與熱,則永遠是一種難忘的回憶。讓我們齊聲為有緣相識的人默問一句:「你好嗎?」

台長: 大家
人氣(1,2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