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7 17:07:28| 人氣3,018|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導讀-《吊人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吊人樹

講評者:黃英雄

導演:宋徹夫
原著:王拓
編劇:黃英雄
1994年出品 / 台灣 / 87分鐘

◎ 劇情簡介

  在台灣北部的小漁港,這一日來了一輛發財小貨車。一名叫阿坤的人在廟口擺起了地攤,耍耍拳術賣賣膏藥,倒也為平靜的漁村掀起了歡樂的氣氛。但意外的是漁民海生的妻子阿蘭卻在見到阿坤後,竟然昏倒了。

  眾人認為阿蘭必是被「魍魎」煞到,海生的父親阿旺一直怪罪媽祖廟的「獅頭」早已損壞沒有重新整修,以致媽祖出巡時無法「弄獅」驅邪。

  阿蘭被海生抱往醫院,在半路就醒了,她不顧海生的追問與關懷,竟像瘋狂般地欲跳海自殺,幸好海生將她拉回,這更增添了村人對「中煞」的傳言。

  阿坤並未在天黑收攤而離去,反而一個人坐在海邊的礁石上,正巧被喝得七分醉的阿標與友人誤認為偷渡客,三人為領獎金,上前與阿坤發生扭打。在知道誤會一場後,由阿吉叔出面圓場,雙方在廟口道歉喝酒,但一言不發的阿坤杯酒下肚,竟傷心地哭了起來。

  一直沒有獲得公公諒解的阿蘭,雖然已經生了孩子小光,但事實上她心中一直惦念著以前的男友阿坤。她回想過去與阿坤認識的經過,兩人在海邊郊遊遇雨,也發生了關係,但阿蘭的母親一直希望她嫁給有錢人,遂報警找到同居的兩人,並因誘拐未成年少女的罪名使阿坤入獄。但卻沒想到阿蘭已經懷孕,不得已找媒人匆匆將阿蘭嫁給海生。

  阿蘭沒想到阿坤會在這兒出現,當她聽說阿坤將車上的吊膏全部送人時,她偷偷帶著小光到海邊,果然見到了阿坤。兩人哭訴過往的那段情,阿坤欲抱親子,小光卻嚇得哭了。阿坤欲求阿蘭陪他遠走高飛,但想到海生對她無微不至,阿蘭猶豫了,兩人拉扯時被海生趕到痛毆一頓。

  阿坤在阿蘭住處觀察一陣,他發現海生心腸不錯,也深愛著阿蘭,於是他看開了,遂在其家背後的一棵大樹上吊身亡。傷心的阿蘭常為阿坤在樹下燒紙錢,村人紛傳阿蘭被阿坤「煞」到。海生帶阿蘭去看醫生,也偷偷問護士有無可能小孩是八個月就生產?早產兒的答案使得海生去掉了心結,而高興地為媽祖遊行擔任「弄獅」的重任。阿蘭也從那段陰影走出,她再次為阿坤燒了紙錢,也燒了她那件當年與阿坤一同出遊的白色洋裝。


◎ 賞析


  吊人樹的原著作者是名小說家也是現任立法委員的王拓。當年公共電視台剛成立,為了有別於其他商業電視台,遂以台灣小說為藍本,拍出了一系列「電視電影」的高品質作品。

  改編的方向當然不能曲解原著作品的主旨與精神,但方式與風格卻可以用全新的角度發展。
吊人樹的阿坤在性格上是較矛盾灰暗的,小說中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被環境與命運逼壓的陰暗與沮喪;但他的執著卻又使得其性格顯得突出而特異。出獄後只得知阿蘭嫁給「討海人」,於是靠著一輛小貨車遊走全台灣的漁村,為的就是尋找心愛的人。正因為阿坤是如此的執著,這也造成他日後的悲劇,以上吊這種強烈的外在形式來表達他一心的受挫。

  阿蘭是台灣早期的標準婦女形態,敢於追求愛情,卻無力回應家庭的約束。這是複雜的傳統思維,隱伏的道德壓力不是現在X世代以後的年輕人可以理解的。阿蘭懷了孕,卻在母親的逼迫下嫁給海生,只因為是「面子」問題,而造就了令人遺憾的結局。

  然而仔細思索,吊人樹的重要主旨反而是在阿坤上吊之後,阿蘭必須重新去面對一個新的未來,這間接地也影響了對她不甚諒解的公公阿旺,以及她的丈夫海生。

  事實上村人早就對阿蘭這個台北嫁來漁村的女人有著閒言閒語;而阿蘭因為自己的「心結」,始終好像跟這個家格格不入,雖然她也想努力扮演好媳婦的角色,但許多陰錯陽差的尷尬,使得公公視她為陌路。

  海生對阿蘭是相當體諒與照顧的,但他在漁船上聽到同伙一句無心的對話,當然對阿蘭結婚八個月就生下小光,自然是耿耿於懷的。然而這正是海生這個角色的可愛之處,他憨厚地問護士,而護士以「早產兒」化解了海生的疑惑。

  在原著小說的結局是相當灰暗與悲慘的,阿蘭最後也吊死在阿坤吊死的那棵樹上。在老一輩的習俗中總認為有人上吊的樹必須鋸掉,以免他的冤魂會再度勾引其他人上吊。這或許是原著依持的創作動力。但在改編之前,事實上編劇相當排斥這樣灰暗的結局。兩人殉情在一棵老樹上,固然可以顯現愛情的專執美學,但後續的觀感與影響卻是必須重新檢視的。

  於是編劇將原著阿蘭上吊的情節改成象徵的手法,以她珍藏的白色洋裝吊在樹上作為精神的呼應。這樣不只沒有違背原著的主旨;也為改編開啟了詮釋的新觀點。

  台灣的社會民風往往以廟會作為生活重心,乃因過往的日子相當艱困,在無助的情況下,人不得不依託在神祇的庇佑中,不管發生何事,神明的指示變成不可違抗的生命現象。舞獅雖是民俗傳統,編劇巧妙地將之賦予一種實質的行為象徵。新的獅頭重新製好後,由海生親自操弄,這固然有父子傳承與交心作用,但其真正的意義在於心境的轉換。

  也許儀式真的為村人帶來新的氣象與未來期許,但不如說是海生一家獲得真正的救贖。一向對阿蘭不諒解的阿旺也在樹下跌昏,但卻奇蹟似地又從醫院平安歸來,阿蘭將藏在櫃子底端的白色洋裝燒掉是燒掉過往的記憶。從某個角度而言,阿蘭未免太「無情」?但這是相當複雜的心理層次與感染的無言語言。

  死亡對人類而言是難解而神秘的,但死亡卻常常是尋求生命真相的唯一入口,身體交集與預後動作正是思考的起源,有時為了追求「善」(意即是生),罪惡(意即是死亡)是必經的路程。

  殉情是很淒美的,但卻不值得鼓勵,其實這種衝動的後果往往令人後悔與扼腕。留下生命反而更能追索到愛情的真諦,以及人性真正的關懷與同情。
阿蘭煮的豬腳麵線是台灣「去霉運」的習俗,安排在尾場中作為一個新生命歷程的開始,正是改編這篇小說最大的主旨與意義。

  阿旺的角色是傳統的台灣老人,這是編劇小時候的印象,巧的是正巧找來老牌演員林揚來飾演,可說演來絲絲入扣,不慍不火。林揚拍完這部戲不久就中風了,也在中風的同時得到金馬獎,吊人樹的表現,就成了他最後的絕響。寫到此處不禁令人喟嘆。

  拍戲的場景大部份集中在基隆往宜蘭的海邊,我們可以發現北台灣的龜山島以及海邊的風光;甚至是漁船與漁港的作業,是相當難得的一部影片。

  有趣的是,答應借屋子給外景隊的主人在房子內被拆掉一道牆也不以為意(當然事後又花幾萬元修補回去),但令人訝異的是拍完戲不久,那棵老樹竟遭雷擊而毀,雖然是事後得知,總也難掩訝異之情。

  吊人樹拍攝的機器是ENG,不是以電影的五十五厘米影片拍攝,因此許多角度就略為遜色。但除了這些,其他的編導手法以及拍攝工作,與電影沒有兩樣,這也是一開始被稱為「電視電影」的由來。在台灣一片不景氣中,這種成本較小的拍攝方式,其實是值得鼓勵與推廣的,只可惜現在連這種一百多萬元成本的戲,都愈來愈少了。

台長: 大家
人氣(3,018)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小豬小豬
推!這篇寫的真棒!
今天下午公視才重播而已^^
2014-02-07 15:43:14
路人
我本來以為打個'吊人樹'就有一堆相關資料可看,想不到有其他也叫吊人樹的更熱門的東西,正在我哀怨怎麼台灣這種還不錯的老片都沒人介紹,沒有影評也有小心得之類的吧?,打個日劇名就會出現的那種資料庫也沒有~結果就看到大大的文~真感動啊~我本來沒想通的點都有說明了:)
2014-02-07 23:49:01
瘦瘦
今天我也看了,有淡淡的愁。不錯看!
2014-02-07 23:52:41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22:52: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