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27 11:26:21| 人氣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深河一書隨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書簡介:
作者:遠藤周作 譯者:林水福 出版社:立緒
「深河」是指印度的恆河,在這河畔,死者的屍體被焚燒,屍灰流入河中,死者的靈魂在來世復活﹔許多人在屍灰或者屍體漂流的恆河中沐浴,漱口,祈求來世的幸福。小說由幾個日本旅客參加印度之旅,體驗到這種衝擊性的光景談起。旅客目睹水中食物和穢物混在一起的污穢感以及祈求來生專市的神聖感,對集矛盾於一身的恆河,產生奇妙的吸引力。

閱讀隨記:
閱讀此書時,心中一直回憶起日本的社會環境與階層還有其宗教組織。因過去曾有機會到日本住過半年,當時也是為了有關宗教方面之事進入日本。在那段日子中,發現日本人階級劃分的非常清楚,宗教也一樣。日本的宗教組織非常多,但或許是民族性,其對於每個宗教可以從事的工作,都分的很清楚,其教義也是,並儼然形成以文解義之情況。閱讀此書時,對作者的思想轉折有一感觸,作者身為天主教徒,並以傳布天主教教義之文章為職責,然多年的人事閱歷與其對宗教的深入研究,在其晚年時深刻描繪出宗教的本身只是一種形式,若論其精神與淵源各宗教該是殊途同歸。

在中國有一個故事是這樣寫:「有一家廟,廟裡面供奉三尊神明,一尊是太上老君,一尊是孔夫子,另一則是佛陀。某日有一儒生進入廟中發現孔夫子被奉於左位,他覺得不妥,就將位置改變放在中間,因其認為孔夫子對人間影響較為偉大,後有一道士進入,又將太上老君放於中位,而隔幾天後一和尚進入廟中,則又將佛陀放到中位,三尊神明就這樣被其弟子交換位置,而在天上的三位尊者也只能嘆笑世上之人愚癡,不解其義卻著其形。」這似乎是呈現當今宗教現象。社會呈現多元化發展原本就是社會演變的過程,但是否也強化了意識形態的爭論,這樣的爭論自有人類以來就不斷產生,發展至今是融合、尊重呢?還是更為分裂?

我們對事情的判斷與價值觀,跟自身的成長環境與教育有關,然個人與生俱來的稟性,亦會對這些外來的資訊作不同的詮釋,進而衍生出個人的特質與應對模式,這是我看深河各個物語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各類的資訊會加以判讀與評論,專家學者以其理論背景襯托出美麗的架構,而一般人則憑自己的經驗或感受加以論斷,相同論調者群聚一堆,期待影響更多的人。我是否也在這樣的循環之中呢?困惑?

很難以文字敘述這樣的過程,閱讀此書時跟著不同人物的故事情節,腦中持續有聲音回應著,但一放下書本,所有聲音又歸於零。時而浮現書中某段情節,木口的戰友塚田,在生死掙扎中吃了人肉,卻在心裡埋下不可抹滅的陰影,直到死前碰到佳斯頓,分享經驗與大愛的想法後方得到釋然。沼田對八哥鳥的情感轉移與追尋,磯邊對太太死後留下的遺言,開始追尋生命輪迴的可能性…..,不同的生命故事集結在一起參與印度之旅,領隊本身亦有自己的生命堅持,在印度受到貧窮、困苦、的環境衝擊著這些人的心。

覺得自己的身影被壓縮在這些故事之中,難以喘息。對於亡者的追思,讓我聯想起自身父親的過世後,出國為道場服務,希望可以此功德迴向父親,而在當時也曾經夢見父親死而復活,在夢裡我問他:「你去哪裡了,父親笑而不答,自己腦中卻又思考,該如何跟親人交代父親並未死亡的訊息」。對於個人曾在國外的經歷與變革,回台後無法分享,因為人物、時間、環境已然改變。而書中美津子許多內在對話,更引發自己聯想起類似的情況。藉著協助他人來維持良好名聲,但心中卻並無激起真正情感,藉著適當的禮儀與行為博得眾人的讚美,卻一直覺得與這世間有著重重的距離。在成長過程中,自心就常出現兩個身影,一個是正在執行動作的我,另一個是在旁邊看著這個人的我,常常質疑這個人的存在是為了什麼,那樣的感受很難敘述,就好像是分裂的兩人,自己跟自己說話。這樣的遊戲讓我很累,因為不得休息,還好經過一些適當的轉移與提醒,思緒漸漸可以不再這麼敏感。而因此書中美津子對大津因對”洋蔥”的愛,轉變為無怨無悔的他人服務感到不可思議,從不明白與戲弄的心思,到大津死亡時激發起自我深層的感觸…。這過程也曾在自己為他人服務中呈現,從不知道為何而做但漸漸引發出奉獻的心念。

再看印度女神是以溫柔與恐怖並存的相貌呈現時,聯想大津對「洋蔥」的稱謂覺得有趣,這只是名相,面對優雅的歐洲教堂之神父,相對於印度的不信教之人民,這些人民是置身於天堂之外嗎?美麗又恐怖的女神是否上帝的轉化呢?

眾多的子民,帶著不同的經歷與故事,來到恆河面前,沉入河中,憂傷、喜悅、希望、死亡皆在這滾滾的河水中流走。佛經上:「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种种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可見,輪迴的不衹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迴。我們看不見雲了,不表示雲消失了,是因為雲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 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了軸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這樣了。人的一生像行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体)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這樣想想還有什麼需要執著呢?


台長: 野鶴
人氣(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