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3 15:19:48| 人氣5,5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馬影展:冰島犯罪現場/幸福在西方:劇本的魅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個週末,看了三部金馬影展的片子。
分別是「幸福在西方」、「冰島犯罪現場」、和「搖滾英格蘭」。
先小談「搖滾英格蘭」吧,電影不難看,可惜,跟我預期有所出入。
原以為是部關於音樂和成長的電影(該死的中文片名~~),結果電影大談種族歧視、愛情的失落、成長的徬徨、政治的利用....,題材非常沈重,像是「衝擊效應」、「諜對諜」的英國綜合版。
我向來對這類型題材沒有太多好感,因為有太多解決不了的現實問題,看完後,心情極差。
不過驚喜不是沒有,劇中的小男孩Thomas Turgoose演出自然,片尾那堅定抬眼的一瞥,讓我心微微震動了一下。
而飾演光頭族首腦的Stephen Graham,我對他的印象始於「偷拐搶騙」的憨厚小跟班,想不到,他演出激烈、偏激性格角色,同樣讓人信服,幾場震怒、痛哭的戲,都讓人印象深刻,了不起。
電影音樂不難聽、剪接、故事都有一定水平,可惜,不是我的菜。

再說一次:看完後,心情極差。
「幸福在西方」--幸福的真相

「幸福在西方」是一部可愛的片子,它讓人笑,卻又忍不住感傷。
故事主角Luci面臨經濟的壓力,女友和他來到父親的墓前祈禱,希望生活能有改善。
忽然天外飛來一只瓶子,直接擊中Luci大腦,而命運從此轉了個大彎。
「幸福在西方」以三段故事,和三組不同的角色,拼湊出事件的全貌。
第一段故事,從Luci和女友的角度看事情,我們看到女友的勢利眼,看到生活大不易,看到Luci的朋友為了要幫忙,意圖害死Luci姑姑的黑色諷刺。
第二段故事,從Luci和暗戀他的同事Mihaela角度看事情,我們看到羅馬尼亞的困境,因為國家經濟狀況不佳,造成人民不得不遠離家鄉,到外地追求幸福。一段段的異國姻緣紛起,但是,幸福真的遠在他鄉嗎?
第三段故事,從Mihaela的父親角度看事情,女兒就要遠嫁他方,他既是捨不得,卻又不得不屈服在現實。甚至最後要求朋友將女兒帶到德國去,重新開始。

劇本寫的巧妙,是「幸福在西方」的優點。
它像是羅生門,先讓我們看到事情的某個面向,讓觀眾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卻在下一段故事中,打破之前的假設,擴大事件的廣度與深度。
我說這是一部讓人笑,又忍不住感傷的電影。
因為它有很多幽默建立在殘酷的現實上。
就像Mihaela的父母為了要討好義大利的有錢公子哥,不但大肆整修家裡、每個人還穿上最好的服裝、戴上最棒的首飾,只為了討好那個從來沒見過面的青年。
看來荒謬、爆笑的情節,直指的卻是現實世界中,羅馬尼亞國家的經濟困頓。

「幸福在西方」的敘事手法並不創新,早年「暴雨將至」、「黑色追緝令」都有相同的味道。
但我仍對導演Cristian Mungiu點頭稱好。劇本相當貼近人心,三段故事,說得有條不紊,每段故事結尾都出現彷如好萊塢快樂精彩大結局、或是哭天搶地的通俗劇碼時,下一幕戲,又會突然跑出全新的轉折,讓觀眾的期待一次次的落空。
片尾Luci和Mihaelak的相擁,讓觀眾以為電影總算給了一個美好的結局,想不到,畫面停格了三秒後,兩人又繼續動作,Luci和Mihaela終究還是分道揚鑣,銀幕上,人去樓空的場景,徒留嘆息。
劇中一一離去的女性、偷渡到國外卻客死他鄉的孩子、或是被他國人領養的孤兒,理由都不是:我不愛你、我不愛國家、我不愛朋友。而是,為了生活有保障,我不得不走。
麵包與愛情,人們終究選擇了麵包。
離開的,不只是孤兒院的孩子、追求幸福的女性、或是客死他鄉的孩子,離開的,是那一整個對國家前途感到茫然的心。

Cristian Mungiu擁有我喜歡導演的特質,故事雖然現實、殘酷,但手法卻溫暖、和煦,感傷之餘,依然看得到一絲毫的希望。畢竟,人去樓空,但或許明天會更好吧。
看完「幸福在西方」後,我更加期待導演的新片「4月3週又2天」,該片剛得到今年坎城影展首獎,值得期待啦!
「冰島犯罪現場」--血緣的悲劇

看完「冰島犯罪現場」,我很想站起來鼓掌。這部電影讓我看到冰島電影工業的高度發展,劇本、演員、導演,都精彩的很。而攝影、音樂、剪接、特效,同樣叫人眼睛一亮。
電影始於兩段悲劇,一段,是重病的女孩病逝;另一段,是倒臥在家中血泊的屍首。
調查兇案的老警探,抽絲剝繭,想要釐清屍首的死因,卻在尋線過程中,意外發現一件上推36年前的性侵害案件、警界的黑幕、還有糾葛不清的血緣關係。

喜歡「冰島犯罪現場」的劇本,實在相當地完整啊。
劇情可粗分為三線:1.36年前的恩怨情仇。2.病逝女孩與父親。3.老警探和女兒的關係。
「冰島犯罪現場」循線查案的過程說得穩當,讓觀眾隨著老警探的角色,深入事件的核心。
但是這個劇本最讓人眼睛一亮之處,在於它充滿救贖的力量。
三條主線,有三個不同的父親典型,三種不種的態度,帶出三種不同的結局與力量。
這是一個外包著犯罪推理電影、內涵著親情、血緣原罪的電影,透過兇案的偵辦,老警探也解開了他和女兒間化不開的鴻溝、距離。
死亡與生存、距離與接觸,是電影的重要主題。
病逝女孩的父親深愛著女兒,卻無能為力,一種天生的原罪,深深扣住了他和女兒的命運。
而老警探和女兒的關係,卻是冰冷,他用武裝來面對生活中的不快,將女兒給推於門外。
失去女兒者,努力要拯救女兒即將逝去的生命;而擁有女兒的,卻將對方拒於千里。
一個好的劇本,不會滿足於它原有的類型。
「冰島犯罪現場」擁有推理電影所需要的所有元素:努力不懈的父親、警探;糾葛多年的往事;神祕難解的祕密謎團。
但是,它能夠在犯罪電影的範本中,另外開發出更深的力量,透過一場兇案,來看人的悲哀,兩個父親,既相同卻又不同的命運。
當兇手現身,觀眾沒有怨恨、沒有責備,相對地,卻是無限地同情。

我很推崇導演Baltasar Kormakur說故事的技巧,他刻意強調冰島封閉的景色,一條條空蕩蕩的公路、一棟棟獨立的房子,帶著冷調、不易接近的氣息,在在暗喻劇中所有角色的孤單、寂寥。
但是,偶然間昏黃的燈火、警探女兒為父親煮的那一鍋湯,又讓觀眾體會到人與人間分不開的濃密親情。
沒有好萊塢廉價的手段,沒有販賣親情的哭喊血淚,只有那漫天轟然一響,和同為父親的心裡認同,與趕忙掩埋,讓沈重的電影在最後一刻,稍稍有了輕盈向上的解脫。

觀賞「冰島犯罪現場」中段,老警探為了追查一件36年前的屍體,來到器官存放研究所,號稱Jar City (玻璃之城,指的是存放在玻璃罐中研究的人體器官)的所在地。
當老警探站在Jar City中,看著兩旁擺放的人體器官,忽然間,我覺得這幕畫面像極了電影「雙瞳」。
仔細一想,「冰島犯罪現場」的劇情跟「雙瞳」其實非常相似。
同樣有著犯罪推理電影的原型,同樣透過追查死亡案件的過程,循線發現前代血緣上的突變基因,還有血緣所遺留下來的悲劇結果。
而父親和女兒、家人間的感情,因為案件,意外帶來救贖的契機,也是如出一轍。
只是,看完「冰島犯罪現場」後,我突然明白當年不喜歡「雙瞳」的原因。
台灣電影欠缺的,根本不是後製不如好萊塢、不是剪接不夠花俏、不是特效不夠精彩。
而是劇本的全觀性不足、還有導演無法從角色中提煉出更深的情感。
我一直不喜歡「雙瞳」刻意販賣的血腥、演員的口條、還有最後真愛不死的荒謬。
我想一部電影能否感動人心,導演真的佔很重要的原因哩....(這部份,有機會在細聊吧....)。

從羅馬尼亞到冰島,從「幸福在西方」到「冰島犯罪現場」,這兩部電影都有著好萊塢電影的架構,卻能依著國家的樣貌、社會狀況,敘說讓人動心、又不落俗套的故事。
不確定這兩部影片有無在台灣上映的可能,如果電影能上院線,或日後有發行DVD,千萬千萬別錯過了!

台長: hatsocks
人氣(5,5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展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金馬影展:茉莉人生--Eye of the Tiger!!
此分類上一篇:金馬影展:巴布狄倫的七段旅程--I am not ther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