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17 19:06:42| 人氣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越界跨國:重新解讀中文文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越界跨國:重新解讀中文文學

【王潤華(元智大學中語系教授/主任)】

遠在進入網路社會、知識整合時代前,為了因應轉型成為創新知識驅動型的全球化經濟,歐洲與北美一流大學學者,早已開始大力拆除大學院系與學科間的圍牆:人才不設圍牆,概念不設圍牆,思維不設圍牆,知識不設圍牆。

知識一旦不設圍牆,知識的發現、轉移與應用,不但能善用資源,集思廣益,知識也成為實用性很強的文化了。中國文學在一九六、七○年代開始在西方,尤其是美國,迅速發展蓬勃,就因為一大群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包括社會、歷史、政治、哲學、西洋文學的學者,進入中文文學的領域。知識整合所帶來的綜合效應(synergies),使得中文文學具有國際的視野,走向多學科、多方法。

美國的第一、二代中國文學學者,幾乎都是從別的學科轉行過來的,而且經常往返於中國古典與現代文學之間。像周策縱為紅學、古文字、古典文學、現代文化/文學研究大師,原是密西根大學的政治系博士。研究古典與現代文學的李田意是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夏志清是耶魯大學的英文系博士,而以文本細讀、比較文學來解讀現代與古代小說。余英時、趙岡分別是史學與經濟學大師,他們以社會學與史學來研究文學,對《紅樓夢》有新的透視力。李歐梵從台大到哈佛,讀的是西方文學、國際關係及中國文化思想史,最後以文化研究給現代文學帶來全新的詮釋。目前學術界強調的跨學科研究(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的精神與方法,早於一九六○年代開始用在中國文學、現代文學研究中,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紅樓夢案:棄園紅學論文集》、《棄園古今語言文字考論集》便是最好的例子,他對史學、社會學、歷史語言學(philology)、文化考古、文化研究等各種學科的方法,不分古今的研究領域,樣樣都精通、都使用。

原來傳統的學術研究疆界消失後,從跨越學科到越界跨國,從古典到現代,從「中文文學」到「華文文學」,是筆者近年研究與教學之旅的路線圖,在民族國家的終結,無國界的世界,回歸本土又走向國際,多元的文化策略,讓每個人重新思考,不要迷失在族群國家意識形態中。

筆者這張研究經驗路線圖,希望能對正要出發的年輕學者的研究方法與方向,帶來啟發與思考。

【2006/02/28 聯合報】

台長: 蒲公英
人氣(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資訊 |
此分類下一篇:一部電影,也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此分類上一篇:疫苗接踵實務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