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03 23:16:18| 人氣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達文西密碼」一書的錯誤,作者:蘇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三年四月出版的英文小說《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被譽為
天才之作,上市一年以來,幾乎一直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這部引人入勝的小說,敘述由一宗博物館的謀殺案,牽扯出一個埋藏在達文西所繪名畫「耶穌最後晚餐」內的秘密:畫中耶穌身邊的一位門徒,其實是暗示抹大拉的馬利亞,而她乃是耶穌的妻子。教會為了維護「耶穌基督是神」的信仰,聲稱耶穌在地上未婚,而她則遭到教會的逼迫,不得已帶著孩子走避巴黎。
以宗教為題材的小說,自古以來不勝枚舉,大部分為穿鑿附會的虛構故事,很少引發宗教界的重視或評論。然而《達文西密碼》引經據典,似乎以「揭穿」基督信仰的「真相」為使命,指出它不過是強勢的教會掩蓋了事實。
作者勃朗(Dan Brown)在二○○三年十一月接受ABC電視台訪問時,聲稱他是根據事實而寫。爾後在「早安美國」的採訪中,他說,如果他不是以小說的形式寫作,也會記述同樣的內容,即,耶穌結過婚;有關耶穌在世的生活,除了新約的福音書之外,還有許多報導,但卻被教會壓抑;主後四百年左右,教會是透過開會投票決定新約的內容,以及耶穌具神性的教義,以神學取代歷史事實,誤導了全世界兩千年。勃朗且說,他是經過考察才提筆,而他愈鑽研愈相信,這立場不是假設,乃是實情。由於一般讀者難以分辨書中所提資料的背景,因此,這本書發行不久,便受到教會界的重視,坊間陸續出現反駁的著作,至今已達十本之多。
這些評論多半為新約學者所寫,他們長年浸淫於新約時代及教會初期的文獻中, 因此對於勃朗言之鑿鑿的「根據」,可謂瞭若指掌。
他們批判的關鍵在:勃朗乃是接受了近二十年來一些專家對新約之外文獻所提出的詮釋,其實這類學說不夠嚴謹,只能混淆外行人的視聽。換言之,勃朗並不像他自稱的都是根據事實,他的家庭作業沒有作好!這些學者列舉了一些對新約的正典性提出質疑的書,諸如:《諾斯底派的福音》、《抹大拉馬利亞的福音》、《聖經的正統有誤》等。【註1】
它們主要的看法為:除了新約之外,還有不少有關耶穌的早期文獻,例如,多馬的福音、真理的福音、 腓利的福音、希伯來人的福音、馬利亞的福音等,其中對於耶穌的本性與言行有不同的說法。【註2】 因此對新約持異議的人認為,第一世紀跟隨耶穌的人,對他的看法其實相當分歧。由於現今的新約經典,是到第四世紀末才完全定案,【註3】 他們便推論,今日我們所知的教會傳統,是由於幾次教會會議中,主張耶穌兼具神 人二性的一派獲勝,使得其他觀點遭到壓抑,甚至許多書遭焚燬。
近日一些遺作才經由考古的發掘出土。【註4】然而經過細究,這些說法無一能成立。著書駁斥的學者紛紛指出,新約各卷書是與耶穌同出入的「見證人」、或其門徒所錄,成書的時間大半在主後六、七十年,最晚也不超過主後一百年之內。保羅書信與約翰壹書中已經警告信徒,有些似是而非的異端出現,需要謹防,而唯有耶穌見證人的資訊,才是真理的準繩。可見教會從一開始便有「正統信仰」的概念。其實新約的各卷書從第一世紀起便已廣為教會接納,成為衡量真理的標準,後期的會議不過是對這些事實的確認。至於;諾斯底派等類異端的作品,最早的年代為主後一百五十年左右,它們對神的基本理念與舊約的傳承截然不同,因此從未被視為正統信仰。
《達文西密碼》指認法國的一支貴族即為耶穌肉身的後裔。究竟是否耶穌既為猶太人,按習俗必然結過婚?學者提出證據,說明第一世紀有一些猶太人,為了操練敬虔而保持獨身,並且受到其他人的尊重,例如愛瑟尼派(Essens)。此外,該書中饒富興味的「聖杯(Holy Grail)」之謎,在西方小說界有冗長的歷史背景,因為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曾舉杯說:「這是我的血」,故不少作品將這杯賦予神秘色彩。勃朗則將其語意牽強附會,轉解為「王室血統」,並以此辭來指抹大拉的馬利亞。這位女門徒在新約中是耶穌復活的重要見證人,但即使在聖經之外的文獻中,也毫無證據明示或暗示她是耶穌的妻子。
耶穌,這位「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馬書一章3-4節),原本就是令人驚異、超乎諸聖的歷史人物。他的見證者得到啟示,認出他乃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一章14節)。兩千年來,曾多次有探尋「歷史的耶穌」之風潮。諾斯底派代表戴上希臘哲學眼 鏡的一種看法;十九世紀還有史特勞斯、雷南等人戴上「自由神學」的眼鏡,視耶穌為普通人;一九八五年成立的「耶穌研討會(Jesus Seminar)」,企圖將耶穌從教會歷史的崇拜傳統中解放出來;《達文西密碼》則顯然是從近代「女性主義」的角度來解讀耶穌。然而,基督信仰的根基,是在於最初跟隨耶穌之門徒的見證,這個基礎穩固牢靠,是任何風潮都無法動搖的。
註:
1. 英文書名為:The Gnostic Gospels, The Gospel of Mary of Magdala: Jesus and the First Woman Apostle, The Orthodox Corruption of Scripture: The Effect of Early Christological Controversies on the Text of the New Testament。
2. 其中最受重視的為諾斯底派(Gnostics),流行於第二、三世紀,他們認為物質界是朽壞的,非物質界才是純潔的,故造世界之神不是至聖的神,死於十架的耶穌和救主基督也不是同一位。他們自稱得到獨特的啟示,能以認識神。  3. 主後325年,尼西亞會議確認了三位一體的教義;382年,教皇大馬色召開會議,確定了新約的內容。
4. 1945年埃及的Nag hammadi出土了許多諾斯底派文件。
恩福 雜誌http://ccool.ccim.org/htdocs/bf21.nsf/e68dc19e63a9f71985256b42005d2dae/feefbcce008dc9d785256ed900647ef0OpenDocument
達文西密碼之惑
徐成德

看完《達文西密碼》,覺得「小說家」還能當作護身符,真是不可思議。
沒有任何學者專家敢大剌剌地在自己的論文或著作首頁上題說:「本著作內容均正確無誤。」可是丹‧布朗在他的小說有一頁寫著斗大的「事實」兩個字,並說:「所有本書中關於藝術作品、建築、文獻以及秘密儀式的描述,均確有其事。」「確有其事」的英文是「 accurate 」,是正確無誤的。 ) 不過,因為是小說,又不必加附註,說明出處來源。
丹布朗打著小說的旗幟,又拉著「正確無誤」的布條,拋出很多他所謂「研究」過的資訊,也竟然讓不少讀者信以為真。只是,看到書中的一些錯誤,我很疑惑:他到底作了什麼「研究」(見「謝辭」)?而且,如果我們請他把書裡講的一些主張註明出處,他真的註得出來嗎?
書中作者一直稱「最後的晚餐」是「溼壁畫」( fresco ),中文翻譯很正確,因此看來更刺眼。所謂「溼壁畫」是把顏料畫在溼的灰泥壁上。可是「最後的晚餐」是蛋彩畫在乾的表面上(也是快速剝落的原因),稱之為「壁畫」( mural )。 看見書中這幾位「有學養」的專家,口中左一個溼壁畫,又一個濕壁畫,尤其看中譯名稱,非常礙眼。
同樣在 57 頁, 主角藍登說「達文西曾創造出眾多令人屏息的基督教藝術」,並且曾接受「數百件有利潤的羅馬教廷委託案」。問題是達文西的作品稀少是出了名的,而且很少在羅馬,「令人屏息」的宗教畫作就是那幾張,不知哪來的「數百件」作品?
丹‧布朗喜歡誇大數字,還有幾宗。主角藍登指控「獵女巫行動中,基督教會燒死了五百萬女人,令人驚心。」( 146 頁)令人驚心的是,丹‧布朗是從什麼資料找到的五百萬這個數字?我倒是很想知道。多少女巫被處決,因為資料不全,很難有個定數。女書文化出版的《獵殺女巫:以女性觀點重現的歐洲女巫史》,估計也十萬人左右,但比起丹‧布朗的數字,顯然「遜色」很多。
在 266 頁,另一主角提賓說「曾有八十部的福音書被考慮收入新約中。」有趣的是,中譯本作「八部」,不知是手民之誤,還是譯者也覺得八十部太誇張?書中屢次提及的「漢馬地科普特卷」總共也不過四十五部,稱為福音書的只不過是五部! 而所有可以稱得上是福音書的文獻也不過二十部 !
在 282 頁,提賓說 「有關耶穌和抹大拉結合的參考資料多得數不清,我不打算害你無聊」。其實,唯一能勉強稱得上是有關耶穌與抹大拉馬利亞的結合,也只有《腓力福音》書裡的那一段經文( 281 )。主角提賓給蘇菲看的是該經文原稿的的影印圖。若是如此,那下面引述的經文其實並不像書中一樣是完整的句子,中間有很多殘缺無法辨識的地方。例如,「救世主的同伴是抹大拉馬利亞」這句話,在《腓力福音》的原稿是「(...)的同伴,抹大拉馬利亞」,括弧代表無法辨認的字。丹‧布朗一方面說是看原稿的影印本,一方面急於用來證明耶穌跟抹大拉馬利亞的結合,就自行作填充題。當然了,他又「不小心」忘記,《腓力福音》是用科普特文寫的,進而認為「同伴」一詞在亞蘭文(書中作「阿拉米語」)是「配偶」的意思 (但是,亞蘭文或希伯來文的「同伴」通常並沒有配偶的意思)。
提賓在書中拿原稿給蘇菲看的時候,說 「《漢馬地古卷》與《死海古卷》是基督信仰最早期的記錄。讓人困擾的是,它們的內容跟聖經上的福音書並不符合」( 281 頁),更是錯得離譜。《死海古卷》是猶太或舊約文獻,沒有新約著作,哪來的「跟聖經上的福音書並不符合」新約聖經的所有經卷在公元後九十年都已完成,而《漢馬地古卷》裡的文獻最早只能追溯到第二世紀晚期。真不知讓人困擾的是誰!

390 頁,蘇菲鼓勵藍登「把千萬份的古老文獻(聖杯文獻)當成科學證據公諸於世, )以證明新約聖經是一部偽經。」藍登這時突然大發慈心,又贊成毀掉聖杯文獻。依我所見,如果丹‧布朗要讓藍登把這些文獻公布於世,他就寫不下去了,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千萬份古老文獻」!更讓我疑惑的是,時報出版社為這本書舉行座談會,而且請來張大春,曾志朗,陸蓉之。平心而論,《達文西的密碼》文筆粗糙淺薄(中譯本的中文比原著的英文文筆要高明多了!),人物刻劃平板老套,最多只能算是言情小說的水準(行文繁複瑰麗的張大春怎能忍受得了這種陽春麵作品而且情節與人物的安排,根本就是為好萊塢拍電影量身打造的。張大春說「有好萊塢戲劇化的成份」太客氣了,而且與其說《達文西密碼》向《玫瑰的名字》致意,不如說是向《法櫃奇兵》跟白花花的銀子致意吧。研究藝術的陸蓉之不知在現場說了什麼,但是根據報紙,看不出她指出書中藝術方面的謬誤。今天如果換作是一位台灣的通俗作家(瓊瑤?藤井樹?張小嫻?),出版社會出動文藝界、教育界的重鎮來為他們拉抬聲勢嗎?我很難想像,出版《達文西的密碼》的原出版社,找艾柯跟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院長來舉辦該書座談會。那端的是一幅後現代畫面了!

說到藝術方面的謬誤,最後再舉個書中例子,讓大家看看丹‧布朗的「研究」作得有多徹底。
在羅浮宮,女主角蘇菲為了防止警衛開槍,拿起達文西的《岩石上的聖母》作屏障。書中寫道:「畫布的中央開始鼓起...脆弱輪廓都開始扭曲...被撐得畫布變形。各位看官,這幅畫長 199 公分,寬 122 公分,而且是畫在木頭上!蘇菲小姐一定力拔山兮氣蓋世,而且有高超的技巧,才能讓這幅畫在她身上撐得變形......

台長: 大慶酋長
人氣(1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未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當你在眾人面前大聲叱責的時候
此分類上一篇:真材實料的;才是最好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