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25 19:06:32| 人氣5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ading Note:No 2509200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為上次是看完所有書後才一次記下感想,而我很討厭一次得把書堆成高高一落放在書桌上那麼久,所以,這次我學乖了,我還是看一本記一下吧!省得我老擔心那些書會倒下來打破我心愛的玻璃杯;而,人生總有些東西,你知道是不會再有機會重新得到它們的。

 

首先從「卡夫卡三重協奏曲」開始吧!上次就該與他的短篇傑作選一起讀完的,可當時就是不想讀(雖然這本書還挺薄的),那也沒辦法,我任性而為的個性,始終很難改變,看來這輩子也就如此了!只但願不要給旁人帶來麻煩就好。

 

這本書其實是由三個前後無關的部分所組成,第一是『致父親的信』,第二是『箴言集對罪惡、苦難、希望和真正道路的思考』,最後則是未完成的劇本『守墓人』;而如果是我個人的喜好順序,則是231吧!儘管對喜愛卡夫卡的讀者而言,我覺得很可能有更多人會更想看那封信,因為可以了解卡夫卡之何以成為卡夫卡更深入些;不過,我個人倒是對卡夫卡的『箴言集』比較喜歡,雖然不是每一則都能理解他的意涵,但某些箴言卻讓我也蠻有同感&好感的。而且,我覺得,那些箴言,有很大一部分也讓卡夫卡充滿戲謔的個性,不經意地曝了光;比起他的短篇小說,我自己覺得他的這『箴言集』,應該也算是一個很成功且有趣的作品呢!

 

例如說第五『從某一點開始便沒有了退路。這一點是能夠達到的。ß這句話倒是讓我想起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裡那首著名的『The point of no return』,雖然不曉得德文原文是不是就是英文這同樣的意思,但如果一樣,那麼,凡事都會有這麼樣的一個點存在吧!我也蠻同意這個說法的。

 

而第七『魔鬼的最有效的誘惑手段之一是挑戰ß這則也是我很喜歡的,而且,仔細想想,人生很多時候真是這樣,你不想做的事,如果反過來,變成某種挑戰之時,往往人就很『勇敢』地去接受了!只為了不想被人認定是懦夫、不戰而逃的失敗者;那不就正中想要你做那事的人的下懷了嗎?說『挑戰』是魔鬼最有效的誘惑手段,真是一點兒也沒錯呀!

 

第十六『一個籠子在尋覓一隻鳥』,第三十六『以前我不能理解,為何我的提問總得不到回答;現在我不能理解,我怎會相信我可以提出問題。但我從未相信過,我只是提問而已。』,第七十七『與人交往會誘導人們進行自我觀察』。除了這幾則以外,還有蠻多我覺得值得我再想一想的句子;當然,也有不少是我完全摸不著頭緒的。但大體而言,讀這『箴言集』時,句子雖不很長,但我花下的時間卻意外的多,但,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讀得份外有興味吧!

 

至於『守墓人』,不曉得為什麼,在讀之時,我老是不經意地想起哈姆雷特來!也許是同樣地是宮廷、鬼魂的組成,雖然是完全不相同的內容,但鬼氣森森倒是蠻類似的吧!

 

我其實不太喜歡讀劇本,雖然大部分的劇本全是由對話所組成,理論上應該是不太無聊才是,但可能就是得跟著人物的對話才能察覺到事件的緣故吧!讀的時候又得謹記,作者就是在字裡行間刻意進行誤導,以便讓劇中人物混亂、事件順利開展,可在此同時,讀者又沒有其他背景部分可以得到充足判斷的資訊,非得等到最後,你才能拼出作者的真實意圖。而那些刻意高明、或是譏諷、雙關語的對話,也往往讓我覺得無法負荷(如果是真人演出時,你一定得時時專注,以免在短短一瞬間失去僅有一次的線索),雖然讀時可隨意調整快、慢,可慢慢讀or重覆讀就非劇本本意了(它原來是供人只欣賞一次的,舞台演出可沒倒轉、停格or重來的)。也或許,是我自己對劇本的認知限制了我對讀劇本時的享受程度吧!我總是對閱讀劇本沒什麼興趣,連帶連看電影or欣賞舞台劇的興緻也不太大;我唯一能接受的好像只有現場的音樂會吧!所以以前,我對國家音樂廳的熟悉度,就比它對面的戲劇廳好一些!^__^

 

再回頭說『守墓人』吧!卡夫卡似乎沒完成這齣劇,而且這好像也是他唯一留下的劇作片段,雖然不完整,但應該也看得出一些些蛛絲螞跡;不管你喜歡與否,我覺得任誰也不會無法自這一作品中嗅出,他那一以貫之的『荒謬』,以及上、下之間的對立面。不曉得是不是卡夫卡也很厭惡人類的假面具?我總覺得『守墓人』裡,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個角色似乎都有這種『雙面性』,除了那位似乎有點兒婦人之仁的君主外,每個人都得不停地在兩面之間轉換,甚至是死亡之後的鬼魂,好像也不能例外(這個我不太確定,因為敘述到鬼魂的段落很短,我不能肯定卡夫卡是不是這樣設定鬼魂的)

 

跟著,再隨便說下『致父親的信』;我覺得在我讀完它以後,如果說,我覺得卡夫卡的父親,可能是卡夫卡一輩子裡,影響他最深的人,大概應該並不為過吧!先不要談什麼心理學上的伊底帕斯情結,光從這封信的字裡行間,你就能看出卡夫卡對他父親那種祈求對方能理解自己的願望有多深切,而他,明明也很清楚,就算他父親認真地看完這封信,也大概還是沒有辦法理解卡夫卡為何總是無法成為他父親所期望成為的,那理想中,和他自己一樣值得自豪的男子漢。當然,信中卡夫卡堆積了那麼多的小回憶、小事件以及他對自己的剖析,可我覺得,如果拿掉那些外表的偽裝,他大概最渴望的,還是父親對他的理解和愛吧!真詭異!如果說,這最無解的願望造就了卡夫卡創作的泉源,真不曉得卡夫卡個人的不幸是不是這整個世界文學的一大幸運?我突然覺得自己實在蠻冷酷的,就個人而言,倒是挺希望他愈不幸愈好……!逝者已矣!我這隨口胡縐的戲言,其實也只是個無聊的異想罷了!雖然不曉得這世上會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卡夫卡?

 

還有一點,這本書的導讀實在夠詳盡,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真不應該先讀導讀的,閱讀時少了很多樂趣;但如果是要交報告的學生們,這導讀應該挺有用的。希望真如這導讀作者所言,台灣的今天,還有很多高中、大學生們在讀卡夫卡(總比他們只讀村上的『海邊的卡夫卡』好得多啊!)

 

接著說『大廚不傳烹調秘訣500招』,上次我有提過,這本純粹是以蠻實用的方法,將該如何處理食材,如發乾貨、如何切肉、如何保存蔬菜、肉、魚、蝦等,還有如何料理各式食材,醬料如何調配,火候該如何等各式知識,分門別類的列舉出來(但非食譜)。就如同我之前形容的,光是一條、一條項目地逐項閱讀,其實多少蠻枯躁的,畢竟沒實際在操作,這些瑣碎、零星且不見得彼此相關的知識(如果要說它們是「常識」,可能也沒錯吧!),我個人是無法全數記得的,更別論一進廚房後,能看到什麼食材就記得該如何處理了。我想我個人應該會在看到什麼不太熟的食材時,先回來翻下這本書吧!反正我也從沒想過要成為什麼手藝一流的大廚,只要不餓死我自己就行了;我覺得自己是那種極端個人本位主義的自私鬼吧!要我天天為了別人鑽研廚藝,我實在是做不到。

 

跟著說『毛筆的常識&怎樣臨帖』與『書法百問百答&楷書書寫門徑』兩本書吧!其實這是一套書中的兩冊而已,全套是「書法繪畫藝術欣賞全集」,但我也不知這套書共幾本(我家的好像不全),總之長久以來,我都對這套書抱著很好奇的心態,加上我媽學了十幾年的國畫、書法,家裡到處都是這些書(其中我也買了一些給她),要說雖然我不會寫、不會畫,但真的看了這麼多名家範本,我想很少人會不希望自己也有一定的鑑賞能力吧?基於這種虛榮的心態,這才拿起這兩本書來翻閱。

 

其實第一本『毛筆的常識&怎樣臨帖』,這本書的前半比較基礎,是從毛筆起源開始介紹起,其中大略的演變,還有那些筆的特性,如紫毫、狼毫、羊毫、兼毫等,略為說明;但可不是非常詳盡,像什麼大蘭竹、小蘭竹之類的,就沒說明用處、差異,如果沒用過的讀者,只見列了長長的一串名稱,其實我覺得還是一頭霧水。不過,也許看這本書的讀者,設定是已經在習畫or練字者了吧?所以,也許本來就用不著說明也不一定。此書後半則是圖解該怎麼坐、執筆、摹與臨的方法、各名家的差異與特色簡介等,總之就是大略走馬看花的提過一遍;這不禁讓我覺得,以前小學、初、高中時不是每週都要交書法練習嗎?要是那時候先看過這書,應該會比較有幫助吧?比起那時總是在描紅簿上填色、九宮格上鬼畫符,多少來得強一些吧?這無形中也說明了無論我的硬筆字、毛筆字都很可怕的緣由。

 

至於『書法百問百答&楷書書寫門徑』這本,則是介紹的比較詳盡,前半是將那些書法中常有的專門形容詞做一個大概的介紹,像什麼「雙、單鉤」、「筆位」、「逆入平出」、「懸針垂露」、「蠶頭燕尾」、「屋漏痕」、「折釵股」等等,有些可以光憑想像,有些則沒有舉例還真不曉得是在指些什麼,我個人是覺得讀起來蠻有趣的。至於後半「楷書書寫門徑」則更有意思了,居然列出了筆順、點畫、結構的基本筆畫例字,雖然我從小就比較喜歡顏真卿,所以專看他的部份,但總覺得柳公權和他的運筆筆順,似乎也沒多大不同,差別應該還是在用筆時粗細、氣韻、氣勢和用力吧!不然,「顏筋柳骨」的評語,又從何而來?還有結字五十法,也挺值得一看,雖然我覺得對我自己的硬筆字依舊沒有幫助就是了!人的舊習是很難改得掉的。

 

嗯……,看的人也許不覺得,不過我現在再繼續寫這篇,已是距此文開頭三個月之後的事;倒不是健康又有什麼大問題,而是我終於將我所有的藏書全部從紙箱裡拆了出來,而且想盡方法將它們全部塞進我那5.5個書櫃裡了!雖然我還沒算過我到底有多少本書,不過,坦白說,連我自己都很訝異,因為居然連一本的空間都沒有了(而書,全部是封底朝外平躺,還有1/3露在書櫃外,除第一本可瞄見封面1/3外,其餘從外面是完全都看不出來是什麼書!我很確定,時間一長,恐怕連我都不記得那本書在那裡。所以我決定,寫完這次的讀書紀錄後,我要把全部的書&位置都輸入aNobii裡,順便統計一下,我到底有多少本書?目前只輸入了一百本多一點點=1個書櫃中的二層的書量,看來我還有的努力呢!嘿嘿!);而且,我還真有點兒煩惱,不曉得以後我若再買書,到底要放那裡啊?我房間已經完全沒有多餘的空間了!再也塞不下任何書櫃了說!連床底都被佔得滿滿滿了啊!

 

不過這事還不急,還是先解決眼前這一大疊看完的書先!不知不覺三個月裡,我還是落了一大疊的書在NB之後;說不危險沒人會相信…,所以在和『過於喧囂的孤獨』主角有同樣的下場以前,我不能再繼續視而不見它們了!雖然,我還是愛看書多過於寫notes

 

接著,先寫本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海洋觀賞魚圖鑑』,英文標題則是『Marine Angelfishes in my little aquarium』作者是林貞次,攝影松本謙一,葉德芬編譯,其實這本書的英文標題都拼錯aquarium拼成了equarium,所以,我感覺上,我也不敢擔保這書中所寫下的魚全名、學名等,是不是全都是對的?畢竟當初會拿起來看,本來我是有點兒想看看後面有教怎樣設置魚缸、幫浦之類的實戰手則就好,如果最近有點兒覺得無聊,我本來還想說不定可以養隻鬥魚。記得當初大學時曾花了20元買了一隻(你知道,很多系是會用販賣各種小東西在校慶時賺些小錢的,那鬥魚就是為了給同社團學長點面子買下來的!),後來養了好幾年才死掉,養時也不用太費心思照顧(雖然它有幾次趁我不在跳出來躺在地上的紀錄);但大致上我還挺喜歡鬥魚的個性,只要一隻就夠,再多一隻就會鬥到死,加上它色彩又很美,藍、綠or帶火焰般的鮮橙色,除掉狗以外,我覺得它是最適合我的寵物。

 

但坦白說這本書和養淡水的鬥魚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因為它是專門談海水神仙魚angelfish的,這裡面也包括小丑魚(就是nimo啦!)、關刀等大家比較熟的名字。大體上來說,這書可以說是以照片紀錄下很多種神仙魚的幼魚、成魚的生長過程,看了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有很多種幼魚和成魚的色彩、花紋都完全不一樣,有從直紋變橫紋的,有從白變藍、由黃變黑,反正看完後,我還是除了小丑&關刀外都記不起它們的名字(因為真是很多種,而我對魚也沒太大的興趣)

 

另外,這書還有一樣很特別的,就是真的教了很多設置魚缸、處理海水、過濾器等的方法;同時我也是頭一次聽到(可能養海水魚的人都知道這麼普通的常識吧!),原來從海裡打起來的海水不能直接拿來家裡養海水魚啊!真正的天然海水裡會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動物性與植物性的浮游生物,最好要放個三個星期以後,等化學與生物變化穩定後再放進水族箱……;我真的從來沒想過這麼麻煩。不過,多虧了先讀了這本書,後來我在看杜瑞爾的書時,對他為了要維持小型水族箱(他在觀察海馬的生殖),一天得跑海邊56趟才能維持水族箱的海水不發臭(一天要換個幾次水吧!),才沒那麼驚訝!

 

行行都是學問,這話一點兒都沒錯!養寵物魚也是!

 

雖然這本不是我的書(我家的書和我的書可不一樣,我買的書才是我的),不過,我真的必需承認,照片如此美觀的書,看起來真是很享受!尤其是那些魚的色彩,真是非常、非常地美麗!難怪熱愛潛水的人們如此之多!但生性疏懶又怕麻煩的我,還是覺得在書海or DVD裡徜游,最符合我的需求了!如果能住在碧海藍天的希臘小島海邊上,終日與書、音樂相伴,我會覺得就算給我全世界,我都不換!

 

白日夢作完,繼續說『葛林斯班的騙局』吧!坦白說,在沒讀本書以前,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聽到「葛林斯班」,就會想起『那個做最久的聯準會主席,對全世界經濟有巨大影響力的人』;也許是我當年的經濟學並沒讀得很好,貨幣學也考完試就忘得差不多,從來沒有仔細想過,葛林斯班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實、值得擁有那樣的讚譽呢?再加上我對美國名人也沒什麼特別的好感or興趣,雖然明知美國的經濟是對全世界都有著絕大的影響力,我還是不會特別關注。但是前年一在書店看到此書,時值各國都在大叫金融風暴、經濟危急,說沒有一點兒關心,還真是騙人的,畢竟我還是血肉之軀,要吃飯、要喝水、要穿衣、要出門,再不沾俗務也躲不掉『錢』的問題!何況,沒錢也沒錢買書囉!所以,此書怎能不看?當然是必讀!只是,沒想到後來進了貨櫃,等再見它已是兩年之後的事了!不過,經濟情況也沒變得更好,說不定,還只有更壞……!

 

不管,先來說,這書的論點吧!其實我覺得作者的論點,看來真是無懈可擊!如果你按照他的方式去推論,葛林斯班真是個變色龍,隨著歷任不同政黨的美國總統改變著他的經濟政策主張,分別為當時的當權者背書(不然,誰也想得到,他為什麼能一直連任聯準會主席呢?那個當家作主的總統會不想把這個位子給自己人坐?),他很聰明的不得罪有錢人、CEO級等會做政治獻金的有力支持者,而將勞工階級的退休基金拿來挪給國庫用;加上舉債以增加需求(這也是台灣、澳洲等國家此次對抗金融海嘯的方法喔!消費券……!),以度過當時眼前的危機等方法。其實在讀此書之時,我想,只要有一點點經濟概念的讀者,都會把眼前的經濟情況套進書裡來比較吧!然後,憂國憂民的人呢,我覺得是會愈看愈心驚,雖然目前還有大陸市場看來還能撐一下(台灣的經濟,憑良心說吧!能不依賴大陸嗎?當美國、歐盟市場都趨衰退的同時,你難道會把重心放去人口稀少的非洲?或是更擁擠又比較貧困的印度?還是一直泡沫化、自身難保的日本?),但還能繁榮多久?或者,只能短視的選擇顧到最近幾個月的未來就好?千頭萬緒,要問的問題真是不少!

 

這種書喔!不看心不煩,但不看,難道就能置身事外?雖然我不是政治人物,不治國也沒責任,但,有時,也難免會胡思亂想一番。經濟這個課題,真是困難!有勇氣去接手問題的人,就算做得不好,我也覺得我可能沒辦法朝人家扔石頭!

 

跟著說比較性靈一點兒的東西吧!『精靈之城德里一年』,德里,就是在講印度啦!只是,不是什麼金鏄四國之類的,而是比較類似『山居歲月普羅旺斯的一年』那款的旅行文學吧!雖然我個人是覺得這作者是定居該地,根本不該叫旅行文學才對!但旅行文學可不是我定義的,這裡只能略過不談。

 

雖然我個人是沒去過印度,也對這個國家沒有任何幻想,對常常在街上遇見的印度人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惡(儘管很多時候,他們的英文真是難懂!),但當初為何會買下此書,我也早就沒有了印象!何況,就算我覺得泰姬瑪哈陵是非常美麗的地方,如果有一天去看看也許也不壞,但卻從沒認真想過對這個國家or民族研究一下;這和我對埃及、希臘兩國的感覺完全不同!就算不能再去也要常常看一下跟它們有關的一切……!人的好惡哪!真是奇怪&麻煩的感情!

 

但是,我想我還是挺慶幸自己讀到此書吧!因為,就算平時報紙有報導過什麼錫克教徒、巴基斯坦回教徒、誰誰誰又被暗殺的新聞,對我而言,那些資訊都是片段,從不曾連結在一塊兒;我對不太關心的國度發生的新聞,總是很快的遺忘。但在此書中,儘管作者是英國人(英國曾是印度的宗主國噢!我原本預期會有很濃的殖民地情結呢!),但反而對當初那一段印度教徒、錫克教徒與回教徒之間產生的彼此大量殺戳歷史,留下了一些回溯與紀錄;坦白說,讀那一段時,很難不聯想起南京大屠殺吧!(台灣本省人或許會說,為何不想起228?嗯,我對政治熱忱不高,誰愛聯想起什麼就去聯想起什麼吧!反正誰都別想管我愛怎麼聯想就好!)只是,比外國人殺本國人更悲哀的是,往往殺你的,是平時和你分享喜樂、食物的隔壁好鄰居!只因彼此的宗教信仰不同!!

 

其實翻開西方歷史,為了宗教原因殺人,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從中古世紀的燒死魔女啦!燒死異教徒啦!十字軍東征啦!我對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的厭惡,實在是不能說不其來有自!但基本上,對佛教起源地的印度,也有這些打著宗教之名大開殺戒之事,還是覺得挺遺憾的。我原本對佛教算是還比較有好感呢!但,也許我的說法不對,因為後來的印度,有的是印度教、錫克教,與回教,而回教信仰存在印度,則是因英國君臨印度前,印度是由回教蒙兀兒帝國統治之故。現在的佛教之國,反而是尼泊爾、泰國吧!我想連西藏、台灣、中國有的佛教徒,可能都還遠遠超過印度吧!雖然也許他們拜的佛不全然相同。

 

拋開宗教的部分,另外一個很有趣的主題則是關於『摩訶婆羅多』;知道『般若婆羅密多心經』或其他佛教經文的人,應該都對這幾個字不陌生吧?但這裡不是一個句子,而是指印度的長篇敘事詩,性質應該蠻類似『伊里亞德』or『奧德賽』;本書的作者想依著該詩去追尋做考古方面的考證,結果呢!應該算是一種幻滅吧!當詩中的瓊樓玉宇成了泥牆茅頂,我想,還真是讓人有點兒愁悵。

 

總結來說,『精靈之城德里一年』,我個人是相當享受閱讀這本書的,無論是在知識面or歷史面、文學面;就算我不信精靈,那又有什麼關係?德里就是德里,不管重生了幾次,都還在那裡!但唯一的缺憾是,對我個人而言,我讀完此書後,竟然還是沒有一遊該地的念頭;那這樣,這倒底算不算是一本成功的旅行文學書呢?我不知道!

 

接下來,說說最輕鬆的書吧!杜瑞爾的『希臘三部曲』『我的家人與其他動物』、『鳥、野獸與親戚』、『眾神的花園』,還有他的『現代方舟25年』,『野獸雜牌軍』,『巴福特小獵犬隊』,『絮語的大地』與『雙雙入叢林』,這八本全是大樹出版社出的,也是我以前很喜歡的書!如果除了笑話、搞笑漫畫之外,還有什麼能讓我邊看邊笑出聲的書,就非杜瑞爾的書莫屬吧!所以,想當然耳,這八本書都不是我初次讀,只是,這次重讀,我還是邊看邊狂笑,如要下酒,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第一部曲『我的家人與其他動物』,嗯,最叫我好笑的是,這些人換房子就像換衣服(就算是只租賃而不是買賣房子),而傑瑞的大哥賴瑞(也就是『苦檸檬之島塞浦路斯』的作者勞倫斯.杜瑞爾),真的是個相當我行我素的傢伙,總之,他換房子如換衣服般自然的理由,真是令我非常佩服!不過,也要你家有足夠的財力才能如此吧!朋友來得多可換,不想讓討厭的親戚來住也可換,簡而言之,他們搬家似乎一點兒也不費力;這可是讓我非常羨慕的!坦白說,光是這次我換個房間,把所有的書、CD、衣服搬一遍,我就已經有快掛掉的感覺,何況是整個家啊!要是這世上沒有搬家公司的話,就更難想像了!

 

至於不勝枚舉的動物觀察趣事,這整本書更是不會少;甲蟲、烏龜、鴿子、蚱蜢、蜘蛛、水蚤、燕子……,還有不遑多讓的,是賴瑞各式各樣的奇特友人,真是令人大開眼界!當然,也少不了與他們相稱的各式趣事!加上那對自然生物無所不知又很愛說超級不合理趣事的席爾鐸,還有自認是杜瑞爾一家保護者的史皮魯,他那初來乍到的科孚島童年時光,真是叫人不心醉也很難!而且,這本書中最有名的,當屬那火柴盒蠍子事件吧!你可以想像一下,要抽煙的你一打開火柴盒,一隻背上爬滿小蠍子的母蠍子猛地跳到你手背上,正舉起那欲往下刺的螫……;我想沒人會不因恐懼而立刻發怒吧!而在杜瑞爾家,這絕不是電視上演演就算了的電視劇,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景啊!精采吧?

 

而二部曲『鳥、野獸與親戚』,則從他的姊姊瑪戈為了減肥而參加通靈會開始,接著則是他的海洋生物採集,包括與罪犯一同去夜間捕魚、從漁夫那撿來有趣的海馬、陽台的海龜解剖等等,還有他那火爆脾氣、罵希臘語髒話一流的二哥萊斯里上法庭事件,其他諸如與熊共舞、參觀酒廠等,反正從頭到尾,此書都沒什麼冷場;而我,好像是一口氣一次讀完此書的!

 

而除了海馬事件以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關於蝸牛的知識;因為我種的basil之故,所以我不是很喜歡蝸牛(如果你自己種菜,你絕對不會喜歡蝸牛!),但當我看到席爾鐸說,蝸牛是雌雄同體的動物時,賴瑞的反應實在是一絕!他居然說,他沒想到這種生物居然能在交配時同時享受男、女雙方的樂趣……;我覺得這人實在是太妙了!難怪他寫的東西都是如此諷剌又帶著幽默!他觀察事物的角度真的很不一樣耶!

 

至於三部曲『眾神的花園』,則比較偏向人物的面向,當然,還是少不了狗、睡鼠、貓頭鷹等等動物,只是,像瑪戈的土耳其老頭子、伯爵、希臘國王來訪科孚等事件,還有追求他媽媽的下流老船長等等,如果你心目中的希臘眾神也是風流韻事不斷,那大約這一本有很大一部分的趣味是由此類事件所構成。不過,我個人最喜歡的則是貓頭鷹事件,鳥屍轟炸的下午茶,我想,沒有幾個母親可以若無其事的忍受吧!他母親真的很了不起!

 

至於『現代方舟25年』,此書比較令人感傷,雖然明擺著是與杜瑞爾成立澤西動物園相關的一些趣聞;可是我覺得,任誰都看得出來,為了那樣的理想,他付出了多少努力!現實世界的冷酷,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克服那不會間斷的資金壓力?動物是沒有聲音的,關在動物園中的動物,早已不再具有自行謀生的能力,每日的開銷卻是一日都不能停;人類員工也許你能幾個月不發薪水,大家共體時艱,也許真能等你幾個月後再補,但動物不行!那真是很令人喘不過氣的壓力吧!(我想有養過寵物的人,應該多少能體會我的講法;像養狗,一旦養下去,可沒辦法幾天不餵它、不理它吧?養貓也許還行,它出門幾天再回來是有可能的;但一般來說,養寵物是愛它就不可能不好好照顧它!而有生命的動物,可不能像玩虛擬遊戲裡養寵物一樣,想起來再照顧一下的。)

 

『野獸雜牌軍』,則是杜瑞爾進入動物園工作的實際紀錄;雖說那時正是二次世界大戰尾聲,但對於一個沒有上過任何一天學、只在寵物店工作過的20歲年輕小伙子,一進去,理所當然地成為地位最低微的實習生囉!也因此,他必須經過一個區、一個區的不同磨練,經手學習如何照顧各種大型動物(獅子、老虎、北極熊、長頸鹿、角馬羚等等);就算工作只一年,但可說是份對他後來決心進行蒐集動物這項工作的最佳訓練!當然,整本書也絕對不會讓熱愛動物的讀者感到無聊又無趣的!

 

『巴福特小獵犬隊』,雖然說這一本蒐集動物的書是妙趣橫生,不過,在閱讀時,我心裡還是時時不能忘懷:「這樣地蒐集動物,其實是和『偷獵』有什麼兩樣?」這感覺就很像以前我閱讀『破解古埃及』時的心情很像;商博良雖然最終破譯了古埃及文(我也同意這是種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但他至埃及搬回法國的各種古埃及文物,又和其他盜墓人的作法有何不同?只是50步與百步之差,本質卻完全一樣!(這個,只要提起圓明園的十二獸首,中國人大概就能理解這種感覺了!)

 

把那現實一面完全暫時忘掉的話,這本書倒是讀來讓人不由自主地會心情愉快!不管是向土著們買癩蛤蟆、舞猴、盲蛇,還是自己去捉毛蛙、鬼風高、松鼠、飛鼠,或是豐人送的金貓,但我覺得最好笑的還是國王的康茄舞這段(康茄舞應該就是康康舞吧!嘿嘿!),那真是一幅會令人忍俊不住地畫面(光憑想像就很夠了!)。而且,全書最令我覺得很有收獲的,就是「猴山猴海」這章,裡面敘述了為什麼要將動物關在動物園中的一個理由;儘管我依舊認為,能生存在原生狀態的生物才是最自然的,但,是不是也有另一個理由,讓生物能以更健康的方式生活下去(或是不被滅絕之故),人類還是應該保有動物園呢?當然,杜瑞爾後來也不再以蒐集動物&出售動物維生,而是成立了專門以保育有絕種動物為己任的澤西動物園,並終生不渝地致力於這個偉大的理想!這真的是很讓我欽佩!我覺得如果人類是這個地球上最貪婪的生物,那麼其中若還能擁有專門以存續其他生物為己任的人存在,這個世界也許還有一點點救贖的希望吧!就算只有一點點兒微弱的光亮,也總比一片漆黑來得好!

 

至於『絮語的大地』,則是杜瑞爾往南美蒐集動物的有趣旅程;這裡有拍攝企鵝、駱馬、海狗、象鼻海豹的經過,也有與漁貓鬥智、收購鸚鵡、金蹄兔、豹貓、頸鎖貒與捉住花面鵂鶹等的精采過程。如果說『巴福特小獵犬隊』整書中滿溢的是無止盡的新鮮與好奇,那『絮語的大地』則是比較沈穩的經驗,再加上最後對阿根廷海關奇妙行政程序的『無上敬意』。本書也是絕無冷場的一場冒險之旅。

 

最後則是『雙雙入叢林』,則是杜瑞爾帶著BBC的人來紐澳馬拍攝動物題材的節目,不過,由於此時他已是個名人啦!所以,所得到三國的國家級單位的協助,自然不在言下;但,我總覺得,字裡行間的杜瑞爾,在看到動物之時的感動依舊,但還多了幾分無奈。這也許就是名聲帶來的利弊,有方便的地方,亦有不便之處吧!

 

天鵝、威卡、帝王信天翁、國王鸕鶿、三眼鱷蜥、矮腳雞、琴鳥、袋松鼠、無尾熊、鴯(苗鳥)、太潘蛇、袋鼠、懶猴、飛蜥等,這本書包含了這麼多種奇特的動物;雖然我住在南半球,但也不是全都看過or知道,但我非常確定,這長長的一串名單裡,只有太潘蛇(或是這世上任何一種類的蛇),我是一點兒也不想看or知道的!!坦白說,我是怕到要死……!家裡花園中就住了不少小黑蜥蜴&Blue Tongue,光是後者我就已經相當恐懼了,別說是蛇!唉!那大概是我的天敵吧!我努力地想像它們不可怕,被咬到最壞就是掛掉,而且我又不是特別害怕死亡的人……,可是,我還是沒有辦法不怕!原因不明丫……!

 

我家花園裡其中之一隻Blue Tongue(拍的時候我站非常遠,所以不太清楚……!)



blue tongue.jpg




如果要修心,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去除我對『蛇』類的恐懼。這可能是我此生必須努力的課題之一吧(真的很不想面對……)

 

好囉,雖然以上也不是我這三個月唸完的全部書單,大約還有一半,就換另一篇寫吧!因為篇輻實在太長,連我自己看著都覺得累!何況別人呢?

 

The END of My Reading Note No.25092009

台長: Grima
人氣(5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掠影 |
此分類下一篇:Reading Note:No 26092009
此分類上一篇:Reading Note:No 03062009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