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4-06 12:11:04| 人氣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外食者如何預防?

北巿知名素食驚爆1人用餐後死亡 致命原因2周後出爐

  • 2024.03.26 
  •  
  • 13:53 
  •  
  • 中時即時 蔡佩珈

 

台北市遠東百貨知名素食店「寶林茶室信義A13」22日發生2人用餐返家後腸胃不適就醫,其中1人就醫後恢復正常,另1人則疑似疑似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腎衰竭死亡。(翻攝自食藥粧網路地圖網站/蔡佩珈台北傳真)台北市遠東百貨知名素食店「寶林茶室信義A13」22日發生2人用餐返家後腸胃不適就醫,其中1人就醫後恢復正常,另1人則疑似疑似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腎衰竭死亡。(翻攝自食藥粧網路地圖網站/蔡佩珈台北傳真)

台北市遠東百貨知名素食店「寶林茶室信義A13」22日發生2人用餐返家後腸胃不適就醫,其中1人就醫後恢復正常,另1人則疑似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腎衰竭死亡,台北市衛生局26日指出,顧客食用餐點與可能引起死亡的食材無關,已與醫院分別採集檢體送檢,最快2周收到報告,才能判斷是否確實為食物中毒引起死亡案例。

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說明,此案22日發生,北市衛生局24日接獲新北市通報,當日下午即派員到「寶林茶室信義A13」稽查,發現店內餐飲從業人員未提交體檢報告、餐具不潔等衛生缺失,已要求27日前改善,否則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法》開罰業者6萬到2億元罰鍰。

林冠蓁指出,2位顧客當天用餐後皆腸胃不適,其中1位前往診所就醫後已改善,沒有外傳病危的情形,另1位到醫院就醫仍不治身亡,衛生局已採檢店內廚師手部及菜刀、砧板檢體,採檢結果約1至2周出爐,醫院則採檢死者糞便,最快2周內送到衛生局,屆時將比對2項結果確認此案是否為食物中毒引起死亡案例。

她說明,食物中毒引起的死亡案例相當少見,可能引起死亡的食材為河豚、生菜沙拉、蛋及其製品,其中,生菜沙拉引起死亡案例在歐美國家較常見,但2位顧客當天前往餐廳用餐的品項是內含高麗菜及鴻禧菇的炒粿條及香蘭葉飲品,與食物中毒引起死亡關聯性相當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已釀2死 4人病危搶救中

 2024-03-28 00:54 聯合報/ 記者 林佳彣 、 洪子凱 、 鍾維軒 、 劉懿萱 、 賴昀岫 、 沈能元 、 李奕昕 /連線報導

「寶林茶室」素食餐廳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十二人身體不適,其中兩人死亡,四人仍在加護病房。記者林俊良/攝影

「寶林茶室」素食餐廳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十二人身體不適,其中兩人死亡,四人仍在加護病房。記者林俊良/攝影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擴大,昨天再添一人死亡,仍有四人在加護病房搶救,一人在普通病房;檢方今天將剖驗兩名死者釐清死因。由於死者均自述食用過餐廳的粿條或河粉,新北市衛生局昨會同食藥署人員稽查供應商,要求業者在案情尚未釐清前,先自主下架回收並暫停販售。

檢驗最快兩周內出爐

衛福部統計,截至昨晚已有十二人到該餐廳用餐後身體不適,造成兩人死亡;昨天死亡的楊姓男子急救七天,期間緊急洗腎、施打強心針、使用葉克膜,但仍不幸死於多重器官衰竭,病情與首例死亡個案幾乎一樣。衛福部表示,這屬於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檢驗報告最快兩周內出爐。

台北市長蔣萬安已勒令轄內的寶林分店一律停業,市府法務局聯繫寶林負責人黎仿軒今派員說明。據了解,蔣萬安接獲衛生局轉報此不尋常食物中毒案例後,第一時間與市警局長張榮興通電話,要求刑警大隊調查除食物中毒外,是否有其他人為因素。

北檢帶回負責人釐清

台北地檢署昨凌晨一時許指揮北市警方會同衛生單位前往餐廳,查扣食材貨單與監視器等證物,並帶回負責人黎仿軒等四人釐清餐點供應流程及食材使用狀況,全案先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分他字案調查,但檢方也發現該公司財務不健全,會進一步調查。

衛福部、台北市衛生局及新光醫院昨天都說明死亡個案。六十六歲楊姓男子本月十九日前往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用餐,吃了炒粿條、河粉等餐品,十二小時內發病,曾到診所就診;廿一日凌晨四時許,全身盜汗送新光醫院搶救,短時間惡化成肝衰竭、敗血性休克,普遍呈現肝指數破萬、血液偏酸,昨天上午十一點三十五分死於多重器官衰竭。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該案例是非典型的食物中毒案例,症狀是疲倦、惡心、嘔吐,顯然是非常罕見的細菌性毒素。他說,醫院對病人進行常見造成食品中毒的細菌及病毒培養,包含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困難梭狀桿菌等,但目前結果都是陰性,衛生局會持續追蹤檢體檢驗狀況。

另外,衛福部食藥署現場勘驗後,已採集六大高風險食材,包括分切及未處理的高麗菜、大包裝及分裝的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帶回檢驗是否含其餘罕見致病物質。

被要求暫停出貨的新北粄條供應商表示,產品主要販售給三家中盤商,中盤商再賣給四家餐飲場所,其中有二家是寶林茶室,未聽聞其他餐廳反映粄條異常。

中毒者吃粿條或河粉

衛福部昨晚六時舉行跨部會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根據疫調,中毒個案集中於三月十九日至廿二日到寶林茶室用餐,都有食用粿條或河粉,這兩種食材以同樣原料製成,與會專家認為共通點是粿條和河粉,「中毒原因最可能還是從食物本身來」,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

專家也認為極有可能是外界推測「米酵菌酸」肇禍,食藥署、台大、北榮已訂購檢驗米酵菌酸需要標準品,預計下周展開檢驗,呼籲民眾有症狀者應通報。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擴大,昨天再添一人死亡,仍有四人在加護病房搶救,一人在普通病房;檢方今天將剖驗兩名死者釐清死因。由於死者均自述食用過餐廳的粿條或河粉,新北市衛生局昨會同食藥署人員稽查供應商,要求業者在案情尚未釐清前,先自主下架回收並暫停販售。

檢驗最快兩周內出爐

衛福部統計,截至昨晚已有十二人到該餐廳用餐後身體不適,造成兩人死亡;昨天死亡的楊姓男子急救七天,期間緊急洗腎、施打強心針、使用葉克膜,但仍不幸死於多重器官衰竭,病情與首例死亡個案幾乎一樣。衛福部表示,這屬於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檢驗報告最快兩周內出爐。

台北市長蔣萬安已勒令轄內的寶林分店一律停業,市府法務局聯繫寶林負責人黎仿軒今派員說明。據了解,蔣萬安接獲衛生局轉報此不尋常食物中毒案例後,第一時間與市警局長張榮興通電話,要求刑警大隊調查除食物中毒外,是否有其他人為因素。

北檢帶回負責人釐清

台北地檢署昨凌晨一時許指揮北市警方會同衛生單位前往餐廳,查扣食材貨單與監視器等證物,並帶回負責人黎仿軒等四人釐清餐點供應流程及食材使用狀況,全案先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分他字案調查,但檢方也發現該公司財務不健全,會進一步調查。

衛福部、台北市衛生局及新光醫院昨天都說明死亡個案。六十六歲楊姓男子本月十九日前往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用餐,吃了炒粿條、河粉等餐品,十二小時內發病,曾到診所就診;廿一日凌晨四時許,全身盜汗送新光醫院搶救,短時間惡化成肝衰竭、敗血性休克,普遍呈現肝指數破萬、血液偏酸,昨天上午十一點三十五分死於多重器官衰竭。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該案例是非典型的食物中毒案例,症狀是疲倦、惡心、嘔吐,顯然是非常罕見的細菌性毒素。他說,醫院對病人進行常見造成食品中毒的細菌及病毒培養,包含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困難梭狀桿菌等,但目前結果都是陰性,衛生局會持續追蹤檢體檢驗狀況。

另外,衛福部食藥署現場勘驗後,已採集六大高風險食材,包括分切及未處理的高麗菜、大包裝及分裝的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帶回檢驗是否含其餘罕見致病物質。

被要求暫停出貨的新北粄條供應商表示,產品主要販售給三家中盤商,中盤商再賣給四家餐飲場所,其中有二家是寶林茶室,未聽聞其他餐廳反映粄條異常。

中毒者吃粿條或河粉

衛福部昨晚六時舉行跨部會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根據疫調,中毒個案集中於三月十九日至廿二日到寶林茶室用餐,都有食用粿條或河粉,這兩種食材以同樣原料製成,與會專家認為共通點是粿條和河粉,「中毒原因最可能還是從食物本身來」,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

專家也認為極有可能是外界推測「米酵菌酸」肇禍,食藥署、台大、北榮已訂購檢驗米酵菌酸需要標準品,預計下周展開檢驗,呼籲民眾有症狀者應通報。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 製表/元氣中心、司法社會中心、都會地方中心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 製表/元氣中心、司法社會中心、都會地方中心

 

 


寶林茶室2死者體內皆檢出 米酵菌酸怎麼產生?如何預防?

 發布時間:2024-03-29 16:23 更新時間:2024-03-29 16:23 

洪詩宸 / 綜合報導(公視新聞網)王介村 李彥穎/編輯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已經請疾管署到寶林茶室、粄條供應商「大粄城」進行環境採樣,釐清唐菖蒲伯克氏菌的來源,「環境的取樣後我們會做培養,看看是不是可以培養出這樣子的細菌來做進一步的佐證,一般來講培養要2個禮拜以上。」

米酵菌酸從哪來?

穀物、椰子、食用菇類等植物、真菌若存放不當,遭「唐菖蒲伯克氏菌(又稱椰毒假單胞菌)」感染,就會分泌產生米酵菌酸。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是部份環境中常見的植物共生細菌,容易在22到33°C、PH中性、富含脂肪酸的環境下大量增殖。

疑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元凶 米酵菌酸是什麼?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呼吸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溫度達26℃後會開始生長,最佳生長環境為37℃。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透露,米酵菌酸耐熱,即使用高溫烹調也不會破壞毒性;清洗或浸泡亦無法去除,目前並無特效解毒藥物。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到,若米酵菌酸中毒,僅能以血液透析稀釋毒性。

一旦誤食具米酵菌酸的食物,最早發病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嚴重者將有肝功能異常、肝昏迷等,甚至死亡;但患者一般不會發燒。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米酵菌酸直接會造成呼吸等傳遞鏈的終止,傳遞鍊無法進展,病人就會產生很嚴重的中毒現象。」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案例

米酵菌酸在台灣較少見,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提到,米酵菌酸中毒多與黑木耳、發酵的椰子與米製品有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則指出,目前文獻證明米酵菌酸存在於變質的穀類發酵製品、變質鮮銀耳及變質的澱粉類製品中,包含糯米湯圓與河粉等。

中國黑龍江2020年有1家庭聚餐,食用冷凍1年的自製玉米水磨發酵而成粗麵條,最後9位中毒者全數死亡。事後查驗,發現死者體內皆含有高濃度的米酵菌酸。非洲的莫三比克在2015年啤酒中毒事件,造成75人死亡、200人送醫,也被認為與米酵菌酸中毒有關。

什麼是仙人掌桿菌?

台大醫院急診醫師李建璋則認為,此次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現象應與俗稱「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有關,是指煮熟米飯放置室溫超過2小時,會出現一種特殊的「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仙人掌桿菌不耐熱,加熱至80℃後20分鐘菌體即會死亡。衛福部網站顯示,中毒症狀分為嘔吐型與腹瀉型。

仙人掌桿菌中毒案例

嘔吐型食品中毒潛伏期短,約0.5至6小時。多與米飯與澱粉製品有關,食物經烹煮後放置於室溫時間過長即可能汙染。症狀多為噁心、嘔吐,部分會出現頭暈、發燒及四肢無力。腹瀉型食品中毒潛伏期略長,約8至16小時,主要是肉汁、香腸、濃湯、醬汁等感染。

仙人掌桿菌中毒後通常給予患者適當的支持性療程,並在1至2日補充水分,即可康復。2021年苗栗某國中學生在食用學校自設廚房的餐點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情況,判斷是廚房環境髒亂導致的食物污染。

2022年高雄某軍校學生同樣食用學校自設廚房的晚餐,因餐點受到交叉污染後,又在室溫存放過久才導致仙人掌桿菌中毒案例。

米酵菌酸如何影響人體?

米酵菌酸沒有安全劑量,即使少量也會癱瘓細胞內負責供給能量的粒線體,導致細胞喪失能量,一些能量需求大的器官,例如肝臟就會受損。感染米酵菌酸的患者,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明,輕者會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重者會影響肝腎、危及生命。

姜至剛說明,「所有的身體細胞沒辦法運作下,所以每個病患,我們看到嚴重的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因為沒有辦法代謝,所以全身腦部、心臟、肌肉全部都癱瘓掉。」死者遺體驗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找到元凶原因在於,米酵菌酸的半衰期長,要102小時才會衰退到原有濃度的一半,因此本次事件中的患者發病進程都相當快速。吳秀梅提及,「有的其實2個小時、7個小時,很多都是在12個小時之內,大概病情都是急轉直下。」

如何治療?

根據美國NGO團體「國家首都毒物中心(National Capital Poison Center)」資料指出,米酵菌酸中毒沒有解毒劑。一旦人體遭到米酵菌酸侵入,只能透過醫院進行支持療法,或是用血漿置換術來稀釋毒性。

如何去除米酵菌酸?

花蓮縣衛生局說明,雖然適當的加熱過程可以殺死細菌、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但是許多細菌產生的毒素可以耐熱,而米酵菌酸正屬於此類。吳秀梅指出,米酵菌酸不僅無色無臭無味,無法從食品外觀辨識,也無法透過洗滌或烹飪破壞,只能從源頭避免。尤其台灣的氣候環境濕熱,適合細菌繁殖,北市聯合中興醫院一般內科醫師姜冠宇也提醒,「以後水分高的澱粉類保存,一定要趕快放到冰箱裡面,4°C以下趕快冷藏。」吳秀梅呼籲,消費者應注意食品的存放環境、不要使用長期不當存放的澱粉與發酵食品、也不要使用過期的食品。


 寶林茶室粿條有米酵菌酸?吃到米酵菌酸會怎樣?症狀、預防懶人包整理

羅以容 整理 2024/03/27 16:43

 寶林茶室粿條有米酵菌酸?吃到米酵菌酸會怎樣?症狀、預防懶人包整理

      羅以容 整理2024/03/27 16:43
寶林茶室粿條有米酵菌酸?吃到米酵菌酸會怎樣?症狀、預防懶人包整理

寶林茶室中毒事件越演越烈,有關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如何產生?米酵菌酸中毒會怎樣?症狀是什麼?該如何預防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食物有哪些?《健康2.0》詳細解說

 

米酵菌酸是什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米酵菌酸是發酵(過期)食材中,孳生的伺機性病原體所產生的「呼吸毒」,會讓全身細胞的粒線體失去作用,呼吸進去的氧氣都無法成為能量,導致休克、多重器官衰竭(肝腎衰竭),甚至連使用呼吸器、葉克膜都很難逆轉。

 

米酵菌酸如何產生?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毒物權威顏宗海表示,當米製品、椰子製品在發酵過程中受到椰毒假單胞菌汙染,會進而產生米酵素酸,一般約在20~30溫度、PH值中性的環境中繁殖。

 

米酵菌酸中毒

曾有文獻指出,若不小心誤食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只要1毫克就有致命的風險。

 

感染米酵菌酸會怎樣

米酵菌酸會造成器官衰竭,而且往往發生很快,有可能在吃到遭汙染的食物後,1天內就會發生。而且也有文獻提到,米酵菌酸死亡率極高,約40%~100%。

 

米酵菌酸症狀

除了噁心、嘔吐、肚子痛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外,同時會伴隨多重器官衰竭,包括腎臟衰竭、肝臟衰竭、休克、有生命危險等。

看更多:

 

米酵菌酸食物

保存不當的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發酵、玉米麵。

 

米酵菌酸會汙染哪些食品?

1.變質澱粉類產品(糯米、小米、高粱米、馬鈴薯粉等)。
2.變質的新鮮銀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3.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
4.椰子製品。

 

米酵菌酸粿條會有?

粿條、河粉為米製品。

 

米酵菌酸預防

採購食品切勿一次購買太多,買回家之後要妥善保存,存放在乾燥、通風位置。發泡黑木耳、白木耳等,建議每次泡不要泡超過4小時,台灣的天氣炎熱潮濕,更容易變質,建議浸泡時不妨放在冰箱裡,但還是不宜泡太久。

 

木耳等需要泡發的食物,一旦發現摸起來糊糊黏黏的,或是看起來有斑塊等,就代表變質,最好丟掉不要再吃。尤其本身有糖尿病、腎臟功能不佳等免疫不太好的民眾,千萬不要捨不得丟。

 

米酵菌酸可以殺死嗎?

雖然椰毒假單胞菌不耐熱,煮滾細菌會死亡,但一旦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毒素再怎麼煮還是在,若不小心吃下肚,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輕者上吐下瀉、發燒,重者引發肝腎病變,嚴重還可能致命。

 

吃到米酵菌酸有救嗎?

目前臨床上並沒有針對米酵菌酸很好的解毒劑,臨床上治療吃到米酵菌酸的患者,都是給予支持性療法,休克的話給升壓劑,呼吸衰竭則提供插管。

毒物科醫師打臉:素食也可能汙染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素食不代表就不會造成食物中毒,只是中毒型態可能跟肉蛋類的中毒型態不同。他指出,像是沙門氏菌,除非蛋奶素,否則可能蔬菜中不會發現。不過,蔬菜也常見大腸桿菌,甚至是較嚴重的O157大腸桿菌,而米飯、麵類則可能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所以只能說素食的細菌種類和毒素種類跟葷食不太一樣,沒有素食就比較安全的說法。

 

食物中毒要看3面向 很少致死太不尋常

楊振昌表示,食材來源是否新鮮、製程是否遭到汙染、食物有沒有放太久等,都可能是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建議,煮好後在室溫下不要擺放超過2小時。他也強調,這次事件非常不尋常,因為嚴重度太罕見,就算是仙人掌桿菌也不至於會致死,「食物中毒除了肉毒桿菌素、河豚毒素以外,很少致死,頂多是噁心、嘔吐、腹瀉、腹痛,治療2~3天通常就會改善,有的不到一天就能改善」。因此這次事件還有待相關單位進一步調查、釐清,已逝者可能也需解剖做毒藥物檢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顏宗海醫師.姜冠宇醫師.王律凱醫師.柳朋馳醫師.程涵宇營養師

 

寶林茶室中毒案解剖新發現!首名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住院患者也會驗

FTNN新聞網
2024年3月28日
[FTNN新聞網]記者蕭宥彤/台北報導
台北市信義區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至今(28)日已造成2人死亡。第一例呂姓死者、第二例楊姓死者,今天上午在新北市板橋殯儀館進行解剖相驗,衛福部晚間8點半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解剖個案檢驗結果,呂姓死者解剖後並進行檢體分析,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度檢出,詳細情形有待調查釐清。

台北市信義區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至今(28)日已造成2人死亡。第一例呂姓死者、第二例楊姓死者,今天上午在新北市板橋殯儀館進行解剖相驗,衛福部晚間8點半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解剖個案檢驗結果,呂姓死者解剖後並進行檢體分析,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度檢出,詳細情形有待調查釐清。

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兩名死者今天上午進行解剖相驗,衛福部晚間表示死者解剖後並進行檢體分析,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圖/翻自寶林茶室官網)
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兩名死者今天上午進行解剖相驗,衛福部晚間表示死者解剖後並進行檢體分析,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圖/翻自寶林茶室官網)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從第一例死亡的呂姓死者身上的檢體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跟專家會議一致認同的方向吻合,他說國內不曾有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事件,事件爆發後發現國內醫院還有標準品,因此提供台大法醫研究所檢驗,結果出來馬上與外界報告,目前檢調已經開始偵辦,這並非最終結果,後續以檢察官綜合判斷為主。

王必勝也提到,除了2名死者會持續檢驗與複驗,未來住院患者等相關個案的檢驗也會持續進行。

據了解,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新北市衛生局今晚再新增1醫院通報案例。該案例由台北市馬偕醫院通報,為三重區一名44歲男性,24日曾到餐廳吃炒粿條,隔天出現腹瀉、腹痛,目前已平安返家。寶林案目前已累計19例,其中2人死亡。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2死6重症均檢出米酵菌酸

2024/3/29 19:02(3/29 21:47 更新)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據點現已停業。中央社記者張新偉攝 113年3月29日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陳婕翎台北29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天晚間公布最新調查進度表示,包含死亡2人在內的8例重症個案,均檢驗出米酵菌酸。(編輯:陳政偉)1130329

米酵菌酸攻擊細胞粒線體致死率高 留意這些事免恐慌

 

(中央社製表)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源頭成謎 4關鍵待釐清

2024/4/1 20:11(4/2 12:18 更新)

圖為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陳婕翎台北1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毒素源頭仍不明,中央社整理待釐清關鍵,包含尋找產生米酵菌酸的細菌、烹飪過程是否形成適合繁殖環境、細菌為何現蹤台灣與對其他食品影響程度。

 

衛生福利部今天傍晚公布統計,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通報,共29件,其中2人死亡、5人住加護病房、2人住一般病房、20人返家休養。信義店含輕症病例累計14人驗出米酵菌酸陽性。

米酵菌酸攻擊細胞粒線體致死率高 留意這些事免恐慌

 

 

釐清關鍵1: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在哪裡?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告訴中央社記者,寶林茶室抽驗食材檢體共35件,包含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醬油等,「現場有的食材都拿回來」,因為業者已經歇業,沒有再進貨,取得食材檢體皆未檢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說,既然已經在人體驗出米酵菌酸毒素,唐菖蒲伯克氏菌是主要關鍵之一,已赴寶林茶室進行環境採樣,釐清能否培養出這種菌。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預估,初步結果預計最快下週出爐。

 

衛福部推測有問題的是前批已用完粿條,外界關注若問題食品都已吃下肚、環境培養沒有唐菖蒲伯克氏菌,寶林茶室將如何結案。王必勝說,目前警調已介入,衛福部的任務在科學角度提供事證,雙方持續溝通,由檢警說明解釋最後結案。

 

米酵菌酸為Bongkrekic Acid中文譯名。(中央社製圖)

 

 

釐清關鍵2:烹飪過程是否形成適合細菌繁殖、產生毒素環境?

 

 

衛福部長薛瑞元說,米酵菌酸毒素從國外飄洋過海或故意添加可能性較低,不排除廚師在烹飪過程操作出現狀況,造成毒素被分泌出來的可能性,米酵菌酸源頭還需調查結果綜合研判。

 

王必勝認為,烹飪過程包含食材處理等,檢方持續調查中,希望透過錄影監視器畫面,了解是否哪個環節可能形成適合唐菖蒲伯克氏菌繁殖的環境,也就是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衛福部角色就是協助警檢評估。

 

 

 

釐清關鍵3:產生毒素的細菌是否是自境外沾染帶入台灣?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主任秘書謝廷芳告訴中央社記者,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種病原型,其中3種會危害台灣農作物,但不會產生米酵菌酸;會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在國內則無危害農作紀錄,過往也未曾發生中毒事件,因此較少針對其進行研究。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說明,椰毒病原型帶有特殊基因,因此具有合成米酵菌酸能力。就研究唐菖蒲伯克氏菌經驗,未曾在台灣驗出帶有此基因的細菌,「但沒有相關報導紀錄,也未必表示這就是第1次出現在台灣」。

 

謝廷芳說,椰毒病原型過去多是發生中毒事件後,在食物上被驗出;這次會發生中毒事件,表示一定有菌來到了台灣,推測也可能是藉由食材等管道從國外進入。

 

 

 

釐清關鍵4:米酵菌酸在台現蹤,是否影響其他食品?

 

 

謝廷芳說,米酵菌酸在食物上生成,一定是有水、有發酵過程,細菌才會長到一定量、產生足夠劑量的毒素,而且這也僅止於食材上;至於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是否會生存於土壤或台灣其他自然環境中,則仍待科學實證。

 

「會造成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很多,如果要列個排行榜,唐菖蒲伯克氏菌不算榜上有名。」孟孟孝認為,低溫、高濃度的食鹽、酸性環境等條件,都能抑制大腸桿菌或黴菌等可能微生物生長,其中也包含唐菖蒲伯克氏菌,因此只要注意食物製造及保存過程,不用特地針對其進行防範。(編輯:管中維)1130401

 

寶林茶室專家會議 米酵菌酸改名為邦克列酸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24年4月3日 週三 下午5:30

 

 

寶林茶室專家會議

臺北市信義百貨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已釀2人死亡、4人正在加護病房搶救,病情危急,衛生福利部今天(3日)舉行第二次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經會議討論一致決定,「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確定更名改採音譯,為「邦克列酸」,避免民眾望文生義,對米製品造成不必要的擔憂,也降低民眾對米食材的恐慌。

 

 

 

王必勝次長表示,今天專家會議邀集食品、毒理、微生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等專家,及衛福部食藥署、衛福部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農業部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會議自上午11時開始,約至下午1點結束,歷時近2個小時。

 

王必勝次長表示,跟據農業部及食品工業研究所提供的資訊,唐菖蒲柏克氏菌的「椰毒病原型」為四個亞病原型中唯一會產生邦克列酸的型,相關資料很少且不明確,因此會中建議食藥署與食品工業研究所、農業部,另行討論後續對這隻細菌的相關研究和調查,包括在臺灣自然生態及食品中的分佈狀況,以及其特性。

 

 

 

另外,對邦克列酸食物中毒的防治指引,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較簡單的指引主要著重在一般細菌防治原則,及避免毒素産生的一般環境處理原則,會由食藥署製作盡快公佈;其次詳細的指引需要較長的時間,包括對相關食品製造業、餐廳從業人員及一般民眾,則決定由食藥署、食品及微生物專家,收集相關資料並研析後,另行公佈。

 

 

 

王必勝次長會後在記者會中表示,「這是不幸事件,但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尤其在臨床治療上,目前建議以「血漿置換術」(plasma exchange)來加速毒素的排除,另外也有一些藥物及處置的討論,由於目前世界的案例很少,可參考的資訊不足,希望在目前邦克列酸檢驗量能已充裕的情況下,臨床單位可以多收集個案的資料,做為臺灣或世界其他地方類似個案未來治療的參考。

 

別污名化米食!「米酵菌酸」更名 王必勝:將開會討論

 

中天新聞網

2024年4月1日 週一 下午4:44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檢出國內首例米酵菌酸,累計2死5重症。為避免污名化米食,以及商討處置方式,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1)日透露並不排除進行更名,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檢出國內首例米酵菌酸,累計2死5重症。(圖/中天新聞)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截至3月31日下午5時30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通報累計31例,包含2例死亡、5例加護病房、3例一般病房,以及21例返家休養。寶林A13店食物中毒的病人,未住院者的13位檢體中,其中4案米酵菌酸陽性,其餘9位檢驗中,相對於饒河店檢驗為陰性,大致可排除兩案的相關性,像是饒河店有民眾是吃仁當咖哩,且病患檢驗上肝指數等都較正常,因此現在認定米酵菌酸並未外擴至饒河店。

 

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赴立院衛環委員會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黃秀芳指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讓全民人心惶惶,許多人憂心「米酵菌酸」中毒,不僅粿條,連米麵都不敢吃,然而有專家指出米酵菌酸事實上與「米」關聯不大,呼籲應該改名。

 

 

衛福部長薛瑞元。(圖/中天新聞)

薛瑞元回應,衛福部的確有考慮改名一事,將在專家會議中討論。至於為何一開始會用「米酵菌酸」來稱呼,他則指出,可能一開始是參考大陸的翻譯,因為之前大陸有出現這種毒素,所以才用這樣的稱呼。

 

受事件影響,許多民眾擔心吃進米酵菌酸,部分店家更直接停賣米粉等製品,有專家建議,米酵菌酸可以更名。針對「米酵菌酸」更名一事,王必勝回應,本周將召開專家委員會討論是否更名,看是否要使用音譯,像是「邦克拉克酸」、「波克拉克酸」,或是「椰蜀菌酸」,但有怕椰子、玉米受影響,這些都會考慮,希望能避免污名化常用主要食材,並透過會議更了解唐菖蒲伯克氏菌與因應方式。

 

王必勝強調,「米酵菌酸」的生成,除了唐菖蒲伯克氏菌之外,還需要有澱粉、玉米等介質,且在22至32度、中性環境,加上有微發酵的狀況下,才會產生米酵菌酸,過去在大陸、印度等國家有出現過,但案例還是比較少,目前「米酵菌酸」個案僅在信義店有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新進度 粿條來源商大粄城檢驗結果出爐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目前環境檢體、食品檢體中,除了越籍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外,其餘有結果的都未檢出邦克列酸或是唐菖蒲柏克氏菌。本報系資料照片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目前環境檢體、食品檢體中,除了越籍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外,其餘有結果的都未檢出邦克列酸或是唐菖蒲柏克氏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粿條來源廠商大粄城的11件環境檢體出爐,都未驗出唐菖蒲柏克氏菌。

 

寶林茶室26日採樣食品檢體35件(包含粿條等)未檢出邦克列酸,28日採檢的8件環境檢體皆為唐菖蒲柏克氏菌陰性,包含切菜菜刀、剪香蘭葉剪刀、切蔬菜砧板、存放粿條的冰箱層架等。大粄城部分,15件粄條檢體都未檢出邦克列酸。

 

王必勝表示,大粄城29日採樣的環境檢體11件,包含儲料桶、漿桶、輸送帶前/中/後、冷輸送帶前方、滾油區、切刀等,都是陰性。上月30日赴越籍廚師家採檢14件仍在檢驗中(如人員手部、大門把手、冰箱把手、湯匙、水壺把手、刀具、洗臉台、床面等)。

 

另,寶林茶室關鍵食材(粿條、在來米粉、香蘭葉、醬油、老抽)的唐菖蒲柏克氏菌仍在檢驗中;4月1日採檢大粄城的10項原料粉(麵粉、玉米澱粉、小麥澱粉、樹薯澱粉、在來米粉等)亦在等待檢驗結果跟檢驗一樣。

 

2024-04-05 18:06 聯合報/ 記者 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

台長: 參考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