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2 20:43:00| 人氣32| 回應0 | 下一篇

中國公佈全面整治銀行體系的計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公佈全面整治銀行體系的計劃

王必得(PETER WONACOTT)
《華爾街日報》

希望對其銀行領域進行清理整頓的中國﹐目前正在轉而借助外資金融機構帶來的競爭﹐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簡稱﹕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週一公佈了一項對中國疲弱的銀行體系進行全面整治的綜合性計劃﹐計劃著重強調了中國的銀行體系要從限制外資競爭轉向謹慎地利用外資競爭。新政策顯示出﹐長期以來以中國金融巨頭監護人形象示人的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現在開始將這些金融巨頭暴露於外資機構的競爭之下﹐此舉的步幅之大﹐甚至超過了中國兩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時所作出的改革承諾。

劉明康週一對記者說﹐外資金融機構已成為中國銀行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健康的競爭有助於推動金融業的革新和進步。

劉明康計劃給外資銀行以更大的業務經營範圍。具體措施包括﹕將單個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金融機構的投資上限從先前的15%提高至20%﹔擴大外資金融分支機構可以從事人民幣業務經營的城市數量﹔放寬對於外資金融分支機構的資本金要求。

此外﹐劉明康亦證實﹐對於中國幾大銀行實施救援的計劃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計劃涉及到資本金注入﹑壞帳剝離﹐以及可能的上市計劃。劉明康表示﹐在將計劃推而廣之以前﹐銀監會可能會選擇一到兩家國有銀行進行試點改革。但他沒有透露財務上的細節。

《財經時報》(China Business Post)週一援引中國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一位官員的話報導稱﹐銀監會可能會在明年為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數以百計的小型商業銀行注入資本金。

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BCH.YY)﹑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ICBC.YY)﹑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GBC.YY)。據政府提供的數據﹐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約為1,200億美元﹐佔全部貸款的約21%。一些獨立經濟學家甚至認為這一比率接近50%。

市場障礙猶存

劉明康﹐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工商管理碩士﹐亦是包括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內的具有國際化思維的中國新一屆金融監管團隊中的一員。一些業內管理人士稱﹐劉明康此番提高外資在中國金融機構投資上限的決定顯示出﹐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對於外資參股改善銀行管理的新的信心。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HBC, 簡稱﹕匯豐控股)於2001年收購了上海銀行(Bank of Shanghai)8%的股權﹐從而成為第一家投資於中國大陸銀行的海外商業銀行。時至今日﹐匯豐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下屬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共同持有上海銀行18%的股權。花旗銀行(Citibank, C)持有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s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簡稱﹕浦發銀行)4.62%的股權。劉明康所稱的有望在明年上市的南京市商業銀行(Nanjing Commercial Bank)﹐亦有外資持股。

Everbright Financial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高山文(音譯﹐Gao Shanwen)表示﹐上述舉措均為中國主動作出的讓步﹐與WTO協定中迫於他國壓力所作讓步不同。

儘管目前計有來自19個國家的大約62家外資銀行獲准在中國經營業務﹐但這些銀行的全部資產僅佔市場的1.4%。

銀行管理人士目前亦對巨大的市場障礙頗有微詞。即便是在週一的銀行體系全面整治計劃宣佈以後﹐外資銀行獲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城市數量仍限制在13個﹐而對於外資銀行分支機構的註冊資金要求依然高達人民幣5億元(1美元=人民幣8.28元)。根據中國加入WTO時的協議﹐3年之後中國就必須允許外資銀行在其最為覬覦的領域內開展業務﹐即﹕面向中國個人客戶進行人民幣的存貸款業務。

但即使是到那時﹐與外資銀行相比﹐中資銀行亦將保持一些極大的優勢。許多中資銀行的分支網絡目前業已蔓延至遍及中國國內的諸多小城鎮。許多中資銀行對於來源於現金充裕的中國客戶的存款資金而沾沾自喜。而當外資銀行想用人民幣放貸時﹐他們卻不得不到銀行間市場上以相對較高的利率借入資金。

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董事總經理卡爾.沃爾特(Carl Walter)稱﹐無論是否向銀行體系注資都不會改變他們在國內具有如此之大競爭力的事實﹐這些中資銀行的融資成本實在是太低。

2003年12月02日

台長: G3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