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1 18:29:19| 人氣1,545|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探訪客庄之敬字亭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我都有可能看過敬字亭

只不過有可能會以為是金爐就沒注意了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看過書有介紹敬字亭

原來敬字亭是以前為了要讓子孫或村民能夠珍惜文字跟能夠考上狀元所建造的

主要功能就是燒一些有文字的書卷..等

只是我之前都以為是閩南村或是書院才會有

像之前知道的金門朱子祠跟林家花園

有一次客家電視台報導在竹田鄉二崙村某私人田地內有敬字庭快傾倒了

今天剛好看到書上有提及到就熊熊想起

我也真幸運能夠找到這敬字亭

剛開始繞了一圈都找不到

後來在龍頸溪旁時看到一座塔

心想該不會就是敬字亭吧

沒想到哪麼有緣可以讓我找到

這田地的主人還真幸福

田地中竟然有一座文化建築物

不過這座敬字亭應該是以前不在田地內的

應是後來農地重劃後就恰巧留了下來

我去的時候還有香在燒

可惜主人好像剛離開不久

只剩下幾隻小黑狗在大門深鎖的田地亂吠

所以只能從外面看

沒辦法進入內部觀察

台長: 衛斯理
人氣(1,545)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chum6686
嗯~~~~敏銳的觀察力 詳細的解說
2007-06-01 19:55:32
YCButterfly
客家庄還真的保留了文物遺產, 能夠看到這樣寶貝, 真是你的福氣!
2007-06-01 20:40:43
版主回應
我也覺得很幸運
2007-06-02 00:37:17
逸蝶
客家先民原居於中原,東晉五胡亂華時期開始南遷,在顛沛流離的遷徙過程中,客
家人從不忘「慎終追遠」的敬祖精神,並依舊保持著許多來自原鄉的傳統特色,像是「
晴耕雨讀」、「耕讀傳家」的優良讀書風氣等。之所以能養成如此的良風美俗,起因於
客家原鄉時期居住環境的艱苦貧瘠,在惡劣的環境之下,客家子弟為求突破困境取得更
佳的謀生出路,科舉考·試也就成為重要途徑之一;「晴耕雨讀」之風於是形成。世代
相傳,客家族群中的讀書人也就特別多,敬重文明的觀念便根深蒂固;因此,客家人對
於文人或文明之神便特別尊敬,像文昌帝君、韓昌黎、孔夫子、制字先師倉頡等,也連
帶養成「敬惜字紙」的古風,並發展出鐫刻文化的遺跡代表敬字亭。

自古以來,不論童生、秀才、舉人等讀書人,或一般無學之文盲均深信文字是由倉
頡所創造;倉頡是黃帝時代的史官,也是文字的創造者,又被尊稱為制字先師、倉頡至
聖、倉聖人;因此,客家人稱文字為「聖蹟」。相傳倉頡在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
,探究其深層的象徵意義,可以了解文字的出現在人類文明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一旦
有了文字,人類的知識-包括生產知識在內-得以有效的累積並流傳,如此提高生產力
,豈不是「天雨粟」;至於鬼怪代表的人間惡行,也因為文字的紀錄與批判而不能為所
欲為,故說「鬼夜哭」;如此的一段情節,實際代表了人們對文字形成文明的敬仰之心
。清代畫家曾衍東曾畫一幅「敬惜字紙」的條屏,上方題詩云︰「惜字當從敬字生,敬
心不篤惜難成;可知因敬方成惜,豈是尋常愛惜情。」今天老一輩的客家人大概仍記得
祖訓︰「有字紙張不能隨便扔棄, 也不能墊坐在屁股底下,屁股會長瘡的喲...... 」
。古代人對於文字紙張的愛惜程度,是現代人所無法了解的;每個讀書人一定會在書桌
旁擺一個字紙簍,將不要的紙丟入其內;等著用扁擔挑著字紙竹籮筐﹙上面通常貼著題
有「敬惜字紙」的紅紙﹚的沿路拾字紙的老人來到,再將字紙倒給老人,帶到敬字亭去
焚燒。

由敬而生惜,到了宋代,敬字亭便出現了,而焚化字紙的習俗到明、清而益盛;人
們在官衙、學堂等用字紙多之處造敬字亭;至於鄉村,則往往因為想提升地方文風而造
敬字亭,龍潭聖蹟亭便是一個例子。

龍潭聖蹟亭創建於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至今已有二甲子,一百二十年的歷史
了,比台北的北門還老。台灣傳承古風的敬字亭現存共有二十多座﹙自古以來密度就比
大陸多﹚,但大多數只有簡單的一座爐子而已,不像龍潭聖蹟亭是臺灣現存敬字亭中規
模最大的,包括了建築群和完整的「聖人形」對稱空間的庭園,還有中軸線貫穿「三進
」庭園的「朝聖之路」,表現出「小中見大,空靈莊嚴」的中國庭園藝術,是屬於世界
級的文字崇祀古蹟。自古龍潭便是道地的客家庄,看看這座由客家人所創建的聖蹟亭上
的對聯題字,更可見客家人特別重視文字、教育的古風︰「鳥喙筆鋒光射斗,龍潭墨浪
錦成文」;「文章到十分火候,筆墨走百丈銀瀾」;「文章炳於霄漢,筆墨化為雲」;
「萬丈文光沖北斗,百年聖化炳東瀛」﹙東瀛指的是台灣﹚;「自古能知化丙者,於今
便是識字人」﹙丙為火,化丙指焚燒字紙,識丁指識字﹚;「文運宏開」;「過化存神
」﹙過化存神的意涵頗深︰客家人深信,焚燒後旳字紙,片片文字昇華化蝶,飛至天上
向倉頡致意;而精神長存,滋潤人間...... ﹚。 再加上古時龍潭便成立了不少提倡文
風的文會,像「文光社」、「拿雲社」、「崇文社」等,可得知當時在龍潭的客家人中
,文士頗多,文風鼎盛。

聖蹟亭每年在秋季舉行祭典。每年倉頡公、文昌帝君生日,或是農曆正月初九「天
公生」之日,舉行倉頡紀念恩典。當天,秀才以上之人著衣冠,童生著新的衣服,讀書
人準備牲禮、果品,舉行所謂「祭聖人」的儀式,顯揚並感謝制字先師倉頡的功績。之
後再將敬字亭內焚燒字紙後留下的灰燼清出,倒入被稱為「香亭」或「春猑的木盒子內
,隨著沿路鼓樂吹奏,由文人抬至溪河邊,行恭送紙灰入海儀式,稱為「行聖蹟」或「
恭送聖蹟」。由此更可看出,古人對於字紙、文化的敬惜觀念,是遠超過現代人所能想
像的。

然而,聖蹟亭在民國八十四年農曆春節前後,龍潭的聖亭路拓寬工程,已推展至聖
蹟亭園林的左肩,幾乎破壞了聖蹟亭園的聖人形對稱格局,對已被列為二級古蹟的聖蹟
亭造成了莫大的威脅。但經過一群有識之士為搶救聖蹟亭而奔走呼籲;辦座談會、古蹟
公聽會、與地方人士商談對策、接觸專家學者, 進行測繪...... 等,聖蹟亭園林終於
得以保存,留給後代子孫先賢們「敬惜字紙」的古風精神依據。

敬字亭雖然只是具體的古蹟,但卻傳承了客家先祖們無形的,惜字紙、「耕讀傳家
」、重視教育及文化的傳統精神;這是現代人難以去深刻體會的。由於成書容易,現今
社會濫用文字﹙像刀筆師爺、口誅筆伐、散播邪教...... ﹚的情形卻是日趨嚴重,然
而這也是傳統 現代,敬惜字紙 資訊爆炸下衍生出的一種無奈。但是,敬字亭所蘊
含的精神,卻值得更多人對於文字 文化作更深入的思考。
2007-06-01 21:27:10
版主回應
很詳細
此外內埔有韓愈的廟喔
2007-06-02 00:36:19
mi ya ko
第1次看到敬字亭ㄉ介紹
每ㄍ廟宇都有獨有ㄉ背景和人文
衛斯理應該對這方面很有研究摟
2007-06-02 01:01:27
版主回應
不一定要在廟宇旁
有很多都是在書院或有書卷氣資濃厚的村莊內
但像這座在田地內的
我是第一次見過
2007-06-02 11:33:23
月塵
敬字亭是客家村的特色...很多研究客家的學著..尋敬字亭是其中的線索...
久聞其名...今天第一次見到
2007-06-04 07:10:08
Benetton
換我對衛斯理說好了...
『我對衛斯理的景仰,如江水之滔滔不絕..』
2007-06-04 08:25:12
翼(大翅膀)
嗯...不說還真的以為是金爐呢...@@”
2007-06-04 14:29:03
晴爸拔~
逸蝶解說的好詳細.

文中提到的惜字簍,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爺爺就是這樣做的.記得小時候很常陪爺爺去燒紙.

苗栗的文昌祠也有一座敬字亭,有機會我再去拍拍和大家分享一下.
2007-06-06 14:10:05
食通天
衛斯理真是厲害
找的這些古蹟都是很特別的耶
我完全都不懂這些
要勞煩尼多多位我們介紹ㄛ^_*
2007-06-10 11:34:46
蓮花班長
桃園龍潭鄉也有敬字亭(保護的古蹟)
老一輩的人對於字都很尊敬.
所以練寫字的紙不會丟棄.都是到敬字亭焚化.
2007-07-30 14:27:12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