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23 13:48:26| 人氣3,919|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國之火

推薦 2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兵戈擾攘,連年混戰。十八路諸侯你爭我奪,演變成三國鼎立。三國戰役中,謀士思量獻計,士兵戰場廝殺,主帥運籌帷幄。大大小小攻防對抗中,有好幾場居然與火有關。其一,官渡之戰,曹操起軍七萬迎戰袁紹七十萬大軍,關鍵性即是,許攸投靠曹操,獻計奇襲烏巢糧倉,燒盡糧草輜重。其二,曹丕率軍征吳,吳軍徐盛在淮河一帶,蘆葦中預灌魚油著火,順風而下,火燄漫空,嚇得曹丕落荒而逃。其三,赤壁之戰,吳蜀聯盟,東南風起,火燒曹營連環船。其四,劉備率軍伐吳,紮營相連七百餘里,主力駐紮於猇亭,被陸遜一把火擊潰。其五,……

 

◎博望坡之火

話說曹操命令夏侯惇為都督,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城,以窺新野。……諸葛亮指揮若定說道:「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之前,先且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兵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這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幫助劉備的第一戰,後人有詩贊曰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新野之火

且說曹仁領兵至新野城,軍士到城下時,只見四門大開,城中亦不見一人,竟是一座空城,於是紮營歇馬駐軍。……諸葛亮命令趙雲引軍三千,分為四隊,自領一隊伏於東門外,其三隊分伏西、南、北三門,卻先於城內屋上,多藏硫黃燄硝引火之物。待曹軍入城,必安歇民房。黃昏後,必有大風。但看風起,便令西、南、北三門伏軍盡將火箭射入城去。待城中火勢大作,又於城外吶喊助威,只留東門放他出走,然後軍隊從東門外擊之。……

後人有詩歎曰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

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燄摩天。


◎赤壁之火

西元2087月,東漢丞相曹操自稱親率八十萬大軍南下。劉備派遣諸葛亮出使江東,孫權派遣大將周瑜、程普率軍開赴前線與劉備組成聯軍,孫劉聯軍共五萬,在長江赤壁以火攻大破曹軍,……

此次火攻,諸葛亮與周瑜英雄所見略同。電視劇是這麼演的:諸葛亮入寨,周瑜下帳迎之,遂邀入帳共飲。周瑜說:「昨吾主遣使者來催督進軍,但未有奇謀,願先生教我。」諸葛亮也謙虛回說:「我乃碌碌庸才,那有什麼妙計?」周瑜接著說:「昨夜觀其曹操水寨,極其嚴整有法,非等閒可攻。思得一計,不知可否,請先生幸為我一決之。」諸葛亮阻止著說:「都督勿言,我亦有一計。我倆各寫於手內,看同也不同。於是取筆硯,寫完之後,兩個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觀看,皆大笑。原來倆人掌中皆為『火』字。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接著……諸葛亮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髮,緩步登壇,觀瞻方位,焚香於爐,注水於盂,仰天暗祝,呼東南風,助火進攻……後人有詩曰: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

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新官上任三把火 = 博望坡之火 + 新野之火 + 赤壁之火

劉備三顧茅蘆,請諸葛亮下山,在短短的一年之間,連續三次火攻戰勝曹軍,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後來便是大家所熟悉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也就是說:新官員上任時,常常會做出幾件事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和革除時敝的決心。

職場裏新官上任(尤其是空降部隊),若要訂定規範或行政革新,需要注意:

1.在不甚瞭解新職場的實際狀況時,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先蕭規曹隨,前人怎麼做,您就怎麼做,最起碼不會出問題。

2.積極的把相關部門、相關人士統合並瞭解個性、能力,以利未來改革、改善的阻力降到最低。

    3.徵詢相關人員、相關單位的問題、意見,並請他們提出建議方案。並以建立好人際關係為要務。

    4.深入基層,明白利弊,擬定出一套可行的改善策略,適機徹底執行。

 

孫子兵法【火攻篇】提到:『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赤壁之戰,東南風來自於,諸葛亮明白月亮只要經過「箕」、「壁」、「翼」、「軫」,這四個星宿的時候,就是起風的日子。所以,要有東南風相助,不論是職場或戰場,總要有基本知識與常識,認清事件本末,何者可助,何者可壞,如何轉壞為助,屆時方可一舉成功。剛出任新職時,想要擺出架勢好好的做幾件事,一顯威風與才幹。火候需拿捏得當,火焰不宜過高,小心勿玩火自焚,燒成一門忠烈;但也不可「頭燒燒,尾冷冷。」過不了多久,也就一切如舊,換湯不換藥,那任你何用?

 

◎烏巢之火

……張遼、許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後,操自引諸將居中,共五千人馬,打著袁軍旗號,穿著袁軍軍裝,士兵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朝向烏巢進發。袁軍見是自家旗號,也不疑惑,並無阻礙。曹軍抵達烏巢,四更已盡。曹操教軍士將束草周圍舉火,眾將校鼓噪直入。一霎時,火燄四起,煙迷太空。袁軍抵檔不住,皆被曹軍所殺,糧草盡行燒絕,此舉讓袁紹官渡之戰伏下敗績。

 

事出有因,其來有自

其一、袁紹遣大將淳于瓊駐守烏巢,其性剛好酒,終日與諸將聚飲,士兵多畏之。

其二、許攸建議袁紹:「曹操屯軍官渡,與我相持已久,許昌必空虛;若分一軍星夜掩襲許昌,則許昌可拔,而曹操可擒也。今操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袁紹認為曹操詭計極多,而不採納。

其三、有使者上書說:「許攸在冀州時,嘗濫受民間財物,且縱令子姪輩多科稅錢糧入己。」袁紹大怒曰:「濫行匹夫,尚有面目於吾前獻計!且與曹操為舊識,想必受他財賄。本當斬首,今權且寄頭在項,今後不許相見。」

 

    攻打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是必備的。袁紹居然委派一個終日飲酒的人固守糧倉,是為用人不當。職場中的幹部,如果盡是一些品德差,只是佔個位子,人前人後是個大幹部,私底下糾眾吃喝敷衍塞責,而且上級又視為愛將,那便是主管之責了。再者,整個許攸事件,袁紹先錯失進擊許昌良機,後未能當機立斷,斬首許攸。職場當事者,錯過市場最佳進取時機,接著就只有挨打的份;人員能用當用,當裁則裁,拖得越久衍生問題越多。所以,烏巢之火,袁紹的人員調度、處置,可為職場管理人員之借鏡。

 

◎彝陵之火

西元2217月,劉備稱帝後三個月,以替關羽、張飛報仇為由,統領精兵七十萬(歷史記載應該只有5~10)東征吳國。……劉備自猇亭布列軍馬,直至川口,命令各營,皆移於山林密處,依溪傍澗,就水歇涼。接連七百里,前後四十營寨,晝則旌旗蔽日,夜則火光耀天。……公元2226月,初更時分,東南風驟起,陸遜用火攻戰術,於蜀營左屯火發,又令一軍於右屯起火。風緊火急,樹木皆著,喊聲大震。使蜀軍兩屯軍馬齊出,奔離御營中。御營軍自相踐踏,死者不知其數。營中火光連天而起,江南、江北,照耀如同白日遍野火光不絕,死屍重疊,塞江而下。陸遜又命吳兵四下放火燒山,軍士亂竄,火光沖天後人有詩讚陸遜曰:

 

彝陵吳蜀大交兵,陸遜施謀用火焚。

持茅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

 

沙場主帥不敵奪命書生

    孫子兵法【火攻篇】提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關羽被吳軍偷襲,兵敗麥城自刎。劉備為了復仇,怒而興師不利於戰。起初攻吳,氣勢強勁,連勝十餘陣,銳氣強盛。東吳大都督陸遜固守不出,蜀漢軍隊為了躲避炎熱的天氣,把軍營移到林木茂密,靠近水源之處,便於長江南岸樹柵連營七百餘里,此為兵家大忌:包原隰險阻而結營。這是決策上的重大錯誤,因為這樣會讓敵人,易於進行火攻。自從劉備稱帝後,很多事情都不再與諸葛亮商量,而自行決定,此駐兵猇亭便是一例。

職場那裏是主要商場?那裏是次要商場?需瞭若指掌,不可因小失大,不可因對方挑釁而怒失掌握權,若是非報仇不可,也要從長計議。會議不一定能解決所有事情,但是獨斷獨行難免疏忽。

 

莫學劉備縱橫沙場數載,而輕視文弱書生;

莫因稱帝驕傲自主,而忘昔日共商之軍師。

 

從赤壁之戰以來,吳蜀聯盟本是聯盟,專力抗魏,只因“荊州” 卻破壞了吳蜀聯盟。所以,參與聯盟的時候,減少在核心競爭領域與其他公司的合作,能夠幫助公司降低創造競爭對手的可能性,從而減少對自己經營領域的威脅。如果戰略聯盟中的一家公司總是我行我素,就會引發聯盟公司的反感,進而引發矛盾和爭端。而要解決問題,則耗時費力,錯過預期戰略,或而掀起另一波紛爭。如果到了無法合作的局面時,且用陸遜以逸待勞,且戰、且築營寨、且退的方式,最後以火攻猛烈攻擊,此攻勢也不失為好方法。

 

 

◎上方谷之火

話說諸葛亮命令高翔佯作運糧,驅駕木牛流馬,每日運糧屯於上方谷。夏侯惠等不時截殺,半月之間,連勝數陣。司馬懿見蜀兵屢敗,心中歡喜。……於是司馬懿命令司馬師在左,司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齊攻殺上方谷。到了谷口,先令人入谷哨探,回報谷內並無伏兵,山上皆是草房。遂大驅士馬,盡入谷中,欲奪回糧草。……只見草房上盡是乾柴,忽聽得喊聲大震,山上一齊丟下火把來,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乾柴都著,刮刮雜雜,火勢沖天。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

諸葛亮拖著孱弱身子,在上方谷上方,見魏延引誘司馬懿入谷,一霎時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為司馬懿此番必死,漢室可興矣!

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司馬懿大喜曰:「不就此時殺出,便待時何!」即引兵奮力衝殺,安然逃去了。諸葛亮悲歎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隨即吐血,左右扶侍而回。後人有詩歎曰:

 

谷口風狂烈燄飄,何期驟雨降青霄。

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六出祈山,第一次北伐,丟了街亭,淚斬馬謖;第二次北伐,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第三次北伐,一是奪取武都、陰平,留兵據守,諸葛亮自己率部回師。二是魏軍進攻漢中,由於連續大雨,於是撤退;第四次北伐,司馬懿設計稱說魏蜀已協定,互不攻打,李嚴說諸葛亮有二心,稟奏劉禪要求退兵;第五次北伐,上方谷一計未成,加上糧草運輸困難,諸葛亮一病不起,退兵五丈原。第一軍師,心力交瘁,積勞成疾,與世長辭。後詩人杜甫哀悼諸葛亮: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曹營中只有司馬懿可與諸葛亮相抗衡,眼見即將殲滅,卻來了傾盆大雨,救了司馬懿軍隊,莫非天意如此,江山注定是司馬家族的。所以,世上很多事情,明明垂手可得,卻擦身而過。職場中能力、資歷並不是升遷的主要因素,還需具備學歷、溝通力……,才能得到上級的賞識;有時就算萬事具備,而東風不來,卻來了一場絕情雨,全身溼答答,狼狽不堪,也要認同天意啊!

    該如何安然無恙,全身而退呢?誠如諸葛亮感歎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有人說「千算萬算,不得上天一算」,諸葛亮神機妙算,難道就算不出江山終將歸晉嗎?他是本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鞠躬盡瘁的精神,凡是盡心盡力,做事親力親為,憂公如家,一生高風亮節,既不斂財,也不謀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都以興復漢室為已任。如果諸葛亮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或獨攬大權,自稱帝位,那後世評價肯定是遺臭萬年了。所以,職位、權力只是一時的,當你離開以後是要得到後輩「懷念」還是「唾棄」,還是操之在已!

    如果你沒有司馬懿的老謀深算,及上天的眷顧;那就學學諸葛亮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懷。天下不一定是我們的,一步一腳印專心當下,當下那顆真心一定是咱們的。精煮慢燉,控制好火侯,切莫火燒功德林!

 

地雷不震,火器無功。

天心照明,水魅離身。

 

(圖片網路下載,參閱《三國演義》及電視劇。)

台長: 沉浮不覺
人氣(3,919) | 回應(3)| 推薦 (2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職場應對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孫子兵法—思惟企業為將(主管)之道
此分類上一篇:淺說水滸職場

皮 厚
現代人演譯的三把火
顯然"利害"
古人用"功績"今人攪"關係"
透裡都少不了家族舉親
2012-09-27 16:28:02
版主回應
小心職場老狐狸,
也有嬌艷美人計。
道貌岸然耍心機,
若不留意慘兮兮!

沒有學歷多努力,
沒有能力拍馬屁,
沒有勢力勿亂啼,
沒有靠山且面壁。

哈哈!來抄皮厚你一句,
今非昔比。沒有功績搞關係!

~~ 晚安安 ~~
2012-09-27 23:36:16
如 玉
近來可好?
2012-09-28 14:42:10
版主回應
如意來訪。當然安好。

~~ 早早安 ~~
2012-09-29 00:30:12
皮 厚
哈哈~
沒關係也沒東西
退休吃自己
沒事睡覺去
說得軟如飴
休剩一口氣

齁~ 好似溜滑梯一點也精進
呵~ 博君一笑玩玩文字遊戲
喔~ 省省比比俏皮說瞎米嘞?

晚安安 依然早起
2012-09-28 21:49:20
版主回應
噓唏!
職場競爭,分分秒秒。
若有關係,就可消遙。
若無東西,飄飄搖搖。
凡是肩挑,工作操勞。
有功不犒,事事難消。
訂單逾交,天天煩惱。
上級嘮叨,下屬硬ㄠ。
空降來到,薪資難調。
萬事難料,好或不好。
一切看開,大家都好。
鬱悶不解,內心煎熬。
皮厚來訪,聊聊最好。

~~早早安~~ 可能晚起!
2012-09-29 00:54: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