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4 10:12:57| 人氣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經的妙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也可以說是佛法修行的總綱,

意思是說: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

心要如何淨化,方法很多,

金剛經的妙用,確實值得探討.

要能妙用金剛經,就要先了解”金剛經”是在說甚麼.

現在就借用”江味農居士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來加以探討.
***************************************************************************

http://book.bfnn.org/books2/1108.htm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以妄想執著所障,不能證得。

此數語,說得極其徹底。

意謂,眾生皆可成佛。

何以故?皆有如來之智慧覺性故。

然不能成佛,何耶?

本具之如來智慧覺性,有物障之之故。

此明成眾生之所以也。

夫一切眾生,皆有此性而不自知。

即知之,而所障若未除淨,亦復不能證得。

此明不能脫苦之所以也。

障物為何?妄想執著是。

(眾生本具”佛性”---如來智慧覺性,但是為何還是成為眾生而無法成佛?

這是因為眾生被”妄想執著”所牽引著.)

此明成眾生受苦惱之病根也。(這也是眾生會有”苦惱現前”之原因.)

妄想者,分別心是。

執著者,我、法二執是。

即所謂我見也。

粗則執著色身,是為人我見,則不能脫分段生死之苦。

細則執著一切法,是為法我見,則不能脫變易生死之苦。

不但此也。因我見之執,起分別之妄。

於是順我者貪之,逆我者瞋之,而不知本無所謂我也,故謂之癡,亦曰無明,亦名不覺。

遂造種種罪業,為其牽繫。

其苦愈甚,愈不得脫。

妄想執著,亦因而愈深愈重。

本具之如來智慧覺性,更因而愈迷愈隔矣。
******************************************************************************

涅槃者,不生不滅,即謂本性。

本性者,性乃本具之意也。

言本具者,明非造作。

既非造作,可見本來如是,而非從無而有者。

故曰本自不生。

言其本來已具,非新生也。

既本不生,故今亦不滅。

而眾生生死不已者,相也,非性也。

何故生死不已,由於其心生滅不停。

當知生滅不停之心,所謂識相也,亦非性也。

何故如此,由於煩惱。

以煩惱故,遂致心有起滅,性變為識。

由此造業,受輪迴苦。

而眾生不知返本,認”識”為性,迷於生死之相,所以輪迴不息。

而與不生不滅者雖覿面而成永隔矣。

故以煩惱喻中流,

以生死喻此岸,

以涅槃喻彼岸也。

蓋本無此岸彼岸,因有中流隔之,遂成彼此之別也。
*************************************************************************

煩惱亦曰惑,所謂見思惑也。

見思惑皆從我見而生。

故欲了脫生死之相,須證不生滅之性。

而欲證本性,須化除我見。

然我見根深,必須用種種法以調伏之。

開根本智以斷絕之。

所謂理雖頓悟,事須漸除。
****************************************************************************

煩惱亦兼見思、塵沙、無明而言。

凡夫著”有”,執於”人我”。

遂因”見思煩惱”,而墮分段生死。

二乘,及一類菩薩著”空”,執於”法我”。

遂因塵沙、無明煩惱,而有變易生死。

故欲證到無餘涅槃,須”空.有”俱空,破”我.法”二執,了兩重生死。

渡過見思、塵沙、無明等煩惱中流,乃達涅槃彼岸耳。

故大智度論云:「有無二見,皆屬此岸。二執俱空,始達彼岸。」

二執,即我、法二執也。

渡流之筏為何?

六波羅蜜是也。

用此六法,可到彼岸。故此六法,亦名六度。
****************************************************************************

六度之中,布施要矣,般若尤要。

布施,捨也。

若不知捨,云何肯離此而渡。

然若無觀照之智,又云何肯捨。

故般若為五度之綱要。

五度離此,非波羅蜜也。

又復智慧二字,分言之,亦可因位名慧,果位名智。

般若波羅蜜,約因位說,猶言到彼岸之觀慧。

若約果位說,則般若即是波羅蜜。

何以故?

果位之般若,即是理智一如。

理智一如,即是不生不滅也。

約因位說,金剛即喻此之觀慧,最堅最利最明,故能到彼岸。

約果位說,金剛則喻如來法身,所謂金剛不壞身也。
******************************************************************************

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所謂一大事者,即是開示一切眾生,同具如來智慧覺性。俾得悟入,一齊成佛。

說法四十九年,專為此事。
******************************************************************************

金剛經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實相者,無相無不相。

即謂真如法身,亦即空不空如來藏。

生者,現前之意。

云何現前,由心清淨。

云何清淨,由於無住。

無住者,離一切諸相是也。

離一切諸相,即是空、有不著,亦即一空到底。

金剛經曰:「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何以故?

諸相離,則實相現前故。
******************************************************************************
佛經常說六度,有時亦開為十度。

第七度曰方便,

第八度曰願,

第九度曰力,

第十度曰智。

以對第六度之慧也。

經名曰般若波羅蜜者,謂此經能開眾生到彼岸之智慧,俾得同到彼岸也。

此智,為一切眾生理體所本具,即是眾生皆有之如來智慧覺性,故謂之到彼岸智慧。

故此智開,便能到彼岸。何以故?

此智若開,便是不覺者覺,無明者明。

便是通達一真法界。

便是從根本上破其我見。

則無惑而不斷。故以金剛喻之也。(未完待續)
*****************************************************************************

台長: 天才老爹
人氣(2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宗教 |
此分類下一篇:因緣果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