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8 22:26:52| 人氣6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雙城記倫敦篇:白金漢宮的早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帝國不復存在了,但象徵帝國榮耀的宮闕還在早晨清冷的空氣裡聳立著。

綿綿春雨剛停,我來到了白金漢宮大門前。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莊嚴的潔白塑像,高高坐在宮門前的圓形花圃。塑像的腳下是一群男性和女性人魚的雕像,象徵著這個歷史上的強權,曾經以海上軍事力量支配過世界。

在一片紅色與黃色的鬱金香花海之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擠滿了宮門、維多利亞女王塑像底下,以及宮門對面的人行道,都在期待著聞名遐邇的白金漢宮御林軍換班儀式。
白金漢宮原來是白金漢公爵 (Duke of Buckingham) 於1703年建設的倫敦府邸,后來英王喬治三世將之購置下來,成為王室產業。往后歷朝國王都不斷的對它進行修繕和擴建。一直到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后,才正式成為王家宮殿。

此時,白金漢宮的主樓屋頂並沒有掛上象徵英女王的旗號,表示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並沒有駐驆在宮內。此際還是春分時節,根據英國王室的傳統,大部份王室成員都會住在離開倫敦市45分鐘車程的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
1851年,大英帝國在白金漢宮對面的海德公園(Hyde Park)舉辦萬國博覽會,展出一共13,000件來自歐洲各國和英國廣大殖民地的藝術品、工業品和商品。這不但是一場國際性博覽會,同時也是一場大英帝國維多時期強大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的隆盛展示。展覽會的主體展覽館“水晶宮”(Crystal Palace)也是當時建築工程的一項大膽創舉,以鐵架和玻璃構成一幢在陽光下閃爍鎏光的宏偉水晶宮殿。
維多利亞時期(1837-1901)是大英帝國的最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和其德國貴族夫婿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住在白金漢宮的歲月,也標誌著英國貴族政治(aristocracy)迴光返照般的最后燦爛。當時,歐洲各地的王室成員、貴族、政治人物和外交家,都時常薈萃雲集在白金漢宮金碧輝煌的舞廳裡,衣香鬢影的舞會同時也是國際政治縱橫稗閡的場所。
維是多利亞時期的英國見證了許多19世紀下半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在英國政壇方面保守派托利黨(Tory)和議會派輝格黨(Whig)相互競爭的結果是代表工業革命的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逐漸取代世襲貴族,成為英國政治的主導力量,下議院逐漸取代了上議院的權威,而英國王權也逐漸放棄了政治實權,進化成一種道德和家庭力量的象徵意義。
對外方面,英國於1840-41年和1856-1860年先后發動對中國清廷的兩次鴉片戰爭,在東亞地區開闢了西方列強相互競爭和擴張勢力的新場所;1851年默許路易‧拿破崙(拿破崙的侄兒)發動政變,掌握了法國政權;1854-1856年參於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與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和法國等聯合對抗俄羅斯帝國;1857年英國在印度鎮壓印度裔軍隊叛亂(Sepoy Mutiny)后,國會通過為維多利亞女王獻上印度女皇帝的冠冕(The Empress of India);1880-1881和1899-1902年先后在南非發動兩次波耳戰爭(Boer War),殘酷鎮壓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南非白人(荷蘭人后裔)。

與此同時,維多利亞女王的子子孫孫也和歐洲各王室聯姻。時至今日,大部份的歐洲王室都有維多利亞女王的血統。因此,維多利亞女王也被稱為歐洲的袓母(The Grandmother of Europe)。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四個主要參戰的君主國,即協約國一方的英國、俄國,以及同盟國一方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它們的君主其實和維多利亞女王都有血緣或姻親關係。
沉雄的號角聲穿透了明媚晨光,身穿鮮紅色軍服,頭頂著黑色熊皮帽的御林軍開始了嚴整有序的換班儀式。

在輕快振奮的軍樂伴奏之下,御林軍走著抖擻的步操,揮舞擦得明亮的來福槍,領頭的指揮官高舉閃爍著威武寒光的指揮刀。
莊嚴的換班儀式支撐著君主制度的最后餘暉,追憶著帝國消翳的光榮。宮門前的維多利亞女王白色巨像,依然驕傲地遠眺著前方筆直的林蔭大道(The Mall),她的目光像穿越了前方的海軍部大拱門(Admiralty Arch),一直望向另一頭的特拉法加廣場(參閱雙城記倫敦篇: 特拉法加廣場和特拉法加之役),在一片氣勢磅礡的紀念建築群之中,懷念著這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海上霸權。

在近代,白金漢宮經歷了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遜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的狂炸濫轟、伊麗莎白二世登基后的帝國迅速解體、20世紀90年代接二連三的王室婚姻危機和黛安娜王妃疑點重重的死亡車禍。

如今在這個迴盪著軍樂、閃耀軍刀冷輝的盛春早晨裡,白金漢宮仍然固執地向全世界誇耀她潔白色的矜貴。

台長: Knight
人氣(6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雙城記: 巴黎-倫敦 |
此分類上一篇:雙城記倫敦篇: 特拉法加廣場和特拉法加之役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