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林菩薩偈的由來
這一段很重要,可惜一般人不重視!《地藏菩薩本願經》裡為什麼擺《華嚴經》的內容?
這就是思想觀念的提昇,先要有這樣的思想觀念,再來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才不會走錯路。如果沒有先看「覺林菩薩偈」這一段,有些人會害怕,為人死後好像都沒有任何希望了,就是下地獄而已!
但看了這一段就可以知道「萬法唯心造」,一切都是你意識的表達、表徵。什麼叫意識的表徵?就是你的身、語、意做過那樣的事情,才會到那樣的地方去,但是這也要有一點慧根,才容易理解。
這整個偈的重點,在講相的緣起,都是由於眾生意識的關係,所以要瞭解以後才知道怎樣去修正。意識能帶動我們的行為、語言,所以不要去做那些符合到地獄道的事情,死了以後就不會到地獄道去。「覺林菩薩偈」這一段很重要。
由來故事 :
在宋朝時, 有一位出家人, 名叫釋僧俊, 俗性王氏
王氏出家後 ,並不守戒律 ,也沒有做過什麼善事
不久後他生了一場小病 ,病死了
但是 ,三天後 ,他竟然奇蹟似的甦醒過來 , 醒來的時候 ,不停的哭 ,不停的向十方大眾懺悔
原來 ,他將要死的時候, 看到了兩位冥官要來追他
追著追著 ,來到了一座大城門前 ,忽然看到了一位僧人
僧人說: 我是地藏菩薩 , 因為你在京城的時候 ,曾經描摹過我的畫像
我今日特別來救你 ,我教你一段四句偈 ,偈文如下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 應當如是觀, 心造諸如來(晉朝所譯)
(也就是現在的 ,若人欲了知 ,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為心造)
你若能念此偈, 能閉地獄門 ,能開淨土道 ,能通報命
說完 ,地藏菩薩就立刻消失了,於是僧俊就和兩位冥官進入城門中 見閻魔王 ,
閻魔王問 :你在生得時曾經做過什麼功德?
我只有受持一段四句偈 , 僧俊這麼說 。
你還記得嗎? 閻魔王問
於是僧俊就將四句偈誦出
沒想到 ,才誦了上兩句 ,地獄裡的受苦眾生已經超渡一大半了。
閻魔王趕緊說 :你別在念了 , 就放僧俊還陽
僧俊還陽後 ,找出了四句偈的出處 ,才知道此偈原來是出自華嚴經
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時所說的 ,就是現在的覺林菩薩偈
因此 ,後人才會將此偈整段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前。
🐘 網路文摘
覺林菩薩偈的由來
這一段很重要,可惜一般人不重視!《地藏菩薩本願經》裡為什麼擺《華嚴經》的內容?
這就是思想觀念的提昇,先要有這樣的思想觀念,再來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才不會走錯路。如果沒有先看「覺林菩薩偈」這一段,有些人會害怕,為人死後好像都沒有任何希望了,就是下地獄而已!
但看了這一段就可以知道「萬法唯心造」,一切都是你意識的表達、表徵。什麼叫意識的表徵?就是你的身、語、意做過那樣的事情,才會到那樣的地方去,但是這也要有一點慧根,才容易理解。
這整個偈的重點,在講相的緣起,都是由於眾生意識的關係,所以要瞭解以後才知道怎樣去修正。意識能帶動我們的行為、語言,所以不要去做那些符合到地獄道的事情,死了以後就不會到地獄道去。「覺林菩薩偈」這一段很重要。
由來故事 :
在宋朝時, 有一位出家人, 名叫釋僧俊, 俗性王氏
王氏出家後 ,並不守戒律 ,也沒有做過什麼善事
不久後他生了一場小病 ,病死了
但是 ,三天後 ,他竟然奇蹟似的甦醒過來 , 醒來的時候 ,不停的哭 ,不停的向十方大眾懺悔
原來 ,他將要死的時候, 看到了兩位冥官要來追他
追著追著 ,來到了一座大城門前 ,忽然看到了一位僧人
僧人說: 我是地藏菩薩 , 因為你在京城的時候 ,曾經描摹過我的畫像
我今日特別來救你 ,我教你一段四句偈 ,偈文如下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 應當如是觀, 心造諸如來(晉朝所譯)
(也就是現在的 ,若人欲了知 ,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為心造)
你若能念此偈, 能閉地獄門 ,能開淨土道 ,能通報命
說完 ,地藏菩薩就立刻消失了,於是僧俊就和兩位冥官進入城門中 見閻魔王 ,
閻魔王問 :你在生得時曾經做過什麼功德?
我只有受持一段四句偈 , 僧俊這麼說 。你還記得嗎? 閻魔王問
於是僧俊就將四句偈誦出
沒想到 ,才誦了上兩句 ,地獄裡的受苦眾生已經超渡一大半了。
閻魔王趕緊說 :你別在念了 , 就放僧俊還陽
僧俊還陽後 ,找出了四句偈的出處 ,才知道此偈原來是出自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時所說的 ,就是現在的覺林菩薩偈
因此 ,後人才會將此偈整段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前。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此偈出自於: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天宮菩薩說偈讚品,功德林菩薩,各說一法,共成十行法門。覺林菩薩於當時,承蒙釋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普遍察觀十方世界,而頌說此偈: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好比如一位畫家,畫家將各種不一樣的顏料,調混出各種各樣的彩色。「大種」是指構成色界之地、水、火、風四大要素。經由內心的想像構思,然後畫上種種不同的相貌、圖案;然而對於顏料色彩、對於圖畫圖像而言,什麼畫都一樣的。在還未構思之前,其實根本毫無圖相的概念;對材料而言,圖畫都是一樣的。世界上的地水風火,就像是顏料的本身,本身是沒有差別的,而在分別只是人們的心。
「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心中無彩畫。」
各種顏料,原本不會畫造出不一樣的圖像;各種畫像原本也沒有色彩顏料的塗繪。「大種」之中,原本沒有各種色相的出現;各種色相之中,原本也沒有大種的出現,因此物質表現出圖相,只是有心相的產生。畫家的心原本是如如不動的狀態,根本沒有什麼圖畫的樣子;在彩畫之中也並沒有存在什麼樣心相。然而,畫家依照他的心思,繪畫出各種不一樣的彩畫,這就是相由心生。在繪畫的當中,每一念每一畫,示現各種不一的圖像;每一圖每一像,根本沒有相同相知,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想法,所以說繪畫能夠想像的範圍,是無邊無際的;而心量的念頭,也會造出很多千奇百怪的靈感,這是不可思議的,當中也沒有互相了解各自的造化。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人就如同畫家一般,並不了知自己的本心。但是卻憑著自己的心情與想像來繪畫,十方三世一切的法性,就像是畫家繪畫一樣。我們的心就像畫家一樣,能够畫出各種世上不一樣的景色圖像。心也像畫家般,可在心中顯示一切相。五蘊就是從這個心識裡生了出來,而世上就出現了千門萬法。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佛與眾生也是這樣生成的,是心可以是佛;是心亦可以是眾生,道理都一樣。應當知道,佛與心之體性,都是無量無邊沒有窮盡的,佛與心都有無量的體性,所以說心生萬法生。假使有人可以知道,心是來去無常的,心是起浮不定的;能夠徹知自己心性,回光返照,觀看自己的佛性,那麼才不會隨著環境在轉,而以為境中有色,誤以為真,以為彩畫中有心。這樣的人就能觀照世間,實際上心中無彩畫,彩畫中也無心;實際上大種中無色,色中亦無大種,但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那麼這人則自見佛性,他就能真正的了解什麼才是佛的真實本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裡不執著於肉體色身;身體也不執著於心的無常變化。雖然不執著身心,但是卻學佛行事,學佛而行無罣礙,行無罣礙而無拘自在。若有人想要了知三世一切諸佛,應該觀察法界的佛法本性,以此觀行,就會發現萬事萬物、一切諸法萬識,都是由心所為、由心所造!一切唯心造,心能造天堂;心亦能造地獄。心隨善業則淨土現,心隨惡業地獄生。一切唯心所造,如幻如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非相。所以說禍福無門,為人自招,都是起於心念所生。佛陀所宣說的每一部經典,都是讓眾生斷除無明,離苦得樂的妙法,但願大眾歡喜奉行。
稽首本然淨心地,無盡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湧香雲,香雨花雲及花雨。
寶雨寶雲無數種,為祥為瑞徧莊嚴。
天人問佛是何音,佛言地藏菩薩至。
三世如來同讚嘆,十方菩薩共歸依。
我今宿植善因緣,稱揚地藏真功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