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4 03:59:14| 人氣5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如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電影如星,在黑暗的戲院裡仰望電影,就如同在烏漆的夜裡望著星空。

以數量來評比,皆看不盡,也數不清。而電影,有好有壞;繁星,也同樣有明有亮…

若用象徵的方式把電影分成三種,一種像「流星」,一種則像「行星」,另一種就像「恆星」。

眾所皆知,流星燦爛奪目,稍縱即逝,它產生一種短暫的效果,使人們滿懷期待。我們注視著它,然後大喊:「看呀…」。然而,劃過天際,激情過後,它們卻永遠消失無蹤,不留任何痕跡。

第二種電影就像行星,其所維持光亮的時間遠比流星來得許久,而因為距離的關係(和地球相近),它也往往發出比恆星更為明亮的光采,這使得有某些人誤把它們視為恆星。但隨著時間的輪轉,物換星移,行星的位置也將隨之移動,很快的會空出自己的地位。況且,行星所發出的光亮,並不是自身發出的,而是反射別處的光,因此它們的影響範圍也只限於在自己同伴(同時代或地域)之間。

最後,是恆星電影。

恆星,顧名思義,它恆久不變,固定於穹蒼之上,發出屬於自己白亮的光芒,各個時代都受到它的照亮與影響。無論我們處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抬頭仰望,它們永存天空,外觀形體皆不隨著視點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放諸四海皆準。因為它們不只屬於天體(國家或民族),更是屬於整個宇宙(人類全體)的。

但是,也正因為恆星是如此的高遠,所以,它們的光總是需要許久年之後才能到達地球上人們的眼前。



--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頭銜被《衝擊效應》奪得,使得許多人為《斷背山》聲援叫居,也引發了許多揣測與攻擊,這令我想起曾有一個思想家用星星比喻文學作品,若是將其比喻移轉到電影來,似乎更是合適,也藉此說明我對此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事件的看法。

台長: 阿木阿
人氣(5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