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9 02:30:29|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王小波文存】摘要 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小波文存】

有一段時間常聽到年長的人說我們這一代人不好,是 “文革” 中的紅衛兵,品格低劣。考慮到紅衛兵也不是孤兒院裡的孩子,他們都是學校教育出來的,對於這種低劣品行,學校和家庭教育應該負一定的責任。除此之外,對我們的品行,大家也過慮了。這是因為,世界不光有陽的一面,還有陰的一面。後來我們這些人就去插隊。在插隊時,同學們之間表現得相當友愛,最起碼是可圈可點的。

插隊的生活是艱苦的,吃不飽,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最大的痛苦是沒有書看,倘若可看的書很多的話,《變形記》也不會這樣悲慘地消失了。除此之外,還得不到思想的樂趣。

一個人倘若需要從思想中得到快樂,那麼他的第一個欲望就是學習。

這正是因為在那些年代,有人把中國人的思想搞得徹底無味。在我們這個國家裡,祇有很少的人覺得思想會有樂趣,卻有很多的人感受過思想帶來的恐慌,所以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思想的味道就該是這樣的。

假如要我舉出一生最善良的時刻,那我就要舉出剛當知青時,當時我一心想要解放全人類,絲亳也沒有想到自己。

偉大的人物總認為,假設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期望的那樣善良—更确切地說,都像他期望的那樣思想, “思無邪” ,或者 “狠鬥私字一閃念” ,世界就可以得救。

…假如這種真理已經被發現,人類所能做的事就祇剩下了依據這種真理來做價值判斷。從漢代以後到近代中國人就是這揦生活的。我對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喜歡。

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裡,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它能力的人,為什麼特別熱愛價值的領域,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

我到現在還不确切知道甚麼人算是知識分子,甚麼人不算。插隊的時候,軍代表就說過我是 “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那一年我祇有十七歲,上過六年小學,粗識些文字,所以覺得 “知識分子” 這四個字受之有愧。順便說一句, “小資產” 這三個字也受之有愧,我們家裡吃的是公家飯,連傢俱都是公家的,又沒有在家門口擺攤賣香煙,何來 “小資產” ?

我認為七十年代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個看法和一些同齡人是一樣的。七十年代的青年和現在的青年很不一樣。更熱情、更單純、更守紀律、對生活的要求更低,而且更加倒霉。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是一種極難得的際遇,這些感受和別人是一樣的。…因為人性不總是那麼脆弱,所以糊塗才難得。經過了七十年代,有些人對人世間的把戲看得更清楚,他就是變得更聰明。

人人理應生來平等,這一點人人都同意,但實際上是不平等的,…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識的差異——有人聰明有人笨,這就是問題所在。這裡說的知識、聰明是廣義的,不單包括科學知識,還包括文化素質、藝術的品味,等等。…這後一方面的差異我把它稱為幸福能力的差異。有些作品,有些人能欣賞,有些人就看不懂,這就是說,有些人的幸福能力較為優越。

我也是 “老三茝” ,本來該念書的年齡,我卻到雲南挖坑去了。…在上山下鄉運動中,兩千萬知青境遇不同;有人感覺好些,有人感覺壞些。…上山下鄉是件大壞事,對我們全體老三茝來說。它還是一場飛來的橫禍。當然,有個別人可能會從橫禍中得益,舉例來說,這種特殊的經歷可能會有益於寫作,但整個事件的性質筢不可因此混淆。…人生在世,會遇到一些好事,還會遇到一些壞事。好事我承受得起,壞事也承受得住,就這樣坦蕩蕩做個尋常人也不壞。

台長: 釗 藝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