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18 10:26:04| 人氣3,6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五章-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10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烏雲罩天 菩薩難見
下面孔子又提出了火雷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辭,火雷噬嗑〔附圖〕
噬嗑卦
上面是大太陽,而下面卻在打雷,也許還在颳颱風呢!這種情形,大家恐怕很少看到,如果住在高山上的人也許就看過,有位朋友他住在往阿里山的半山腰,在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石桌往右邊,有個地方叫達邦,那裡風景也是不錯,有一次我上去找這位朋友,到了石桌天氣還晴朗,太陽還高掛在天空中,因為達邦的地勢比石桌還低,落差幾百公尺,從石桌到達邦還須花上半個多小時的車程才會到,在石桌小徑往下看,達邦的上頭烏雲密布,黑得有點令人害怕,偶爾還會閃光,那是閃電,金的、銀的、紅的、白的....交相閃動,那真是種奇觀。但是聽不到打雷聲,只曉得下面在打雷下大雨,雷聲在雲層的下面,看看石桌上空猶如神界般的晴朗,對於達邦來看猶如下界眾生的情形,什麼也看不見,因為全被烏雲給遮住了。我在一座神廟前停了下來上完香,望著那片烏雲雷電的奇觀,心裡想;像這種情形,神佛怎能看得見下界的情形呢?如何保佑處在烏雲下的眾生呢?眾生都被烏雲給罩住了,你我的業力都那麼重,上帝神佛也幫不上忙,雖然神佛菩薩有法力,眼力也比我們好,但眾生在層層的烏雲裡,神佛的法力一下子也不能把烏雲都驅散啊!上界的神佛處在風和日麗,下界的眾生是處在狂風暴雨、雷電交加,這就是火雷噬嗑的景象。
石桌
又好像颱風來的情形一樣,風雨交加,一個人駕條小船在汪洋大海上漂;小時候遇到颱風來時,尤其是在半夜,那真是可怕,不像現在人大多住樓房,就算颱風來關在家裡,絲毫感覺不到風的可怕,也不怕停電。在鄉下住的房子,牆是用泥巴和稻殼混合製成的,屋頂是用瓦片砌成的,外面下著大雨,裡頭下著小雨,房子的周圍不是大樹、就是刺竹林,大家可曾聽過竹管和竹管,被風吹磨擦出來的聲音,風從樹葉吹過,葉子與葉子的拍打聲,在又黑又暗的颱風夜裡,只能用鬼哭神嚎來形容那種情景,躲在棉被裡還是得不到安全感。又像山洪暴發,人被捲入洪水之中載浮載沉一樣,像八八水災,土石流淹去村落,只有一人站在樓頂上,岌岌可危....這種境界,就是火雷噬嗑,就卦象上看是如此。也像吃牛排、吃肉一樣,咬扯一塊肉在嘴巴裡用牙齒咬、咀嚼,這也是火雷噬嗑的景象。
孔子對火雷噬嗑初九爻的爻辭提出了他的看法;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記得過去有一位朋友跟我說過;人常做好事,偶爾也來做點壞事。我只有苦笑,因為我不懂他的意思。現在想想這句話還有點道理,一個人要好事壞事全懂了,才能夠通達。做人就是要通達,通達人性、通達人情,才有辦法談學問、談治事。
孔子說;小人不恥不仁。小人是普通一般人或者是,正在受教育的小孩,,就是難堪,如果他沒有碰到釘子、踢到鐵板,你沒有令他難堪,他很難發現自己的缺點在哪;也很難改正自己的錯誤。這裡大家要注意了,我在上篇提到過,要把別人當成自己的鏡子,千萬別把自己當別人的鏡子,別以為你教訓了他,給他難堪、羞辱他,讓他知道他的缺點在哪裡,他就會把你當老師看、感激你。那就錯啦,小心他會要你命,包括你身邊最親的人....兒子殺老爸、老爸殺兒女....這都是因為想當別人的鏡子所造成的。現下人道淪喪,任何人都是小人,雖然這是我個人對於人性的消極觀念,但是我還是多少對人性有信心的,只是大環境的力量實在太大了,要對人性抱著多大的希望也很難。現在想教育自己的子女,只能靠他們自己,用自己的悟性,去修補缺點,讓他自己去踢鐵板,踢到痛了他自己自然會懂。以前我買了一只茶壺,愛不釋手天天用茶葉養它,那時女兒才剛學會走路,小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的,看到東西就想用手去碰一碰摸一摸,我怕他去碰那只茶壺,不是怕茶壺會破了,是怕他手被燙傷,於是我用稍會燙的溫水倒進茶壺內,自己先摸摸不會造成立即性傷害,女兒一從房裡出來,就伸手去摸茶壺,我很注意觀察他臉上的表情,先是好奇欣喜的表情,慢慢轉變成皺眉扭曲的表情,他把手快速的移開那茶壺,臉上布滿了問號?後來他又不相信,再去摸....連摸了三、四次,他不再摸那茶壺了,我假裝要拉他的手再去碰那只茶壺,他死命的想掙脫我的手,從此他就不再去碰那只茶壺,我也不會再擔心他被開水燙傷了。這也是一種教育的方法,但有些事是不能以身試法的。譬如教育人不能吸毒,總不可能真拿毒品給他試試吧?有些事情不能去嚐試的;總是說不聽,你去死啦!這不是教育,而是放棄,死不可以去試一試啊!死了就回不來了,生命不像在打電動玩遊戲,死了可以重來,所以教育很重要,方法更重要,方法用對了,他的缺點自然會改得過來,方法錯了,可能影響他一輩子。
小人不畏不義。引用上面所說的,以人為鏡的道理,你研究一般人的心理,純用教化、用仁義道德讓人學好,是做不到的;那些仁義道德都是假的,因為小人的仁義道德都是表面上的,我們現在就處於這種,小人當道的時代中。一般人因為怕法律、怕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是因為有個「怕」在那裡,所以才講仁義。孔子在論語中也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人要有個可怕的東西在心裡、在背後,才可使人上進向善。所以前面講宗教存在是有必要的,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個上帝,有神有鬼在盯著你、管著你,在你想幹壞事的時侯,良心受到自己譴責,打消做壞事的念頭,這都是宗教給人正面的影響,與道德力量的展現,有這些力量督促著自己,人就會乖一點。人若沒有一個看不見的東西,讓人畏懼,永遠不會做好人、做好事。所以如要一般人、我們的下一代做好人、做好事,一定要有個促使他向善的力量在後面才可以。
不見利不勸。普通一般人,和小孩一樣,不給他一點好處、無利可圖,他不會去幹的。就像小時候,父親用糖果誘惑,要我在夜裡騎單車,幫他買菸一樣,如果沒有糖果的誘力,我是不可能會去的。你說我無所求,而去廟裡拜神拜佛,所求的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那是在騙小孩的,不見利不勸。燃起了香,心中就希望菩薩能保佑,,就是勸導他,教導他的方式。
不威不懲。棍子沒有打下去,用棍子好像太大了點,應該說用竹子,細細的竹子,不能太用力,威嚴的在他面前抽幾下,懲戒他,說誇張點,不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不會改掉錯誤習慣的,我們常講,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人很難有生下來就會向善的,除非是菩薩再世、是聖人。
以上這四句話,古今中外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如此。我們不要自以為自己是君子,不在其列,其實我們也包括在內。除了得道的,真正有所成就的人以外,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如此。所以這四句話,在後世老莊的易經中,體會得出來的人,都認為是帝王之學、統治之學。一個社會承平、太平久了,不用嚴刑重法那就不得了,人們就會無法無天。所以今天所謂的民主自由,講人道講人權,是不是對人民有益?這個制度是否有瑕疵?到現在還很難下定論。前陣子我們的法務部長,提倡免除死刑的制度,這對大多數善良的百姓來說,心理是什麼感受,有機會可以問問路上的行人,就知道了。歷史進入到這個階段,到處在叫自由,到處在叫民主、講人權,這些聲音叫得很大,浪頭也高得很,將來是不是行得通?會不會出更大、更多的毛病?還無法做結論。
因此易經、老莊,被人用得偏的時候,就是法治思想;用得寬闊的時候,就是儒家的仁治思想。教育的原理也是這樣,我個人是贊同用體罰的,體罰有什麼不對?只要用對了時機、用對了方法,差不多該用的時候就用。我在桃園空軍基地當兵時,我的軍種就是空軍警衛,最早叫空警,是專門管制空軍後勤單位,是專業站衛兵的單位。一個崗哨,有正副哨兩個兵,來擔任安全勤務,正哨是資深一點的士兵,副哨是剛進的新兵,所以我們那單位,都以老兵帶新兵為傳統。我們那哨剛進一位新兵,每天半夜,帶班班長就會帶他到哨所來找正哨見習衛兵勤務,第一天到哨所見習,他一來在大老遠就喊;學長好!然後副哨回應;你好!我這個副哨也是我的得意門生,我對他有信心,所以我請副哨先教他,一些衛兵應注意的禮節,和一些特殊狀況發生時,如何處置的要點,兩個鐘頭過得很快....第二天,我再請副哨教他,背熟崗哨細則與要則,站過衛兵的人都知道,崗哨細則要則是,當長官來查哨時,要背給長官聽的,再來就是口令,如果不會背,那麻煩就大了,重則軍法無情,關禁閉,輕則出軍紀操、禁假等....第三天,副哨問他,細則要則背來聽聽....這新兵吱吱..嗚嗚..的老半天,就是背不出半個字來,副哨就喊,伏地挺身預備!我站在崗哨上面想,我這副哨,他剛到這裡見習時,只花一天的時間,第二天我問他細則要則,他可以倒背如流,雖然只有一百多個字,但要用短短一天的時間背熟,實不容易,何況當兵又不只是讓人背這些東西而已,還要出操上課,要做的事,多得做都做不完。現在這個新兵花了三天,半個字也吐不出來,到底是他天生就比較遲鈍呢?還是在耍皮的呢?我心想,我還是先不出手,讓副哨去處理,操一操筋骨,也許明天他就會背了也說不定。第四天....副哨又要新兵背來聽,那新兵還是背半天,只背出二十幾個字來,而且還是亂湊來的,我這副哨按耐不住性子火大了,又操他五十個伏地挺身....後來我想我再不出手,副哨肯定會抓狂甚至揍人呢,於是我便私底下跟副哨講,你別生氣給他時間。副哨說;厚..學長你偏心,我剛來的時候,你就限我三天要背會,而現在這新兵背個細則,就花了四天,還拿要則來補細則,亂七八糟,今天中午,我看他們同梯的新兵,不是在背守則,就是在擦皮鞋,你知道他在幹麻嗎?他竟然在寢室睡大覺,你說這能讓我不生氣嗎?我說;這樣好了,你再給他三天的時間,他要是再不會背,換我自己來。副哨抓抓頭說;你就這樣說了,就依你吧....。
經過了三天,這新兵只多背十幾個字,比前面好的是,都背對了,可是這樣耗下去不是辦法,見習衛哨只有十五天的時間,就要正式列哨排班執勤了,剩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其實當時我很煩惱,我該用什麼方法,使他學會這些當阿兵哥的條件呢?我想了一個柔性的方法。當天晚上,新兵來見習了,看到我站在崗哨前,他兩手緊貼大腿,兩腿夾得緊緊的,還不停的顫抖著。我說你會冷嗎?他回答說;報告學長!不是會冷....是..是..會緊張。不用緊張,只是想跟你聊聊天,你來這裡目的是要做什麼的?他又吱吱..嗚嗚..的說;崗哨細則一....我說;停....我沒有要你背這些給我聽啊!我也知道你根本就不會背;你還沒回答我,你來這裡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他想了許久才回答我說;來當兵的....有人逼你來嗎?沒有....是出自於無奈。很好!表示你還很清醒,你還有多久退伍呢?報告學長;兩年十個月零十五天。家住哪?報告學長;屏東..幾個小孩?學長!這..?這..?抱歉我問過頭了。副哨在一旁捧腹大笑。原以為你是個傻小子,經過我的問題,你的回答,那麼的淅瀝,反應那麼的迅速,就連什麼時後退伍,都記得那麼清楚,證明你從一開始就是在裝傻,裝可憐的。你有沒有問過你們同梯的,他們在哨所是怎麼見習衛哨的?報告學長!有。是用什麼方式呀?用打的!那麼你來這裡見習,有人打過你嗎?報告學長!沒有。那麼你希望我跟其他學長一樣,用打的方式來教你嗎?我要副哨給你機會、給你機會....結果你把機會用在睡覺給睡掉了,如果從一開始,你就利用午睡的時間去背,你早會背了,你們同梯的每個都會背了,而你呢?十天了,連細則五十幾個字都背不來,往後你還有兩年多,你說你要怎麼過,崗哨細則要則,就像你的護身符一樣,像吃飯時用的筷子一樣,背會了它,就能保佑你平安度過這兩年多了,回去自己好好想想....。〔附圖〕
下哨後,我在康樂室遇到副哨,副哨說;學長;你以前怎麼沒跟我講這些?我說;因為你能力好呀!三天又過去,後天這新兵就要正式列哨執勤了,那天晚上,我信心滿滿的,他一定會背了才對,沒想到他還是讓我失望了,我的耐性被磨完了,無法壓制心裡的火氣,又聽他在哪裡吱吱..嗚嗚..的老半天,實在很火大,於是我向前去揍了他兩拳,順便踹了他一腳,副哨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那兩個鐘頭,我們三個人一句話也沒說。第二天,我上哨了,那新兵提早到崗哨等我。學長好!我實在還在生氣中,我才懶得理他呢..副哨告訴我說;他會背了,昨晚他背到現在,沒睡就跑來要背給你聽,等你驗收..我說你驗收過了嗎?有!他背了三次一字不漏的給我聽。那就好了,那是要背給長官聽的,我不是長官不需再背給我聽,我只想說一句話,就是恭喜你了。不要懷疑過去我們也這樣過來的。這是我當兵時的實例,和經驗,在我們那年代,軍中是以打罵為教育的,現在當兵就不同了,因為現在是施行愛的教育,因此現在當兵就像在度假一樣,我們回碩四十幾年前,看國慶閱兵,一百多個兵在操演刺槍術,一槍刺出去,劈一聲!一百多把槍只有一個聲音,那種氣勢雄壯、威武,連鬼神都會畏懼的。現在的兵要他們刺槍術,一槍刺出去..劈例啪啦,像在放鞭炮一樣,這樣的部隊還能打仗嗎?為什麼差那麼多,就是不威不懲的結果。
我曾看過一本書,書名忘了,不過裡面有一段,在講亞力山大問他的老師亞力斯多德說;當皇帝真正的辦法在哪裡?這個大哲學家就告訴他說;你看前面這片麥田,麥子長得多好啊!可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在那幾株長得特別高的,你把它砍平就好啦!哲學家講的話就是不一樣,這句話講的一點都不錯,一片金黃色的麥子,每一株都長得一般高,有幾株卻很凸出、很突兀,長得特別高,那很討厭,把那幾株砍掉,跟其他麥子一樣高就好了,這話講的很有道理,不過亞力斯多德講的,沒有我們中國人的說法高明。
孔子這四句話的道理,說的更清楚;換句話說;這就是群眾心理學,用人之道也是這樣。小人不恥就不仁,不畏就不義,不見利益就驅策不動,不懲就不戒,但有時候小懲而大誡。就如上面說的那新兵,揍他幾拳、踹他幾下,對一個男人來說,那算得了什麼呢?譬如教育小孩,有時候打兩下手心、罰個站、打幾下沒有什麼了不起,這就是小懲而大誡。受一點小小的懲罰,他一輩子都記得要去做好人,記得過去有人說;沒當過兵的人,就不是男人。連女朋友都交不到,更別說想娶老婆。找工作也一樣,一般老闆都希望找當過兵的人,因為一個男人經過了軍中的教育磨練之後,這個人才會有責任感、才會有紀律、有擔當。所以我把軍旅生活當做是,男人的過濾系統,很多軟弱的男人,到了軍中各個都成了硬漢、有擔當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對於那些無法適應的軟腳蝦,在這裡就被過濾掉了。所以人生的道理,生活過得太得意、太揮霍了,什麼事父母親都為你做好好的,就算天垮下來,父母親也會幫你扛著,天下父母心,總是怕小孩傷心、怕他受委屈。到了軍中,一切都要靠他自己,誰也幫不了他的,一但軍中教育無效,教育不了,既使平安退伍了,也只是為這社會多增加一條米蟲而已,他永遠不會有什麼大出息。所以小小的懲罰他,他便不會去做大壞事,這反而是小人的福氣。一個人沒有倒過楣,便永遠不會有出息的。這就是小懲而大誡。小人之福也。的道理。
孔子怎麼領悟到這個道理呢?斷個腳趾學個乖,這是孔子的因果觀。他看到了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辭,這爻的解釋是;易曰。履校滅趾。無咎。孔子說此之謂也。這一爻就是這個道理。
履校,就是我們台灣過去穿的木拖板「木屐」,木屐外面加個邊就叫履校滅趾是穿的木屐走路的時候,腳歪了一下,把腳趾頭弄傷了,甚至碰斷了的意思。要去做生意,卜到這個卦會倒楣,會賠本。不過沒有關係,只是傷個小腳趾而已。雖然一開始有些不便、不順,也算是小災,噬嗑卦一路都是凶,初九爻是無咎,沒有毛病,但人已經傷了,腳趾也斷了,怎麼還說是無咎呢?無咎不算很壞的運氣,以這卦來講,這一爻還算是不錯的。由此,孔子悟到了人生的道哩,雖然指頭傷啦、這只是小傷呀!不然這個人走路永遠不會看路,永遠不會去注意。如果在路上跌倒了,可能只是小小的擦傷而已,可是如果人在倒楣的時候,就很難講了,如果跌倒的當時,後面剛好有個人趕著去上班,去約會,或者剛喝完酒,駕著車一頭撞上了,那麻煩就大啦!所以說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孔子解釋這一卦初九爻的爻辭,所引伸出來的人生哲理。

台長: 涉月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