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8 17:03:29| 人氣25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顯密生死書24戲論空性 空性是不抓右邊,不抓左邊,中間也不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四、空性是不抓右邊,不抓左邊,中間也不執著嗎?
◎戲論空性
某仁波切:「當您與達賴喇嘛對談後,有什麼特別的發現嗎?例如在空性方面。」
某法師:「我沒有發現什麼特殊的。因為空性就是空性,空性的意思是不抓右邊,不抓左邊,中間也不執著。這是龍樹菩薩的中觀。」
某仁波切:「是的,龍樹菩薩說中觀的智慧亦不執著中間。」
◎辨析八不中道
誤會太大了!錯把馬涼當馮京。「不抓右邊,不抓左邊,中間也不執著」這絕不是龍樹菩薩說的中觀。廣欽老和尚說:「無來無去,無代誌。」廣老契會佛理無來去!空性者真如也,離能取所取、能抓所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所謂「抓」與「不抓」。龍樹菩薩說的中觀八不中道,八不者: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出之八句四對也。反之則為生滅斷常,一異去來,謂之八迷,又曰八計。諸佛說法,不出真世二諦。真世二諦,賅攝一切之佛法。佛說此二諦,使眾生依世諦而成方便,依真諦而得般若也。然眾生於此二諦,每執八迷,不得方便般若。故今就真世諦,破各八迷,以顯二諦之中道焉。
《智度論》:「如說諸法相偈,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因緣生法,滅諸戲論。」又真如乃二空所顯,二空不是真如,達二空必顯真如。非如應成派、清辨論師可執的一切法皆遣,彼等說一切法緣起性空、乃至真如空性亦遣。《成唯識論述記》:「真如是空之性,非即是空,空為所由如方顯故,如體空者何所妨也?真如離有及離無相,若言於空雖離有相非離空相,故此空言非真如體,故致性言深為有用。真如離空名空性,真如離有名有性,病多起有但說空門,若空病生亦立有性。」大乘教為執有見者遮有說「非有」不落「空」見;執空見者遮空說「非空」不落「有」見,「非空」「非有」不即不離並行不悖是謂中道。
有師說:「不是這樣,不是那樣,一切法皆空!」。此言欲模仿廣老之灑脫,豈奈東施效顰,心無見地自暴其醜,反貽笑大方。若如是見解,法性真如亦成為空,則墮於斷滅空見。然真如是世諦一切有為法之真實性,名為空性;與一切法,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出。但世諦一切有為法皆因緣生法,應成諸戲論,成就遍計執,若說一切法皆空,云何佛說菩提涅槃?如此謗大乘非佛說邪見大師,竟大言不慚媲美玄奘法師,甚至猶過之無不及?因玄奘法師沒博士學位。
自性見外道妄遣一切法空,一切皆遣真如亦遣,若聖教說有真如實體,彼等說有真如就是自性見。俱遣空有二邊,若有二空所顯之真如,真如就是第三邊,有邊皆遣!不爾即落入自性見。若爾!真如是有邊還是無邊?真如空性,不假眾緣之和合生非有,云何有邊或第三邊?真如有性遍一切處非無,無所不遍云何無邊?真如中道非邊,非有非空又如何遣去?能遣俱遣,非遣亦遣,妄撥一切空豈不墮斷滅?戲論頑空見者口雖說空行在有中!妄遣地獄亦不隨空。
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對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秀慧能二皆未悟中道,神秀偈雖著有見,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盡誦此偈,即得見性;慧能對應之偈墮空見,五祖卻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五祖何以如此緊張急急擦了偈?一般認為是保護慧能,然也為保諸門人慧命不墮斷滅!《證道歌》:「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不覺悟倒好行善生天,覺後反成斷滅什麼都沒了!若謂都無,成惡取空,諸佛不化!寧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以墮斷滅故。佛告阿難!一切眾生若起我見如須彌山,我所不懼!何以故?此人雖未即得出離,常不壞因果不失果報故。若起空見如芥子許,我即不許!何以故?此見者破喪因果多墮惡道,未來生處必背我化。
蘋果樹於人類有大恩德,造就一偉人牛頓也造就一聖人。動轉外道三地大師,初悟第八識真心,非從參究而得,彼為始祖無人來「踢腳」,示機鋒使其明悟,故自於五蘊十八界中法中,能遣俱遣一一遣除。彼將妄遣虛空時,掉下蘋果打中頭,即悟了「牛頓定律」,突感饑餓,順手拿起蘋果,而嘴自張開,剎時頓悟「吃飯」密意。所有法皆可遣,唯張口吃飯事不可遣,除非死了不用吃,所謂「吃飯皇帝大」,唯有它至高至上,無有能逾者!此即第八識真心如來藏。
大師破月溪禪而聲名大噪,凡有所問何謂祖師西來意?皆答曰:「吃飯去!」有法師一行慕名來訪,大師請吃飯,飯食間問眾:「會吃飯嘛?」眾皆啞口不知其所然?大師又問:悟與未悟吃飯有何不同?法師答:佛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吃喝拉撒不曾有異!不會吃一樣的米飯而拉出不同的黃金。大師狂笑曰:聖人放屁不同凡響!汝等剃染出家,不識本心但名俗漢!我雖著白衣,心證聖道號勝義僧。
《楞嚴經》:「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狂禪戲論
某法師:「禪宗的祖師們也講,如果將心待悟,把自己的心拿來等待開悟,這是求昇反墮。其實修行就是修行,如果能用正確的態度,用正確的方法,相信老師教的,我想這個修行應該是非常乾淨、純粹的。禪的心要是什麼?」
某仁波切:「我很想多認識禪宗,能否請您告訴我禪的心要。」
某法師:「『沒有一個東西是禪宗的心要』,這就是禪宗的心要。」
某仁波切:「我就知道您會這樣說。」(兩位都大笑起來)某法師:「我們講方便法和究竟法,一般人適合方便法,需要次第,需要有著力點。但是究竟法是沒有東西的。」
◎辨析禪那
兩位都大笑起來!果然「英雄」所見略同,大師見解一致!禪的心要是什麼?以現代禪者來說,乃欲冀以生滅意識心,參得不生不滅之真如。其所謂宗門者,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是其宗,以即心即佛一悟即至佛地,如一念頓超十地,彈指頃越三大阿僧祇劫。然「禪」之義「禪那」思惟修也,從凡夫位方便修習「五停心觀」以趣見道,乃至聖位後亦皆須假「意言境」修習。何故說之「『沒有一個東西是禪宗的心要』,這就是禪宗的心要」?究竟法是沒有東西的?那豈不真如變假如?墮於斷滅空!然真如實有體,為世諦一切有為法之真實性。
◎料簡釋疑
〈1〉問:某知名教授說:心經之意但闡「性空唯名、滅相不滅」?質能互換之「能量不滅定律」,就是龍樹菩薩中觀八不中道說的「不生不滅」?畢竟空、空有不二就是真空生妙有?
答:真如實有體,非但唯有假名。「能量不滅定律」是有為法,而非無為法「不生不滅」之自在真如。真空無為始終不滅,無有「滅相」,若以「滅相」即是「無相」,相無無可滅,定非滅相,故此遍計之「滅相不滅」還墮斷滅。又真空無為不生一切法,故不生妙有,空有不二、空中妙有為詮中道義不失之理。文殊師利問維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默然不應。殊曰:善哉善哉!無有文字言語,是真不二法門也。若此維摩默然不應,某三地大師必判其未悟,不知密意故!當時文殊若問我三地,我就會像王八烏龜那樣滿地打滾的回答!
〈2〉問:教授又說:依他起性減去遍計執性等於圓成實性。遍計執性唯染,依他起性有染淨,如此去染留淨即得純淨之圓成實性。此說正確否?
答:《成唯識論》:「頌言:分別緣所生者應知且說染分依他,淨分依他亦圓成故。或諸染淨心心所法皆名分別能緣慮故,是則一切染淨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攝。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顯此遍常體非虛謬,簡自共相虛空我等。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然今頌中說初非後。」論所說圓成實性二空所顯真如之圓滿成就諸法實性,而非說無漏有為之離倒究竟勝用周遍。真如無為乃二空所顯,非是有為加減乘除運算可得。又遍計執性乃虛妄情度為「無法」,既是「無法」如何於運算公式中減去?任何數減零還得本數不為他值,大教授既不懂佛法又更不懂數學!
〈3〉問:有尼師謂「空」為離繫妄見而假施設,破「自性見」虛妄執而假名安立,若執有真實「空性」,空之極即為有?
答:梵語「舜若」華文為「空」,即空無;梵語「舜若多」華文為「空性」謂真如。真如離空名空性,真如離有名有性。「真如」「空性」之名是假名安立,說名亦不達體,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真如」「空性」體性真常實有,不爾一切皆斷滅矣!
〈4〉問:云何生滅意識心參不得無生滅之真如?
答:《楞嚴經》:「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真如非妄執所緣境,以不相似故(能參不空、所參不空)。禪宗教人離心意識參,此亦墮遍計執性,能取不空所取也不空,真如乃空所顯非以參得。行者引發根本智為當務之急,唯有根本無分別智能緣真如,而不是以生滅心參究虛耗光陰徒勞無功。
〈5〉問:有法師說:不見一物,名為見道?此說是否墮於空見?
答:不見一物仍猶是見,如生盲人但見眼前漆黑,此名「見倒」而非見道。聖教所詮之見道:二乘見道我空所顯真如;菩薩見道二空所顯真如。真如真實性實有體,謂之「無相」而非說無物,曰之「空性」而非空見。
〈6〉問:聲聞修習四念處觀亦觀法無我,云何不證法空?見道未斷法執?
答:聲聞乘厭患生死,好務觀人無我,急趣涅槃,不樂觀法無我,法不障解脫,以有涅槃法故有法執。四念處勝觀,見道聖者才能如實現觀,若迴心聖者現觀法無我,必能疾證法空所顯真如,入初地頓斷分別法執。聲聞乘見道已斷我執,復轉現觀於法亦必見道斷法執,以見道應具條件不失,故能駕輕就熟。如世間經營之神,轉投資亦能獲利,以財力條件未失故。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阿羅漢我執斷盡,何以心猶不均平?以有法執故。阿羅漢心已無我,不為自利而想,全為利他著想,善現捨貧從富,迦葉捨富從貧,二皆極端為淨名所訶,故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
〈7〉問:某師施設先「明心」見第八識作用顯示為「相見道」,後見覺性「見性」為「真見道」?
答:《成唯識論述記》:「問:此相見道在真見道後,真見道中已有無間,及解脫道。解脫道中已得初果,何故相見至十五心猶此根攝,豈預流果亦此根耶?答:此不然!其預流果至相見道第十六心,見相諦圓方始建立,非真解脫可名初果,故十五心猶此根攝,而非初果得有初根。義唯菩薩從真見後亦不出觀即入相見。」某師建立七住「明心」十住「見性」,但名「見倒」皆非真正見道。聖教義言真見道根本智緣真如,相見道後得智緣似真如,觀有為法皆如幻化。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某師妄立真相見道矯亂次第,唯識性相不分,且與某法師《楞伽經大意》說:性等於相,相等於性,性相不分性相不二,異趣同妙。
〈8〉問:又謂契經說:「真如與二十一心所有法相應」?
答:契經不說真如與二十一心所有法相應!真如無為法,若與心所有法相應即變成有為法。佛八個識皆與二十一心所有法相應,佛唯純善不與煩惱等心所相應。某師濫以第八識修成真如,故有此謬說。識者了別能變有為有相;真如無為無分別了知,永不變易無形無相。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急流不見,非是無流,此為相續常,非是恆常;真如恆常,非種非流,恆常不變,不生不滅,本如自在。
〈9〉問:又謂第八識八地前名阿賴耶,八地後異熟識,佛地無垢識就是真如。後又辯說真如為第八識體所顯相分,假名非實?
答:如此說來因地沒有真如,只有第八識?修至佛地第八識卻變真如,八個識中缺少一個?後又顛倒說真如為第八識體所顯相分?見相分皆緣起假法,真如若是相分則亦假非實?豈不真如變假如?真如無相故非見相分!真者真實不虛,如者不變易,在聖不增於凡不減,人人本具不假修得。大師會如此建立,乃因彼證三地得宿命智,了然全知前因後果。設第八識是真如前身,既證得第八識動轉唯真,即應捨真如假名虛設(假如),過了河就要拆橋,如世尊說筏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成唯識論述記》:「多異熟者,謂此識體總有三位:一我愛執藏現行位,即唯七地以前菩薩、二乘有學、一切異生,從無始來,謂名阿賴耶,至無人執位,此名執藏;二善惡業果位,謂從無始乃至菩薩金剛心、或解脫道時、乃至二乘無餘依位,謂名毘播迦,此云異熟識,毘者異也,播迦熟義,至無所知障位;三相續執持位,謂從無始乃至如來盡未來際,利樂有情位,謂名阿陀那,此云執持,或名心等。長短分限不過三位,以異熟名亦通初位故。論說言多異熟性故不言初以狹故,不言後以寬故。寬狹何事遮不說也?此中意說熏習位識,若說寬時佛無熏習,說即無用,若說狹時八地以後猶有熏習,便為不足。又但說因有虛妄位,不說於佛,故說異熟識,是多異熟性,寬狹皆得。」

台長: 戲論老人
人氣(25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美國黑金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
2019-12-13 04:49: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