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2 22:36:40| 人氣2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變遷的台灣》南旱北澇:一個台灣 兩個世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北部陰雨綿綿,南部卻為乾旱所苦,專家發現近六十年來台灣地區降雨變遷,發現呈降雨量「北增南減」、降雨日數遞減而降雨強度遞增的趨勢;專家警告,未來發生洪水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強度也會越來越強,「非旱即澇」的情況會更明顯,值得政府相關單位及早因應。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最近在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舉辦的研討會中提出這樣的呼籲,他說,近六十年來乾旱與洪澇反覆發生,反映出台灣的水文不確定性正在增高。對水利單位而言,傳統的卅年或五十年洪水頻率的防洪標準已面臨挑戰;而中南部旱象加劇,不但影響生態環境,更使得水資源的管理、運用及調配出現困難。

汪中和將台灣分為北區(新竹與宜蘭以北)、西南區(苗栗以南至屏東)及東區(花蓮與台東),分析一九四○至二○○三年台灣雨量變化紀錄,發現整個台灣降雨量雖未明顯下降,但深入分析,北區降雨量趨勢明顯增加,西南區卻明顯減少,尤其豐雨期(五至十月)降雨量趨勢減少最明顯,東區則略減。

汪中和說,這顯示一條南北「乾溼分隔水文線」在新竹及花蓮間正隱然成形,南北降雨量差距趨於擴大。他推測,這與全球暖化加劇,北半球降雨帶正向高緯度地區移動有關,而近年來位於高緯度的日本、加拿大以及大陸東北、華中與華東地區的降雨量也呈現增加的趨勢。

汪中和也發現,台灣的降雨日數從北至南、從東至西正全面減少中,尤其西南區豐雨期降雨日數減少的趨勢最嚴重;另外,雖然台灣整體降雨量未顯著降低,但降雨日數持續減少,降雨過於集中,使降雨強度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汪中和表示,降雨強度不斷升高,表示發生洪澇的頻率變大,尤其北部與東區在豐雨期發生洪澇的風險最高。

汪中和指出,整個台灣降雨日數持續降低,是一項警訊;近廿年來,台灣河川因流量減少而水質不佳,更衍生出超抽地下水而產生地層下陷、海水入侵與地下水質惡化等問題,這項長期趨勢,值得政府重視。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