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9 23:04:58| 人氣4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中、小比高中更該嚴格把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聽到18分可以上大學,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回答記者問題時提到:「為何程度差的學生可以初中(筆者推測他口誤,應該是指高中才對)畢業?應該做好把關。」

由這句話就可以知道,李遠哲真的脫離教育現場久矣,高中沒有留級制度很久了,現在是學分制,某科不過,補修便是了,學生只要繳錢暑修,再補考即可,完全失去「威嚇」學生用功的重鍘功能。

教改德政——廣設高中、大學,目前已然實現,高中生程度如果太差,老師再怎麼拉程度,效果還是有限,當一位學生沒有高中程度時,很顯然國中、國小時也沒有打好基礎,如果不從國中、小著手,只有高中提高畢業門檻,把一堆學生留在高中,反而增加更多社會問題,家長才不管學生程度是否達到畢業門檻,只會問學校:「他都讀三年了,為何不讓他畢業?」

所以必須重視國中、國小的學生,學習有沒有達到成效,必須嚴格把關,這才是重點。但教育如果有這麼簡單,也不會弄到如此翻天覆地的局面,連副總統都說出「教育辦不好,對不起下一代!」這樣重的話。

筆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教育部的無能」讓老師愈來愈不敢管教、督促學生,基層老師贊同「零體罰」政策,但是缺乏配套措施。教育部只強調凡是體罰一律記兩小過,厚責老師,不罰學生,倒行逆施的結果,就是學生連最起碼的生活常規、尊敬師長、合群守紀的要求通通付之闕如,而基層老師面對頑劣的學生僅能「口頭勸告」、「愛的教育」和學生糾纏,那麼這種「零體罰」制度只會讓行為偏差的學生愈來愈囂張,教學現場更形惡化,反而破壞其他學生的受教權。如果能賦予老師明確的管教權,建立課堂紀律,讓有心學習的學生專心學習,破壞教學秩序的學生受到懲罰、補救教學,這才是提升學生程度的方法。

過去,開放教育一度成為顯學,不重視學科,反而流於旁枝末節,以一些空泛的口號填塞課程,過去美國曾流行一段時間,但卻顯露出弊病,因為太過以學生為主體,而忽略學科知識的傳授、評量,造成學生程度下降。

學習過程不一定是快樂的,有時數學計算過程會有困難,英文單字會有背不起來的時候,但是當學生克服種種困難,超越過去的自己,那種成就感也是無可取代的,怎麼可以一味要求學習中一定得充滿快樂?如果學習沒有快樂,就是不好的教學,這也錯得太離譜了!人生總是苦樂交錯,只能享樂而不能嘗苦,就等著被社會淘汰吧!

現在爆料文化盛行,老師管教動輒得咎,如果連破壞秩序、不交作業的學生都不能處罰,以後長大考18分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優秀是教出來》的作者克拉克老師曾說:「課堂沒有紀律,學習不可能有效。」如果老師失去管教權,放任學生胡搞瞎搞,最後學生將腦袋空空走出校園,再搭著錄取率百分百的便車,糊里糊塗進到高中,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再者,基測原先的設計是資格考,凡是國中畢業應該具有基本學力,如果沒有達到這門檻,勢必銜接高中也有問題,可是我們沒有看到教育部有規劃任何銜接方案,甚至當初教育部信誓旦旦,作文不滿三級分的補救方案,連錢都撥不出來,只好下個公文,請各校自行輔導,敷衍了事。

教育部最好改快停止裝無辜的舉動,趕快想出提升學生程度的辦法,第一,賦予老師更多的管教權,要求上課品質,也要求學生敦品勵學。第二,設定畢業門檻,通不過則重念,也許能讓情勢停止惡化。去年出生人口只有二十萬,但今年大專院校招生名額卻有三十六萬人,人口向下修正,大學招生名額向上提升,這兩條曲線終究會相交,錄取率超過一百已是既定事實,現在要求國中小嚴格把關還來得及,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96.8.9

台長: 犬儒汪汪
人氣(4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教育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考上大學不一定要馬上打工
此分類上一篇:教育部長應該是一個令人敬重的職位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