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考招制度最近變成焦點,但我們聽到的,要不是大學端的聲音,就是高中端的聲音。我因此問了一位過去的學生,他的回應值得思考。
他說,「我的小孩目前是小四和小二,我一直認為等他們大了,可能入學制度又變了」;「以後孩子的升學或就業,可能台灣已不是唯一選項或是首選了」;「對入學問題,我只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何入學程序和玩法會變得這麼複雜?」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對於高三下學期的學習亂象,他說,「為何一旦可以進大學了,高三就無心學習?講了半天減輕升學壓力、適性學習,依學生的反應來看不證明了都是在打假球嗎?」
從這位家長的心聲可以得知,變來變去的制度家長不見得喜歡!所以,有時聲音比較大的族群自認良好的規畫,很可能不見得是底層所需要的東西。
這讓筆者想起當年任大學教務長時,台大一向是考試招生派,只要有考科,必定列為篩選的項目。如此的作為綁架了當時大學的招生模式!某位教育前輩就曾心酸地說出,依照這樣的思考,大學最好的比喻就是選蘋果現象:台大選大蘋果,其他國立學校選中蘋果,私校只能選小蘋果!
這也是為什麼,其後很多私校開始減少篩選的考科,並且採取加權,選取自己想要的學生!換句話說,你選蘋果,他選梨子,我總可以選橘子吧!最後,教育部推出繁星計畫,各個國立學校也開始轉向多元入學,演變成如今申請入學變成主流,考試分發即將式微的局面!
這也是為什麼,挺考派一直試圖反撲的原因。挺考派的中心邏輯認為,唯有考試,才能篩選出好學生;但多元入學派已拒絕這樣的思維,寧願選擇多樣的特色學生。何況,少子化的危機下,更多的學校只要有學生可以生存,誰還會唯考試成績是尚?
務實地說,台灣的現狀,任何想要以考試主導招生的方案,最後都會變成虛與委蛇!依照台灣當前的高教趨勢,教育部如果不插手,考試分發恐怕會面臨消失的命運!
這對絕大部分高中生及大專而論,應該是一種解脫!但對部分頂大學校及教師來講,會是難以接受的結果!這也是招聯會任何改革方案都會有反對意見的主因吧!(作者為世新大學前校長)
(中國時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