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7 11:16:01| 人氣1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快樂工作的6道配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快樂工作的6道配方

過去,我們對於職場成功的定義是,在專業上有最好的表現,爭取第1名的績效。然而在未來,多元價值觀將取代過去的單一價值觀,除了專業與績效之外,樂觀積極、學習態度、人際與團隊、生活與視野同樣重要;不僅要努力工作,更要能樂在工作。

Career生涯認知:找到喜歡、合適的工作

如果現在問你,什麼樣的工作讓你感覺最快樂?想必你會毫不思索地回答: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個回答是對,也是錯。對的是,快樂來自於真心的喜愛,如果沒有了這份熱愛,工作就只是完成一連串的機械動作,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會做得長久。 

然而,錯的是,你喜歡做的事情,不代表你有能力做、也不代表適合你去做、更不代表當下的環境有足夠的條件讓你去做,你的熱情只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你還是不會快樂。 

熱情只是一個起點,我們更需要的是對生涯的「認知」(recognition):認識自己以及外在環境。你要找的不僅僅是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已,還必須符合你的才能以及外在環境的條件。 

《熱情工作》(Passion at Work)的作者羅勒?康(Lawler Kang)提出了所謂的「5P生涯思考法則」,在決定自己想做的工作或生涯發展時,應該包含以下的步驟: 

1.熱情(Passion):思考哪些事情會讓你感到快樂與滿足。 

2.專精(Proficiency):找出自己所具備的天賦或才能,以及擅長的領域。 

3.優先順序(Prioritization):接著你要做長遠的思考,也就是在未來的生涯發展中,你的優先順序是什麼?希望先達成哪些人生目標? 

4.計劃(Plan):當你確認以上3個問題的答案之後,便結束了內在探索的階段,開始向外探索。這時你要考量的是外在環境的情況如何?你要如何因應,才能找到適合的工作,達成你希望的人生目標? 

5.證明(Prove):最後就是採取行動,實際嘗試與體驗,才能真正確定這個選擇是你所要的。

生涯的思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人生的道路就像是盤旋而上的螺旋,而非一條直線。在不同階段,我們會面臨不同難題,內心的想法也會轉變。我們必須不斷回頭問自己,自己喜歡的是什麼?能做的是什麼?希望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總有那麼一天,你會找到讓你快樂的理想生涯。

Happy Working工作態度:樂觀面對工作挑戰

不論最後你選擇哪一條生涯路徑,「樂觀」將會是你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教授托喬.塔真凱利(Tojo Thatchenkery)認為,繼EQ之後,「正向行動智商」(Appreciative Intelligence)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職場能力之一,也就是務實的樂觀態度:認清問題,找出問題背後隱藏的機會,積極行動。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就是最好的例子。1988年,以5千美元在洛杉磯創業,如今成為全球100名最熱門上市公司之一,而他本人更是連續2年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推選為「亞洲之星」。 

高中讀了4年,大學重考2次,更歷經多次創業失敗。張明正自認是一個輸家,因此對他來說,失敗沒什麼好怕的,更沒有面子問題。 

創業初期,趨勢科技在美國還沒沒無聞,張明正聽到英特爾網路部門主管將到紐約參加研討會的消息,於是直接跑去研討會現場,希望能見到這位主管,尋求合作的機會,卻遭到祕書的一再阻擋,但是他偏不死心,最後一次甚至在門外等了5小時,終於等到那位主管。之後英特爾答應使用趨勢科技的防毒軟體,並允許趨勢科技借用英特爾的品牌行銷。「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看你敢不敢放下面子去嘗試,」這是張明正一貫的態度。 

面對創業過程中的種種考驗,從創立自有品牌、網路泡沫、電腦病毒大流行等等,張明正永遠是一派樂觀地正面以對,正如同他曾說過的話:「創業過程中,大部份是挫折,關鍵就在於你的心態,樂觀的人認為自己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就覺得只剩半杯水。」 

但別誤會了,樂觀並非是天生的性格,而是可經由後天練習的思考習慣。《學習成為樂觀的人》(Learn to Be An Optimist)作者露西?麥可唐諾(Lucy McDonald)指出,樂觀的思考習慣包含2部份: 

1.做好必要的準備:有些人之所以如此樂觀,是因為他們相信不論遭遇什麼樣的難題,絕對有能力解決,原因是他們早已事前想清楚可能的阻礙,做好準備。 

2.轉化負面情緒:不要以為樂觀的人從不會有低潮的時候。任何人遭遇困難,都會產生負面情緒,不同的是,樂觀思考的人懂得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思考。 

每當內心出現負面的想法,不要試著抗拒或者壓抑,而是要更深入去想:「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專心解決這些問題,一旦問題消失,負面的想法自然不存在。

Enable學習能力:拓展多元能力

然而,儘管樂觀帶給我們持續往下走的勇氣,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卻仍有一絲隱憂──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你的工作有可能會消失不見,你也無法想像未來會出現哪些新工作。10年後的你,做著什麼樣的工作?還是被淘汰出局? 

面對環境的快速變化,「最需要培養的就是『學習的能力』,」美國人才管理顧問公司塔莉歐研究公司(Taleo Research)的副總裁愛麗絲.斯奈爾(Alice Snell)說。擁有學習力,也就具備適應環境的調適力,因為你有了新的能力去應對。 

此外,學習與快樂之間確實存在正向關係。根據《工作學習期刊》(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的報導,學習機會愈多,工作滿意度愈高。你不需要依賴組織,可以自己創造學習的機會。 這正是台灣愛普生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隆安的人生哲學:永遠在學習,不讓自己停在原點。沒有顯赫的學歷,沒喝過洋墨水,卻能坐上外商總經理的位置。 

從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在的台灣科技大學)畢業後,白天上班,晚上有3天的時間學電腦,3天學日文。上電腦課是為了熟悉最新的軟體與技術;學日文則是為了建立獨特優勢,「選擇別人不會的東西,才能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 

進入愛普生公司之後,從基層工程師開始做起,後來轉任部門主管,為了彌補管理知識的不足,自費進修,學習如何看財報、做行銷。甚至為了改善人際溝通能力,報名卡內基的策略性溝通與表達的課程,3天課程花費3萬元。升任副總經理之後,覺得自己學得不夠,於是決定重返校園,最後考上台灣科技大學EMBA。 

世界在變,你的能力也必須持續汰舊換新。你必須不斷地問自己兩個問題:我的工作有哪些部份有被取代的可能?要如何不讓自己不被取代?想清楚以上的問題,才能有效地學習。

Enrich生活與視野:體驗工作之外的生活

學習可以帶給你工作的快樂,但是下班後的生活更是平衡工作壓力、增加工作活力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未來是講求創意的時代,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有精采的創意。 

「未來的工作者都應該成為『人生達人』,不只在工作的領域游刃有餘,也要能創造豐富的人生,」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OFF學人生》書中如此寫道。 

惠普台灣分公司亞洲區國際採購處總經理蕭國坤便是一位人生達人,每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在世界各國出差。儘管工作再忙,他始終不願意放棄他的興趣──攝影。他的「無心」系列作品巡迴展,曾在台北美術館、國父紀念館展出,7月17日剛結束在佛光緣美術館的展覽,這是他10年攝影作品的彙整。 

蕭國坤30歲才開始學攝影,但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很確定自己要有一個興趣,而且在退休後還能繼續保持下去。於是他開發出攝影、旅遊跟寫作的三合一模式,足跡遍及西藏、尼泊爾、喀什米爾、印度等地,在工作的夾縫中記錄世界與自我的心靈點滴,沒想到不但平衡了工作壓力,找到更多快樂,還讓攝影跟他的採購能力一樣出名。 

那麼你呢?下班後的你,都在做些什麼?如果工作是偏向左腦的理性思考,可以嘗試發展右惱的感性休閒,平衡的工作生活是培養創意的最佳良方。

Relationship人際與團隊: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

工作快樂與否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還得取決於你與其他人之間的互動。 隨著工作分工愈精細,你的工作不再是一座孤島,而是全球分工網路的一個連結點,工作者彼此之間的互動也愈來愈頻繁與複雜。 

《熱情員工》(The Enthusiastic Employee)的作者、前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大衛?席羅塔(David Sirota)研究更顯示,良好的工作關係是員工在工作中最重視的3項要素之一,另外2項分別是公平與成就感。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再複雜的工作都有能力處理,一旦面對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卻完全束手無策。其實,不論面對同事的平行關係或是與主管之間的直屬關係,最重要的原則是「同理心(empathy)」,不是要你去討好,也不是退讓,而是理解對方的思維。 

離開你的座位、走出隔板,透過面對面的接觸,才能真正感受對方的心思。

Success績效表現:創造具體的績效結果

最後這一項指標,是快樂工作的基本條件。不論你的工作有多快樂,最終仍得回歸到績效的具體表現。 

但不論公司重視的是什麼,對於個人而言,真正應該看重的不在於績效數字本身,而是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涵:你對公司的價值是什麼?你是不是公司希望留住的關鍵人才?如果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你的快樂才具有意義。 

還在猶豫什麼?就從現在開始,親身體驗快樂工作的6道配方。

轉載至-快樂工作人

台長: elsa
人氣(1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