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09 02:38:42| 人氣10| 回應0 | 下一篇

阿德勒(一)心理治療的基本概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維也納人,曾與弗洛伊德共事多年,是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力之一,後因不認同弗洛伊德提出的的生物與本能決定論,於林松茂 美麗快樂 1911年退出精神分析學會,1912年創立「個體心理學會」,強調由社會關聯所驅動的心理與目的論

阿德勒的理論受到他個人經驗的影響甚深,對內,家庭關係與求學歷程的不順利使他具有強烈的自卑情結;對外,一次世界大戰與反猶太主義運動的經驗,使他覺察到社會脈絡與文化對人類的影響,並促成他對人道主義與團結合作的強調;而使個人經歷對人的信念與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的,則是貫穿內外中,「現實的主觀知覺」。

 

自卑感與社群感

2017-11-03 (1).png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強調人的社會性積極動力,而促成其發展的,就是「自卑感(inferiority feeling)」。自卑感是人類的正常心態,並非脆弱或病態的象徵,而是作為我們奮力克服它,進而力求卓越的原動力。

        我們在6歲左右,會依據身處環境裡的社會系統而建構出一個「理想自我導向 (虛構的目的論 fictional finalism)」,人們藉由獲得勝任感、精熟感與完美感,以作為補償作用克服與生俱來的無助感。也就是說,人們一感到自卑,就會出現力求卓越的驅力。而人們所發展出來用以追求勝任感的獨特方式,便構成此人的個體性(individuality)

        理想自我導向所追求的通常並非自我的完美,而是要為他人與公共利益奮鬥,這個社會化的歷程是天生的,但也需要經過學習、發展與運用。「社會興趣/社會情懷(social interest)」這個概念就涵蓋了與人合作並做出貢獻的能力。對阿德勒學派而言,社會興趣是心理健康程度的指標,擁有社會興趣者,會致力於將生命中健康、有利社會的部分充分發展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其自卑感與疏離感便會消失掉。

        個體心理學的基礎信念在於:人們的成功與快樂大部分都來自與社會的互動連結。「社群感(community feeling)」植根於對於社會的歸屬感需求,可表現為同理心、參與感與團結合作。人們透過追求家庭與社會中的地位,已獲得基本的安全感、被接納感與價值感。若不能落實社群感,焦慮便隨之產生。

 

生活任務

        個體心理學假設所有人類行為都是有目的的。他們認為個人的決定是由此人的經驗、目前處境及他未來的發展方向共同形成,所以非常強調找出貫串個人一生的生命課題。

        因為我們是社會的一部份,所以無法脫離此種背景脈絡孤立地被了解,我們基本上是由「想要有所歸屬」的渴望所推動的。因此阿德勒教誨我們必須完成三項具普世價值的生活任務(life tasks)

  1. 與人建立友誼
  2. 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3. 奉獻社會

阿德勒提出:「人類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當人們尋求心理治療時,往往就是他們無法成功的完成前述任務的結果。心理治療的目標在於激勵當事人修正其生活型態,發展更強烈的社會興趣,進而順利有效的達成任務。

 

主觀詮釋的生活型態

        阿德勒學派採用現象學(phenomenology)取向,認為客觀現實遠不如個人對現實的詮釋以及所經驗的代表何種意義來得重要,重視人們知覺外在的獨特方式。這種「主觀的現實(subjective reality)」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及結論。

        個人的核心信念與假設,會導引此人全部的生命活動;人會主動組織自己認定的事實,並依此對生命事件賦予個人的意義,阿德勒稱這樣的現象為「生活型態(lifestyle)」。

        生活型態通常的說法是我們對自己、他人與這個世界的各種知覺,包括:各種生命課題的相互連結,及統合個人所有活動的交互作用法則,這些都賦予我們各種行動以圖特的意義。生活型態就是我們思考、行動、感受、知覺與生活的獨特方式。

        阿德勒學派強調「是個人對重大事件的主觀詮釋,形塑出此人的人格。」因此諮商員會在諮商初期盡量的了解當事人的生活型態,發覺那些錯誤的詮釋方式導致謬誤的私有邏輯,修正它們以帶來根本的改變。

2017-11-04.png

 

出生序與手足關係

        因為人類問題本質上是社會性的,因此我們經驗的第一個,也是影響我們最大的社會系統──家庭,自然也是阿德勒學派中所關心的。

        阿德勒學派特別重視手足關係以及個人在家中的心理出生位置(個人對自己在家中地位的詮釋而非實際出生序),並將它界定出五個標準:長子/女、老二、中間排行、老么及獨生子/女。

長子/

權威、負責、優越感、高成就驅力

老二

競爭意識強、與老大不同的發展方向

中間排行

悲觀、協調者、隨和、社會化

老么

驕縱、隨意、浪漫、靈巧、創意

獨生子/

高成就驅力、自我、不合群、易黏附父母

        出生序(birth order)並非一種命定的概念,但的確會增加個人某種特定類型經驗的可能性。個體在童年學習到與他人形成關係的獨特風格,會帶入到往後的人際互動中,因此在阿德勒的心理治療中,處理家庭動力,常扮演關鍵角色。

< src="http://front.pixfs.net/js/pixpoi-ui-module--bundle.min.js?v=2aaa0e3c883c25be0da9693b1f9c4a9f" defer>

全站熱搜

< defer src="https://front.pixfs.net/js/hot-keywords.min.js?v=2aaa0e3c883c25be0da9693b1f9c4a9f">

台長: elmerhi3
人氣(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人道主義 |
此分類下一篇:瑞士景點介紹-日內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