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堆滿落葉,不但有礙市容景觀,也容易導致行人不慎滑倒受傷,為減少類似情況發生,台中市環保局運用智慧科技,建置「台中市行道樹『易落葉路段』清潔地圖」,盤點全市337條路段,依樹種區分,在該路段樹種落葉季加強清掃,提高用路安全。

環保局指出,許多樹木在秋冬季節會落葉嚴重,但不同樹種出現大量落葉的時間可能不一樣,為了聰明掌握落葉路段,特別建置「行道樹『易落葉(落花落果)路段』轄區清潔隊維護資訊地圖」,可在第一時間發現哪個路段有大量落葉或落花情況。

經盤點清潔隊清掃情況,目前已整理出全市共有337條路段、總長度約580公里的道路較常出現落花落葉,其中西區台灣大道到忠明南路間的華美西街、北屯區文心路至環中路間的崇德路,這些路段栽種的行道樹為小葉欖仁,落葉期約在每年10月至隔年2月。

此外,被稱為「金雨樹」的台灣欒樹,在秋天黃花紛飛,美不勝收,但同時也有大量落花問題,環保局表示,榕樹、黑板樹及風鈴木等行道樹種也都容易落葉,且即便是同樣樹種,在不同栽種環境,出現落花落葉的時間點也會有差異,若下雨後落葉被浸潤、附著在地上,會增加清掃難度,最好第一時間先清理乾淨,而透過維護地圖可達到此目標。

環保局中西區清潔隊員工吳麗琴說,若遇到落葉期,以小葉欖仁來說,每次清掃時間約需增加1至2小時,且因其葉片細小,若遇到下雨就容易黏在路面上,導致清掃更困難。環保局強調,透過資訊地圖的建置,可於落花落葉期間增加至每周5天巡查,並佐以掃街車、小型電動掃街車清潔環境。

科技股起風 資訊基金搶先布局
道路上最弱勢族群 南港警宣導行人安全出一招 
楊文科推12項觀光政策 智慧旅遊、永續發展觀光
#行人安全 #行道樹 #落葉 #智慧科技 #資訊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