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9 23:09:49| 人氣2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黃武山 演活布袋戲新橋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央社周永捷2009.05.09摘要】傳統布袋戲日漸式微之際,大師李天祿嫡傳弟子黃武山,設法將客家文化融入布袋戲,更結合舞台劇、兒童繪本,顛覆傳統想像,以創新的跨界布袋戲走進校園,薪傳客家文化。

「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搬動百萬兵」,黃武山操弄起戲偶,音調分明地唸出常見的對白。初見黃武山,一身輕便的T恤、牛仔褲,藏不住的懇切笑容,任誰也想不到眼前這位年輕小哥,竟有多年豐富的布袋戲表演經驗。拿起戲偶,信手捻來盡是戲。

本來看似無奇的布袋戲偶,一套在黃武山手上,好像忽然活了過來,時而低頭掩泣,時而老氣橫秋吆喝嚷嚷。一個不注意,戲偶從黃武山手裡躍出,往後躍翻;再吆喝一聲,又翻回到他手上。

黃武山說,他就讀莒光國小四年級時,李天祿的「亦宛然劇團」到學校教導小朋友表演布袋戲,他因為小時候看過露天戲台演出的布袋戲,覺得好玩,就加入莒光國小布袋戲偶團。沒想到一路學下來,就過了20個年頭。

回憶起學戲的經過,「當初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情,而且負責教學的師父怕我們跑掉不練,都對我們很好,加上可以常常跟師父們出國表演,開心都來不及了,根本不覺得苦。」他還記得,「師祖」李天祿每次教完戲後,都會泡茶給小朋友喝。疼愛小朋友的「師祖」,都還叫得出每一個小朋友的名字。

由於對戲劇的熱愛,黃武山後來考取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在研究所上課期間,他見識到國寶級山歌歌后賴碧霞教唱的客家大戲、採茶戲,發現用客家話念古代詩文詞曲時,「那種腔調,真是很美」,所以他開始嘗試將客家的語言、音樂以及傳統故事融入布袋戲裡。

黃武山創立山宛然布袋戲團,打破以往布袋戲都以福佬話演出的慣例,嘗試用普通話、福佬話、客語、甚至是英語來呈現故事。此外,他也將客家音樂中的平版、山歌子、老山歌等客家山歌曲調納入布袋戲表演中,希望能藉由「客家布袋戲」,傳承客家文化之美。

「培養有興趣的觀眾,比訓練偉大的藝師更重要!」黃武山認為,在升學主義掛帥下,要小朋友苦練布袋戲似乎不太可能,但只要他們看過、聽過台灣特有的傳統藝術,長大還有興趣,那就很好了。他說,與其栽培享譽國際的布袋戲藝師,不如培養更多小朋友喜歡布袋戲,才是傳承布袋戲的出路

就像山宛然劇團結合兒童繪本推出的戲碼「山狗大不大」,敘述一隻從小就喜歡看星星的山狗大 (客家話:蜥蜴),與好友發願,要去台北最高的大樓看最美、最多的星星,於是歷經千山萬水來到台北,在高樓水泥中追尋夢想。此戲碼日前推出時,也廣受各地小朋友的喜愛。

除了拉近與小朋友的距離,黃武山更結合在北藝大劇場藝術研究所所學,以「跨界」、「後設劇場 (從表演中探討戲劇的種種省思)」的概念,編、演適合大學生或青少年觀看的創新戲碼。

在戲碼「女兒嫁」中,小旦戲偶不願屈從媒妁之言的婚約,與失戀的舞台劇女演員並肩而坐,以客語夾雜英文,吟誦莎翁劇作中的經典對白;小生不愛小旦,卻與向來是傳統劇本中充當綠葉的丑角,一見鍾情。

這些創新演出,不僅打破戲劇疆界,顛覆觀眾的想像,也讓布袋戲走向觀眾,讓觀者與演者重新思考戲劇的意義及可能。如同「女兒嫁」最終一幕,舞台劇演員離場,偶師將小旦戲偶擱在台上,留下傳統戲劇該何去何從的感傷。

不過,對於傳統布袋戲的未來,黃武山並不擔心,他認為,只要傳統布袋戲一天還有觀眾,就一天還有掌聲與喝采。只要有小朋友喜歡布袋戲,布袋戲彩樓後方的文武場樂音將再緩緩響起!

台長: 果凍讀書會
人氣(2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教育啟迪 |
此分類下一篇:詹佩芬以院為家 照顧癌父功課名列前矛
此分類上一篇:陳茂祥 垃圾班長愛在柴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