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27 22:45:35| 人氣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解讀死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國立 中國時報2009.02.27摘要】日本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在這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得到最佳外語片,讓我想起1983年坎城影展中另一部得到大獎的日片《楢山節考》,因這兩部電影拍的都是日本文化中對於死亡的解讀。

《楢山節考》是大導演今村昌平的傑作,改篇自深澤七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中說的是某個偏遠山村,因為糧食有限,凡是七十歲以上的人,都要被送到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去自生自滅,算是把人還給山神。片中的老太太已經六十九歲,她明白接下來的命運,並沒有向兒子或村民乞生,反而撞斷兩顆仍堅固的門牙,讓自己看起來更老些,堅定兒子送她上山的決心。

當兒子揹著母親上山時,他掏出偷偷藏在懷裡的飯糰交給母親,沒想到老媽媽拒絕,她不想再「浪費食物」,因此這段行程雖讓人感到悲傷,卻也看出母親迎接死亡的心情是輕鬆的,因為她這麼做是為了下一代。死亡的意義在此很清晰地展現出來:活。自己的死亡目的,在造就家人的活下去

《送行者》從表面上來看,恰好和《楢山節考》相反,故事是個音樂家失業後返鄉,誤打誤撞做了葬儀公司的職員,從學習到負責安排逝者的一切。中國傳統儒家的觀念裡,對逝者的禮儀很繁複,傳到日本之後,沒想到流傳至今,可以看出來對逝者的態度不僅是儀式而已,還有投下去的感情。

死,是人很難突破的某種深層恐懼,因此很多科學家去專研死的過程,七年代美國學者莫迪(Dr.Raymond Moody)專訪了上百位一度死過的活人,寫出一本書《Life After Life》,用很客觀方法敘述受訪者在幾近死亡時的經驗。二十年後它仍是暢銷書,還在一九九二年拍成電影。

死亡,是個比外太空是否有生物、宇宙真的是在「大霹靂」理論下誕生的嗎,更玄,更不可知的領域。《楢山節考》裡上山等死的老媽媽,這是相當程度的勇敢。對於活著的人,則應該用《送行者》的態度來歡送死者,畢竟他們正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老婆又來插嘴,她說:「研究什麼死不死的,先研究你到底保了多少險?死還不簡單,活著的家人才痛苦。」嗯哼……女人的智慧,往往超乎男人的想像……我的保險單呢?

台長: 果凍讀書會
人氣(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作家精選 |
此分類下一篇:已婚未婚幻想大不同
此分類上一篇:杜德偉的媽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