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24 15:02:28|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淨土篇(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問:極樂世界,為何佛要假說是西方?其實我們的西方又是美國的東方了。又佛說人天界中,多假以王、王子之詞,帶濃重的時代精神色彩,佛說法義理圓融,獨這些地方受時空限制作何解?(黎明時)

答:‘我國西方,又是美國東方’,乃只拘一個小圓球而言,此小圓球不過大千世界中幾萬分之一。經上所言乃是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西,實非在此小圓球上摸索,如螞蟻緣西瓜者然。惟虛空無盡,何有方向,言東言西,亦是方便之語。經言西方者,其用意之深,姑且不論。就文字上講,有‘從是’二字,指遠指近,皆無語病。下段文字欠明,天道我不知,人間至今尚有稱皇稱王者。世有之,佛言之,何可責以有色彩?而彼時無總統主席之名,竟預名之,當時人得非駭怪耶?

問:彌陀經中有句:‘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而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就是無始無終。照此十劫前有西方極樂世界否?(靜修精捨)

答:此段經文,指報身佛而言。所謂報身者,自是有始無終,故雲‘成佛以來’。按無量壽經所載,極樂乃彌陀願力所成,十劫以前,當無此世界也。

問:持名念佛,目的在除雜念,以致心無障礙,如是才有往生的可能,然軍人的處境無刻寧靜,但我的願望,不在往生,欲求來生替佛度生,不知能如意否?(無名氏)

答:度生必有智慧學問,種種條件,並非空存此想,便能度生。往生之義,正為求學,速得成就,乘願再來,普度一切,如拯溺者,必先學泅水也。

問:結七念佛,止靜之時,是要心中默念佛號,抑或心中什麼念也不要起呢?但是念佛號的時候,心中還不能清淨,要是止靜的時候,要他不起念,用什麼方法才會靜下去呢?(洪環)

答:淨宗功夫,自有淨宗之辦法。聞之前代祖師雲,佛七止靜之時,不過止聲不出,心中仍是一句聖號,默默相續,此所謂淨念相繼也。若使一念不起,或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皆非初機所能作到。若作不到,而強抑制,不但此種強抑,又是妄念,亦恐增病耳。若為上等根器之人,能以一止便靜,亦可聽其靜下去,並不拘泥一法。

問:西方極樂世界,天樂鳴空與天雨妙華,天是與此界四王天同一個,抑或西方另外有別的天,甚不明白?(余萍)

答:所謂世界者,是舉環周及上下而言也。每一大千均各有其環周上下,東西兩天,自是分界。

問:彌陀經一句,七重欄楯,七寶行樹,七寶蓮池等,為何皆用七字?(余萍)

答:佛家表顯功德之事,以七事者為最多。如七方便,七加行,七科道品,七聖財,七覺支,七最勝,七種無上,七聖七賢等。西方種種莊嚴多采七數者,即是表示彼界一切皆具功德也。

問:軍人若於戰場死,只一剎那間更無暇念佛,此人之神識亦有往西的希望嗎?(李仕仁)

答:保民作戰之時,正宜心中念佛,以增無畏布施之信念,且希佛力之加被。果屆壽數已盡,憑此信念,決定往生。

問:阿彌陀佛至今有若干年之歷史?觀音與勢至都是同時成就佛果?或有前後之差別?(詹金枝)

答:經中有雲:彌陀成佛,於今十劫。劫為數位之名,其演算法即人壽十歲起,經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為止;再經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為止。此一增減為之一劫。觀音勢至二尊,俱後於彌陀而證果。倘問二尊於極樂補佛,經有之,則先觀音而後勢至也。

問: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能知西方淨土為彌陀勸贊往生之處?(詹金枝)

答:佛有無量神通,其天眼通,即能徹見徹知也。

問:阿彌陀經雲:‘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何意?又有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類,是同指在此世界,或專指在西方?(詹金枝)

答:‘實’為實有其事。‘名’者僅有其名,惡道者畜生餓鬼地獄也,此言西方不但無此事實,即此虛名,並亦無之。下段之問乃指西方,按本經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句起,至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句止,皆是說西方也。

問:無量壽經下,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土……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如此說來吾人生西後之成就尚有鈍利之別?(胡正臨)

答:如無鈍利,蓮花何分九品,淨土何分四相?只言多有一生補處,何不言皆是一生補處也。

問:又同經下:阿難於睹極樂世界之莊嚴後,佛詢阿難……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否?對曰:已見。極樂世界胎生人民是否說非蓮花化生者?若不,則與娑婆之胎生眾生有何不同?(胡正臨)

答:彼土既無女相,焉有胚胎,此不過言其鈍根無智,昏悶如處胎耳。細觀經文下段,已自闡明,祈詳研之。

問:臨終念佛若不能定心時,是否說往生無望?(胡正臨)

答:臨終剎那,最為吃緊,經雲:心不顛倒,即得生;不能定心,但能不失正念,亦有往生之望。

問:散心念佛(行住坐臥)告一段落時,均須念回向文否?(胡正臨)

答:尚是回向為佳,以其願力時時得加強也。

問:謹讀印老嘉言錄中開示:‘青年人宜先著實念佛功夫,待其業消智明,障盡福崇時,再行發揮,自可闡明佛意,宣傳宇宙……’以宿業深重,世俗纏縛,青年人念佛時妄念時起時伏,降伏妄想,如之何可也?(傅愚之)

答:此系時間久暫問題,功夫到時,妄念自消。不必躁求,只用心口耳三輪循轉之法,按時而念,不斷不懈,自得水到渠成之效。

問:記得數月前夢游街道遇一年可五十左右之婦人,見吾便拜,致吾立時頭痛,眩眩欲倒,知為魔,遂念佛數聲,彼魔立即倒地,在地上作旋轉狀。又見魔子孫四五人同時亦倒在地上同樣翻來覆去,而吾念佛聲一停,彼魔等遂即起立,吾亦遂醒。不知如何請示!(林成)

答:眾生輪回六道,多造惡業,六道之內,多有怨家。心邪時惡業牽引,則感召其來;心正時,光明豁露,則能驅之遠避。念佛時心即是佛,怨魔豈能相近。

問:生淨土者神智洞達,若彼此互見前作惡業,豈不太難為情?(楊德榮)

答:神智洞達,則情識已空,且問‘太難為情’從何處起?

問:三昧者定也,依此解釋,無論禅定與念佛,其三昧一也。但禅修在性,念佛著相,其三昧顯境異同?念佛三昧須否經過‘色’‘無色’界?抑或直顯西天淨土?(羅德彰)

答:若雲著相,念如是,參亦如是:若雲在性,參如是,念亦如是。三昧有深淺,是其異處,深淺在功夫,不論禅淨也。念佛橫超法門,不需經過天界。

問:彌陀經,六方佛出來證明欲使眾生生信,不知出現時,在六方耶,抑或現在娑婆虛空,出廣長舌相證明乎?(郭金針)

答:經中固已明言,各於其國雲雲。其國即指諸佛各個國也,此雖不來娑婆,而有通者,及佛加被者,皆能得見得聞;例以觀經韋提希之睹極樂,可推而知也。

問:西方極樂世界,是諸眾鳥說法,使人聽了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但生西了後,蓮花化生,還要念三寶名嗎?(洪環)

答:此為諸惑未斷,帶業往生者而言,是等之人,帶惑即起妄念,必時常聞法,方能心與三寶契合,離垢顯真耳。若不離垢,何能證得補處之果乎?

問:學淨土宗早晚二課應誦何經?或只念佛就好?但覺太簡單。(王阿金)

答:淨業功課,阿彌陀經,往生咒,六字洪名,此其法中之一。若喜繁時,可按台中蓮社所訂之課誦本去做。再嫌簡單可依通常之朝暮二課做。話雖如此,其實精在專一,不貴多也。

問:六道眾生在生所造之業,是否已於地獄中償還清楚,始能往生,有否帶業往生情事?(胡正臨)

答:帶業往生,乃為修持淨業者,所得之成就專辭,亦是發願往西者之獨得結果。並非不修而可自致者!明乎此,六道眾生,不問其升墮如何,一段之業,償清與否,皆與往生之事,絲毫無分。

問:樹刊二五、六期合刊本內融熙大德所撰淨土要義,略謂除西方淨土外,尚有兜率淨土,琉璃淨土,香積,妙喜世界等淨土,請問大德,既有如斯多之淨土,其與西方淨土有何不同?吾人為何念佛只求西方。而不求生其他淨土,難道其他淨土不易去麼?(胡正臨)

答:淨土豈止融師所舉之數耶?極樂淨土,乃法藏菩薩攝取二百十億淨妙佛土之精華所成,其往生誠如所問,有難易耳。彌陀曾發四十八願,九品接引,是自力而兼他力,如有人攜之行路,易達前途也。

問:淨土法門雖雲殊勝,但須臨終時不忘正念,一心稱名,始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但若修持者於前線被敵人炮彈打死,或後方被炸彈炸死,或其他或遭天災殃等,處此情境生命呼吸即完,不及念佛洪名是否有礙往生?(胡正臨)

答:所慮之三種問題,乃為無真信切願實修之人而說。不知此等人,縱無上三問題,亦無往生希望,以其心原不在道也。陣前決勝負,後方防空襲,天災處危險,皆是生命呼吸之間,尤不念佛,其平素放逸可知。若曰,猝不及防,細思此三者,均非突然加臨,與山崩所壓失足墮水,迥不同也。

問: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即墮三惡道,若忘了念佛或無助念之人則不得往生,如此與平時不念佛者有何分別?臨終起惡念為墮三惡道之因,則平時起惡念是皆墮三惡道之因?若惡念不斷是否亦將墮無限三惡道?(胡正臨)

答:一念十法界,一念一粒種子。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固須墮落,惟平時念佛種子,並不消滅,後來遇緣,而起現行,雖未能生西,確可牽之再升善道。不念佛者,則無此益。若惡念相續不斷者,自然生生死死,相續墮落。

問:心中慢慢默念四字名號,心中是聽得清楚,加速再念,只能微聽起始及尾音之‘阿’‘佛’兩字,‘陀’字音最明,‘彌’字音最細微。若再加速念則以聞‘阿’‘陀’兩字,‘彌’‘佛’兩字極少聞。如此加速念法是否正當途徑,乞示(蔣俊義)

答:無論四字六字,總以字字入耳印心為妙。

問:佛性廣大無所不包,其所現法相,當不限於人道,是人於念佛往生後所見之法象,是否乃系隨緣現化,若然,有相可見,是否仍未究竟,至究竟後之境界當無所謂相,成為一無相之靈明妙體,自亦無所謂東方西方之別,此種思維,是否合理?(周家麟)

答:淨土有四,最勝者為常寂光。佛身有三,最勝者為無相之法性。寂光與法性,即如居士思維雲雲。

問:念佛要求恭敬一心,自須字字著實清楚,若此,其速度似不宜過快,但與念佛遍數多多益善之要求似有沖突,何者較善,懇予開釋!(周家麟)

答:字字清楚,無念法要件之一;精勤多念,亦念法要件之一。若清楚而加勤,多念而清楚,既盡善又盡美矣。

問:世尊到七十二歲,才說法華經是真實法,以前所說,皆是權說。但是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特別法門,一念佛法界之大乘法亦可謂權說乎?(顧鳳英)

答:在此土修,一念佛法界,因地是實,往生後一生補處,果地是實,此法門何得雲權!惟權實雖有二名,必欲分成兩橛,亦有不可能處,譬如大海,水即波波即水也。世尊四十年前,所說者,皆為顯實而立,並非僅及於權耳。

問: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成佛了十劫中就度娑婆苦惱眾生是不是?假使度了十劫,時間如是之久,因何眾生愈多,甚不明白?(余萍)

答:虛空無盡,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是諸眾生升沈來往,並非此界眾生只生此界,他界眾生僅限他界!譬如碼頭地方演戲,天天演,天天有人看。此看者皆是東西南北之人,此去彼來,無有斷絕。娑婆世界,亦碼頭之戲場耳,人故不見其少。

問:有人問彌陀經一句:‘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回向文又一句:‘屈伸臂頃到蓮池’。請問為何又能去的這樣快?(余萍)

答:生西乃是心住,非為假合之身往。要知盡虛空遍法界,皆存心量中,舉念即是。屈伸臂頃,尚是遲說。

問: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娑婆世界出一尊佛是三大阿僧祇劫,釋迦牟尼佛以上二次之佛有說淨土法門指歸否?那個時候的眾生生西沒有?(寬湛)

答:未見經中記載,似可不必妄答,但為滿問者之意,只有據理推測。彌陀成佛之前,未有蓮邦。娑婆世界之古佛,自無勸生西方之理。彌陀成佛完成極樂之後,娑婆世界,釋迦佛以前之佛,當亦勸修極樂矣。彌陀經雲‘已發願’‘若已生’是釋尊指前代之修眾語,再佛佛道同,釋尊如是說,前佛亦必如是說也。

問:往生西方以後再聞彌陀說法,不知與現在有否相似?(蕭慧心)

答:佛佛道同,並無二致。未生是凡,往生侶聖境界不同,所聞之法,悟入自與此有異耳。

問:一般不信佛教之人常常說念佛是形式,往生是假設,若聞此話以何解答?(蕭慧心)

答:念佛之人,有形式者,有不形式者,此不能一概抹煞。如言往生假設,須看出此言者,是何等人?如系信天神宗教者,可反問他天神亦假設耶?不信宗教而信有祖先之家可問他之祖先亦假設耶?兩俱不信之人,是斷滅空之邪見,佛尚難救,況區區之言語耶?

問:修淨土法門死後可脫離六道,而去西方世界修行才能成佛?(無名)

答:事實如斯,往生到彼,未有不修者,且一生補處,為時最短,不似此世諸多惡緣,阻礙其修,修亦須阿僧祇劫之長久也。

問:阿彌陀佛發的願與東方世界眾生有緣之證明?(無名)

答:彌陀有緣,實不僅限東方。其願為何,詳載無量壽經。

問:淨土生無生論一書,第一節真法界門裡面‘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這一句甚不理解,懇求明示!(林國棟)

答:此四句若詳釋,連篇累牍,非本欄所及,茲僅說其大略,謂真如本性中,自然足四聖六凡十界,此中之生身正報及地土器用之依報,皆從一念而現而轉,然此真如,眾生與佛,本同具而平等,現雖迷悟有別,本原則無二致也。

問:極樂世界有無統一的語言?若無,生在那裡的如何聯絡?又阿彌陀佛說法用何種語言?我們用本省話虔誠地念佛,念經,祈禱,如何?(童心)

答:一生極樂,自具神通及無礙辯才,其無礙辯有四,於諸方言辭通達,即其一也。不但此也,鳥鳴樹聲,尚能通達其意,況乎人言。至佛言語,尤為奇特,只用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明乎本問前段,則知眾生任用何語,念佛誦經,佛皆悉聞,心誠無不感應。

問:修淨土宗的人,與他宗奉祀佛像是否相同?(魏伯勳)

答:各宗多有本尊,是必須依奉者,如淨宗供西方三聖,華嚴供奉華嚴三聖,紅密供奉蓮花生祖師,黃密供奉宗喀巴祖師等,是其不同,然供奉釋迦世尊,則無不同也。

問:家庭念佛堂,掛種種神像,是否相宜?對於修淨有關系否?(魏柏勳)

答:佛尊神卑,不能同列。且皈依三寶者,只許供奉佛像,明其專一也;否則心中印有多神,自然影響修功。若有其他神像,可恭送其他神廟,佛法平等,雖不供奉,並非侮慢,偶爾遇到,宜起恭敬,如家中父母,義當孝奉,若外客來,亦宜對之加禮貌焉。

問:聞念佛或持咒必有大感應,能消業障,但未知是消過去之業,或現世之業?(鐘林招)

答:不問宿現,一律皆消。喻如嚴冬厚冰,當非一日結成;然春風一吹,即得融解。試問其所解者, 新結乎?抑舊結乎?不過解時,由淺而深,有逐漸之相耳。

問:未學佛前業雖有但無多,學佛之後於今業障更多,有增之無減,未知何故?語雲好事多魔,寸道尺魔,是此原因否?或者數世應報之業,在此世使我報盡,始得生西之故否?(鐘林招)

答:最後疑者是。

問:不管任何業障,對朝夕兩課斷然繼續,平時所作課誦不斷,在因業障纏身心中不能靜,雖念佛中其念頭常走開,斯此有效果否?(鐘林招)

答:白礬投於濁水,水因澄清,此人皆知者也。然十斛之水,投以白礬一撮,自不能清,力微故也。若能繼續加礬,到以相當量數,水必清矣。要知最後一撮礬之效力,乃由最初之撮礬及繼續之撮礬而來也。

問:西方蓮池、蓮台、蓮花化身,或是種種佛、菩薩,都腳踏蓮花。究竟蓮花有何妙處?關於佛門有何關系?(李俊)

答:佛法有權有實,或為實而施權,或開權而顯實,或廢權而立實,必權實並提,方中道圓融。蓮為心中之特別品類,一生則花果同時,有權實互即,中道不偏之相,顯示西方淨土切實圓融。此第一義也。娑婆為穢,西方為淨,蓮花標出清漣,一塵不染,顯示西方淨而不濁,此第二義也。蓮雖清淨,實出自淤泥,顯示菩提乃由煩惱轉,佛法不離世間覺,此第三義也。蓮雖亭亭淨植,仍不離開泥沙,顯示西方固屬清淨,總不捨離穢眾,故有乘願再來之宏誓,此第四義也。

問:信願行三資糧具足,但是要緊在臨命終時一剎那間念頭,如若水火災厄或被車軋死,這種無可預備念佛,這樣的慘死,能往生否?(李俊)

答:念到熟時,自然脫口而出。嘗見世人遇有痛苦,辄能呼天呼娘,而況習熟之佛號?縱口不能念,而心中分明,是更較口誦有力也。

問: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時,所見的佛及菩薩以及一切佛說的寶貝,可如我們娑婆世界的物,同樣看得見就摸得著嗎?還是如電影見有摸無呢?(陳萬漳)

答:見亦有,摸亦有,經雲寶池沐浴,衣朑供佛,如手摸無,何能浴,何能供?

問:常聞老師說九品往生,下品下生是在蓮胎很久,必華開才見佛。但是未開之時,能得自由行動否(慧香)

答:一花之大,數十裡或數十萬裡,何能拘束行動,但不見莊嚴不聞法音不免沉悶。但此是十惡五逆之徒,偶遇知識,臨終念佛所生者。我輩未造五逆,而又終日修持,如得往生,定不在下品耳。

問:平時信仰觀世音菩薩,只念菩薩聖號,臨命終時觀世音菩薩能來接引往生否?(寬萍)

答:念彌陀往生者,以彌陀本願。即是接引往生,以是之故,亦可不用回向,因法專也。觀音智多方便,普門救苦,不一定接引往生也。縱眾生念觀音專求往生,亦能隨化身,滿其所願,然淨土三經,教念彌陀,不如依之奉行,合於聖言量耳。

問: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極樂世界是否宇宙間的一個星球?倘是某一星球,過十萬億佛土,距我們世界這麼遠,若依現代天文學家說:‘光的速度,每秒跑三萬萬公尺’一個星的光要到我們的世界,要經幾十年,或幾萬萬光年。那麼,我們要生極樂世界,我們的情識能比光的速度快耶?或是怎麼生法呢?如不是宇宙間的一星球,何以證實有其世界呢?(白永居)

答:往生極樂,乃以心往,吾人心量之廣,無有窮際,等同虛空,經中雖曰,極樂娑婆,相距十萬億佛土,實則統包心量之中,此不過心一轉移,並不費彈指時間。茲設一喻,虱虮從吾人之右手,如思行至左手,當費相當時間,吾人兩手俱在吾身,若以右手而合左手,豈不在剎那即辦耶?

問:現在釋迦牟尼佛是在哪一個世界呢?如在我們這娑婆世界,佛的慈悲願力皆是平等,我們何以要求生淨土呢?如說是這世界是穢惡,除了三惡道之外,十方諸佛國土,或諸天都清淨快樂,何以獨我們世界穢惡呢?(白永居)

答:此須分段解之。一、佛固慈悲平等,土卻淨穢有別,淨者樂,穢者苦,為欲離苦得樂,故求往生西方。二、佛有三身,法身遍滿虛空,非凡眼所知,應身隨緣而現,自世尊滅度,此世可雲無佛。三、願力則佛佛不同,如釋加文佛之願力,專向娑婆苦世度眾,亦猶地藏專向地獄度眾也。四、諸天並非究竟快樂,欲天有五衰,色天有三大災,無色有生死輪回,何得雲是清淨。五、眾生所居土之穢淨,系為宿業所感而生。

問:念佛後一定要念回向文嗎?我想臨命終時,八苦交煎,四大分散,神識昏沉,恐怕不能念,未知如何?(李永茂)

答:回向文乃平素所發之一種願力,臨終不須自念,彼時只淨念相繼,信願行三者,即具足矣。

問:下品的往生,蓮花未開以前是包在蓮花內的這不是很窮屈不自由嗎?(李永茂)

答:亦較輪轉六道,受苦不停,太覺消遙矣。

問:權教實教的意思是什麼?彌陀經是權教抑或是實教?(李永茂)

答:實是真實不虛,權是善巧方便。彌陀經教人念佛往生,萬修萬去,極樂確有,彌陀現在,以心求佛,以佛印心,心佛一如,事理昭然,乃真實而又真實之教也。然此非深究心法者,恐難洞徹其義,故佛稱曰難信之法。

問:先父母等生前持長素念佛,敬奉觀音,享壽七十四而終,是否能往生西方,如欲超度當以何法為佳?(譚成章)

答:必解淨土法門,修其因,而後得其果。倘能持素念佛,而專求福報者,僅能得人天之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也。居士如欲超薦先人,只宜專修淨法,如令尊令堂果在人天,當能賴之往生極樂,如已生極樂,亦能賴之蓮品增高。

問:每課誦念佛六百,觀音聖號二百,大勢至菩薩二百,清淨海眾菩薩三聲,大悲咒七遍,往生咒七遍,請問老師對否??(寬珠)

答:此亦未嘗不可,倘能增加佛數更佳,如以時間無暇,不妨減念菩薩之時間,改為念佛。

問:滅法之時諸經相繼滅盡,只有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現在虛空,眾生若肯念者即能往生,實是太便宜。那時是人,現世亦是人,佛即大慈大悲救度眾生,何不現時就現在虛空使人念念往生西方?何獨優待滅法眾生?(慧香)

答: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現在各寺多有寫出貼於壁者,男婦老幼,幾至盡人而知,尚不等於現於虛空乎?永明祖師曾雲萬修萬去,佛何嘗薄待現在?且有許多經典,解釋此理,增我正信,我看還是現在比將來便宜。只是一般眾生不肯念耳。

問:有許多精進專修淨業行者,臨終不得往生是否有下列情形:一、定業難移;二、持戒不慎,偶有毀犯而不自知,也無人提醒,無從忏悔故;三、在募化,推銷,贈送事不慎,為所種的惡因所障;四、臨終時為惡因緣障礙。懇乞解答!若有遺漏尚乞補充。(邵育荃)

答:此問雖有四句,歸納可分為二,一為定業難移,一為戒行有虧生障。須知此二者,固能為害,其主因只在‘正助’兩功,俱不精進,若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謹持戒律,尚有何惡緣之可生?若能行住坐臥,一句洪名,念念無間,尚有何定業而不能轉?果能如是,是為自修生力,況又有他力之彌陀大願,六方之佛陀護念耶?其不往生者料是信願行皆不充分耳!!

問:修淨土可以橫超四土,這樣容易。但是念佛一法,有時無妄念似進,有妄念似退,有什麼最好的辦法呢?(周慧德)

答:淨念能繼,妄念自無。此必有相當功夫,始能作到。以後不必問妄與不妄,但於不工作或不用心力之工作時,莫把六字洪名放去,即是精進不退也。

問:念佛法門中之般舟三昧,有所謂‘克期取證’者,此不嫌於執相著相,揠苗助長之患否?(歐陽曼)

答:此釋尊徹底悲心,不思議最微妙之法門,一大藏經,無不處處弘此,是法八面玲珑,至圓至頓,實非凡夫所能妄測,假若執相,何有於圓,揠苗助長,何有於頓!

問: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亦為咒中之王,此說不知出於何經?(賴棟梁)

答:彌陀身為法界藏,光壽悲智俱無邊際,宏願四八,度生無余,功德超乎諸佛,故稱曰願王;阿彌陀不翻,為是秘咒,只一阿字,便是一切發音之母,八萬四千陀羅尼所由出,三藏十二修多羅所從演,故亦曰王。不必泥於經典。

問:甲乙二人同修淨土,甲發願曰:‘余命終時必求上品,若以銅台來迎,誓不往生,願重生娑婆’,其理由為在此土修一日,勝在極樂修一年。乙發願曰:‘余毋求品位高低,眼前若得往生即先往生’,其理由為菩薩尚有陰陽之迷,先了生死,乃萬穩之計。請問斯二願誰最可取?(樓永譽)

答:乙最可效法,甲好為大言,尚昧淨土之義。但甲之錯在重生娑婆,待取金台,不知一生西方,得不退轉,一生補處,又何憂乎金台?若引懷玉大師為口實,不知大師希取金台,仍在當生。

問:修淨業人欲求延長壽命,以期成就念佛三昧,增高生品,每日於定課中加念觀世音菩薩及消災延壽藥師佛聖號,默求加被,是否可以如願,此種希求,亦合佛法否?(鐘鈞梁)

答:只宜精進,求其一心,生即上品。若居士所擬,不但是落‘身見’,而著「壽者相’,實亦是二三其心。

問:修淨業人深愧此生未報親恩,於每日定課中加念地藏王菩薩聖號,默求為二親加被超升,合否?倘在回向時已經稱念‘願我宿現諸父母……同仗如來慈悲力,接引往生安樂國’回向文,亦有此種需要否?(鐘鈞梁)

答:淨業原非專為自了,回向必取其普;父母之恩,昊天罔極,焉有報畢之理。回向超升,自屬應為!但如問中之七言文,即甚周全。如必在求地藏菩薩,宜在課畢,另發別願。

問:經偈中有‘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句(行箧無書不知有錯否。)又雲‘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二說不同,究竟在凡夫位業障亦可消滅否?(鐘鈞梁)

答:前偈業因不亡,遇緣受報,自是放逸任運,終食其果。後文念佛一句,滅罪多劫,正謂反轉其流,能變異熟。兩文之意,各有關鍵,並非相違。凡夫學佛,即是向聖,倘或不能消障,又安能進乎聖階?

問:每日除念佛應回向外,其余念觀世音菩薩暨地藏王菩薩數百聲,又誦金剛經暨普門品各一遍,是否亦應回向?(桂引杏)

答:戒、解、行、向,四義,為學人應備之條件,微末之善,尚回向菩提,課外之聖號經品,仍以回向為圓融也。

問:我們稱念佛號一天要算幾千萬遍,那裡一年一度的天公生或神生日不拜,不就對他們失敬過意不去?(隱名)

答:稱念佛號,專為自淨其心,與佛感應道交,以備命終往生,不退補處,直證佛果。天公神鬼生日,本有其信徒前往致禮,似無須佛徒多事攙越,如以心中過意不去,亦萬不可殺生去祭,只宜素食供養,默與念佛,祝其往生極樂,則合佛家平等慈悲之義矣。

問:走西天路人,有沒有什麼可以當見證,給未學佛的人看?(隱名)

答:臨終種種瑞相,往生傳斑斑可考,尚有何疑?

問:西方空中常作天樂,並且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此世界之天,不作天樂,不落天花,那麼此世界的天,與西方極樂世界的天是不同乎?(慧香)

答:彼國地水,極盡莊嚴,既與此界不同,空際莊嚴,亦自不同此界。居士莫誤天體普覆,似無兩樣,實則各地皆異,豈止極樂,如此地球各空,甲處降雨,乙處飛雪,丙處則杲杲晴日,丁處則黯黯狂風。一洲一時,尚且有異,又何疑乎彼空不同此空耶?

問:彌陀經雲: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不能一心之人能往生乎?(寬湛)

答:不能一心者,臨終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無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不系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問:阿彌陀經一句:‘其中多有一生補處’。老師說是補佛位,不知是補西方的或他方的佛位?(寬珠)

答:虛空無盡,世界無盡,隨處可補,不限極樂。

問:彌陀經一句,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甚不理解。(陳雲)

答:阿鞞跋致是梵語,譯中文曰:不退轉。此世人根既劣,環境亦惡,修行進退不定,故少成就。縱有小成者,遇順逆境,搖動甚心,又失其果,勸他修者,受人譏诮,或遭困難,亦退其行。生到極樂,則有進無退,靡不成就者矣。

問:念佛不回向,可能消滅罪業否?(李永茂)

答:亦可滅罪,但不及回向合法耳。

問:聞雲念佛出聲則度人鬼,憶默念則度自身神識確否?念觀世音聖名與佛名是否能真同等效果?(潘思旭)

答:度自度他,或自他雙度,全由個人之願力,不關高聲與默持也。至問念佛與念觀音之同異,概言之可雲同等,然求往生者,當以念佛為是,依經教奉行也。

問:彌陀經之六方佛中,下方世界是指此娑婆世界之地下否?(德碧)

答:雖在此界之下,但仍處空中,並非在地之下層。觀虛空各星,可明其理,星在空中,上下左右重重無盡,星球即是世界,方向者乃依一星之本位,而假定之名辭也。

問:又聽人說,修淨土不過是種種善根,這話對嗎?(史春)

答:此話極對,樹無根不長,何能希其開花結果。念佛因根也,往生果實也。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惟某人這句話的毛病;在‘不過是’三字。彼善意惡意,俱不管他;‘依法不依人’之訓,自宜奉為圭臬耳!

問: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度下根器及老太婆的,若有學問的人,不是要多研究經典?(史春)

答:此話也對,古德雲: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禅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今非末法時期乎?此期眾生非多數下根乎?修淨正是契機。觀經不為韋提希所說乎?韋提希即是老太婆。但所疑者,有學問之人要多研經典。難道修淨土之人,皆不許研經典乎?文殊、普賢、馬鳴、龍樹,諸大菩薩,彰明昭著,皆修淨土,彼皆不識經典乎?劉遺民、白居易、蘇東坡、文彥博等,皆為一代鴻儒,統修淨土,莫非皆目不識丁乎?或者大學問之人,只是鑽研三藏飛翰摉文,例須擯斥修持乎?斯吾之未能解?!

問:修淨業之人,臨終要正念現前,即能往生西方;假使橫禍或急病,心神散亂要怎樣呢?(阿雲)

答:臨終正念分明,全在平素修持有得,果有得矣,雖遇橫禍,或得急病,心神亦不散亂。而防備萬一,所以有助念團之組織。

問:有人問我六祖壇經一句:東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處?(金針)

答:此祖師揚禅破執語也。尚未圓解教相者,摭拾入口,恐吃不消。必要我下一轉語,便道:‘花開見佛,悟無生忍,還有什麼求生處!’如不會這一著,另換一句‘化身萬億,周遍沙界,普度眾生!’

問:有人問觀世音菩薩頭頂上一尊化佛及大勢至菩薩頭上有寶瓶是什麼意思?(寬喜)

答:觀音頂上立佛表悲,勢至頂上寶瓶,盛諸光明表智。二聖脅輔彌陀即是智悲雙運之意,以期普度群眾也。

問:淨土法門是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以外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當生成就的……世尊成佛三大阿僧祇劫,阿彌陀佛成佛亦三大阿僧祇劫。那麼世尊與阿彌陀佛修行那時候,沒有淨土法門可以修嗎?(杜粉)

答:諸佛皆有淨土,但在法藏比丘未成佛以前,無極樂淨土耳。

問:淨土法門,既是殊勝,世尊報恩為何不勸父母同修此法呢?(三木)

答:佛母摩耶夫人,已早生忉利,佛之養身姨母大愛道,已出家比丘尼證無生果,自應別論。佛父淨飯王並六萬釋種,佛均勸其往生淨土矣。事載大寶積經,可以查閱。惟佛在世時,鑒機說法,皆得解脫。正不必專說淨土。其時眾生根利,而又親承。

問:西方極樂世界之蓮池很多,且大至十由旬二十三十由旬乃至一百一千由旬雲雲;但蓮華也有百由旬千由旬的,似此兩者同樣大小有見蓮華不見池矣。(善德)

答:西方蓮華,雖雲若干由旬,然大小隨意而出,池亦如之,願將蓮花觀滿寶池,或疏或密,意想則轉,不必過泥。

問:念佛一法,可消罪業,可消病障,可以往生,怎麼還教密咒消災等等咒法呢?(湯善福)

答:人之根器不同,各有所喜,故隨順眾生,法有多門。然六字洪名,即屬秘密,古德雲:只一阿字便是八萬四千陀羅尼之母。持名者,實亦顯亦密耳。

問:經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何以再念佛求佛?何以再度眾生?(吳福麗)

答:是心是佛,乃雲‘本覺’。是說此性本來清淨,迨因一念,而有無明,則轉為眾生,是‘不覺’矣。不覺即不是佛,‘念佛’是起覺念,此又謂之‘始覺’。即由迷再開始轉覺。功夫深一步,覺則顯一分,是名‘隨分覺’。如作到萬緣皆空,一塵不染,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性同圓鏡,光明徹照,是‘究竟覺’。覺到究竟,即是佛矣。覺與不覺,皆由於心。故曰‘是心作佛’。惟由不覺再轉成覺,豈偶然哉?即賴‘念佛’之力也。自性眾生應如是度,更本同體大悲之心,無邊眾生亦應如是度。

問:貪財貪名之人,臨終可不可往生西方?(黃母)

答:臨終往生,要在放下一切,正念分明。貪財名者,倘於命終,遇善知識,與彼助念,及其開示,果能提起正念,繼續不失,當能往生。否則受貪業牽引下墮矣。

問:彌陀經雲:‘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聞娑婆世界十劫,僅有極樂世界十日,若這樣算,可說極樂世界到現在,才有十日乎?(陳招治)

答:未嘗不可如是主張,考此於萬佛名經內雲:娑婆一劫,極樂一月。亦不過比較兩土歲時之修短而已。彌陀經中二句,實乃僅說娑婆,表明法藏菩薩於此世界成佛已久,似不必拘泥依此計算極樂。按大本經所載,極樂無有日月星曜之象,亦無劫數之名。據此,則極樂歲時,實不可計算耳。

問:念佛人食三淨肉,倘犯殺戒,可往生西方否?(簡實夫)

答:無意者輕,故犯者重。輕者或不為害,重者定生障礙。若能至誠忏悔,求師重受,便是補救之法,犯者亦不宜從是自棄。

問:家人現在做殺業生活,今雖已念佛,但又不能改業,到臨命終時可能往生否?有影響家族否?(邱福來)

答:念佛之人,決不可再作殺生職業,不能因臨時之身命,牽害永久之慧命。若家中人營此業者,宜勸其改。一時辦不到,也須慢慢設法,以求達到改業為是。在未改業前,可代為念佛忏悔,若自己不作種種之殺,無礙往生,共業共受,各業各受。

問:讀‘禅話與淨話’後恍然大悟,決修淨土,兼學佛家禅,惟後學前曾進××道,立有重大誓願:‘……叛道離師五雷劈身……’等,茲若歸依釋教,則前我立誓言,是否會報麼?(樓永譽)

答:外道立誓,皆系欺騙愚眾,既知其非,自宜改邪歸正。前立之誓,乃系邪誓,今歸之途,乃系正途。未聞棄魔向佛,改邪歸正,而有受惡報者。信其邪誓,而不敢改,佛法中名‘戒取見’,是邪見之一。信佛德能,毅然歸依,前誓果靈,佛代受之。

問:宇宙之大,吾人可相信,除地球外,其他星球必有相仿之動物,故西方極樂也必有其地。吾人初生西方時若無禅功,則必淨染俱備,或雖淨多染少,然西方因富裕極樂之故,且男女均有,則是否會因飽暖之故,而雜染種子繼續出頭之危險?(樓永譽)

答:生西之眾,識田雖帶染污,但西方並無男女之相,亦無惡緣,染污種子,只有消滅,絕無再起現行之理。祈以淨土三經讀之,自能了解也。

問:吾人八識田中既備十法界種子,且也俱熟,待外緣引發,決生現行。茲設若有大善人終身信奉基督,念念不入地獄,求進天堂,因該人識田中既無十惡種子,將來臨終自無地獄現行,然而沒有天堂,沒有上帝,阿彌陀佛可否憐他而引往西方?(樓永譽)

答:撒豆種而忽生瓜,理講不通。生西條件,須具‘信願行’三種要素,如缺其一,便不感應。佛雖慈悲,彼人無願,道既不交,何能接引。

問:阿彌陀佛眉間常放白毫光,釋尊及一切諸佛,亦有常放之毫光否?其所放之光為何色?(大寬)

答:釋尊眉間之毫,亦系白色,各經都有說明;今舉其一,如法華序品中記載是也。既彌陀釋尊皆為白毫,諸佛眉毫,凡無特別記載者,均可以此例之也。

問:‘慈雲淨土文’有‘願以淨光照我’之語,這淨光是何色?其景象如何?贊佛偈有‘光中化佛無數億’之句,這光是不是即如‘觀經’第八觀所說‘其光金色’?(大寬)

答:佛身之光不一,不問眉毫白光,身臂金光,或其他光,只是佛光,便稱淨光,何必定拘一色。

問:釋尊示現之形,其如‘觀經’所示紫金色,抑亦閻浮檀金色?(大寬)

答:隨眾生所感而現,並不一定。以上數問,實無關宏旨,讀經似不必沾沾於此也。

問:‘觀經’第七觀之蓮華台,其為‘其光如蓋七寶合成’之摩尼珠光之台欤?抑為承荷此寶華之台欤?抑二者皆非而另有解釋欤?(大寬)

答:此觀先說蓮花,其次說花內之台,次第分明,不可相混。其說花時,言蓮花之葉(即花瓣)間,有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猶如傘蓋,覆於蓮花之上。言花至此為止,言台乃系下文。

問:‘彌陀經’內極樂國土七重欄楯……皆是四寶周幣圍繞,這四寶是否即為下文金銀琉璃玻璃?又欄楯是什麼?(大寬)

答:四寶即如所雲,欄楯即是欄干,橫者稱欄,豎者曰楯也。

問:生在極樂世界的人,既是實相,必是四大和合,哪能不空,還可享受無量壽?(施好學)

答:來問五句,中間三句,不免有誤解名句之處。細味所問,或疑生到極樂,仍是四大假合之身,哪能享得無量壽命。按投生一事,皆系神識,有胎卵濕化四種。生極樂者,乃系神識往彼蓮中化生。生彼以後,此神識之化身,漸漸轉迷成悟,證到大圓鏡,此智即是真如,不生不滅,故雲壽命無量。

問: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是否蓮花一開,就成形體上之大人?還是要經幼少等階段才能成年?又生到極樂之人的面貌是否與在人世間相同?(施好學)

答:花開出現,便是三十二相。廣大金身,並不如此世須經年歲漸漸長成,亦不如此世之卑劣丑態。

問:一切法是眾緣和合而成,西方極樂國土莊嚴,是否能例外?若不能例外,一切法是無常,哪能供給無量壽的諸上善人住下去?(施好學)

答:萬法依眾生心幻起之假相,本無自性,故生滅無常。覺心乃如來藏證得之真空,如如不動,故恆常不變。娑婆穢土,乃眾生妄心幻生,不免成住壞空,極樂淨土,乃彌陀真心神通宏願結成,故劫壽無量。緣眾生心有生滅,而所現之土,亦隨之而生滅,彌陀心只恆常,而所結之土,亦隨之而恆常也。

問:鄙人每日誦阿彌陀經、心經、大悲咒各一遍,往生咒數遍,持珠念佛千聲,不知長此念去可否求生西天?(桂引杏)

答:持往生咒或三遍七遍二十一遍,以有定數為佳。他課無不合,長此念去,不休不斷,決定生西。

問:鄙人妻兒均在難中才每日禱念佛號懇求保佑,是否違佛法普救之旨?(桂引杏)

答:人在難中,代為祈禱,並不背理。但能普為大眾回向,功德益大。一燈之光,照一人與照百人光並不減,而益者則有廣狹之別矣。

問:聞淨土宗中亦可帶業往生淨土(靠佛之力)如是淨土有業,淨土不淨有漏,終久亦必毀壞,然否?(支世榮)

答:帶業往生,乃淨土宗專有之法。不能雲為‘亦可’。業是起惑造惑之果,更是受報異熟之因,若到業盡情空,便是成佛,業情不盡,便是凡夫。再察起惑之由,多因環境惡劣使然,所謂‘心本不生因境有’,西方莊嚴清淨,無造業受苦機會,見佛聞法,有開悟斷惑助緣。惑業如病,西方如醫院,入醫院求愈疾病,生西方為斷惑業,若以為藏垢納污,是逋逃之數,則大誤矣。

問:釋尊未出世度生以前,那時的眾生死就不能往生嗎(施湘痕)

答:生於佛前佛後,即系遭難,以不聞佛法,無由解脫也。惟釋尊來此娑婆度眾,已經七八千次,倘在前次應化,說過淨土法門,而經教未滅時,彼時眾生,當能往生。否則法門尚不曾聞,安有往生之理。

問:聽了大乘起信論,確知修淨土之穩當,但念佛一事,最要在心與佛合,才能了生死。可是業障深重,妄念勝於佛念,有何辦法?(周慧德)

答:常觀身受皆苦命在呼吸,妄念自能漸少矣。

問:印老文鈔內有一段:‘待至同生淨土以後,用大圓智鏡攝彼蓮池海外之影,普贈苦海之同胞’,但自聽經以來,未聞這樣的話,請師指示!(周慧德)

答:此乃印老悲憫一般苦惱眾生,業重障深,不知淨土法門,縱有知者亦不深信,而發此願。用自己圓智之鏡,作為攝影之機,攝照極樂世界,而將此照片,普贈眾生,希他眼見而起信也。

問:淨土文所示‘九品蓮花為父母’,是真由蓮花內出生嗎?抑是或喻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之清高,以比我佛門弟子之清高?(鄭至善)

答:此二兼有之。

問: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蓮宗諸祖法語集要合編一書之中,善導和尚專修法門有雲:‘或問念佛生淨土耶,導曰如汝所念,遂汝所願,乃自念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於百光亦如之’,此一節之意思,是否念佛的每個人都有光明從口出?但在心中想念之人有其光明否?(李永茂)

答:此系功夫問題,非人人能為,亦非人人不能為。

問:地藏王菩薩發願雲:‘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果到地獄空之一天,六道眾生是否全都往生?(黃媽惜)

答:地獄乃六道中之一道,果至空時,自是彼一道空耳。於彼五道何干?而超出地獄之眾生,亦非遽生極樂。

台長: 連美桓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