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剛做完日光浴,身體不小心曬成兩種顏色。
上個禮拜砍完綠籬,期待著冬天過後,能見到「新綠迎春」的景象,沒想到很快就實現了。這個禮拜由於假日輪班,直到星期日下午才踏上蘿蔔坑,揹起相機,先看看園子裏頭有沒有什麼新鮮事。
經過枇杷樹的身邊,樹上的新葉鮮綠、老葉濃綠,加上正值結果期,幼果呈現的又是另外一種深綠。深淺各異的綠構成了枇杷樹的色彩,相同的是這些葉子和果實上頭都有細細的纖毛。而當我走過時,眼睛不經意瞄到在中層的葉叢裏,有著一片不同的翠綠擱在葉子上頭,光溜溜的,沒有毛。是落葉嗎?哪來那麼綠的落葉,除非是被動物咬落的新葉。
停下腳步仔細一瞧,天哪,那不是落葉,而是一隻體色鮮綠的莫氏樹蛙。果真是「新綠迎春」哪,不過這「春」,似乎來得早了些。
你們好煩耶,不要再拍啦!
常跑野外的朋友對莫氏樹蛙不會陌生,在台灣的幾種綠色樹蛙當中,牠的分佈最廣,全省各地的郊區淺山都看得到,海拔分佈還可以高達2000公尺以上的中海拔地區。在生活環境上牠偏好小水塘、水溝等有水的地方,甚至人工的水泥儲水槽都是它喜歡的棲所。它那慵懶的「呱…,呱呱呱呱……」的叫聲在山區經常可以聽得到,尤其在夏天的夜裡,那是可以讓人心情紓緩的催眠曲。
若是想要看到牠,除了偶然的巧遇外,就得花些功夫尋找了。一般而言,牠喜歡躲在腐葉堆下面躲避陽光,或者乾脆挖洞躲入水塘邊鬆軟的腐植層裏頭,水泥儲水槽旁的排水管裏頭經常也可以看到牠,不過都得要耐心地循聲而覓。
名為「樹蛙」,牠的確也具有離水上樹的本能,有時會用牠的吸盤攀附著藤蔓爬到樹上去,比較常見的是在姑婆芋的葉片基部,那可是個夏天乘涼的好地方。不過咱們家的樹蛙竟然跑到枇杷樹上頭了,這棵枇杷樹離蘿蔔坑的鬥魚池距離大約有六、七公尺,中間得經過乾旱的草叢和碎石地,牠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跑到這麼遙遠的地方來呢?更何況在自然狀態下牠根本不可能生活在枇杷樹上,想想那些種枇杷的果園,只要一噴藥,皮膚敏感的青蛙還能活得下去嗎?
看到那若隱若現的網紋褲襪沒?本版為普遍級,不露大腿。
無論如何,莫氏樹蛙出現在枇杷樹上是個事實,興奮地召喚蜀龍和芭樂過來看,兩個人不約而同拿起相機大剌剌地湊到牠面前10公分的地方拼命猛拍,白目芭還一付不相信地直問我:「是你把牠抓上去的喔?」 再好脾氣的青蛙大概都受不了這樣的不受尊重,微微睜開眼,開始緩步地往葉叢更身處移動。好不容易等到這三個人都拍得過癮了,才一轉頭,瞇起眼睛,繼續在葉蔭下作牠的白日夢。
莫氏樹蛙的外觀除了綠色的體背及白色的腹部外,最主要的辨識特徵是兩條後腿內側穿著的橙紅色網紋褲襪。真沒想到這小小的兩棲類動物也和人類一樣,懂得用性感的美腿來媚惑異性。如果您是這樣想,那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青蛙之腹了。根據專家的說法,大腿內側的鮮橙是一種警戒色,如果有獵食者張開嘴巴要吃牠的話,莫氏樹蛙跳開的那一霎那會突然露出鮮豔的橘紅色,讓獵食者在那一瞬間受到震懾,青蛙就可以利用那千分之一秒的空檔趕緊逃開。
呼!那三個吵死蛙的人終於走了,繼續睡覺吧!
聽起來蠻有道理的,只不知專家們是否有向莫氏樹蛙求證過?
蘿蔔坑的鬥魚池有蝌蚪已經不是新聞,曾經聽到的蛙鳴聲也有好幾種,不過除了滿園子隨處可見的盤古蟾蜍外,這隻可愛的莫氏樹蛙是我真正拍照紀錄到的第二種青蛙,意義非凡。冬天其實還沒過完,這隻開路先鋒的出現令人心情振奮,相信今年春天的蘿蔔坑,一定會非常精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