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行星搜尋任務「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發現了一個潛在可居住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仿,而且距我們不遠,約100光年。

太空網(Space.com)報導,科學家說,這個系外行星被稱為TOI 700 d,位在劍魚座(Dorad)方向,距地球只有101.5光年,不算太遠,未來其他天文儀器可以更加仔細的進行後續觀測。

位在華盛頓的NASA總部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保羅‧赫茲(Paul Hertz)表示,這是 TESS計畫啟動以後,第二個發現的系外行星,它的設計目標就是專門用來尋找離我們不遠的恆星們,有沒有與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在環繞。

TESS 於2018年4月發射,如同它的全稱,它使用的是「凌星法」,也就是當行星繞行到恆星前面時,遮擋了恆星亮度,使其明顯下降,我們就知道這個恆星有行星在繞行,再從光度下降的頻率就可知道它的可能大小。NASA前一個系外行星調查計畫「克卜勒計畫」(Kepler Mission)也採用了相同的策略,克卜勒從2009年運作到2013年,該望遠鏡發現了大約4,000個系外行星。

TESS Mission's First Earth-size World in Star's Habitable-zone

這次TESS所觀察的TOI 700恆星(TOI是「 TESS感興趣的物體」的縮寫),是一顆紅矮星,其質量約為太陽的40%,表現溫度約3千度。TESS發現它至少有3個行星在繞行,最內側的TOI 700 b,大約與地球大小相若,公轉時間是10個地球天(也就是該星球的一年,等於我們的10天)。中心行星TOI 700 c,體積比地球大2.6倍,這意味著它可能是個「迷你海王星 」公轉速度是16個地球天。

更外側的TOI 700 d,是這個系統中最值得期待的行星,它僅比地球大約20%,公轉時間是37個地球天,並且位在適居區。科學小組成員說,這個行星所獲得的日照大約是地球日照的86%,這意味著它的表現可以保存液態水。

當然,由於這三顆行星的公轉週期都很短,因此很可能都被潮汐鎖定,也就是總是以同一面朝著太陽,就像月球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一樣,這意味著這樣的行星,一面日曬過度,另一面則永遠黑暗。但是天文學家說,潮汐鎖定並不一定就不會有生命存,在這些方面,還有一些關於TOI 700的好消息。

經過11個月的觀察並分析數據,科學家沒有看到TOI 700有恆星耀斑,這提高了TOI 700 d宜居性的機會。因為紅矮星的平均溫度比太陽來低,所以它的宜居區會很接近恆星,然而如果紅矮星出現耀斑,那麼行星遭到的太陽輻射衝擊也會相對嚴重,因此紅矮星必須更穩定,不能有耀斑,才能足夠的時間使身邊的行星孕養生命。

TESS不是唯一發現觀察 TOI700 d的太空望遠鏡,另一個的研究小組使用NASA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來確認 TOI700 d是否存在,得到的結果是確定的。

史密森尼中心的天文學家約瑟夫·羅德里格斯(Joseph Rodriguez)說,史匹哲望遠鏡看到了TOI 700 d恰好在我們期望的時間通過。

科學家希望有更多的天文儀器來觀察TOI 700 ,以了解更多。例如,他們想透過測量TOI 700 的重力晃動,以確定TOI 700 d的其質量,因為目前尚不清楚TOI 700 d的密度如何,還無法確定它是否像地球一樣是個岩石質的行星。

文章來源:NASA's TESS Planet Hunter Finds Its 1st Earth-Size World in 'Habitable Zone'

(中時電子報)



以下內文出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107004530-260408

台長: doracxa4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