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08 15:04:29| 人氣7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百年教育系列13:科技日日新 傳統電影求轉型

 更新日期:2011/02/08 00:07 張舒涵


【記者張舒涵專題報導】台灣電影業興衰與社會發展、市場經濟、科技進步脈動相連。60年代電影逐漸走入電視、80年代影音硬體設備日新月異,90年代網路傳播無遠弗屆,走入電影院不再是看電影的唯一選擇。大環境衝擊下,台灣電影將何去何從?


80代末,台灣電影在《悲情城市》帶著威尼斯金獅獎的光環將電影推向最後一波高峰,慢慢往下走,沉寂10多年,直到2000年臥虎藏龍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肯定,台灣電影走入下個階段,有人稱是新銳導演崛起時期。


電影圈慘澹 無以為繼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講師黃勻祺深刻見證台灣電影從風華年代轉到慘澹境界。90年代,黃勻祺剛從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畢業,當時國片票房不到全台的2%,電影系畢業的同學們拍片不易,紛紛失望地從電影圈輾轉踏入電視圈。


電影蕭條成因複雜,黃勻祺說,60年代無限電視台陸續開播,電影與電視互鬥,電影界曾發起一波抗議行動,反對電影賣到電視台播放。80年代末,電影業黑道猖獗,發行業作繭自縛;製作業也因為小品電影曲高和寡而衰微。1995年左右,電影業慘不忍賭,到處有人問:「台灣有電影產業嗎?」黃勻祺說,當時最糟一年只有16部台製片。


任由外來文化宰割


1998年,台灣第一座外資影城華納威秀進駐台北,造成產業轉變,華納威秀票房佔全北市票房一半以上,傳統戲院生存飽受威脅。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專任講師劉敦瑞指出,華納威秀一開始規定不能攜帶外食,打破台灣看電影的習慣;數位電影趨勢也使得放映師紛紛失業。


美商電影公司上映電影注重大卡司、高票房,劉敦瑞感慨:「國內產出的電影,要經國外電影公司的同意才上得了螢幕,明明在我們土地上,台灣人自己拍的片,卻不一定能被看見。」


台灣電影勢微,政府無能為力。黃勻祺說,台灣政經情勢長期仰賴美國,美國電影沒有設配額限制。台灣加入WTO時,也沒將電影業放入《文化免議條款》,台灣電影在缺乏保護措施下,只能任由市場宰割。雖然政府用行銷補助、輔導金扶持電影業卻是杯水車薪。她感嘆,如今很多台灣人都覺得「電影等於好萊塢」實在諷刺。


設備更新 舊戲院淘汰


10年前數位電影出現,掀起一波傳統戲院淘汰潮。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李天礢指出,一套數位放映設備耗資3千萬;一套高品質的35厘米膠捲放映機只需3、4百萬。然而,一部強檔數位片登台,無數位設備的戲院只有「乾瞪眼」的份。


2009年3D電影來勢洶洶,裝設上千萬的播映設備,唯有轉型才能殺出一條血路,許多戲院無法跟進,任由市場殘酷淘汰。


「其實好萊塢一直在經營一個夢想。透過衛星將影像傳送到能接收訊息的電影院,直接放映,不需再派快遞將拷貝的數位檔案送到各家戲院;只要簽訂合約,排好放映檔期、場次就能播映。」李天礢說,這是有一天會可能實現的夢。屆時或許有更多小戲院會冒出來;也許戲院完全消失,只要裝設接收器,人人都能待在家裡看電影。


▲科技日新月異,許多戲院跟不上數位化腳步,任由市場殘酷淘汰,也讓民眾失去了不少傳統觀影的樂趣。圖為早期電影放映機。(文/林欣志 圖/中央社)


傳統樂趣難取代


李天礢發現,以前科技約3至5年一次轉變;現在加速到半年、1年。電影何時又要遇上無法播映或保存而捶胸頓足的窘境,難以預料。李天礢說:「科技進步的速度和便利性無法阻擋,人們只能跟著走;至於傳統的東西能堅持到什麼時候沒人知曉。」


現今影音娛樂管道多元,電腦、電視、手機隨處都能看電影。李天礢指出,許多頑固派的電影專家、學者卻不以為然,他們始終認為:「唯有一群人關在一個黑盒子裡面,用35厘米的膠捲放映機播片,全場一起哭、一起笑,才是真正的看電影。」

台長: 道路用地收購.0989797642
人氣(7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網路行銷 |
此分類下一篇:「力拚世界新七大奇景」玉山催票 簡訊嘛ㄟ通
此分類上一篇:網路行銷-中行國際結算量 刷新紀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