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1-16 00:23:17| 人氣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法國放肆青春,巴黎很憂鬱[dic42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貝杭特.塔維尼
──《新鮮誘惑》(L’Appat)

青春誘惑=新鮮誘惑

三個法國年輕人,幻想著一夜致富的美國夢,於是殺人奪財變成了使夢想成真的方法。

《新鮮誘惑》(L’Appat)由法國導演貝杭特.塔維尼(Bertrand Tavernier)於1995年所執導,故事改編自Morgan Sportes根據法國在1984年發生的Vale’He Subra殺人事件所撰寫之小說,導演偏愛以真實事件為電影創作的素材,除了《新鮮誘惑》外,另外兩部作品《聖保羅的鐘錶匠》、《法官與殺人犯》亦皆取材自社會犯罪新聞,在電影中投射生活的陰暗沈澀,隨著情節的娓娓舖述,直接道出他對於社會文化的批判觀點。

《新鮮誘惑》(L’Appat)法文原意為「餌」,隱含著法國社會在高度發展後負面而繁複的危機與問題(其實每個社會不是如此?),「餌」所擬指的是主角對於美國的嚮往,金錢的渴求,同時更代表了整個環境裡隨時顯見的致命誘惑,而二男一女的人物塑造則引出更為豐富的人性面向,他們是一對情侶和一個茫然的跟從者,也是完美的犯罪拍擋,只是在他們的思緒中,犯罪成了一個模糊隱沒在腦後的單字,並不若衛道人士和道德份子的高度關切;他們也有理想,並不是渾渾噩噩、沈昏度日的不良份子,只是實現夢想的方法是謀財害命,看來這似乎是「價值觀扭曲」、「社會環境的惡質影響」、「電視媒體的不良後果」,其實他們只是想法過於單訰,以為他們正在實現夢想……

馬修.卡索維茲
──《恨》La Haine
《接班人》Assassin(s)

暴力是街頭最佳的裝飾品?

馬修.卡索維茲,是演員,也是導演,演過《第五元素》,二十九歲以《恨》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暴力、社會邊緣文化是他電影的主題,真實的影像形式是他的風格,引導觀眾深刻反思社會問題──對人最殘酷的永遠是「人」。

《恨》(La Haine)是發生在巴黎的真實事件,三個在社會底層的年輕人,
「恨」,是他們的生活的方式,因為未來永遠只是不可預料的悲劇,圍繞在身邊是宿命中的無助和暴力,黑暗陰霾侵蝕著正在成長的他們,終於,積蘊在內心的恨成了壓抑不住的暴動。

《接班人》(Assassin)以殺手找接班人為故事的主軸,老邁的殺手尋找接替殺人任務的年輕人,第一個門徒天性善良,難以接續任務,第二個門徒殺人如遊戲,也執行了終結老殺手的最後任務。

從《恨》到《接班人》,導演卡索維茲忠實地描寫法國現在的青少年文化/社會現象,運用電影為媒材表達批判意念,以《恨》來說,他正視邊緣青年的困境,而在《接班人》中,則暗喻電視暴力對於青少年巨大的影響,在貼近現實的影像語彙裡,卡索維茲開拓出自己的敘事質地和氛圍。

尚.皮耶.李蒙森
──《三面紀事》Tokyo Eyes

在東京這個城市裡,一切都不會真如你看到的……

《三面紀事》(Tokyo Eyes)是一部法國人拍的日本片?場景在東京,主角是日本人,但導演是善於拍攝紀錄片的法國人,所以透過鏡頭,我們看到了除了日本偶像劇裡美麗畫面之外的日本,使人心喜不已。

想要細細地釋出《三面紀事》的情節,舐到甜美的愛情和可愛的殺人夢境,故事依著「四眼」,這個在東京到處開槍「嚇」人的社會運動者,畫出整部電影的路線圖,忽然拾起這份地圖的是女主角,她,是警察的妹妹,哥哥為了四眼忙得焦頭爛額,妹妹卻愛上了四眼,兩人的愛情無邪地像宮崎駿的卡通,一切都很美,導演說這是部飄蕩在真實和虛幻的電影,果真在看電影的我們,已戴上Tokyo Eyes,走進東京夢裡。

台長: 2266隻米蟲
人氣(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