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1 21:03:40| 人氣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PK魔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鉅亨網
2008 / 06 / 11 星期三 18:00
荷蘭一向是國際足球上的強權,用他們流暢自由的全場進攻席捲敵人。你甚至可以從對陣敵人的眼中,看出他們對荷蘭這支強隊的恐懼。荷蘭的足球,被譽為攻守全能的足球,充分的發揮了球員的天賦才華,又將其成功的融合在一起。

儘管荷蘭大軍在才剛結束的2008年歐洲盃「死亡 C組」首戰以3:0狂掃世界盃冠軍義大利隊,也終結了自1978年世界盃以來30年對義大利不勝的紀錄。但《華爾街日報》要偷偷告訴你,看似風光強盛的荷蘭隊有個重大的罩門,使他們的爭冠之路注定悲情。那就是:他們非常的不擅於PK賽。

當兩軍在正規比賽時間結束後仍然平手時,依據規定,將進行PK賽,誰能踢進較多的12碼球(Penalty Kick,簡稱PK),將決定那場比賽的勝負。

PK看似十分簡單。首先,你面對的球門看起來像尼加拉瓜瀑布一樣寬,而你距球門又只有12碼遠,這聽來應該跟散步一樣輕鬆容易才是。但,事實卻不然,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攻擊者,在這攸關國家榮譽的12碼線上,都曾失足。

PK在近代足球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它不僅改變了比賽風貌,也大大增加了可看性。

PK制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890年,當時身兼守門員及商人二職的愛爾蘭人 William McCrum 提出了PK的構想。經過了當時的國際足總(Interna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 Board) 一番激烈討論後,在1891年之時,PK制終於正式出現在比賽中,也奠定了現代足球的樣貌。

從數據上來看,荷蘭隊在不擅於PK賽這方面排名第 2,排名第 1的則是英格蘭隊。在90年代時,拙於罰球讓荷蘭隊在 4次重大賽事中都鎩羽而歸。最慘烈的一次是在2000年的歐洲盃對上義大利時。荷蘭隊在比賽中錯失了兩次因對方犯規而得來的罰球機會,又在最後平手PK的 4球中錯失了 3球。這使得荷蘭隊的球迷搥胸頓足,扼婉不已。阿姆斯特丹的24歲球迷Alexander Beuker甚至說:「把那顆天殺的足球踢進去真的有這麼難嗎?」

憤怒的球迷擠爆了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而荷蘭隊的教練Frank Rijkaard則躲在車上啜泣。當地幫助荷蘭隊改善PK的運動心理學家 Geir Jordet指出:「這就像是國殤日一樣,而PK對荷蘭隊員而言就像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高牆。」

荷蘭隊高層理解到,是時候該對荷蘭隊的「PK恐懼症」採取行動了。荷蘭的青年軍 (21歲以下代表隊) 也被相同的問題困擾著;因此,他們請來了運動心理學家以及反覆的觀察錄影帶,期望能藉此掌握PK的關鍵。此外,荷蘭隊也是唯一規定,從 6歲層級的比賽開始,無論分數高低,球賽最後必須以PK定勝負。

荷蘭隊對PK的努力總算顯現出些成果。在2004年的歐洲盃裡,他們靠著PK擊敗了瑞典隊。如今,荷蘭隊則希望他們在今年歐洲盃也能維持一樣水準的表現。荷蘭青年軍教練 Foppe de Hann說:「如果荷蘭隊再次輸在PK,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PK賽制是現代足球中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藝。大約有 1/4的主要賽事,其最終結果都是靠PK來決定。舉例來說,最近的歐洲聯賽冠軍盃、兩次世界盃冠軍賽,以及90年代以降的 5次歐洲盃準決賽,到最後都是以PK決勝負。

在足球賽中如果90分鐘的正規賽事及30分鐘的延長賽都過完後,若兩隊還是同分,則必須以PK分出高下。每隊選出 5個隊員來輪流PK,若依然平手,則進入一球決生死的驟死賽。如果一隊踢進了而另一隊沒踢進,比賽的勝負分曉。

PK的進球率大約有70-80%,照理說命中率應該相當高才是。但是比賽的激烈程度以及加諸其身的巨大壓力會使球員喘不過氣來。法國明星中衛席丹 (Zinedine Zidane)就曾在PK之前劇烈嘔吐 (但他最後還是把球踢進…) ;英格蘭的知名球星歐文(Michael Owen)則形容,上PK線就像是一場生與死之間的搏鬥。

荷蘭隊拙於PK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原因何在,則眾說紛紜。來自烏德勒支的44歲翻譯員Kelly Boom指出,這可能跟荷蘭的人皆平等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如此文化導致了荷蘭隊員在壓力下沒人敢出頭。荷蘭地陪 Debbie Biatges 則說:「唉,就別提到PK了吧,我們就是沒有贏家本色。」

為了要徹底解決荷蘭隊的輸球魔咒,他們請來了對運動焦慮學有專精的Mr. Jordet來對症下藥。Jordet說,荷蘭隊的教練們一直問他有關技術相關的問題,像是「PK時該瞄準那裡才好?」及「球員PK順序該如何決定?」等等。但他則回應,PK其實無關技術層面,而是一場心志的考驗。當球員的壓力越大,他們就越有可能失手。

在Jordet到來之前,荷蘭隊教練 Foppe de Hann支持Johan Cruyff的說法。Cruyff在荷蘭足球界的地位崇高,就像是美國職業籃球界的麥可喬丹一樣。Cruyff對PK的看法是:「PK是無法訓練的,因為你永遠無法模擬當時情況的張力及壓力,因此,你所能做的只是不斷的加強你的技術。」

Foppe de Haan 在2005年青少年世界盃前請Jordet來改善PK問題。Jordet則幫荷蘭隊分析了頂尖PK者的罰球習性。

首先,你不能將你的視線離開守門員身上,因為這代表了你心生畏懼而逃避。一旦你站上了PK線,你與守門員之間的戰爭就已展開。

另外一項有關PK的要訣是,你必須在PK線上能夠沉得住氣,放穩步調再做進攻。研究顯示,射球前準備動作花上 2.8秒的人有 77%的進球率,那些只花上 1.7秒準備的則只有 58%的成功率。許多成功的PK者都會在吹哨後到真正射球前好好調整自己的節奏,好整以暇以換取穩定度。而 Foppe de Hann為了使荷蘭隊員不再躁進,他叫他的隊員們在PK前拉高襪子以及來個大大的深呼吸。

回到足球場上, Foppe de Haan宣布,從現在起球隊裡的分組對抗都靠PK賽來決勝負。而每次練習結束前,每個球員都必須要踢一次12碼球,就像是現實比賽中的狀況一樣。Jordet更建議,踢這球時,球員身旁必須淨空,以忠實呈現比賽中球員孤立感以及心中對PK的恐懼。

但有時世事就是不能盡如人意。荷蘭隊在下一次以PK決勝的比賽中以 9比10的比數敗給了奈及利亞。Jordet以為他會因此而丟了飯碗,但他後來重新思考訓練模式是否有不夠周全的地方。經過審視後,Jordet發現,他之前都只給球員看進球的成功範例,而沒給他們看失敗例子。到後來才明瞭,應該給球員看那些失敗球,因為那才是他們恐懼的根源。

Foppe de Hann 從航空業以及核電產業的風險控管中得到靈感,要球員們懂得對失敗的PK進行危機處理。Jordet說,就算是最成功的PK者在比賽中也會失手個一兩次。他建議在依序上陣PK時,上一位球員要是失手的話,下一位隊員要上去拍拍他並帶他回隊。

教練 Foppe de Hann則對球員說:「如果你失手的話,錯不在你而在我,因為是我叫你上去PK的。」

在2007年的 6月,荷蘭青年軍在對上英格蘭的比賽中,靠著PK拿下一場經典勝利。這場球鏖戰至雙方各派16名球員出來PK才定勝負,戰況慘烈可見一斑。踢進兩球的 Roy Beerens說:「在PK時,我謹守著練習所習得的要領,保持鎮靜並深呼吸。」 Foppe de Haan則激動得說:「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荷蘭希望苦練踢12碼球的成果能夠在2008年的歐洲盃比賽中展現,但人們依然憂心忡忡。翻譯員Boom在看他兒子踢球時表示:「的確,PK魔咒已經解除,但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魔咒何時會降臨。」

好消息是,荷蘭在 6/9的歐洲國家盃中,以 3-0擊潰義大利,打破了自1978年以來從未勝過義大利的魔咒。舊魔咒接連解除,新魔咒尚未降臨。看來,荷蘭隊球迷還可以高枕無憂好一陣子。

(陳律安)

台長: 葉子
人氣(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鉅亨看世界-轉貼自鉅亨網 |
此分類下一篇:鉅亨看世界-放羊的政府
此分類上一篇:鉅亨看世界-僧多粥少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