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
2008 / 06 / 09 星期一 18:00
全球糧價上漲造成糧食危機,各國庫存拉警報,數百萬貧窮人口挨餓,營養不良和饑荒不只殘害健康,也造成許多社會動盪,英國《衛報(Guardian.co.uk)》最近推出長達一週的系列報導,探討全球糧食危機造成的影響,報導中深入菲律賓貧窮農家,紀錄農民如何在米價高漲的時代,為養活一家族在掙扎求生。
清晨,農民Marlon Tayaban一大早就起床,步下小徑,走向栽滿稻作的梯田。這裡是菲律賓北方的Banaue鎮,景色宜人,窄細傾斜的梯田像斑紋一條一條圈繞著山巒,耕種的農作物將山坡染成廣漠的綠色色調。
Marlon Tayaban已經在這裡生活了36個年頭,舉目所及他被滿滿的稻田包圍,一邊是泡在水田裡亮澤的嫩秧苗,另一邊較高處霧鎖的山谷上,是已經等待收割的深色稻穗。這裡每寸土壤都孕育著稻米,稻米正是亞洲最重要的農作物。
但是Marlon Tayaban卻跟百萬小農一樣,面臨漸趨嚴重的生計問題。他每週赴市場一次,購買的食物比他賣出得更多,土地生產的速度遠不及孩子們吃飯成長的速度。他從13年前開始種植稻米,當時有兩塊地,只需要養他和妻子兩個人;現在土地沒有變大,卻多了 6個孩子要撫養。
當糧食還便宜的時候這並不構成問題,但去年起糧價三級跳,問題開始無法忽視。雖然Marlon Tayaban對原因不見得清楚。
貧窮的農家裡沒有電視,所以他並不知道聯合國對糧食危機發出警告,也無從了解墨西哥發生「玉米餅」示威活動、義大利的「麵條抗議」或是印度的「洋蔥抗爭」。當然,他也沒聽說氣候變遷或生質能源的報導,不曉得孟加拉和緬甸被颶風侵襲─這些事件加劇了全球糧食供需不均。
不過,這位農夫透過每週一次的市場採購,約略感受到糧價飆漲發威。
去年此時,他每個月花2200菲幣披索(約 51.11美元)買米,現在必須花3700披索才行(約 85.96美元)。在景況好的時候,他靠修繕等勞務工作賺取每個月3000披索(約69.7美元)的薪水,但他表示,「日子越來越難過,米價變貴我們還是得掏錢買,我只能更努力工作賺錢」。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菲律賓 Cordilleras山區東面的梯田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因為梯田規模創下世界之最,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人造灌溉系統。梯田總長 20000公里,灌溉溝渠乃全球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起源可能為西元前1000-100年的菲律賓山地原住民。千年之後,Marlon Tayaban在此成家立業。
全球糧價勁漲傷害了市井小民,不過,連這個地方的米價都漲價,卻有點奇怪。這個古老的農耕地帶長期與環境爭地,但梯田的收成向來可以自給自足。
主要的問題來源在於人口成長。這裡的夫妻平均養育 5-6個孩子,Marlon Tayaban有 7個兄弟姊妹,自己與太太則生 3男 3女。雖然有部分人口外移至城市,但Banaue鎮內的人口仍穩定成長,15年前人口為1 8000人,現在已增加到 21500人。
但是土地是固定的,作物增產的空間也很小,因為這麼高海拔的環境下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穫。Marlon Tayaban家兩塊地年產 150公斤稻米,僅夠全家人吃 6個星期。整個Banaue鎮的情況都差不多,當地官員表示,每年一戶農家生產的稻米只勉強夠吃半年。
全菲律賓都面臨類似問題,需求過度擴張、食物供給不足。目前菲律賓人口有9100萬,每年以2%速度增加,是全球人口增幅最快的地區之一。菲國是全球最大的稻米進口國,今年該國期待能購入 270萬噸稻米,差不多是境內人口糧食總需求的 10%。
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FAO)統計,光2007年12月到2008年 4月間,菲國在國際稻米市場的收購足以掀起 76%糧食漲幅。但錯不只在菲律賓,全球糧食消費長期超過生產量,以致全球稻米庫存已經降到1976年以來最低點。
造成世界糧食危機的原因百百種,包括快速開發中國家:中國、印度的消費需求大增,澳洲大旱,油價爆增、生質能源越來越流行。不過在菲律賓,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人口。國際稻米研究中心的Duncan Macintosh表示,「人太多的問題比生質能源或氣候變遷更棘手」。
也因為稻米粒粒皆鈔票,使得有些泰國農民開始帶著獵槍露宿在自家農地,以防偷米賊猖獗。許多產米大國包括柬埔寨、越南、埃及、印度、巴基斯坦與中國都開始限制稻米出口,確保國內糧食供應無虞。
就算豐收的時候,流通在國際的稻米量這麼少,造成市場劇烈波動。頂級泰國米價格從每噸 334美元衝破1050美元。
糧價對經濟和社會的衝擊慢慢向外擴散,連小農Marlon Tayaban都可以感受到。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統計,菲律賓3000萬每天生活費不達 1美元標準的人,需耗費 60%所得在購買糧食。
由於糧油雙漲, 4月通膨率觸及 3年新高達8.3%,同樣來自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顯示,糧食每漲 10%,將再推 230萬人陷入貧窮。
對亞洲各國的領導人來說,力求穩定稻米價格是最優先要務,而菲律賓總統 Gloria Arroyo深知這一點。她上個月表示,「現在的糧食問題像拿刀子架著努力工作的菲律賓平民。我們必須快點採取措施防範民眾與菲律賓經濟遭遇危機。」
她召開國內的糧食高峰會,開始打擊境內稻米與麵粉商的不肖囤積,頒布命令暫停菲國土地使用變換,以及承諾額外400億披索給農民購買稻種的農業補貼。
對窮人來說,額外援助可以降低饑荒發生的風險,因此菲律賓政府打算給國內30萬低收入戶家庭每個月最高1400披索的補助。國家也釋出平價稻米分散各地,雖然每個人每次限購 3公斤,但仍吸引大批民眾前來排隊領購。
Marlon Tayaban一家則用很傳統的方式因應米價上漲:女人到海外去工作,然後把家裡的牲口送到市場賣掉。
4 月時,Marlon Tayaban的妻子Yugenia在杜拜找到一份幫傭的工作,她替小孩每個月寄1700披索回家。這種事在菲律賓很普遍,海外匯款回鄉的比率超過該國 GDP的5%。Marlon Tayaban說,真的沒辦法只靠自己養家,就算家裡有雙薪收入,生活還是有點困難。
上個月他不得不做個艱難的決定:把家裡 4頭小豬仔賣掉。「沒錢了就只能這樣,實在很丟臉,這些小豬才45天大就要賣掉。我一隻喊價1000披索而已,其實如果能等小豬長大長胖一點再賣比較好,那時候每隻可以賣到4000披索。但我別無選擇,實在連飼料費都負擔不起。」
賣掉豬可以讓整個家裡再維持幾週不斷糧,但是這代表餐桌上沒有肉了,而且也禁不起萬一糧價再度調升。現在Marlon Tayaban家裡只剩下 1頭母豬和幾隻鬥雞,然而鄰居的情況更慘。當地診所工作的護士 Roman Lingan 警告,營養不良已經變成嚴重問題。
Banaue鎮超過2524個學齡前兒童中,有 137個已經營養失調,所幸較大的孩子類似問題比較不嚴重。Roman Lingan 表示,「食物貴,殺傷力真的很大。雖然政府有專案提供平價稻米,但對居住在偏遠地區的民眾來說,不太可能大老遠跑到鎮上排長龍只為買 3公斤的米。我想明年營養不良的情況會更嚴重。」
自給自足變得相當困難。這裡的海拔達1000公尺,不適合一年兩穫甚至三穫的雜交粳稻生長。大部分的農民耕種有機米,儘管這種米較有營養,但也只能一年一穫。
許多專家視全球暖化為糧食危機的元凶之一。雖然Marlon Tayaban沒聽過「全球暖化」,但他有注意到氣候發生變化。通常 5月是當地乾燥的時節,但今年 5月的下午都下大雨。每當他小睡片刻,小孩則擠在一起看影片時,雨就嘩啦嘩啦傾倒在波浪的鐵皮屋上。
當地農業局主管 Jimmy Cabigat表示,氣候變遷對稻作有負面影響。他說,「梯田是相當脆弱的耕作環境,下太多雨會破壞田埂,太乾燥田埂又會龜裂。每年氣候的規律都在改變,聖嬰現象還只是其中之一。」穩定的水源對稻作來說相當重要,每公斤的稻子需要2000公升的水。
除了自然因素,這裡還有人為的問題。每年百萬年輕的菲律賓人遷移到城市,大量消費食物,但農村的糧食生產勞動力隨之下降。
Banaue鎮的農村勞動人口也面臨大量輸出,有些人到城市去、有些轉往當地觀光產業。這讓農村的平均年齡高齡化,耕作與灌溉等沉重的農務開始人手不足。當地1118公頃農地,有 15%被迫廢耕。
農業官員 Jimmy Cabigat說,「田還是原來的田,但隨著觀光業蓬勃發展,勞力被分散出去,農民越來越沒辦法顧及自家本業。年輕一代雖然擁有田,卻只留老人家下來做所有的工作,因此越來越多田廢耕。如果多數年輕人都到馬尼拉或其他大城市去,老人家不可能處理所有農事。」
Marlon Tayaban希望他的孩子們都能離開田地,他說:「如果我能負擔得起,我會讓所有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這樣他們就不需要在田裡工作。農耕是很辛苦的,有時候甚至一點錢也賺不到。」
大部分的農民都像他一樣掙扎度日,雖然今年全球預期農作會豐收、糧價上漲的壓力將放鬆,但下一次天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度降臨。
國際稻米研究中心的 Duncan Mackintosh表示,「現在緊繃的情況是告一段落,但我們還沒真正脫離糧食危機的險境,這次事件是個警惕,或許夏天颱風季之後、或許 5-6月季風來臨時,類似的糧食危機可能再發生。」
人們能否生產足量的稻米,供應人口長期擴張?菲律賓的天主教會預測,稻米供應不穩定的情況至少會持續 3年或更久。科技革新或許是解決之道:新的雜交稻種、更有效的灌溉方式、精確估計人口擴張增加的需求量。
菲律賓總統 Gloria Arroyo表示,如果菲律賓想在稻米消費上自給自足,推廣家庭計畫和節育勢在必行。
現在Marlon Tayaban就像過去的祖先一樣,把希望寄託給老天爺,他祈禱今年豐收、祈禱颱風季節平靜度過,祈禱家族不會陷入貧窮。
(林佳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