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5 07:17:38| 人氣13,3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北三峽]:長福巖祖師廟~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美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峽祖師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歷經三度重建.第一次因大地震原廟被毀,經於清道光十三年(西元1833年)重建.第二次因甲午戰爭失敗,清廷締約馬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三峽鎮民不願異族統治,以本廟為反抗大本營;事敗,廟堂遭日軍焚毀,至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再度重建.
  
今祖師廟為第三次重建,始於民國三十六年(西元1947年)農曆七月,由本籍畫壇耆宿名藝術家李梅樹(西元1902-1983年)親主其事;自四十六歲起至八十二歲止,以半生之歲月為 弘揚傳統藝術文化與繁榮桑梓,并追念清水祖師公之豐功偉績,而規劃重建.其結構純以我國傳統式古法建造,建築彫刻之美聞名遐邇,故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美譽.

三峽祖師廟建築均以精彫細琢,歷經四十九年尚未完成;殿內之木雕,石刻,浮彫或銅鑄,無一不是匠心獨運鬼斧神工之傑作.三峽祖師廟實為一座代表傳統文化的藝術館,亦可稱為雕刻博物館,常年吸引無數中外遊客,藝術專家學者及友邦貴賓蒞臨觀賞,歎為觀止。
 
到三峽祖師廟的交通指南
1.步行路線建議:搭乘台汽客運公車在台汽客運總站下車後沿民生街走到底,左轉民權街不遠,即可在左手邊的長福街看到祖師廟。 或沿三峽溪旁楊柳搖曳的清水街漫步,途經宰樞廟(建於1777年,奉祀亦天上帝公廟,廟口是昔日碼頭所在)後繼續前行,在看到左手邊的長福橋後轉往右走,便可見到三峽祖師廟。 

2.開車者由長福停車場走過長福橋即達三峽祖師廟。
 
2007.9.8到三峽祖師廟參拜

 
[三峽祖師廟]:由長福橋端看三峽祖師廟

 

[三峽祖師廟]:正面的三峽祖師廟

[三峽祖師廟]:全省的祖師廟近百座,北台灣最具規模的分別位於三峽、萬華、及淡水,其中以三峽祖師廟歷史最悠久

[三峽祖師廟]:台灣光復之後,三峽祖師廟由世居三峽的藝術家「李梅樹」教授,主持祖師廟第三次的改建工作,一路的翻修改造,成就祖師廟今日的面貌。

[三峽祖師廟]:祖師廟裡外繁複精巧的結構與設計,可謂台灣民間藝術的瑰寶。

[三峽祖師廟]:走進廟內,你不妨先舉頭看看屋頂下方繁複細緻的梁架,再看看屋簷本體的雕工。

[三峽祖師廟]:在這兒,除了傳統形式的廟宇結構,舉凡廟裡外的門、頂、牆、柱、簷、梁、檻,都是精巧的木雕石雕藝術精華。

[三峽祖師廟]:龍柱

[三峽祖師廟]:石鼓

[三峽祖師廟]:柱身型式分為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及雕有對聯的圓柱、牆身中方型的平柱及門柱。

[三峽祖師廟]:香爐

[三峽祖師廟]:鐘鼓樓築在廂房上,為六角形平面,三層簷攢尖型式,各屋簷皆作六條垂脊,脊飾草 上各盤有一龍;其木作部分頂部為一方形,串角向下稍有上揚。其造型精巧細緻,屋頂裝 飾為六龍護塔,寶塔甚高,使得整體造型更加尖峭。

[三峽祖師廟]:中殿居中獨立,和四面的前、後、側殿隔有中庭,而以過水廊和兩廂相連

[三峽祖師廟]:在這兒,不管那些巧奪天工的藝術手法,是廟宇結構的一環或純粹為了裝飾,你都會為這些木工師傅的匠心獨具發出由衷的讚嘆。

[三峽祖師廟]:正脊及垂脊是以烏磚砌成,烏磚比紅磚適合疊砌正、垂脊。正脊分為五層,最上為脊飾,三川為雙龍搶珠,五門則是雙龍護八卦

[三峽祖師廟]:祖師爺原來姓「陳」,名「昭應」,是北宋時期,現在的河南省開封縣人。祖師爺年青時曾追隨宋朝丞相文天祥,後來又對抗元朝,轉戰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明太祖為了追念陳昭應的功在國家,封為「護國公」,在福建省的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讓人們崇祀,因此安溪人稱為「祖師公」,那個祠堂稱為「祖師廟」:又因為祖師爺生前隱居在清水巖,大家就尊稱祂為「清水祖師」。

[三峽祖師廟]:太陽星君

[三峽祖師廟]:太陰娘娘

[三峽祖師廟]:祖師爺(寄放.無主等)

[三峽祖師廟]:田單復國

[三峽祖師廟]:臥薪嘗膽

[三峽祖師廟]:由世居三峽的藝術家「曾雙春」所完成的《清明上河圖》浮雕壁畫

[三峽祖師廟]:祖師廟前廣場邊的「楊柳樹」

[三峽祖師廟]:「福安宮」在祖師廟的右手邊

[三峽祖師廟]:慶讚中元的牌樓

三峽祖師廟大事紀 
 
1767年 (乾隆32年) 三角湧、石頭溪、海山口、鶯歌石、中庄、 二甲 九、橋仔頭等地的安溪人,洽議籌建祖師廟,於八月間興工,並以姓氏分為七股,繼續籌募基金 ‧ 
1813年 (嘉慶18年) 三角湧居民陳川在開墾耕作之餘暇,借廟內開設書房,從事教育工作‧
1833年 (道光13年) 北臺首屈一指的文人陳維英,為長福巖撰聯三對‧ 
1833年 (道光13年) 台灣北部大地震,祖師廟部分損毀;再度發起募捐,建立較具規模的廟宇‧
1894年 (光緒20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1895年 (光緒21年) 中國戰敗,中日簽定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 同年,日軍抵台接收;大軍到達三角湧,三角湧義勇軍奮起抵抗,日軍傷亡慘重,但義勇軍終因人員與裝備不足而不敵日軍,日軍遂焚燬祖師廟以洩恨.............. 
1899年 (光緒25年) 三峽祖師廟第二次重建。
1938年 (民國27年) 長福巖財產管理權由三峽街役場小林堪藏街長 (日人) 代理管理。 
1945年 (民國34年) 二次大戰結束,日人撤台;財產管理權由代理三峽街長李梅樹接管。
1946年 (民國35年一月十五日) 召開祖師廟委員會議,七股姓氏中,每股推派二名代表參加。由於祖師廟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研擬第三次重修。 
1947年 (民國 36年一月八日 ) 相繼成立管理委員會與重修委員會,分別負責管理與重修事宜。
同年 一月十五日 成立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公有財產管理委員會規章草案,同時由三峽鎮公所歸還財產管理權給管理委員會接管。
同年 一月二十二日 民國三十六年 農曆正月初一 開始募款。 
同年 一月二十四日 正式公告重修募款。 
同年 一月二十八日 召開財產管理委員會與重修籌備委員會議,向台北縣政府呈報募款及工程計劃書,備案。
同年 二月二十八日 228事件。 
同年三月九日 民國 36年 農曆二月十七日 丁亥日卯時,重建工程破土。
同年七月七日 長福巖清水祖師廟重修籌備委員會組織章程正式成立。
同年八月十七日 民國三十六年 農曆七月二日 早晨,重建工程興工。
1948年 (民國37年) 八月十五日 前殿兩壁地基施工。
1949年 (民國38年) 六月二日 推薦主任委員陳炳俊,副主任委員李梅樹、劉鉅篆。
同年六月 遷居豐原的三峽人詹有義樂捐木材。 
同年 七月十四日 購德山花崗石一批,總值舊台幣 55,100,000. 元。 
同年 九月十日 農曆七月十五日 ,搭架、拜架腳。
同年 十一月二十一日 民國三十八年 農曆十月初一 ,前殿中樑開始,卯時開斧 
同年 十二月五日 前殿大樑油漆興工。
同年 十二月十一日 民國三十八年 農曆十月十二日 卯時前殿上樑典禮。
1950年 (民國39年) 十一月十五日 農曆十月十九日上前殿大眉。
1951年 (民國四十年) 祖師廟重修委員會徵聯啟事刊登於台灣新生報九月二十五日、十一月十二日,聯合報十一月十九日,台灣詩壇 十月十日 。
同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股李姓供獻牲豚豬毛,彙集變賣以作重修基金之辦法公告。 
1952年 (民國四十一年) 一月 農曆正月初六,祖師公誕辰祭典輪當。 
同年 二月十日 農曆正月十五日 創設拜斗法會。
同年 八月五日 徵聯入選者榜示,賈景德、胡商舜、林鎮祥等人。 
同年 八月二十一日 農曆七月二日 重修五周年。
同年 十二月六日 三峽祖師廟財團法人成立大會 (第一屆第一次)。 
1953年 (民國四十二年) 一月九日 每年農曆十二月九、十、十一日計三天謝斗。 
同年 五月二十五日 加入中國佛教台灣省分會,北市支會。
同年 七月十七日 長福巖清水祖師公有財產管理委員會主席劉鉅篆,與財團法人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公董事長劉鉅篆,辦理財產管理業務移交。
1954年 (民國四十三年) 四月十六日 五門 (西邊) 工程施工。 
1955年 (民國四十四年) 四月十四日 農曆三月二十二日乙巳日卯時,五門做樑。
1957年 (民國四十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 重建十周年。
1958年 (民國四十七年) 十月一日 農曆八月十九日,構疊前殿大碩石典禮。
1959年 (民國四十八年) 十月 第二屆法人登記、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
1961年 (民國五十年) 十一月十八日 農曆十月十一日卯時,遷座典禮。 
1963年 (民國五十二年) 七月三十一日 農曆六月十一日乙亥日卯時,中殿作樑。 
同年 十二月二日 農曆十月十七日 己卯日卯時,中殿上樑典禮。
1966年 (民國五十五年) 十二月 第三屆法人登記、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 
1967年 (民國五十六年) 三月十二日 農曆 二月二日 乙亥日卯時,中殿安置大砱石典禮。 
同年 十一月十一日 農曆十月十日 卯日子時 (初九夜) 建廟二百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暨鎮座典禮。 
1968年 (民國五十七年) 二月二十四日 祖師公神像迎回長福巖。 
1973年 (民國六十二年) 十二月 第四屆法人登記、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
1975年 (民國六十四年) 四月十六日 鼓樓施工。
1978年 (民國六十七年) 鼓樓完工。
1980年 (民國六十九年) 第五屆法人登記、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 
1981年 (民國七十年) 鐘樓完工。 
1983年 (民國七十二年) 二月六日 三峽祖師廟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梅樹教授去逝。 
1987年 (民國七十六年) 第六屆法人登記、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 
1990年 (民國七十九年) 三峽祖師廟董事會解散三峽祖師廟重建委員會。 
1993年 (民國八十二年) 八月 三峽祖師廟董事會醞釀遣散所有雕刻師傅,經熱心民眾、專家學者及民意代表的奔走與呼籲,祖師廟董事長陳天賜同意繼續聘用。 
1994年 (民國八十三年) 第七屆法人登記、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由於人為因素,改選過程一波三折,至今尚未經台北縣政府核准登記。
1995年 (民國八十四年) 三峽祖師廟另設立所謂 [建設小組] ,計劃自中國大陸引進發包成品 [石欄杆],由常務監事兼建設小組成員之一李水源召開 [說明會];與會學者教授及文化藝術工作者一致認為,基於安全與整體藝術性的考量,祖師廟並不適合裝設 [石欄杆]。
1996年 (民國八十五年) 六月 [建設小組]對外發包自中國大陸引進的 [石欄杆]成品,經香港轉運高雄,運抵三峽。
1996年 (民國八十五年) 十一月 三峽祖師廟遣散所有雕刻師傅,以常務董事 (第六屆?第七屆?) 李溪圳之名義發給離職證明;三峽祖師廟將近五十年的重建工程至此完全停頓,而整個重建工程尚有三分之一未完成...............
1997年 (民國八十六年) 二月二十八日 三峽祖師廟以副董事長邱弘文之名義,召開不具合法性之 [第七屆董監事聯席會],三峽鎮長洪見文應邀與會指導。 
1997年 (民國八十六年) 四月二十八日 三峽祖師廟以副董事長邱弘文之名義,召開信徒大會,商討有關董監事與信徒改選事宜;會中若干信徒質疑第七屆董監事會之合法性,並針對董監事會未能合法成立一事,建議成立調查小組徹底調查其原因。 

〈三峽祖師廟簡史〉
一、清水祖師略傳

  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一帶多稱為「烏面祖師」,臺灣則稱為「祖師公」、「祖師爺」。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師廟中,祖師爺的分身,別稱「三代祖師」、 「蓬萊祖師」、「顯應祖師」、「照應祖師」、「輝應祖師」、「普庵祖師」,以及最有名的「落鼻祖師」。至於祖師爺由來的傳說神話,則多不勝數,其要者如下:

  根據三峽長福巖所記載:祖師,本名陳昭應,河南開封祥符縣人。其祖上征契有功,歷封鎮疆撫布政,崇信佛教,訓子弟以忠孝報國,大亂從遷南渡,移居閩南之泉州安溪。祖師卜居清水巖,墾田訓民。及元人滅宋,追隨孤臣文天祥,英勇抗元。後兵敗,乃改裝僧侶,遊走閩越地區,勸化反抗異族,組織義軍。事敗潛回故里,囑示子孫曰:「我華夏自宋以來,多受異族侵凌,鐵蹄蹂躪,不能復國。今我老矣 ,你等世世宜守吾言,雪恥抱國仇以安我漢族。」其徒眾後從朱元璋滅元,太祖追念陳昭應公,功在家國,敕封為「護國公」,詔命於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崇祀,因此安溪人尊稱為祖師公,祠曰「祖師廟」,其生前隱居於清水巖,故稱清水祖師。

 龍山區祖師廟所傳述: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應,或曰昭應,法名普足,宋仁宗慶曆四年正月初六誕生(此日確為祖師爺聖誕)於福建永春縣。從小出家,初居六雲寺,後獨往高泰山,持戒自修,為求明師,特走大靜山,參拜明松禪師門下。三年終於悟道,明松授予衣缽,並告之曰:「我佛最大功德,莫如行仁,所以要捨棄萬緣,務以利物濟世為職志。」因遷麻章,遵照師訓,施醫濟藥普救貧病,凡經祖師診治的人沒有不奏效痊癒的,當地人士尊為上人,即其別號「麻章上人」的由來。

  落鼻祖師:相傳原萬華祖師廟的祖師爺神像,每逢天災地變,或疫病流行的前夕,祖師爺的鼻子會先掉落,以示警告(一說塌陷)。後來中法戰爭爆發,淡水人請去祖師爺神像為我軍助陣,及勝,以為祖師爺法力無邊,竟拒絕歸還神像,艋舺人無奈,只得另刻一尊神像,艋舺人和淡水人也因此成了世仇。現在淡水祖師廟中,仍 供奉著這座神威顯赫的祖師爺神像。

 黑面祖師:祖師爺神像面黑如鐵,據說曾與惡鬼鬥法,被煙火連燻七晝夜,面色黧黑,卻終降伏惡鬼,其日後成為祖師爺座下的張、黃、蘇、李四大將軍(即為中殿的四座銅像)。

 此外,鄭昇昌、廖毓文亦集有數則傳說,或言其年少出家,而後得道,或言媽祖點化,亦有言及祈雨、湧泉的傳說,惟其言多語焉不詳,訛誤頗多,此僅提及,不多著墨。

  以上的神話,固然分歧難明,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傳說,全部都源自福建省永春州安溪縣清水巖的祖師爺傳說。
 
二、長福巖清水祖師廟簡史

  三峽地方昔日為原住民所據。漢人移入開墾斯土,謹從安溪請來祖師分靈,以存漢族討伐異族之精神,藉以安心開拓,從事生產。至甲午戰敗,日軍侵台,三峽人士奉祖師爺之民族精神,以長福巖為據點,力抗日寇;及敗,日軍焚毀廟宇,屠殺居民。祖師廟原創之初,曾因大地震的損害,而重新修建過。這次戰火後重建,是為第二次重建。

  光復後,因感於廟宇年久失修,再加上當年帶著祖師爺護符的軍伕,現已安全回到家鄉,為報祖師神恩,也贊成重修祖師廟。基於此因,在民國三十六年開始了第三次的重建工程。原本的重修委員會,也改為重建委員會,而重建基金的來源,完全靠信徒的捐款和廟方主動的籌措,以及祖師廟名下的眾多不動產。
 
    工程之初,因為造成環境的髒亂,遭受非議,管理委員會因而買下廟旁的戲院,改建成木石工寮。然而工程進度的緩慢,一直是鎮民攻擊的焦點,直到前殿三川完成後,信徒們才了解到祖師廟不凡之處。

  由於品質的高要求、匠師人才的流失,以及資金的不足,造成工程進度十分緩慢。而自民國七十二年李梅樹教授去逝後,工程進度就更難符合原有標準。現今('94)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仍未完工,後殿和整個二樓部分都還在進行著龐大的重建工程。
 
〈三峽祖師廟的建築〉
一、建築的樣式

  長福巖在乾隆年間建廟時為一小庵堂,道光年間第一次重建則稍具規模,但其樣式已無法考查,第二次重建為合院兩進式廟宇,三川及中殿都是單簷燕尾式;接下來便是民國三十六年的第三次重建。

  長福巖的座向是坐壬兼亥,為三進九開間殿堂式廟宇,與艋舺龍山寺相若,中殿居中獨立,和四面的前、後、側殿隔有中庭,而以過水廊和兩廂相連。廟身面寬近三十米,以九開間而言是足夠的,進深約四十米,以三進式而言則是非常不足的(艋舺龍山寺進深約七十米)。

  第一進是前殿,中間三川有三個門可供出入,外側圍以劍門; 天公爐置於入口階梯下,而中殿的香爐則放在丹墀前殿處,前殿兩側為五門,東為龍門、西為虎門,五門和兩廂相連,鐘鼓樓位於兩廂上,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前殿與中殿間為丹墀,即中庭,寬約十八米,深約九米,占廟身面積八分之一左右。前殿、側殿、兩廂及過水廊圍繞四周連成一氣,可自各角度欣賞廟宇建築。

  中殿供奉祖師爺,兩廂分別供奉日、月神,側、後殿皆為兩層式建築,上層將供奉現在中殿裡所供奉分靈的祖師爺,底層則作為辦公室及圖書資料室;而目前後殿之工程則因為都市計劃的關係而仍在磋商中。廟之西側有一戲院,民國六十三年被購下作為石作及木作工場,將來廟落成以後將改建為集會室。

二、整體的風格

  長福巖屬於台灣傳統廟宇後期型的風格,即前殿採三個獨立屋頂的組合,並為五門制 ;此外,在風格上還有幾項特徵:
 
  在李梅樹教授的嚴格要求下,每一個圖樣、成品及漆色都需經他過目才能決定,而李教授也採用了一些西洋風格,比較典雅莊重,有別於傳統的古樸格調。

  長福巖的建築、風格和傳統廟宇有明顯不同,約有下列五點:
    1.全部都以藻井做成暗厝形式,以往只有殿堂式的廟宇的中殿及三川殿才用這種做法 ,以代表尊貴。
    2.壁體全用石作。
    3.梁、枋形,和傳統橢圓形不同,且不用彩繪,而以浮雕貼金做為裝飾,其格調迥異 。
    4.廂房為兩層樓式,樓板及梁使用鋼筋混凝土構造,二樓再以古法做出側殿及鐘鼓樓 。
    5.外型雄偉且向垂直方向延但,並受李梅樹教授寫實風格的影響。
  由於以上因素,使得祖師廟和其他廟宇卓然不同,因而造成了祖師廟的特殊風格。

三、各殿的分析

前殿
  前殿的三川、五門同為假四垂式屋頂,在中間四點金柱升起,形成上簷,其掩風略以反曲線跨於下簷正脊之上,形成完整的山花牆,使上簷更有騎在下簷上的感覺。

  長福巖的五門有附點步柱使得步口加大, 其形式可說是由「室仔頭」加上簷口及步柱而成,且三川和五門共用一山牆,就其效果來說,其前殿較強調立面的感覺。屋頂面共有六個 ,正面一共有二十九個屋脊,脊上皆有草尾飾及剪黏,形成繁複及華麗的效果。三川的山牆為燕尾式,兩側五門的山牆則是作成多角型的鵝頭。下簷的正脊也作出燕尾及垂脊,是屬於重簷式的作法。

  長福巖的前殿較其他廟宇為獨特,最主要原因在其簷口的寬高比例,其三川約一點八 ,五門為一點九,比例較為瘦高,這也是其一項特徵。

中殿
  中殿為五開間重簷歇山型式,四週有迴廊,左、右、後三面為山牆,正面為劍門,並設有月台,月台前有龍陛,兩側有台階通丹墀;從基座至正脊寶塔頂端高度達20米,屋頂 面斜度已近四十五度,這種高下之勢,造成了十分壯觀的效果。

鐘鼓樓
  鐘鼓樓築在廂房上,為六角形平面,三層簷攢尖型式,各屋簷皆作六條垂脊,脊飾草 上各盤有一龍;其木作部分頂部為一方形,串角向下稍有上揚。其造型精巧細緻,屋頂裝 飾為六龍護塔,寶塔甚高,使得整體造型更加尖峭。

  側殿及後殿
  這一部分到目前為止仍在施工;後殿亦為二層,屋頂採假四垂式,正面寬為九開間, 亦分三川及五門,柱位和前殿對齊,進深甚小;但因都市規畫被畫為綠地,而無法興建, 成為一回字型的完整廟宇,現在正和縣政府溝通中。
 
四、負責建設的匠師

  長福巖建廟的木作匠師是彬司派(陳應彬)的第子,有建前殿的陳田師、中殿的巳堂師、鐘鼓樓的次武師,以及側殿的張福松等等。彬司派的作品有幾項特徵:
 
  而長福巖亦兼承了大部分的特徵。木雕方面匠師較多,而每個匠師都有其專長;最 初三川的木雕由黃紅圓(人稱龜理司,擅長人物雕刻)。其後五門施工時,又有李奐美、蕭博文、李松林等許多木雕匠師來到 。 在石作方面,最初頭手為蔣銀牆,其後分別是施天福、施弘毅、劉英宏等。

  以上三部分匠師,最初興建三川是採承包制,但是匠人為了趕工期及成本的關係,無法作得很完善;從五門開始,所有匠人由廟裡聘雇,材料由廟裡採購,因此使施工品質提高許多。另外尚有剪黏匠師,前殿由石連池所作,中殿及鐘鼓樓則由林瑞芳所做。

  長福巖自重建至今,所使用過的匠師實在是不可勝數,在漫長的建廟過程中,匠人來來去去已歷數代,有的老邁生病或者去逝,或者因待遇太低,或者自己開業,甚或有些被挖走。有這麼多匠人參與,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由此又可看出長福巖在民間工匠技藝上的價值,是有多麼地珍貴了。
 
〈三峽祖師廟的建築構造及材料〉
 長福巖的營建步驟和傳統廟宇大致相同,且全用人力施工;其營建除採用古法外,一 切規矩亦遵照古禮,如施工中,搭鷹架要拜架腳、置大 石、上大梁等都要看時辰,舉行儀式。而在這四十多年的重建過程中,主要是耗費在細部的製作上,實際上構架的組合及興建時間則較少。以下分別介紹三川及中殿之營建過程:

一、三川
1.定分金線及金柱位置,並將牆位置放樣出來。
2.在柱連線上作基礎,然後開始搭施小架。
3.下榫定磉,先放柱連線上的柱石以定磉盤(即柱礎下的石板)位置。
4.置柱礎,之四面金柱,並開始組合金柱的大木作構架,以「撐仔」來固定,最後是上大梁,這時,金柱間的藻井可以開始組合。
5.立付點柱及平柱,完成大木作構架的主體(次要構件如員光等是後來再以深淺榫方式裝上)。
6.釘桷仔及檜木板,這時先用紅瓦大致舖上,以防雨淋日曬。
7.舖筒瓦,作屋脊及剪黏。屋頂面的弧度乃是以繩子繫於上下兩端,其直線即為「加水 」的斜度,以繩子下垂為樣作成弧狀(即軟水)。屋脊的作法則是在泥水施工完後, 由剪黏匠師將屋頂各種裝飾做起來。

二、中殿
製作步驟:
1.放樣及作基礎。
2.下榫定磉
3.牆體築至腰身後,立金柱,完成金柱構架,然後組合藻井。
4.立其他各柱,完成大木作。
5.完成大木作後,組合網目斗拱。
6.釘仔及檜木板,築山花牆。
7.舖瓦及作屋脊。
8.剪黏。
  
    在經過實地觀察後,我們發現,中殿之規模較大,各部分結構都作得較堅固 ,但卻因施工太慢而遭到批評,因此各構件未全部完成而開始組合,落成後細部再繼續施工。

  由以上營建過程,我們可知廟宇施工在各部分構件的尺寸必須很準,絕對不能發生差錯;而在參觀過後,我們更不得不佩服前人建廟之謹慎及周詳,也正由於前人兢兢業業的努力,才能造就今日遠近馳名的「三峽祖師廟」。
 
 〈三峽祖師廟的建築營建過程〉
 
一、基礎及基座
    長福巖祖師廟的基礎皆是用鋼筋混凝土構造,以地樑承載結構物重量,地樑位於柱位連 線下,地樑上砌磚一點五皮至二皮而墊高至基座設計高度,磚堵呈格狀,中間填土夸實,表 面打一層混凝土以備舖面。基座是由石板砌成,石材皆為觀音石。前、側殿基座石壁僅有一 層,以混凝土粘結於磚堵上。中殿基座的石壁則為兩層,中間留孔隙灌混凝土粘結。基座的 造型簡潔,線條少。為廟中裝飾最少的部份。

二、石作
    石作包括了基座、舖面及結構體的柱、壁、楣樑及非結構體的石獅、石鼓、石窗等。石材中除了中殿的點金柱、附點柱及石堵局部和舖面局部為花崗岩外,其他皆使用觀音石。長福巖的石作有數個特徵:
 
  石柱明顯地分為柱礎、柱身及柱頭三部份,它們僅疊在一起,沒有固接材料。據解說員表示,祖師廟是建好基座,將石柱疊上再覆上頂部部份的。柱身型式分為雙龍柱、單龍柱、 花鳥柱及雕有對聯的圓柱、牆身中方型的平柱及門柱。雙龍柱施雕達三層,雕刻非常細緻, 除龍身外尚配有各種故事人物。單龍柱則是附於柱身上,沒有空隙。雙龍柱以中殿中間的「 雙龍封劍金光聚仙陣」及邊間的「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十八騎」兩對為著。花鳥柱則是以一樹盤於柱上,柱上棲著各種禽鳥。其中以中殿次間的「百鳥朝梅柱」為著。圓柱是柱中最尊者 ,常用於點金柱或附點柱,祖師廟中殿的四對點金柱、附點柱是由台北「臺灣神社」拆除而 由李梅樹教授購得的。

  石壁都是用石板層層落起,除了東西廂壁外都使用雙層石板,其間留有孔隙填水泥沙漿固結。前殿三川的石壁因為承包制施工,製作較粗糙且接頭明顯。中殿的石壁最為細緻,接 頭不易看出。整體比例優美,富有濃厚西洋古典式風格。廂房的側殿石作尚未完工,石作為施工方便皆採用較薄石板以減輕重量,而也因此需以鋼筋混凝土補強。

  石作的加工初以人力雕鑿,極為費時,後來使用氣旋式電鑽,但僅限於粗雕,細部仍需以人力才能雕的生動有力。以較簡單的花鳥柱而言,需一、二年才能完成,而中殿的雙龍柱有經十數年才雕成。石作組件的吊放皆用滑輪以人力操作的,各組件頂部留有一小孔,上小下大,再以另一件嵌入,勾以鐵鍊,加以施吊。
 
三、木作
  木作,又稱大木作。包括了結構木作(樑、柱等),及裝飾木作(員光、網目、看架及 藻井),長福巖的木作有以下三特徵:

 皆製作成暗厝形式,大通樑以上的構架位斗拱擋住而看不見,不過可做補強。棟架的 表現主題是網目及藻井,故長福巖中看不到如傳統廟宇中的瓜筒﹑束隨﹑雞舌﹑椽引等構材 。

 從石做的頂部起,木做的柱較其他廟宇為長,不僅使檐口高,整個屋頂面亦被抬高。

 部份結構組件變成裝飾性,如雀替。

  結構木作被匠師稱為「棟架」,為承載重量的主體。整個架構緊密的榫在一起,立於石作上。構件的斷面除桁條及部份柱為圓形外,其他都為矩形,使用木材為檜木。構件甚少修 飾,僅木柱有削角,枋木造型稍有變化。明間的構件漆成紅色,通梁及枋木則是以樟木經透雕及貼金箔後,用銅鑼絲固定於側面作為裝飾。暗厝中的構件則是以柏油作為防腐處理後所呈現的黑色。束木仍然做成月型,水尾則雕成鳳凰的頭狀,不過沒有束隨。吊筒則仍是承重構件,多雕成花籃狀,每個出吊筒的地方都在柱上刺三榫,上榫是束木出跳,中榫是通梁貫穿柱而出跳。下榫則是出一斗拱托柱通梁。

長福巖的棟架型態伋循古制,以下就各殿分別探討:

  前殿為九架﹑三通梁構架,牌樓面落在七架上,以磚砌於楣樑上而不透空。桁條分三段榫接,兩側上翹搭於山牆上而形成弧型屋面,桷仔垂直於桁條方向釘於桁條上,在桷仔上平 行於桁條方向釘上五分檜木板已被舖瓦,水車賭由下檐桷仔砌起,山花牆則於二通樑上用紅 磚。填砌於架構間,類似穿斗構造,二通及三通之間留有風口。暗厝中的金柱間有交叉斜撐 佔為補強。

  中殿為十九架,五通梁,其架數和關仔嶺大仙寺同為全省之冠,屋頂斜度亦最陡。中殿的後點金柱是全廟最大的木柱,為一尺二見方口徑,長近九米計劃中未來將以木雕龍盤於金 柱上,但已被取消。中殿正面為五開間,進深在中間除了前後步柱外尚有五根柱,及前後點 金柱,前後附點柱及後面山牆平柱,而形成四個間隔。而其他構件的作法和前殿類似。

  鐘鼓樓的棟架較為特殊,為平面六角形的攢尖式構架。為避免正面過於臃腫,而將兩側柱子向內修正。柱分內外兩層,外層是步柱,僅承受第一層檐的重量,步通梁並沒有出跳吊 筒。內層柱是金柱,直升至頂。在中間出跳吊筒,托住第二層檐。通樑有三根,互相交叉榫 在一起成米字形,正中心點立正同柱,為六角形斷面,六根串角自正同柱頂降下,跨榫於兩 層桁條上。長福巖的鐘鼓樓做得相當考究,第一層檐下及步口皆作網目,第二層檐下作看架 ,內部金柱間則結網。可以說是全省最精緻的。

  其次為裝飾性木作,其中主要的表示方式是斗拱。依其作用及構造不同主要有結網﹑網 目﹑及看架,其尊卑排列亦是如此。結網用於金柱中間,須較高的技術,是匠師表現的重點 。網目做法和結網類似,不同於出兩層拱的結網的地方是它只出一層,且為方形井(結網型 式有圓形﹑鬥入﹑迴旋等)。看架則出拱較鬆散,且不構成網狀。

  斗拱的出拱造形多以螭虎為主,稱為虎拱。以螭虎各種型態及動作托住斗,頗富趣味。 中殿網目的斗作成花籃吊筒形,表面裝著燈泡,夜間亮起,形成特殊而迷人的景觀。後來的 鐘鼓樓集中殿兩側的廂房都是用此做法。

  在藻井方面,三川的藻井為圓形結網,採斜跳拱。五門的藻井為正八角形,即鬥八藻井 。中殿金柱間的藻井結網是迴旋式,四個角落通梁下做有四個小藻井,也是全省廟宇中的唯 一特例;鐘鼓樓的藻井結網亦為迴旋式。長福巖在各藻井中央皆以一倒垂蓮花封住,下置一 燈泡;類似的八卦藻井已完成十個,預計全部完工時將有十五個。

  所有斗拱底部都置有斗座,型式包括浮雕的草紋斗及圓雕的馱獸斗室,馱獸有獅、象及 鹿。斗拱頂部皆以天花板蓋住,組件為主要施彩繪的部位,其色彩的表現亦多彩多姿,三川 次間的看架色調較單調,僅紅色、綠色而已,無法和貼金相稱,其他各殿則色調豐富,顏色 有濃淡之分,能充分地朱紅色的柱樑及貼金部位。

  長福巖的斗拱雖以裝飾功能為重,但其本身仍能承受甚大重量。斗拱在整個構架中所負載的重量往往超出人們的預計,它除裝飾外,尚需抵抗如地及風力,因此也有其實質作用。 欣賞斗拱時要仔細,並揣摩其作用力的傳遞及其造形關係,如此才能了解並獲得樂趣。

四、泥水及瓦作
  泥水包括排樓面及水車堵、山花牆、垂脊、正脊等,前三者是以紅磚砌成,水車堵及山花牆都以磁磚及剪粘作飾面;排樓面的磚牆被木雕擋住而看不見,正脊及垂脊則是以烏磚砌成,烏磚比紅磚長寬多出兩寸,厚度僅一半,十分適合疊砌正、垂脊。正脊分為五層,最上為脊飾,三川為雙龍搶珠,五門則是雙龍護八卦;中殿為雙龍護塔,鐘鼓樓則是六龍護塔。

  瓦作即敷瓦,木作完成後,在檜木板上以石灰漿粘上瓦片。屋頂面弧度除木作所形成外 ,鋪瓦時尚須以石灰墊出部分弧度,其程度有限。

但願人長久- 鄧麗君

台長: 台鈴(李道雄)
人氣(13,32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新北市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新北平溪]:平溪老街、菁桐老街、嶺腳瀑布、滴水觀音一日遊
此分類上一篇:[新北三峽]:宰樞廟~上帝公廟

edwardwu1950
請教大大:是否能告知末學上文所述祖師廟前殿棟架9架,三通樑,中殿棟架19架,五通樑,是根據哪個木構建築文獻資料?除了pchome的e-mail外,另edwardwu1950@gmail.com也通.謝謝!
2016-04-04 15:00: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