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30 11:31:08| 人氣59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晴朗的天空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年來第三篇《在晴朗的天空下》,純粹是給小朋友一點支持,收錄在《紅藍史地》第18期,請各位多多指正。)
 
  自畢業離校後,一直有一種想要冒昧投稿予「百卉含英」的衝動,但多年過去了,儘管曾不止一次寫下定稿,卻總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把稿件寄出,也許是自己缺乏面對自己文字的勇氣,也許是覺得自己言之無物,反正文稿就塞在抽屜裏,就如一份理所當然的逃避。
  然而,今年有機會在人生中「轉換跑道」,接手了全新的工作體驗,一切從零開始,那份心底裏的悸動,再次催促我要把握機會,把這幾年來想要跟師弟妹說的,一次過全部寫出來,不要猶豫。如是者,在非常偶然的機遇下,我動筆,嘗試整理自己的想法,在暑假的時候寫了有生以來第一篇的「百卉含英」,然後經過一個多月的思想掙扎,我把這份堆砌出來的文稿,塞了給會長,算是對自己這個曾經的「史地人」的身份,作出一個交代。
  很坦白地說,記得以前在校的日子,在史地學會的日子,我並不算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會員,因此很多師兄師姐,甚或師弟師妹,對本人的印象並不深。自高一加入史地開始,我一直待在宣傳部,默默地完成部長或其他朋友請我負責完成的工作,有時幫忙做壁報,有時幫忙校對,一切都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那種校園青春劇的「青澀」,但一切卻那麼合理,「光榮在於負責任的平淡」,作為一個會員,我樂意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後來書讀多了,開竅了,才明白這就是人類社會之所以會進步的原因。
  讀到這裏,各位可能會覺得,史地的生活很枯燥乏味,但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如果沒有史地,我的大學生活不會如此的多姿多采。
   高中畢業後,我到了台灣升學。大學生活除了以學業為生活重心,社團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選擇了加入港澳同學會。問題出現了,我如何確保自己有能力勝任交付下來的工作?記得一直以來,我都對身邊的人說,凡事一定要多學一點,邊做邊學,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所學的,也許在某一天會派上用場。在史地的時候,我雖然因為畫功拙劣,嚴重缺乏設計意念,總覺得自己貢獻不大,還好部長不斷的鼓勵,我也總在大家辛勤「勞動」的時候從旁偷師,於是畢業離開史地的時候,我帶走的是自己學會的上板、裝飾、布置、設計技巧,簡約美觀,而且省錢。學到的技能總會讓人終生受用,於是我以我有限的美工設計經驗和能力,「心大心細」地在大二的時候接任了港澳同學會的學術部理事,也「膽粗粗」地弄了一套天頭地腳,排了兩本刊物,最後僥倖入選大學的最佳刊物編輯獎。這當然不算甚麼成就,自然也難與前人的貢獻相提並論,但也確實讓我開心了好一陣子,而在心底裏,我願意把這個獎項歸因於史地學會。大三以後,有機會擔任社團領導職務,當中的信心、勇氣與堅持,很大部分也來自於自己以前在史地學會的觀察和學習經驗。不斷學習的結果,讓我在處理社團事務上更為得心應手。
  在大學裏,你永遠要背負著過多的身份,心態如何調適?特別是在異鄉求學,背負的是相對他者的身份,刻下的是「澳門人」、「培正人」、「史地人」的符碼,於我而言,未嘗不是一種鞭策,警愓自己不能有絲毫的鬆懈,不能讓「紅藍」的光芒、「史地」的金漆招牌蒙上一點塵埃,於是我要做最好的自己。特別是認識了留在台灣發展的培正校友後,這種想法更為強烈:他們有的是捷運的總工程師,有的是國軍高層軍官,有的是教會的領袖,而我,怎能不以此為榜樣,奮力向前?於是四年過去了,今天回頭一看,總算狠狠地拼搏過,於心無愧。
  思緒紊亂,我不期然想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疑問:在學校這麼多功課,這麼多測驗,越高年級越「難捱」,還要花時間在社團上,不是很不合情理嗎?對這個問題,我以我今天的體會,終於能寫下一個圓滿而完整的解答。的確,無論在大學還是中學,這些所謂「玩社團」的人都不是超人,只是一個和你和我一樣的普通人。要「玩社團」玩到學業不會退步,是一件非常考驗毅力的事。即使如我曾經在不同的社團中「打滾」多年,也深深明白到每個人(包括會長、幹部、會員)都有自己的壓力和問題需要解決,然而促使我們願意「委身於此」、全心奉獻的,不為名利,不為別人的稱讚,只為心中的那團火,以及曾經的承諾。在史地學會裏,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史地精神」吧,捉不到,摸不到,然而卻確實存在──認定了是共同努力共同進退的伙伴,就願意一起走下去,多乏力也願意走下去,一步一步,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地人,我為之感到驕傲,為自己曾經也是一名史地人而驕傲。  
  在現實的層面而言,加入了一個學會,除了意味著你擁有享受權利的合理性,更意味著你負有履行義務的責任,這是一種承擔,也是一種訓練。社會上大風大浪,而你有機會在學校這個避風港裏學習怎樣去承擔,將來航行在大海裏,你才能擁有面對挑戰時能勇敢地肩負重任的姿態。進來培正中學,主要目的是為了求學,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但在學校裏參加社團工作,則可以讓人在整個求學過程中接觸到更多,而這種經驗是難得而珍貴的,希望各位大小朋友好好把握。事實上,所謂的「學習」,並不是只有在課堂上聽課的學習,而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透過自己親身的在生活中實踐,從中學習如何如人相處,如何尊重別人,如何具有同理心,如何合作與共喜共悲。社團,正正是實踐這一切的場所。如果各位在共事的過程中虛心學習,不恥下問,愛己愛人,我敢保證各位將會獲得一個難忘的體驗。縱使做活動的過程中有苦有樂,有血有汗,但我深信這一切付出對於各位而言都是值得的。
  余光中先生說,沒有人是一個島。互助互利,除了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不同人的比較優勢,為團體爭取最大利益,更能讓人在這個「合作」的過程中,學到與人的相處之道。我們這些生活在香港、澳門的人,很少把「愛」掛在嘴邊,好像一提到「愛」就有一種怪怪的感覺,但我還是必須要說,在社團裏,請好好用心去愛你的伙伴,享受一起奮鬥的時光,因為你們一輩子可能也只有這麼短短一年的時間能夠共事而己,連身邊的這個人你也愛不了,日後怎能愛人如己、愛己愛人?「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大家不妨把這節聖經好好讀幾遍,閉眼默想一下。
  在社團裏,如何定義一個活動「成功」與否,我想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準則,但如果真的要計較「成功」的話,對幹部而言,我會覺得你們衡量自己在當中「學到甚麼」反而更為重要。學校是一個讓人有機會「嘗試」的地方,而且只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讓人全無顧忌地不斷的嘗試。嘗試之後的結果是好是壞,其實不要緊,重點在於你有做,你肯做,你就贏了。每一次嘗試的機會,學習到的經驗是其他人搶不走的,因為一切已經深深的在你的腦海裏刻下了一個印記,而且這樣的經驗也是一把寶劍,將來靠著這把寶劍,你就能夠把樹上的金蘋果斬下來,得到的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豐碩。
  今年我有機會見證各位會員「嘗試」的過程,讓我感到萬分榮幸。我期盼能看到各位在各類型的活動中都勇於走出自己的一步,在磨練中成長。「成長」對你我而言都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個必然而不可逆轉的過程,我們能夠抓緊每一個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遇嗎?不管怎樣,我覺得我還是要恭喜各位,這一年過後,你們都贏了,你們所經歷和付出的,將會成為心底裏一份永恆的感動。特別是做幹部的各位,這條路你們確實選對了,一年的苦與樂,將讓大家變得更成熟,也能更明確的找對了自我的定位,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大家仍然記得那份最初的感動,你們一定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為自己的人生譜出不一樣的樂章。
  感謝大家的包容,能夠有耐性地讀到這裏,實在不易。我在這裏長篇大論、囉囉嗦嗦地寫了一整篇文句不通而邏輯混亂的「百卉含英」,似乎也該是要停筆的時候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當各位被生活中的大小事壓得喘不過氣時,請記得身邊仍然有你的伙伴,有那樣的一雙手願意和你們一同奮鬥。在此,我祝願大家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即使那片天空偶爾烏雲密佈,請記住這只是中場休息,在晴朗的天空下,我們終能一起出發,走向夢想的彼岸! 
 

台長: Some
人氣(59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安安呦!各位同學大家好!
在下是錢多到搬不動的『一元硬幣收集狂』> <",
特為推動「好孩子,做回收,拿去賣,賺學費」活動而來,
蓋台灣乃物資缺乏之小島,除了雨水會從天上掉下來之外,
其他金銀銅鐵等物資皆須仰外人鼻息以求,
故養成珍惜資源回收利用的好習慣實是國家長治久安之計,
祈望各界一起來響應,謝謝。掰掰。
2009-12-01 20:45:24
阿信
小森 安

細讀了您的這文
文中鋪陳帶述,鋒芒帶斂
引經據典,白話易懂,將己心路歷程分享
是磨過來的人,依您年紀,著實不易

多點歷練,假以時日 必有所成
真誠的心是療傷癒痛之良藥

祝福您

阿信 感覆
2010-01-07 19:05:06
版主回應
阿信謝謝你 =]
2010-01-28 00:45:55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