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25 10:41:41| 人氣9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淨土法門全仗佛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尊敬的師父上人慈悲、諸位仁者大家好!慚愧學生甘肅驪靬古城金山寺佛學班釋開本,今日恭敬匯報的主題是「淨土法門全仗佛力」

    印祖《文鈔》云: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不同,權實各異,無非欲令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圓彰本有,直成佛道而已。但以眾生根機不一,故致如來隨順機宜,作偏圓頓漸,種種說耳。然眾生輪轉生死,久經長劫,惑業深厚,障蔽妙明,非宿根成熟者,欲於一生取辦,實乏其人。既不能一生取辦,則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萬有十千,悟而進者,億無三四。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斷煩惑而證涅槃,其難如是。致如來普度眾生之懷,鬱而不暢,眾生速出生死之道,塞而罔通。

    然如來大慈,必欲令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遂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淨土法門,無論上中下根,悉令現生度脫,乃以己信願念佛,感佛慈悲攝受,感應道交,故獲斯益。其有已斷煩惑者,即可頓證法身,速成佛道,縱令惑業深厚者,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故《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觀經》將墮阿鼻之逆惡罪人,猶得以十稱洪名,預諸末品。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盡法界一切眾生,但有信願,無一不被其澤,其圓頓直捷,超出一切法門之上。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修此法,泛修其他仗自力之法門,則但可作未來得度之因,斷難獲現生了脫之果矣。

    又: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

    甲一、法藏菩薩因地即開顯淨土法門為他力果教

    《無量壽經.至心精進》第五品中經文,「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此句經文即法藏菩薩告訴我們,淨土宗為他力果教。科註念老引日本峻諦法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頭解釋這句經文,「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者,亦有三意」,有三個意思。

    第一個,「謂菩薩常途淨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諸佛土之中最勝淨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這個事情法藏菩薩知道,這個常途淨土之行是四聖法界,就是十法界上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上面四法界是淨土,下面六道輪迴穢土,這個事情他知道。「今欲得諸佛土之中最勝淨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我不是求一般的淨土,我求最殊勝的,超越這個四土的淨土,他求這個,這就不是他的境界了。

    第二,「謂實雖隨各自樂欲,應攝取之,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這句的意思,實是實實在在,雖然隨著各自,每個修行人的樂欲(愛好跟他的願望)應攝取之,譬如小乘的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他們所得的樂,他們的欲望不一樣。初果的人希望證二果,二果的人希望證三果,三果的人希望證四果,不相同,這是隨著他自己修證,他能夠證得,這個是他應該攝取。現在法藏比丘他的願望,是希望五乘齊入報土。這個意思深,五乘包括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五乘,這五種人能夠統統都入實報莊嚴土,這個不容易,這個太特殊了。所以這個意思深,不是我的境界,這個事情我們無法想像,套一句佛法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無法想像,一般說根本就不可能。不可能為什麼變成可能?這個裡頭義理很深。

    第三個,「謂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我能經無量劫,當克獲之,斯義弘深,非我境界也」。這個菩薩是三乘菩薩,念老括弧說,「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但是現前不行,「但當下尚非其分,故下云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

    接著峻諦法師又云:「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這句非常重要,我們今天講信心問題,對這句要產生決定的信心,絕不可以有絲毫懷疑,那就是上面三種是普通一般的途徑,淨宗是特別的。淨宗怎麼特別?把自己丟掉,不靠這個,全靠阿彌陀佛,我能不能成就與我自己沒關係,我自己的能力當然不行,了生死出三界談何容易,決定做不到。但是現在怎麼樣?現在專歸佛力。八萬四千法門要靠自己,無量法門也要靠自己,現在我全不靠自己,全靠阿彌陀佛,主要意思在此地。靠佛力憑什麼?憑四十八願,和阿彌陀佛無量劫來修持功德的加持。所以這個地方的一句,黃老拈出來要我們記住,淨宗法門總是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非我境界四字,即是拋卻己分;請佛明示,即是專求佛力」。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這是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他自己開闢的他力法門。不用自力,辦不到,完全靠阿彌陀佛。我念得好,念得相應,沒有雜念了,到時候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峻諦師,他說出這句話,「開他力門」這個說法,「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說得好,說得一點都不錯,淨宗是專靠他力,不靠自力。正明,真正說明淨土宗超情離見,這是大乘教上常講的,情是情執,見是見解,超越了,離也是超越,真正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究竟方便」,方便到什麼程度?方便到究竟,沒有比這個再方便的了,叫究竟。方便法達到究竟圓滿,一句佛號,只要你真信,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底下接著說,「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所證得的果覺,成佛是果。阿彌陀佛是圓滿的覺悟,這句話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成中國意思無量覺,無量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用無量覺做為我們因地修行的中心、核心。我們修什麼?我們就用無量覺。念念不離無量覺,念久了,無量覺自然現前。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真正不可思議。用彌陀果覺做為我們修行的(我們在因地)因心。

    峻諦師曰:「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念老解釋說:「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淨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為眾生因地初心,因達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感應難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逕登不退。是乃凡愚所同能,若獨言究明自心,則唯上智所堪任。法藏菩薩於因地中,悲願宏深,開顯此他力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

    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皆是從果起修。此殊勝難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蓋自他本來不二,肯仗他力,即是於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此即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自心朗現,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淨宗之妙,全在於此。」(以上皆恭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五七集)

    甲二、能信能願能念佛,全仗佛力。

    《文鈔》與融明大師書曰:「古人云,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生死難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國,聞佛法。所不幸者,自愧業深障重,無力斷惑,速出三界,了生脫死耳。然又幸得聞我如來徹底悲心所說之大權巧,異方便,令博地凡夫帶業往生之淨土法門。實莫大之幸也。若非無量劫來,深植善根,何能聞此不思議法,頓生真信,發願求生乎。」

    師父上人在《科註》中多次開示:「佛在大乘經裡面說過很多次,講到真正相信,真正發心修行的人,是什麼根性?沒有一個不是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當中得人身遇佛法,遇到這個法門,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讓你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他能信,他能發願,他肯念佛,他一生成就,道理在此地。」說明我們能遇淨土法門,生起信願念佛求生之心,乃蒙無量諸佛加持(即阿彌陀佛加持),此乃實屬佛力。

    甲三、五逆十惡將墮阿鼻者悔過得生,全仗佛力。

    《文鈔》云:如來出世,原為令諸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直下成佛而已。但以眾生根性不等,以故如來曲順機宜,為說一切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等法。法雖種種不一,皆為成熟眾生善根,令其究竟成佛耳。然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豈易言哉。若非宿種今熟,及法身示現二種人。縱有修持,亦非即生,及一生二生所能頓了。根機鈍者,則久經長劫,尚難了脫,以其唯仗自力故也。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之難,於是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雖五逆十惡,將墮阿鼻地獄之極重罪人,尚得往生。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善人乎。況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之佛弟子乎。

    又《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三」曰:佛愍眾生無力斷惑,難了生死,故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橫超法門。無論斷惑與否,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此是正行),及修行眾善,迴向往生(此是助行),無一不得生者。即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地獄相現,若心識不迷,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求生西方。若念十聲,或止一聲,當下命終亦得往生。(此在《十六觀經.下品下生章》,係金口誠言。)既往生已,即已高預海會,永出輪迴。漸次進修,以圓佛果。若此逆惡罪人,不聞此不思議法,經塵點劫,難出地獄。餓鬼畜生尚難得,況欲得人身而修行了生死耶。當須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毒荼罪藪,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決定,則己之信願行,方能感佛。佛之誓願,方能攝受。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輪迴矣。

    當人每欲疑惑己為罪惡凡夫,十惡造盡,故對淨土法門,對阿彌陀佛生不起十足信心,故祖師大德常舉瑩珂法師、張善和等大德為例,增強吾人求生之信心。《淨土聖賢錄》記載唐朝張善和,張善和就是臨終懺悔十念往生的。他是個殺牛的屠夫,殺業很重。在臨命終的時候,他看到很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是地獄境界現前。他知道這個罪業很重,這麼多人來問他要命,來討命,他就大喊救命。所以這是機緣就很巧,宿世善根具足,蒙佛加持,正好有個出家人從他門口經過,聽到他在裡面喊救命,出家人就來問一問什麼事情。他就大喊,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出家人知道,趕快點了一把香,教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接著這一把香就大聲念佛,念了十聲,他說:牛頭人沒有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他就跟阿彌陀佛走了。所以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念佛往生,張善和是非常好的例子。他自己罪業深重,有那麼大的能力往生嗎?沒有,全靠佛力加持攝受他往生西方。

    念老在《科註》第十八願中引《合贊》文,《合贊》宗之亦云:「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機,且抑止之而已。若有已造機、已迴心,則還攝取,莫有漏也。」意為:所言除者,實為止惡之意,使未造惡者,不敢造也。若是已造者,但能迴心,懺悔念佛,則仍舊攝取,無有遺漏也。可見彌陀大願,攝機無盡。故善導大師曰:「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意謂,三世諸佛出興於世,唯為此大事因緣,宣說阿彌陀如來不思議願力,惠救萬眾。故大師又云:「今逢釋迦佛末法之遺跡,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在一經宗趣中又引《要解》經文,「如《要解》云: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這是淨土法門彌陀不可思議的願力成就。「五逆十惡」,這是造作極重的罪業,五逆十惡必墮地獄,無間地獄,地獄裡最嚴重的,沒救。可是怎麼樣?遇到淨土法門,真正懺悔、真正回頭還是有救。對於極樂世界,對於阿彌陀佛,對於信願持名,不懷疑,你就接受了,真肯幹,臨終這口氣還在,只要念十聲阿彌陀佛都能往生。「十念成就,帶業往生」。

    故念老總結,「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了是明瞭,此是這樁事情,你真正明瞭了,方能深信彌陀願力,搞清楚、搞明白、搞透徹了,我們深深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信佛的願力,你才能深信名號功德。名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的功德無量無邊,再沒有任何一法能超過這個功德的。

    又於悔過得生願中云:「若宿世作惡,有決定業,命終之後,須於此界或於他方墮三惡道。以今世悔過修道行善,誦經持戒,發菩提心,專念極樂,至心回向,求生淨土等,於是乘彌陀此願功德,遮其宿業,蒙佛攝引,不墮三途,逕生極樂,故云無不遂者。遂指求生極樂之願得滿足也。可見宿業深重之人,皆可不更三途,帶業往生。彌陀悲願之深,攝度之廣,超踰十方。」

    甲四、具縛凡夫帶業往生臨終接引,全仗佛力。

    念老於科註釋第二十願臨終接引願:若人如第十九願發心念佛,則臨壽終時彌陀與極樂世界諸菩薩等眾,前來接引,現其人前,經須臾間(指俄頃,據《大集經》即今之四十八分鐘),彼人即往生極樂淨土,作阿惟越致(不退轉)菩薩。(以上是為第廿臨終接引願。)深顯果教他力不可思議之方便妙用。具縛凡夫能帶惑往生者,皆因彌陀此願,臨終聖眾現前,慈悲攝受之大力。如宋靈芝師曰:「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可見凡夫業重,臨終之際,更多顛倒;復以四大苦逼,痛不可言,何能正念持名?不能持名,何得往生?故知凡夫往生,非憑自力,全仗彌陀大願加被,令不顛倒,始能往生也。如《圓中鈔》曰:「娑婆眾生,雖能念佛,浩浩見思實未伏斷,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彌陀而來拔濟,雖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證諸小本唐譯與《悲華》兩經,此意益顯。

    小本唐譯,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曰:「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可見凡夫臨終心不顛倒,亦不散亂,正念持名者,全因彌陀慈悲加祐之力也。又《悲華經》曰:「臨終之時,我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前,得心歡喜,以見我故,離諸障閡,即便捨身,來生我界。」又說願曰:「所有眾生,若聞我聲(聲者名也),發願欲生我世界者,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與諸大眾,前後圍繞。我於爾時入無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其心喜故,得寶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是經所顯他力妙用,彌為明顯。《稱讚淨土經》是本經小本,《悲華經》說彌陀因地及極樂莊嚴,均明彼佛臨終接引攝受往生之殊勝願力,可見彌陀願王,妙德難思,大恩大力,不可稱量。

    以上淺述淨土法門為他力妙法,全仗佛力,多引用《文鈔》及《科註》原文及師父上人科註講記文稿,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仁者慈悲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學生開本頂禮叩呈。


淨空老法師講評:

    開本這一篇報告好像名符其實,真開了本了。這個本是什麼?就是全靠佛力,這是淨土宗一生成就的大根大本,全靠佛力。這得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我們心裡頭有絲毫懷疑,與這個本就不相應了。那不相應還得靠自己,靠自己就難了,靠不住。靠本,必須在那一口氣還沒斷之前,萬緣放下,絲毫不能留戀。

    對我們最大幫助的,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大乘經是幫助。說什麼?把整個宇宙一切萬法真相說出來了。全宇宙從哪來的?我們用六祖能大師的話,清楚了當,他給我們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全宇宙,佛法裡面講的,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這就是萬法,是自性所生所現的。自性所生所現,給諸位說,是實報莊嚴土,叫一真法界,我們見不到。誰見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見到了。因為他見性了,就像六祖一樣,知道自性所現的,不是外來的。自性所現的,為什麼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是唯識所變,《華嚴經》上講得好,全宇宙唯心所現,心能生能現;識,阿賴耶識能變。心是真心,識是妄心,妄心就是有分別有執著,是個生滅心。念頭前念滅後念生,生滅頻率之快、之高,我們想像不到。

    讀了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透了一點信息,那是教化眾生的。彌勒知道,彌勒是等覺菩薩,也是古佛再來。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一句話問了三個問題,我們凡夫動個念頭,起心動個念頭,這念頭裡頭有多少個微細念頭?有多少個物質現象?有多少個精神現象?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一彈指,念念成形,形皆有識。

    我們從這句話,這個問答,明瞭《般若心經》上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什麼叫五蘊?五蘊是佛說一切萬法最小的單位,五蘊。五蘊是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物質跟精神是分不開的,色受想行識是一體,是一個單位,宇宙裡頭最小的一個單位。物質不能離開念頭,離開念頭沒有物質,物質從哪裡來?從念頭生的。同樣,念頭生這個物質,這個物質裡頭有念頭,不是沒有念頭。

    這個物質裡最小的物質,現在科學家叫微中子。體積多大?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換句話說,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體積等於一個電子,這麼小。可是微中子有受想行識,這就是修.藍博士到我們這參觀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小小攝影棚,我們起心動念桌椅板凳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牆壁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你能瞞過誰?有,瞞過自己,自己不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一個不知道。不是你的心不知道,不是你的身不知道,統統知道,就是自己不知道,以為沒人知道,你說多可怕!前面我們才學習過,善護三業,身口意。人從絕不欺騙別人下手,不欺騙別人就不欺騙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關係多麼親切。

    我們看到修.藍博士,在我們外面抱著一棵大樹,好像親人一樣,表演給我們看。把樹木花草當作我們的親朋好友,他知道它有知,我們不知道,他知道。他搞這個念力治病,治好幾千人。不要跟病人見面,只需要病人四樁事情:第一個,姓名;第二個,出生年月日;第三個,現在住在什麼地方,現在住的地方;第四個,病歷,只要這四樣東西。他每天作法,念力,完全用念力,觀想,把病人跟自己觀成一體。換句話說,病人身上的病就是自己的病,自己怎樣用念力把這個病化解,病好了,對方那個人的病就好了。需要多長時間?一個月,一天做一次,一次三十分鐘,一天做一次,三十次病就好了。這個很值得學習,怕一旦得重病的時候,找不到醫生,沒有醫藥,怎麼辦?尤其修行人要住在山區裡頭,沒有人知道,自己用念力可以治病,什麼病都治,不要用醫藥,也不要打針,念力。

    現代的科學,年輕的科學家,研究念力的人很多,我們看到很多出版的這些書籍報告,很多。物質的現象找到了,搞清楚了,物質是從念力變現出來的。念力是個什麼東西?現在在研究這個,我們相信一、二十年之後,可能這個祕密會被揭穿,有可能。佛在大乘經上說過,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分別,用這個妄心去緣外面境界,可以緣到宇宙的邊緣;向內緣,可以緣到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境界相現在搞清楚了,再研究轉相,境界相從轉相來的,轉相從業相來的。業是什麼?業,佛經上講的一念不覺,也就是無明,一念不覺。從一念不覺再生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可見得第六意識能量真大,它就是緣不到自性,能夠把阿賴耶的三細相搞清楚,不知道自性是什麼,緣不到自性。為什麼?自性不能起心動念,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

    這些科學家做出的報告,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學經教,早年對這些問題不能不相信,佛說的、菩薩說的,不能不相信,不可以懷疑,但是始終有個結在那裡。科學家給我們做這樣一個報告,這個疑,疑情斷掉了,好事情,對我們很大的幫助。實際上的幫助,幫助我們放下,我們甘心情願把它放下。以前叫放下不情願,對於真相不了解。現真相大白,科學家也這麼說,跟三千年前佛陀所說的完全相同。不能不佩服,佛菩薩了不起,沒有科學的儀器他能知道,說得比科學家講的還清楚、還圓滿,讓我們對佛法裡頭字字句句充滿了信心。

    這個信心,最重要的第一個信心,就是對極樂世界不懷疑,對阿彌陀佛不懷疑,有信有願,我們就知道往生的條件具足了。認真念佛提升自己的品位,那是第二重要,第一重要的是往生。縱然沒有功夫,到極樂世界從頭學起也好,無量壽。我從小學一年級讀起,那裡沒有留級,也沒有淘汰,只是升級有快慢之差別,功夫勤的快,進步快,懈怠一點的功夫就慢,決定是往上升,不會往下墜落,你說到哪裡去找?我們就得感謝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無量的慈悲,給我們開啟這個法門,讓我們統統得度。所以這篇東西,好的文章都可以做成小冊子,在辦活動的時候跟大家結緣。

(文摘恭錄2015/8/20《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63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台長: RICHI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