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9 11:05:35|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破窗理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From: http://www.wretch.cc/blog/kuanh/3261268

--

共有兩篇文章,都非常的發人省思,提供大家。 ^_^

第一篇引用太極相生相依的圖騰理論,也帶出與破窗理論互為表裡的小花理論一併做討論;很喜歡這個理論中所說明到的,其實小惡小善對於大環境的影響,都是不容或缺的,『沒有什麼是該被全部消滅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若是積極去打壓,其效果可能反而不如預期,甚至招致更大的災難。

第二篇則是用美國警方為整頓80年代充滿犯罪的紐約所做的處理方式的例子,當作破窗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所做的應用;這裡討論到,一個環境要變的多麼髒亂,人們才會跟著墮落和向下沈淪的議題。其實,人們都是容易受影響的,不管是外顯行為或是內在思維,不願隨波逐流的人,都會被社會視為異類,縱使他們自身的行為並沒有錯,但是不跟大家一樣,對社會而言就是種錯誤!這雖然讓人感到悲哀,卻也是社會的常態。

--

[好文轉貼] 破窗理論


美國威爾森(James Q. Wilson)和凱林(George L. Kelling)兩個研究犯罪學家在1982年提出了「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當窗戶破了沒人修理,路人經過後一定認為這個地區是沒人關 心,沒人會管事,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因此引發更多人打破其他的窗戶,於是從這棟大樓開始蔓延到整條街,擴散到其他鄰近街 道。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

破窗理論在公共行政及管理學上經常被拿來引用,與這個理論相反概念的是「小花理論」,該理論的故事出自我國的國中的教科書,內容是說一個邋遢的年輕人,住 在一個凌亂的房子,某一天有人送給他一朵小花,他放在書桌前靜靜欣賞,為了這朵小花他找到一個花瓶將它供養,可是他發現他的書桌實在太髒了,於是他開始著 手整理他的書桌,接下來他發現他的房間與整齊美麗的書桌不搭配,於是他也將他的房間整理乾淨,最後他照鏡子發現自己披頭散髮鬍鬚太長,於是他也將自己重新 梳洗乾淨,最後整個人與環境都煥然一新。

破窗理論是說一個黑點不注意,最後整個白色的環境最後都變成了黑的,而小花理論則是指,在一個原來黑色的環境,加入一個白點後,最後影響整個環境都變成了 白色了,因此那一個小黑點及小白點對於整個環境都是關鍵點,另一個破窗理論與小花理論的共同點,就是對於關鍵點的「堅持」,假如破窗很快被修復,整個環境 也不會惡化,小花假如不堅持花時間照顧它,花一枯萎,就不能再有任何的影響。

但是這兩個相反的的理論,整合起來其實就是中國的「太極理論」,在太極圖中有陰陽兩儀,但是陽儀中有一個點陰,陰儀中有一個點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而 這一個黑點及白點雖然佔整個太極圖的面積不大,卻是重要的關鍵點,假如陽儀中對於黑點無法防守得宜,便有可能將整個陽儀變成了黑色的,那個黑點其實就是破 窗,相反的陰儀中的白點,假如堅持下去,也有機會將整個陰儀變成白色的,那個白點就是小花。當然就管理者的立場來說,在陽儀的階段,當然希望將所有黑點都 除去,但是陰陽之間是相生相倚,不可能找到一個純陽或是純陰的環境,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任憑在陽儀中如何想處理掉一小點的黑,終究小黑點會在某處產生, 容許局部的小黑點,但卻又要防止小黑點的坐大,如此才可長治久安。

現代管理喜歡強調全面解決方案(Total soultion),其實任何惡化已久的情況,假如想要全面處理,所需花費的成本是非常的高,可且很可能功敗垂成,作不到一半,便可能因反彈力量過大而放 棄,但假如運用小花理論,先堅持某一部份的改善,時間一久整個情況便可能改善,就像台灣以往的生活環境充滿了髒亂擠醜,許多人認為我們環境已經病入膏肓無 藥可救,但是政府在民國86年時開始推出所謂的城鄉新風貌,從局部的公共區域開始改善,久而久之連私人的住宅或店鋪也逐步重視美感,這就是小花理論的應 用。

處在順境中,仍須注意小地方,提防破窗理論而將整個好的局勢轉成劣勢,同樣的處在逆境中,則可用小花理論,找到最可能堅持的地方改善,時間一久,劣勢便可 能轉成優勢,古人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千萬不要忽略環境變化的小地方,因為那不起眼的小善及小惡都可能成為扭轉大局的關鍵點。

(by 亞歷士山 大王)



【 破窗效應】

作者:洪蘭
國立陽明大學  教授 ( 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 )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 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跟著亂丟,絲毫不覺羞愧。

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

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髒,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麼髒,再髒一點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麼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爛到底。

台北市在未推行垃圾不落地時,街口轉角若有一包垃圾在地上,不出二個小時,那個地方就堆成垃圾山了。我每次看到這種情形都想起古人說的:「毋以惡小而為之」,一點小壞事,覺得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開始做了以後,它就改變你的心態,使你以後敢去作姦犯科。

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犯罪其實就是失序的結果。

紐約市在80年代的時候,真是無處不搶,無日不殺,大白天走在馬路上也會害怕。地鐵更不用說了,車廂髒亂,到處塗滿了穢句,坐在地鐵裡,人人自危。我雖然 沒有被搶過,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記悶棍,眼睛失明,從此結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來談虎變色,不敢隻身去紐約開會。

最近紐約的市容和市譽提升了不少,令我頗為吃驚,一個已經向下沈淪的城市,竟能死而復生,向上提昇。因此,當我出去開會,碰到一位犯罪學家時,立刻向他討教,原來紐約市用的就是過去書本上講的破窗效應的理論,先改善犯罪的環境,使人們不易犯罪,再慢慢緝兇捕盜,回歸秩序。

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被人罵為緩不濟急,「船都要沈了還在洗甲板」,但是紐約市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乾淨著手,並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結果發現非常有效。

警察發現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合犯罪,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穫,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因此警察願意很認真地去抓逃票,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門不敢帶武器,以免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這樣紐約市就從最小、最容易的地方著手,打破了犯罪環結(chain),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

最近,我看到台北市開始在街頭巷尾種花,我覺得很高興。荷蘭就是這樣開始的,但願不久台北的市容也能像歐洲一樣「春城無處不飛花」。

台長: 班恩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小品。囂華 |
此分類上一篇:『轉貼』不是說好要在一起了嗎?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