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1 16:13:29| 人氣9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Google推Chrome作業系統 但有人不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周二晚間, Google在自家的部落格宣布要推作業系統了,並以Google的瀏覽器Chrome為基礎。Google Chrome OS將現身於低價小筆電(Netbook)。

換言之,Google將投放更多資源於雲端運算。

(以下來自 ZDNET)

「Google Chrome OS主要是針對長時間使用Web的用戶所開發,適用於從小筆電至完整的桌上型系統。」Google產品管理副總裁Sundar Pichai,及工程總監Linus Upson表示。

此一舉動可說引發廣泛影響。

第一,這顯示Google的確十分認真地要將Web變成一個平台基礎,不僅可顯示靜態網頁,還可用於應用,包括自家的Google Docs與Gmail。另一個:這也開啟了跟微軟的新競爭,反托拉斯官員也可能會有新理由更加注意Google的一舉一動。

Google由產品開發副總裁Sundar Pichai出面宣布Chrome OS計畫。

此一舉動也讓低價連網的小筆電風潮更加如虎添翼。這類小筆電在今日多半採Windows或Linux。Google Chrome OS現在則提供了另一個選擇,其概念相當類似昇陽Scott McNealy與甲骨文Larry Ellison於1990年代所提出的Network Computer

Google為了確保該公司沒有壟斷嫌疑,特別聲明Chrome OS也沒有這種疑慮,「所有Web-based應用不僅可在Google Chrome OS上執行,也可在任何Windows、Mac與Linux的任何標準瀏覽器上執行。

另外一點可能跟企業政治有點關連。Google曾表示,Google推出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跟蘋果之間的競爭並沒有大到需要執行長Eric Schmidt需退出蘋果董事會的地步。但現在跟進推出完整PC作業系統後,聯邦貿易委員會可能會更加「關愛」Schmidt本人在蘋果與Google之間的雙重角色。

Google向來善於打破現狀,強勢挑戰既有市場的重量級對手。Google Docs跟微軟Office對上;Gmail跟Yahoo Mail與微軟Hotmail競爭;Google Books則試圖要把出版產業整個數位化。Android作業系統則是要讓「高貴」的智慧手機飛入尋常百姓家。

重新思考作業系統

Google希望藉由Google Chrome OS,讓個人電腦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目前瀏覽器所使用的作業系統是開發於還沒有Web的年代。」該部落格表示。「因此今日,我們宣佈推出一項新產品,這是Google Chrome很自然的延伸,亦即Google Chrome作業系統,我們希望重新思考現代化作業系統該有的樣子。」

Google自稱的效益包括「速度、單純與安全。」Pichai與Upson表示。「我們重新回到最基本的部分,完全重新設計OS(作業系統)底層安全架構,如此用戶未來就不需擔心病毒、惡意軟體與安全更新的問題。」

Google已經跟Netbook合作伙伴展開討論,該計畫「很快」就會變成開放原始碼,Google表示會採x86與ARM處理器家族系列。

Google除了公布部落格外,不願多加說明。

該公司也不願提及要如何靠Chrome OS來獲利,但基本上用意都不脫要網友對於Web的倚賴越來越深,如此便會進行更多搜尋,進而產生更多搜尋廣告。

「只要用戶有更好的電腦體驗,Google便會受益,且用戶樂於花更多時間在網際網路上,對我們更有利。」Upson與Pichai表示。

Chrome OS來臨前的預告

有關此一作業系統的推出,先前雖然已有各種蛛絲馬跡可尋,但在此之前其實看不出來Google是否真的會想推出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產品。

在軟體方面,有提到的暗示之一是Gears,這個是一個瀏覽器外掛,可讓Web應用可離線時使用。

後來則是在2008年九月推出Chrome,Google當時表示藉由這個開放原始碼瀏覽器讓各種Web應用能在Web平台上變得更快、更豐富。也因此,Gears一開始就內建在裡面,而Google也持續在Web應用這方面敲鑼打鼓。

後續又推出Native ClientO3D,這也是外掛,可讓瀏覽器直接運用電腦處理器的效能,且若一切按照計畫執行,其效能甚至不輸PC-based應用。Native Client是針對主要的運算任務,O3D則是硬體加速繪圖,Google希望至少直接將Native Client內建於Chrome中。

其他蛛絲馬跡則來自於該公司的Web業務。Google的主要營收來自於銷售搜尋廣告,但該公司多年來也致力於打造Web-based應用,提供用戶處理 日常運算所需。Google Docs提供整套的Web-based文書處理、簡報、試算表,而Google Apps則把前述應用與Gmail與Google Calendar一起包裝起來。

對於其他想提供Web-based應用的開發者,Google有提供Google App Engine,這是一個線上Python與Java程式的平台,可以Google自家運算基礎建設的規模來執行,但免費使用者會有些限制。

Google這種雲端運算的主要優勢之 一是,只要有任何一台上網電腦,就可存取到資料,甚至利用手機也可以。同時協作性也比較強,因為多人可同時在同一份文件上作業,而不需要彼此e-mail 來來回回,或放者中央伺服器上來分享。且資料儲存在Net上面(相較於PC),不論升級或筆電失竊時都會比較沒有痛苦。

不過缺點也頗多,比如Web應用多半比較緩慢,且相較於PC版本,功能也比較差些;隨時處於連線狀態還不是很普及;大家熟知的應用目前也還付諸闕如 ;且也非所有公司或個人都放心把整個資料放在Google或別家提供的雲端上。

昇陽的JavaOS與網路電腦當年都敗下陣來,只是網路已經今非昔比,現在的Google超級賺錢,不過,當初許多挑戰如今依舊。

單挑Windows,Chrome OS更勝Linux
Google的Chrome OS不是第一個挑戰微軟Windows獨霸地位的作業系統,但它擁有一項過去Linux等其他對手缺少的優勢:網路。

任何新的作業系統都必須能吸引開發者為其製作有用的應用軟體。過去的Windows挑戰者的問題,就是與Windows已具備的各式各樣應用軟體相抗衡。 這些軟體包括主流的Microsoft Office、Quicken、Adobe Photoshop、許多遊戲,但也有無數針對小眾使用的軟體,如族譜圖程式。雖然有些人可滿足於少數必須的應用軟體,作業系統需要廣泛的支援,才能達到 大規模的滲透。

Canonical公司的Ubuntu版Linux是頗受好評的桌面作業系統,但每年的報稅季降臨時,好用的報稅軟體卻無法在其上使用。若思及全球使用者日常所需的所有軟體,Windows的既有優勢顯得更清楚。

Chrome OS和任何其他作業系統,都面臨同樣的應用軟體障礙,但Google有不同的應對戰術。雖然Chrome瀏覽器是以一個精簡版的Linux為基礎,但其應 用軟體不是在Linux之上執行,而是在網際網路。Chrome是網路應用程式的導管,Chrome OS則是載具。藉此Google將在2010下半年進軍小筆電

產品管理副總Sundar Pichai和工程主任Linus Upson在Google Chrome OS部落格宣布:「對應用程式開發者而言,網路就是平台。」那賦予Google真正的優勢,現在已是人人上網,包括每個Windows使用者。為日常使用 加入網路應用軟體,與突然從Windows全部改用Linux或Mac OS X相比,是一個更和緩的過程。製作網路應用軟體的程式設計師可接觸到任何使用Windows、Mac OS X、Linux,甚至許多高階行動電話的人。

而說到程式設計師,現在有無數網頁開發者是拿錢辦事,當中許多人都朝著Google的互動式網路應用軟體方向發展,而非被動式的靜態、瀏覽的網頁。除了 Google本身的網路軟體,如Google Docs和Gmail,還有許多線上照片編輯軟體、個人理財工具和遊戲。Facebook的服務不能沒有網路,雅虎、Google和MySpace也把他 們網站的某些部分,透過如OpenSocial等基礎,轉變成包含其他網路應用軟體的載具。

簡單地說,僅管所謂的Windows思維一直以來相對靜態,網路已經綻放成一個應用程式平台。就連微軟也準備用Office 2010網路版加入這個舞台。老大上場,小弟靠邊閃,線上版Office一定所向無敵嗎?錯。網路的效用愈來愈多,但它不是一個完美的應用軟體基礎。用網路應用軟體重現一種PC原生軟體的效用性和多樣性,需要新的技術和專才。

隱憂

第一,基於安全和技術限制等因素,網路應用軟體無法像原生作業系統一樣利用硬體資源。想用網路軟體操作鏡頭或燒錄照片到DVD?祝你好運。

第二,效能表現問題。網路軟體的執行是透過如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CSS(串接樣式表)和JavaScript等標準的結合。那些標準能執行較基本的程式,但難以應付需要密集運算的複雜軟體,而使用者介面通常很簡陋

第三,網路連線仍是一個麻煩問題。沒有網路的網路軟體就像沒有縫線的裁縫機。透過3G和其他開發中的技術,情況將日漸改善,但目前就算在許多高科技地區,還是沒有完全可靠的網路連線。

第四,僅管網路開發者為數眾多,只有極少數能取得製作複雜應用軟體必須的技術。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應用軟體在Chrome、Opera、Mozilla Firefox、蘋果Safari和IE通常有不同的執行方式。程式設計工具將改善這種狀況,但學習新的編寫方法需要時間。

Google或許野心勃勃,但卻不天真。該公司一直積極克服許多問題。例如困擾多年的普遍性網路存取問題,他們提供的Google Web Toolkit,即可減輕編寫支援多種瀏覽器之JavaScript的繁雜程序。

而Google也直接改善瀏覽器。Chrome具有一個多重處理架構,當消耗較多記憶體時,會因效能和安全因素,自行隔離每個分頁。Chrome還有V8 JavaScript引擎,加速JavaScript程式執行。最後,它有內建Gears,一種離線存取網路軟體資料的技術。透過Gears,Gmail和Google Docs都有不同程度的離線支援。

接下來是進一步改善表現。Native Client技術能讓程式設計師為網路軟體加入一個直接在處理器執行的可下載模組,為相對緩慢的JavaScript程式增添力量。而O3D,配合Khronos Group與Mozilla的Canvas 3D計畫,即可讓網路應用軟體利用硬體繪圖加速器的優勢。

[不一樣的聲音] 謝了Google,但我們已有Ubuntu了!
Google表示將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但全球各地熱中作業系統發展的人士可能只有一個反應:「拜託,別再生出另一種Linux!」

這個說法是因為,過去這20年來,Linux與開放原始碼社群一再遭遇的問題,就是分裂(fragmentation)。

從1980到1990年代,Unix作業系統不斷經歷分裂,迫使系統管理員(包括我在內)必須學習各種不同的平台:Solaris、AIX、HP-UX、FreeBSD...等等。

這已經夠糟的了,不料脫胎自Unix的Linux問題更嚴重,四分五裂的程度猶有過之。視所在地點而定,這十年來你很可能已轉換過多種Linux版本,看哪一種最盛行。

就 個人而言,我一開始是用Red Hat,但Red Hat後來分裂,分成正式的Red Hat版本和稱為Fedora的社群版本。我短暫嘗試了一下Mandriva以及Suse,接下來幾年改用Slackware,然後又轉向Debian。 這期間,我學到很多事,包括不同的套件管理、設定、開機和視窗管理系統。

當然,我也用過各種版本的微軟作業系統,以及蘋果Mac OS X和先前的版本。 

經歷過多年來Linux眾多版本廝殺的混亂局面,現在我們總算覺得光明在望--一種版本集結Linux的精華,在眾多版本中脫穎而出。

我指的當然是Ubuntu。


若 你最近參加Linux.conf.au這類的會議,就會發現許多Linux筆記型電腦用的是Ubuntu。我在四年前就把家裡用的Linux桌上型電腦轉 為Ubuntu版本,今年連媒體中心(media center)電腦也跟著換作業系統,正式揮別Windows XP。

至少就桌上型電腦(伺服器方面Red Hat似乎已是贏家)而言,Ubuntu的勢力崛起,大大地增強Linux社群挑戰Windows和蘋果平台的競爭力,因為Ubuntu讓軟體開發者能夠聚焦於單一的平台,專心於軟體本身的改良,這就某種程度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就在此時,Google決定打造自己的Linux版本,將使Linux社群再度分裂。這麼做只能以魯莽和自戀稱之。 

Google不自己另闢蹊徑,而是打算利用Ubuntu創始人Mark Shuttleworth及其程式設計大軍已經打下的江山。換言之,Google打算用自己的馬匹,來拉Ubuntu馬車。

如果Google真的想「在Linux核心之上設計新的視窗系統(windowing system)」,沒什麼能阻止搜尋巨人與這一行的頂尖好手公開合作。我相信,對於Google計劃「徹底重新設計」Linux基礎安全架構一 事,Linus Torvalds會發表某種措詞強烈的評論。 

Google已承諾讓Chrome OS開放原始碼,一如Google對Chrome瀏覽器與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所做的一般。

不過,這些計畫仍引起一些疑慮。比方說,它們如何融入純粹由社群支持與維護的開原碼計畫? 與Google線上廣告業務的關聯性有多密切? 

Android 是很棒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僅次於蘋果的iPhone平台。但大部分的Android開發仍由Google一手掌控。而且,Android的使用者都同 意,這個作業系統與Google的雲端服務(例如Gmail)密切整合。但若是你偏好使用Windows Live或其他作業系統,事情就可能變得棘手了。

Chrome是很棒的瀏覽器,但也一樣主要操控在Google之手。支持瀏覽器自由競爭的我們很慶幸,Mozilla Firefox是完全獨立的,不必為任何人的企圖服務。

以後該信任誰?非營利性的Ubuntu基金會,還是Google? 前者已開發出無與倫比的開原碼作業系統,幾乎終結Linux四分五裂的局面,後者則推出(大致上)免費的產品,有時將廣告納入其中。

Google製造了許多很棒的產品,現在卻試圖在擁抱開原碼社群與控制自製軟體之間尋求中間路線,但這是不可能的任務,肯定會惹來妄自尊大的批評,就像數十年來作業系統業者受到的批判一般。

台長: 〥芹蟹麵〥
人氣(9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Operation Systems |
此分類下一篇:[Android vs. Chrome OS] Google為何需要兩套作業系統?
此分類上一篇:Windows 7考慮中的可能性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