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7 22:43:39| 人氣3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穿梭大腦歷險記-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什麼記憶縈繞心頭?

我們為什麼會記得寧可遺忘的事?研究人員發現,罪魁禍首是情緒。

  我們每個人都會很快就會忘掉一些事情,或許多事情,心理學家已經證明這可能是故意忘記的,因此,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這些事?就是北卡羅來納大學心理學家B. Keith Payne博士和Elizabeth Corrigan所要探索的問題。

  Payne博士和Corrigan表示,你真的無法簡簡單單就將腦中的記憶刪除,但你能藉著兩個簡單的策略來避免記住有些事,首先,你要將想忘記的事情與其他記憶隔絕,接著,如果記憶想要湧現,就阻止它。

  這種策略對於當你想要不讓昨天停車的地點干擾今天的停車位置時非常有用,對於用來忘記一件痛苦或尷尬的事也很有用,但由於種種原因,幾乎永遠不可能做到。

  到底是什麼讓這樣的記憶很難忘記?Payne博士和Corrigan推測,是情緒。為了證明這點,他們請218位大學生研究兩套照片,有32張是會激起情緒的照片,32張中有一半是愉快、一半是不愉快的照片,另有32張是不會有感情的照片。

  研究人員告知這些學生要研究第一套照片,其中一半的學生之後被告知要忘記第一套照片,只要記住第二套的,其他學生則是之後被告知要記住兩套照片;不管之前被告知要如何做,兩組都被要求回想所有照片。

  研究人員在之前用字彙清單做的研究中顯示,人們容易忘記第一張單子上的項目,如果記得第一張單子就會把第二張單子上的項目記得更好,這是因為「健忘者」的記憶力比較不會被第一張單子弄亂。

  Payne博士和Corrigan發現,他們的學生比較會忘記沒有感情的照片,但不管是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就是無法忘記會激起感情的照片。

  Payne博士和Corrigan的結論表示,情緒上的記憶是永久的,即使被要求消失還是會滯留不去,人最想遺忘的痛苦或不快樂記憶也許是最難移除的記憶之一。

  研究人員建議,情緒會使得故意忘記更加困難,很難從其他記憶中隔絕感情被改變的記憶,而且壓制各種情緒的記憶是很難的。Payne博士和Corrigan總結指出,即使是相當溫和的情緒反應,也可能減小故意遺忘。

  這篇研究結果刊載在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孩童專注力不足 燥熱食物少吃為妙
更新日期:2008/09/16 09:35
「孩童專注力不足 燥熱食物少吃為妙」(張南雄報導)
學校剛開學,有部份孩童在課堂上的專注力不集中,而且經常忘東忘西,不僅讓老師頭疼,家長更擔心孩子的學習能力低落,根據台東開業中醫師曾綺華為期三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小孩子出現專注力不足和坐不住的原因,和體質有大的關係。
台東縣開業中醫師曾綺華指出,胃熱及脾氣虛,就如同肚子裡有一個熱鍋,頭卻在上面被熱鍋燒著,這時候只有將熱鍋的火關掉,才能熄火,如果一味地吃一些燥熱食物,就如同在熱鍋上”加油’一般,自然會燒得更旺。
曾綺華醫師表示,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的生活小細節,以了解孩子體質上的困難,以便能真正的幫助孩子提昇學習的能力,並從飲食習慣先改善,才能真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 22’30”
每週三次、每次50分鐘/老人快走運動 防痴呆
更新日期:2008/09/11 04:09
〔記者洪素卿/綜合報導〕適度運動可以鍛鍊心肺機能,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則指出,運動除了健身,還可以健腦。
認知功能提升 效果可維持一年
該項研究發現,對於一些已經有輕度記憶問題,但卻還算不上是老年失智症的老年民眾,每週快走三次、每次五十分鐘,持續半年後,具有提升認知功能的效果。且效果至少可以維持一年。
該研究刊載於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被認為是第一篇證實居家溫和運動就可以改善成人認知功能的研究。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文俊指出,輕度認知障礙不是病。一般來說,出現輕度認知障礙的人,每年約有十五%會真的變成失智症;但也有兩成輕度認知障礙者,可以回歸正常。
由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羅登史拉傑醫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一百三十八位五十歲以上、自覺有記憶問題,但尚未達到失智症標準的成人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隨機分組,分成進行二十四週居家運動計畫的運動組以及非運動組,研究團隊要求運動組的成員每週至少適度運動一百五十分鐘,每次運動五十分鐘,一週三次;走路是最常被建議的一種活動。
運動組參與者每週比非運動組多運動了一百四十二分鐘以上,約莫每天多運動超過二十分鐘;運動組參與者每週約比非運動組參與者多走九千步。
結果顯示,運動組的受試者「阿茲海默氏症」認知評估量表測量分數在運動二十四週後提高,而非運動組則下降,兩者差了一.三分。運動組參與者在認知測試的分數較高,且在一段時間之後,較能確實地記住一連串的字。
羅登史拉傑教授認為,這項試驗證實,運動對高風險成人具有提高認知功能的效果,目前藥物對於MCI(輕度認知障礙)並沒有明顯效果,規律運動同時還具有預防憂鬱症、預防跌倒,以及提高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醫師徐文俊表示,出現輕度認知障礙的民眾,最重要的是找到成因對症治療,目前已知,包括焦慮、憂鬱或是腦血管等問題,都可能導致輕度認知障礙。若是找不出特定成因,則要遠離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抽菸等。

研究:維他命B12有助預防記憶衰退
更新日期:2008/09/09 19:03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九日專電)英國牛津大學今天公布一項最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維他命B12有助預防記憶衰退,老年人如果維他命B12量不足,腦容量甚至可能快速萎縮,進而導致痴呆。
牛津大學記憶與老化研究調查小組,對一百零七位年齡在六十一歲到八十七歲的民眾,進行包括腦部掃瞄、記憶力測試、體能測驗、及血液檢驗維他命B12量等調查,研究時間長達五年。
這篇發表在「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研究報告指出,服用較多維他命B12的民眾,腦容量萎縮的風險,較維他命B12攝取量偏低的民眾,大幅減少六倍。
牛津大學生理、解剖及遺傳學系教授佛吉佐魯表示,這項研究顯示,大腦的健康並非無法掌控,民眾只要多食用肉類、魚類、牛奶等食品,就可以攝取更多維他命B12,不僅可預防腦容量萎縮,同時有助防止記憶衰退。
佛吉佐魯說,研究人員並未針對服用維他命B12補充品,是否有助預防記憶力衰退進行研究。
負責這項研究的史密斯教授指出,研究顯示,我們吃的食物會影響腦部萎縮的速度,下一步他將著手研究維他命B群對老人腦容量的影響。
英國老年人普遍有維他命B12不足的問題,研究人員指出,腦容量萎縮易導致痴呆,呼籲老年人多注意飲食均衡。970909

研究:數學能力取決天生數字感
更新日期:2008/09/08 14:05 盧瑞珠
(法新社巴黎七日電) 根據今天發表在英國「自然」期刊的研究結果,人類天生便具有數字直覺,這種直覺因人有很大差異,且與高等數學能力息息相關。
在針對美國青少年進行的實驗裡,科學家發現,「約略數字系統」愈發達的人,從小的數學成績就很不錯。
報告指出,這種未經訓練、眨眼間就能大略估算數量的能力,在猴子、老鼠和四個月大的嬰兒身上都看得到,演化根源極深。
研究召集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認知科學家哈貝達指出:「動物『數字感』的重要性難以被高估。」
他表示:「舉凡覓食、在公車上找位子,或從某種鳥類的叫聲次數分辨是求偶還是警示,這些都和『約略數字系統』有關。」

人類勇氣 來自基因突變
更新日期:2008/09/07 04:09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雖然歷史與文學中不乏英雄視死如歸的英勇故事,但英國「皇家學會學報」公布的研究指出,勇氣這回事既傷身又危險,原本不應該演化成人類的特質,只是因為古代部族戰事頻繁,勇敢的戰士不僅可攻城掠地,更可輕易抱得美人歸,開枝散葉的結果,才會讓這種特質代代相傳。
勇氣常被視為軍事策略的最大資產,但生物學家指出,人類原本不應該演化出英雄特質,因為逞英雄對生命與肌肉的傷害非常巨大。
贏得美人 讓勇士視死如歸
既然如此,人類為什麼又會發展出這樣的特質呢?美國史丹福大學的萊曼與費德曼解開了這個謎團,他們指出,原因是越勇敢的士兵最終可贏得較多性伴侶,因此傳播基因的機會也較多,打仗死亡的風險,與逞英雄的好處相比之下就顯得微不足道。
這份研究指出,如果發揮勇氣,即使是小部族也可以打勝仗,擁有勇敢基因的人可能會因為逞英雄而死,但也有可能打敗敵族、將敵人的妻小納為己有、掠奪可種植或採集更多食物的土地,勇敢的戰士可擁有更多傳承他們基因的子嗣。
萊曼與費德曼在研究中,著重於兩個可能影響社會生產力與作戰才能的特點:勇敢與好戰性。
他們認為,好鬥男性多的部族,比較可能攻擊敵對部族;勇敢男性多的部族,比較可能贏得戰役,但這兩個特徵都會增加死亡的機率。
雖然這些特質並非由單一基因控制,但科學家猜測,單一基因變異的出現,促使其中一種特徵的產生,多個影響勇氣或好鬥的基因,應該就是以類似的方式演化。
過動兒改善 從飲食、運動著手
更新日期:2008/09/06 04:09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小朋友老是蹦蹦跳跳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到底該怎麼辦?馬蘭中醫診所院長曾綺華昨天在新生國小家長座談會中,分享「家有過動兒」的經驗,她強調,只要從飲食調理體質、多運動著手,就可以慢慢改善過動情況。
曾綺華說,所謂的過動兒,其實應該說「頭腦近視」更恰當,這樣的孩子因為「胃熱」、肚子裡像有熱鍋在燒,往上就造成看不清楚、聽不清楚、丟三落四,如果不改善,成年後可能轉變成躁鬱症。
她說,從中醫角度研究,並根據1萬多份問卷實際了解孩童狀況,發現「頭腦近視」的孩子幾乎都出現「胃熱」情況,而現代孩子吃了太多的含糖冷飲、巧克力、炸雞、薯條、奶油及反式脂肪製品,造成怕熱、睡覺時常踢被子、坐不住、手腳心流汗、便秘等症狀。
曾綺華強調,從每個人的大小便、流汗、睡眠、喝水等,就可以了解自己的體質,再進一步對症下藥的改善。
至於如何「對症下藥」?她說,不必求助醫生,就可以從飲食調理體質,也就是拒絕「垃圾食物」;在運動部分,過動兒需要的運動量比正常孩童還要多3到5倍,再加上家長以愛心、耐心、「狠心」教導,以嚴格堅定的態度引導孩子完成該做的事,而不是用嚴厲的打罵禁止,三管齊下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

愛吃炸雞薯條 記憶力恐變差

中醫研究指出,小朋友最愛吃的巧克力、炸雞、薯條,吃多會出現健忘症狀,注意力會變差。
  炸雞、薯條又香又酥的食物都是小朋友的最愛。不過,家長以後可要多注意,因為你不知道的是其實這些食物,全都會影響小孩的專注力。
  中醫師根據的理論是這些食物都是高油量、燥熱型食材,所以會導致小孩產生胃熱,讓小孩出現好動的現象,這些躁熱型食物有、炸雞、薯條、蛋糕和巧克力。
  所以家長們下次給小孩吃點心,可就別愛吃什麼就買什麼,還要好好過濾過濾,多了解哪些吃的東西會影響專注力。﹝記者陳君毅報導﹞


提升記憶力 先治鼻過敏
更新日期:2008/09/02 04:09
文/韋睿宏
「醫師!我的小孩鼻過敏,每天早上總是噴嚏打不停,鼻水流不停。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上課,學業成績也不好。」
鼻過敏其實困擾許多人,不只是兒童,許多成人也有同樣的問題。當身體接觸到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釋放過敏反應物質,使得鼻腔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鼻塞、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
當兒童上課讀書時,經常鼻子癢、揉鼻子、擤鼻涕,注意力自然不集中。此外,鼻黏膜腫脹、鼻塞也會使鼻腔吸氣量減少,大腦供氧不足,容易頭昏、腦脹、記憶力差。
中醫認為,鼻過敏不單是鼻子的問題,而是臟腑功能失調,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虛損,加上外在因素的誘發(如氣候變化、過敏原等),才會造成鼻過敏症狀。因此,在治療時,主要以補肺、健脾、溫腎、固表、益氣為主,常用的藥物包括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六味地黃丸、玉屏風散等。
為了避免症狀加重,鼻過敏的患者平常儘量不要吃喝冰涼飲料,以及寒性水果,如西瓜、梨子、橘子等等。平常可以用黃耆5錢、枸杞3錢、麥冬3錢、紅棗5顆,煮起來當開水喝,以改善鼻過敏。
當鼻過敏經過治療後,上課讀書時,不會受到鼻子症狀干擾,鼻腔吸氣量足夠,大腦供氧正常,記憶差的症狀就會改善。這時候還可以多吃一些健腦的食物,如皇帝豆、雞蛋、深海魚類、龍眼乾、蜂蜜、核桃、花生、杏仁、蘋果、葡萄等。只要鼻子通暢,加上均衡營養,使大腦有充足的氧氣、糖分與營養,就會提升記憶力。
(作者為樓中亮中醫連鎖加盟體系台南院所院長 )

預防失智 從年輕開始
更新日期:2008/08/31 04:09
文/巫瑩慧
繼媒體報導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先生晚年罹患失智症多年,以93歲高齡仙逝後;日前,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女兒也在新書中透露,83歲的母親罹患了失智症多年;2004年過世的美國前總統雷根,晚年也是得此病,達11年之久。
為何這些曾日理萬機、叱吒風雲的人物,也難逃失智症的命運?根據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人得失智症的盛行率約為5%,每增加5歲,得病的比例會倍增;年紀越大,機率就越高,也就是說,年齡還是最無情的失智症危險因子。
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學的臨床教授Fortanasce最近指出,40歲以後,記憶能力就會開始下降。當年紀漸長,處理多重事務的能力、思考的速度和大腦儲存知識的容量,都會逐漸退化。
其實我們平日使用大腦的區域相當有限,如果能及早鍛鍊和開發腦部更多的保留區,就可以擁有越多的可使用範圍,延緩老化的威脅。
Fortanasce教授建議,可藉由用左手代替右手吃東西,以刺激大腦中平日不常用的區域;爬樓梯而盡量不要搭電梯,增進心肺功能,活絡腦細胞;以背誦公司同仁分機號碼等不同方式的頭腦體操增進心智能力。
另外,多動腦不煩惱,持續學習吸收新知,以保持大腦活躍;經常運動,加速新陳代謝和大腦血液流量;多吃蔬果重視均衡飲食;維持固定社交活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並培養處事的正面態度;避免頭部受傷影響大腦功能、定期健康檢查可有效維持正常指數;謹慎服用藥物降低知能障礙風險等方式,都有助於遠離失智症。

台長: 黎小龍
人氣(3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大腦科學 |
此分類下一篇:穿梭大腦歷險記-7
此分類上一篇:穿梭大腦歷險記-5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