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7 01:07:50| 人氣11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To be or not to b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香港藝人黃霑因為肺癌過世了
晚上看金鍾獎頒獎典禮時有藝人演唱了他的著作"上海灘"
也讓我想起了我很喜歡的幾首創作"滄海一聲笑"還有楚留香,倩女幽魂等的主題曲
這些歌的歌詞簡約卻意境深遠
算是偏向中國文學裡的文言文吧!!

雖然我不太喜歡思考太過政治意味的東西
但是最近教改吵的極凶的高中文言文課程大幅縮水事件
也讓我有一些想法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讀文言文覺得很煩
但是我卻很喜歡讀古詩詞等文學,因為文句優美
偶而一些討厭的孔孟君王思想卻也能發人深省
就好比莎士比亞的創作,你可以說她是很平易近人的,卻蘊含深意
有多少的人推崇莎翁的作品,而美國卻也困擾著為何要去學習英國的文學呢?
其實美國這樣的狀況,她不也像我們過去所讀的擾人文言文嗎?

大學時代,我因為喜愛電影的關係而結識莎翁的作品
細細推敲,其實莎翁的作品並非像表面那樣平易近人
就如同中國古文學裡那些簡要的幾個字卻象徵了龐大的涵義
莎翁作品裡有明喻和隱喻,有心理學和人性
難道我們過去所讀的文言文作品裡沒有這樣的東西存在嗎?

我認為這樣的東西該是把他列為一種"美學"
將她導向一種藝術的學習
開啟學子對"美"的思考和欣賞
這向來是我們教育裡最缺乏的一項
倘若只是一眛屏除非現代文化
那也不免要思考著"何謂現代文化?"

倘若沒有當年擾人的文言文學習的話
我現在對於莎翁文學之美的體認也不會如此深刻吧!
捨同文的中國古文學就異文的西方文學學習美學的話
似乎顯事倍功半
不以"美和藝術"的角度來啟蒙學習的話
學校這個機構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

教改
改的該是學習的心態和教育的啟發方式
而非學習教材的全面大搬風
文言文的學習教材可以縮減,但是該具有一正確美學的導向心態
否則
這樣的做法好似殖民時代的思想改革
就如同一專制政府欲作人民思想控制一般
何來民主自由?

以後的未來
何能培育出像黃霑這般藝術家?
何必大言不慚要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這樣
你我都將成為自欺欺人的騙子

<哈姆雷特>中的 To Be or Not To Be
你我又能解釋出多少種寓意呢?
生命又會剩下多少感動?

台長: 沁藍
人氣(11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