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19 07:55:00| 人氣1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時代的吶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說魯迅的小說或文字會戕害青年的身心,太悲觀、太晦澀,我想,那也是一個強調思想端正的30年代下才會產生的批判吧!時至今日,魯迅(周作人)作品的「殺傷力」,實在比不上時下的大眾媒體,他們教導青年的何止悲觀,簡直是自我毀滅的範例,甚至有時還會有例可循、有圖為憑,一副「毀」人不倦的姿態。

反過來說,魯迅的作品,除了低迴地呻吟著中下階層的心聲、嘲弄經典傳說背後未道破的人性、與自己的所見所聞之外,更多時候,在字裡行間,他所抓住的,就是「真實」兩個字而已。

真實,從他迫不得已由貴轉貧的身世談起、從他周遭所見的真實人生寫起,從他感觸良深卻又無能為力的現實虛擬起,一篇篇故事、一段段文字,說技巧,強不過時下頻頻得到各種文學獎的新貴作家;說深刻,他幾乎鮮少以「吊書袋」的方式、長篇累牘地賣弄學問,他就是說故事,對著不知道方向的讀者說故事,讓故事的本身自己去感動人,而不是魯迅感動人。

提起那一篇家喻戶曉的「狂人日記」,裡頭倒沒特別著墨於「禮教喫人」的問題,「喫人」一詞,來自文中以第一陳稱敘述的男主人翁因為被迫害妄想症所產生的種種幻覺,倒與禮教無關,是今人在藉典修辭時誤用了。

而說到這位一天到晚想著全天下人都想要將他「分而食之」的男主角,以及第一人稱式的小說寫法,老實說,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真已經算是精彩的了。否則,凱‧傑米森的《躁鬱之心》、丹尼爾‧凱斯的《廿四個比利》,論題材、論專業、論故事張力、論醫學價值、論可讀性,都比「狂人日記」強得多了。

而「狂人日記」(裡頭的「我」)、「祝福」(喪子的祥林嫂)等故事的背後,直到如今,依舊是全中國人、整個華人社會中一個深切卻永不願意面對與改善的大議題:「精神病患的照養與社會責任」,30年代如是、邁入21世紀了依然故我,這個時代的狂人,狂人們無助的吶喊,又豈止千百萬個魯迅來發聲就可以安撫得了的?(《魯迅小說合集》,里仁出版社)


而魯迅最經典的中國低下階級代表人物創作「阿Q正傳」,可又是另一個值得好好討論得題材了,看過這篇小說的人,不妨來留言版給點意見。

台長: 大師兄
人氣(1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