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09 22:07:50| 人氣3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十七歲的單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單車在我們眼中不是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它平凡普通,隨處可見.但在《十七歲的單車》中,導演王小帥給了單車一個新的意義.單車在中國是很普及的交通工具,但故事中的兩位主角卻為了一架單車弄得頭破血流,深刻地反映了現時中國新一代的社會問題.
單車可以說是劇中的母題,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一件物件.在我看來,單車代表了兩位年輕人—小貴和小堅的理想.小貴從外地來到北京,很辛苦才找到一份單車速遞的工作,他無依無靠,這架銀得發亮的單車可以說是他的一切.當小貴快供滿這部單車時,單車卻被人偷去,最後被北京少年小堅由二手市場買回,他們從此為了這架單車糾纏不清.同是十七歲,小貴每日為口奔馳,小堅卻只為如何追到心儀的女孩而煩惱,反映了小貴的悲哀和現時北京的普遍情況.大家可能都會同情小貴的遭遇而臭罵小堅的行為,因為他搶了小貴賴以為生的單車,還與他的朋友一起欺負無助的小貴,當大家看到小堅被父親痛打那場戲,可能都有大快人心的感覺.但想深一層,這全是小堅的責任嗎?其實小堅的爸爸很早以前已經答應小堅會買一架新單車給他,但承諾始終沒有對兌,小堅由祈望,忍耐,到懷疑,最後買單車的事再一次因妹妹入重點中學而告吹,他絕望了,唯有偷,偷回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悲劇由此發生.其實我覺得小堅的爸爸是絕對有能力買一架單車的,因為他對不見了錢的事表現得很冷靜,絕對不像要等錢開飯那種情況.小堅的爸爸因為忽視,忽視兒子的一個願望而成為做成兩個少年人的悲劇的同謀.當小堅激動地控訴自己的忽視時,他怒打小堅,我想他是因為自己的不首信用被大家知道而老羞成怒.其實不小家庭都有這樣的問題,大人往往輕視孩子的需要,不首承諾,他們忘了孩子也是人,他們也會要求平等的.父親不應該要求子女對他們有無限量的諒解.導演安排了爸爸不買單車的原因是因為妹妹要上重點中學,帶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成績決定一切,這是考試制度下的悲劇.劇中一群讀書成績不好的少年終日埋首單車技術,因為他們只有從這方面得到滿足感.他們是被遺棄的一群.因為成績不好而得不到父母的寵愛,只好從單車技術,朋友和女朋友中建立自信,對小堅而言,這一切都係於這架小貴賴以為生的單車.
相比起小堅,小貴的故事更加值得大家同情.小堅與小貴同年,但當小堅計算如何追求心儀的女孩時,小貴卻拼命地踏著單車四處送貨.這可能是許多外省工人的故事,他們努力工作卻遭本地人白眼.小貴一位在士多工作的朋友曾對小貴說,不要讓本地人知道你是外省人,否則他們便會欺負你.這說出了外省人的辛酸,他們外省人在本地人看來是次等的,片中多個地方可以看見這個現象,例如小貴明明供滿了單車,但那個劉大姐卻硬要他工作多一天.導演以小貴失車後他的朋友的反應來對比老闆的無情.老闆以小貴得失了客人為理由而要解僱他,雖然小貴哭著哀求,但他都不願再僱用小貴.雖然老闆最後答應小貴如果找回失車便會繼續僱用他,但其實一心只想打發小貴.我們從電影中可以知道小貴是個很克苦耐勞的人,敬業樂業,他只是做錯了一次便要被解僱,實在苛刻了點.其實老闆再發一架單車給小貴供,對他而言是絕對沒有損失的,但只因小貴是外省人,老闆沒有給小貴這麼一個機會.如果老闆願意給一個機會小貴,小貴與小堅的單車糾紛便不會發生.相比起老闆,小貴的朋友就大方得多了,他雖然沒有什麼錢,但都願意借出自己唯一的一架舊單車給小貴.外省人在北京一如小貴的朋友所說,都很努力地扮成本地人.士多隔壁的陽房女看護偷穿主人的衣服,扮成城市女孩,在發白日夢.那個女孩愛穿得漂漂亮亮的到士多買醬油,享受著人們的注目禮.這反映出濃厚的階級觀念味道.外省人全是下等的低下階層,他們都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廉價工人,而本地人則是上等人.下等人想成為上等人想得頭昏腦脹.
單車在劇中貫穿了兩個不同階層的少年人的需要,他們的需要是不同層次的.小貴需要那架單車是因為他需要養活自己;小堅需要那架單車是因為他要追女仔.他們不同的需要反映出現時北京的普遍社會狀況:新一代的北京青少年已經成為溫室植物,他們不愁衣食,只愁玩樂,大都沒有什麼腦袋.當這班少爺兵在玩樂時,一班同年的外省工人卻在辛勞地工作.公平嗎?小貴和小堅對待單車有不同的態度.當小貴的單車被偷去時,他努力地尋找失去的單車.小貴雖然被小堅的一眾同黨多次追打恥辱,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那部單車,甚至與小堅共用單車也在所不計,最後單車被破壞得體無完膚,小貴也沒有放棄它.對小貴來說,單車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份.但反觀小堅對待單車卻有不同的態度.他對那部單車只屬玩票性質.對他而言單車只是共他炫耀和追女仔的工具,純粹用作玩樂的用途.當他偷錢買單車的事被爸爸發現後,他發難了一會,但當冷靜下來後就沒有主動的去找回單車.要不是朋輩游說,他都不會再找小貴討單車.二人決定共用單車不久,小堅又因為追不到女仔而放棄單車,可見相對小貴,單車對小堅來說是沒有這麼重要.
小堅愛的是女孩,小貴愛的卻是單車.小堅的女友被人搶去後,他用磚頭打那個搶他女友的男孩;小貴的單車被人破壞,他最初苦苦哀求那人停手不果,最後他拿起磚頭重擊那人.這是小貴全劇裏面唯一一次的反擊.小貴在劇中多次被人欺負,被人打得頭破血流,但都沒有還手,他只是拼命地擁著單車不放.但當單車被破壞時,他鼓起勇氣反擊,可見他把單車看成自己的生命,甚至重於自己的生命.但反觀小堅,他只是為了爭風吃醋而打得人,值得嗎?
如果北京的青少年真的如導演所描述的方式生活,這部片是令他們反省的工具.他們生活在安泰的環境但卻不知足,終日游手好閒,只追求玩樂.他們不知道一班與他們同年的外省工人已經要為了糊口而辛勞工作.除了青少年外,作為父母的都應該反思自己對子女是否信口開河,大家的溝通的否足夠.而作為老闆的,有公平地對待那些離鄉別井的外省工人嗎?

台長: 走到一半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